海德公園的衝突發生時,德庫賽爾正在白廳做戴高樂將軍的翻譯。衝突一發生,戴高樂就令他去找德內爾平複局麵。盡管支開自己唯一的親信有可能導致他被英國人控製,但他還是選擇相信丘吉爾首相的節操。
在德庫賽爾坐上唐寧街借給戴高樂的汽車動身之前,戴高樂特別對他說:“一定要勸住戴澤南中校,不要讓他做出什麽衝動之事!他牛脾氣上來可比羅貝爾強得多!”
德庫賽爾起初還不以為然,不過置身於這尷尬的環境下,他才意識到戴高樂將軍真是所言不虛。
那個英國少校在德內爾的脅迫下,極不情願地命令部下將柯尼希中校帶到德內爾的麵前。於是五分鍾後,一臉憤慨的柯尼希中校就被帶到了帳篷中。
不過一進入帳篷,他的憤慨就瞬間化作了驚訝——兩個法國軍官用配槍指著英軍指揮官,而其他幾個英國軍官也把配槍槍口對準了兩個法國軍官——這簡直是黑幫火並!
他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情況,帳篷的門簾就又被掀開了,眾人紛紛將目光轉向門口,來者居然是個英國將軍。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僵持住的英法軍人都不知道還該不該敬禮。
“我勒個去!”進入帳篷的英國將軍同樣被麵前的一幕所震驚,“你們!都給我把槍放下!(英語)”
德內爾聞言立刻收起手槍,那些英國人見狀,也紛紛收起武器,笨拙的德庫塞爾仍然是最後一個收槍的,而且忘了關保險。他在德內爾的提醒下,才後知後覺地把勃朗寧從槍套裏掏出來關保險——然後一時失手,啪嗒把槍摔到了地上。
得虧沒走火!
德庫塞爾的諧星行為讓帳篷中令人窒息的氣氛略微緩和了一些,收起武器的英法軍官這才向趕來的英國將軍敬禮。英國將軍敷衍地一擺手,隨後冷冷地質問德內爾:“你以為你是誰?可以在英國的領土上舉槍威脅陛下的軍人?(英語)”
“我隻是一名不堪受辱的法國軍人。(英語)”德內爾這樣迴答道。
“受辱?”英國將軍向帳篷外擺頭示意,“所以法國軍隊可以衝擊英軍陣線,而英軍卻不能還擊咯?(英語)”
“難道法蘭西就該忍下盟友的背叛嗎?!你讓我們如何麵對犧牲的海軍將士?!(英語)”
德內爾的反問令英國將軍麵露慚色,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然而德內爾依舊不依不饒:“自由法國明白法國艦隊對英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性,炮擊法國艦隊還算得上是‘必要的犧牲’,那麽無故拘捕法國軍官是怎麽迴事?控製柯尼希中校然後鎮壓企圖營救指揮官的士兵,這也是保障英國國防的必要手段嗎?!(英語)”
英國將軍聞此驚怒交加:“這是什麽話?!(英語)”
此時被兩個英國士兵看守著的柯尼希中校發話了:“我是法軍海德公園駐軍的總指揮,聽到廣播後來此和英軍指揮官談判,直接就被這個少校扣下!我因此無法控製軍隊的騷動,這才導致大規模暴亂的發生!(英語)”
“英國方麵應該為海德公園的衝突負全責!”德內爾接過話頭,繼續向英國將領發出咄咄逼人的抗議,“這次衝突讓我強烈懷疑,英國方麵已經決心故意挑起衝突,為消滅自由法國創造借口,從而為吞並法國的所有海外領地掃清障礙!(英語)”
這一頂大帽子扣的英國將領心驚肉跳,他毫不猶豫地反駁:“這種猜測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英國始終是法蘭西的堅定戰友!上尉!(英語)”
一個被英國將軍點到的上尉立刻立正迴答:“到!(英語)”
“這兩個法國軍官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英語)”
上尉猶豫了幾秒,在英國將軍爆發之前給出了答案:“屬實!(英語)”
“蠢貨!”英國將軍聞言立刻暴跳如雷,他快步走到一臉驚慌的少校麵前,伸出雙手撕掉了後者的兩個肩章,將其扔到地上,“憲兵,逮捕他!(英語)”
附近根本沒有憲兵,於是英國將軍帶來的衛兵便充當了這一角色。兩個頭頂布倫迪鋼盔的英國士兵立刻走進帳篷,將如喪考妣的英國少校帶走了。
在這個英法矛盾的挑起者被帶走之後,英國將軍鄭重地向三位法國軍官道歉,並表示他將盡快釋放被捕地法軍士兵。至於英法軍官拔槍互指一事,他就當從來沒有發生過。
“戴高樂將軍還在白廳,努力勸說首相閣下接受他的條件,但是恕我直言,這並不現實。”那個英國將軍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英國陸軍中還有相當多對此不幸事件表示惋惜的將領,不過海軍就不一樣了,很多人還抱著英法互為敵人的老黃曆,不肯看一眼現在的形勢。(英語)”
德內爾對此無話可說,隻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如果戴高樂將軍也被扣留,那麽我們自由法國將對英國宣戰。(英語)”
這樣強烈的不信任感令英國將領深感無奈,他隻能反複以自己的名譽保證,英國絕對不會扣押自由法國的領袖:“是我將戴高樂將軍帶到英國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戴高樂將軍的人身安全和行動自由,這也是首相閣下交給我的任務。”
生怕三個法國軍官仍有疑慮,那位英國將軍便做了自我介紹:“我是英法的聯絡武官斯皮爾斯少將,也是戴高樂將軍的朋友。正是由於他的信任,我才得以受命處理英法軍隊的摩擦。”
聽聞此言,德內爾立刻看向德庫塞爾,後者確認了這一點:“斯皮爾斯將軍與戴高樂將軍的確私交甚篤。”
既然斯皮爾斯是可信的,那麽德內爾和柯尼希便與他商討這起大規模衝突的善後事宜。斯皮爾斯的確如他所說的那樣,對法國軍人的抗爭深表同情,也願意向自由法國做出自己職權範圍內的最大程度讓步。德內爾和柯尼希都不是不講理的,談判也就相當順利。
海德公園的衝突最終以不抓捕一個法國士兵,同時英國方麵將治療法國所有傷員的結果告終。斯皮爾斯將軍還要求法國軍官許諾約束自己的部下,不再與英國執法人員產生衝突,同時他也許諾確保英國執法人員不再挑釁法國士兵。
德內爾和柯尼希都同意了這個處理方案,至於英國的宣傳,這不是斯皮爾斯能拍板的事情,隻能等戴高樂那邊談出結果。
但是戴高樂並沒有帶迴什麽好消息,他向丘吉爾提出的一係列請求中,得到滿足的隻有兩條:一是英國廣播公司將為自由法國開辟一個專門的宣傳節目,以向法國本土和留英的法國公民播報宣傳;二是將盡快與自由法國互相承認。
至於戴高樂和他的同僚最關注的英法艦隊衝突,丘吉爾幾乎完全避而不談,除了表示遺憾之外,再也沒有了其他表態。
更糟糕的是,次日英國電台仍在照常宣揚所謂的“奧蘭大捷”,這讓自由法國的主要成員簡直要氣炸。負責對外廣播的馬西莫直接停止了工作,戴高樂將軍也批準了他的請求,因為無論自由法國通過廣播說些什麽,跟在英國“奧蘭大捷”的布告後麵都會變成笑話。
“誌願者在脫離我們的隊伍。”德內爾在七月四日下午向戴高樂報告了這個消息,“哪支部隊昨天與英軍衝突嚴重,成員離隊的就越多。奧林匹亞廣場上好歹還有1300多人,海德公園的士兵幾乎都走光了,柯尼希報告說現在隻剩不到五百人。”
“意料之中。”戴高樂疲憊地揉了揉額角,“羅貝爾怎麽樣了?”
“堅定地煽動士兵聯合,準備繼續向英國政府抗議。”德內爾無奈地說道,“我打算暫時將他們這些鬧事者集中起來進行說服。”
經過7月3日的衝突,德內爾也看出來了,所謂的“自由法國”在英國人麵前的確沒多大分量。英國人嘴上說著尊重敬仰自由法國的戰士,但鎮壓起來是毫不留情的。
所以羅貝爾等人的鬧騰對爭取自由法國的地位毫無作用,在自由法國獲得足夠的實力作為依仗之前,抗議隻能招致輕蔑的敷衍和無情的鎮壓。無論是為了法國的抗戰,還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安全,暫時收斂一些總是好的。
“可是這樣下去,誌願者肯定會跑的更多。”
“等他們煽動起下一次衝突,問題可就不隻是跑一些誌願者了。昨天我們和斯皮爾斯將軍談判過,結果也告知你了,無非就是我們停止煽動抗議,英國人也不再騷擾我們的隊伍。斯皮爾斯將軍已經是少有的支持我們的高層,如果我們沒能履行協定從而讓他難堪的話,事情會更加不可收拾。”
恐怕那個時候,英國人就真的要對自由法國采取“斷然措施”,讓後者完全成為英國的傀儡政權了。
戴高樂輕點桌子,開始作為一名統帥,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既要讓英國重視自由法國,又不能采取過於挑釁的態度,還不能傷及戰士們的士氣……”
“三個雞蛋上跳舞。”
“沒錯,讓。”
一陣金屬碰撞聲打斷了戴高樂和德內爾的沉思,使得兩人都有些惱怒。他們抬起頭,看到一臉無辜的德庫塞爾往辦公桌上倒了一堆金銀首飾。
“這是從哪弄來的?”德內爾驚訝地問道。
“從花園裏撿的。”德庫塞爾迴答道,“維希那邊沒收了將軍的所有財產,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很多倫敦市民就將自己的首飾從欄杆外扔進來,充作自由法國的軍資。”
這可真是幾天來難得能讓這些法國人感受到盟友關懷的事情了。
戴高樂不由得感慨道:“好在英國人民仍舊支持我們。”
“對,英國人民支持我們!”
德內爾霍然起立:“我想我有辦法了!”
在德庫賽爾坐上唐寧街借給戴高樂的汽車動身之前,戴高樂特別對他說:“一定要勸住戴澤南中校,不要讓他做出什麽衝動之事!他牛脾氣上來可比羅貝爾強得多!”
德庫賽爾起初還不以為然,不過置身於這尷尬的環境下,他才意識到戴高樂將軍真是所言不虛。
那個英國少校在德內爾的脅迫下,極不情願地命令部下將柯尼希中校帶到德內爾的麵前。於是五分鍾後,一臉憤慨的柯尼希中校就被帶到了帳篷中。
不過一進入帳篷,他的憤慨就瞬間化作了驚訝——兩個法國軍官用配槍指著英軍指揮官,而其他幾個英國軍官也把配槍槍口對準了兩個法國軍官——這簡直是黑幫火並!
他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情況,帳篷的門簾就又被掀開了,眾人紛紛將目光轉向門口,來者居然是個英國將軍。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僵持住的英法軍人都不知道還該不該敬禮。
“我勒個去!”進入帳篷的英國將軍同樣被麵前的一幕所震驚,“你們!都給我把槍放下!(英語)”
德內爾聞言立刻收起手槍,那些英國人見狀,也紛紛收起武器,笨拙的德庫塞爾仍然是最後一個收槍的,而且忘了關保險。他在德內爾的提醒下,才後知後覺地把勃朗寧從槍套裏掏出來關保險——然後一時失手,啪嗒把槍摔到了地上。
得虧沒走火!
德庫塞爾的諧星行為讓帳篷中令人窒息的氣氛略微緩和了一些,收起武器的英法軍官這才向趕來的英國將軍敬禮。英國將軍敷衍地一擺手,隨後冷冷地質問德內爾:“你以為你是誰?可以在英國的領土上舉槍威脅陛下的軍人?(英語)”
“我隻是一名不堪受辱的法國軍人。(英語)”德內爾這樣迴答道。
“受辱?”英國將軍向帳篷外擺頭示意,“所以法國軍隊可以衝擊英軍陣線,而英軍卻不能還擊咯?(英語)”
“難道法蘭西就該忍下盟友的背叛嗎?!你讓我們如何麵對犧牲的海軍將士?!(英語)”
德內爾的反問令英國將軍麵露慚色,一時不知該如何迴答。然而德內爾依舊不依不饒:“自由法國明白法國艦隊對英國國防安全的重要性,炮擊法國艦隊還算得上是‘必要的犧牲’,那麽無故拘捕法國軍官是怎麽迴事?控製柯尼希中校然後鎮壓企圖營救指揮官的士兵,這也是保障英國國防的必要手段嗎?!(英語)”
英國將軍聞此驚怒交加:“這是什麽話?!(英語)”
此時被兩個英國士兵看守著的柯尼希中校發話了:“我是法軍海德公園駐軍的總指揮,聽到廣播後來此和英軍指揮官談判,直接就被這個少校扣下!我因此無法控製軍隊的騷動,這才導致大規模暴亂的發生!(英語)”
“英國方麵應該為海德公園的衝突負全責!”德內爾接過話頭,繼續向英國將領發出咄咄逼人的抗議,“這次衝突讓我強烈懷疑,英國方麵已經決心故意挑起衝突,為消滅自由法國創造借口,從而為吞並法國的所有海外領地掃清障礙!(英語)”
這一頂大帽子扣的英國將領心驚肉跳,他毫不猶豫地反駁:“這種猜測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英國始終是法蘭西的堅定戰友!上尉!(英語)”
一個被英國將軍點到的上尉立刻立正迴答:“到!(英語)”
“這兩個法國軍官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英語)”
上尉猶豫了幾秒,在英國將軍爆發之前給出了答案:“屬實!(英語)”
“蠢貨!”英國將軍聞言立刻暴跳如雷,他快步走到一臉驚慌的少校麵前,伸出雙手撕掉了後者的兩個肩章,將其扔到地上,“憲兵,逮捕他!(英語)”
附近根本沒有憲兵,於是英國將軍帶來的衛兵便充當了這一角色。兩個頭頂布倫迪鋼盔的英國士兵立刻走進帳篷,將如喪考妣的英國少校帶走了。
在這個英法矛盾的挑起者被帶走之後,英國將軍鄭重地向三位法國軍官道歉,並表示他將盡快釋放被捕地法軍士兵。至於英法軍官拔槍互指一事,他就當從來沒有發生過。
“戴高樂將軍還在白廳,努力勸說首相閣下接受他的條件,但是恕我直言,這並不現實。”那個英國將軍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英國陸軍中還有相當多對此不幸事件表示惋惜的將領,不過海軍就不一樣了,很多人還抱著英法互為敵人的老黃曆,不肯看一眼現在的形勢。(英語)”
德內爾對此無話可說,隻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如果戴高樂將軍也被扣留,那麽我們自由法國將對英國宣戰。(英語)”
這樣強烈的不信任感令英國將領深感無奈,他隻能反複以自己的名譽保證,英國絕對不會扣押自由法國的領袖:“是我將戴高樂將軍帶到英國的,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戴高樂將軍的人身安全和行動自由,這也是首相閣下交給我的任務。”
生怕三個法國軍官仍有疑慮,那位英國將軍便做了自我介紹:“我是英法的聯絡武官斯皮爾斯少將,也是戴高樂將軍的朋友。正是由於他的信任,我才得以受命處理英法軍隊的摩擦。”
聽聞此言,德內爾立刻看向德庫塞爾,後者確認了這一點:“斯皮爾斯將軍與戴高樂將軍的確私交甚篤。”
既然斯皮爾斯是可信的,那麽德內爾和柯尼希便與他商討這起大規模衝突的善後事宜。斯皮爾斯的確如他所說的那樣,對法國軍人的抗爭深表同情,也願意向自由法國做出自己職權範圍內的最大程度讓步。德內爾和柯尼希都不是不講理的,談判也就相當順利。
海德公園的衝突最終以不抓捕一個法國士兵,同時英國方麵將治療法國所有傷員的結果告終。斯皮爾斯將軍還要求法國軍官許諾約束自己的部下,不再與英國執法人員產生衝突,同時他也許諾確保英國執法人員不再挑釁法國士兵。
德內爾和柯尼希都同意了這個處理方案,至於英國的宣傳,這不是斯皮爾斯能拍板的事情,隻能等戴高樂那邊談出結果。
但是戴高樂並沒有帶迴什麽好消息,他向丘吉爾提出的一係列請求中,得到滿足的隻有兩條:一是英國廣播公司將為自由法國開辟一個專門的宣傳節目,以向法國本土和留英的法國公民播報宣傳;二是將盡快與自由法國互相承認。
至於戴高樂和他的同僚最關注的英法艦隊衝突,丘吉爾幾乎完全避而不談,除了表示遺憾之外,再也沒有了其他表態。
更糟糕的是,次日英國電台仍在照常宣揚所謂的“奧蘭大捷”,這讓自由法國的主要成員簡直要氣炸。負責對外廣播的馬西莫直接停止了工作,戴高樂將軍也批準了他的請求,因為無論自由法國通過廣播說些什麽,跟在英國“奧蘭大捷”的布告後麵都會變成笑話。
“誌願者在脫離我們的隊伍。”德內爾在七月四日下午向戴高樂報告了這個消息,“哪支部隊昨天與英軍衝突嚴重,成員離隊的就越多。奧林匹亞廣場上好歹還有1300多人,海德公園的士兵幾乎都走光了,柯尼希報告說現在隻剩不到五百人。”
“意料之中。”戴高樂疲憊地揉了揉額角,“羅貝爾怎麽樣了?”
“堅定地煽動士兵聯合,準備繼續向英國政府抗議。”德內爾無奈地說道,“我打算暫時將他們這些鬧事者集中起來進行說服。”
經過7月3日的衝突,德內爾也看出來了,所謂的“自由法國”在英國人麵前的確沒多大分量。英國人嘴上說著尊重敬仰自由法國的戰士,但鎮壓起來是毫不留情的。
所以羅貝爾等人的鬧騰對爭取自由法國的地位毫無作用,在自由法國獲得足夠的實力作為依仗之前,抗議隻能招致輕蔑的敷衍和無情的鎮壓。無論是為了法國的抗戰,還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安全,暫時收斂一些總是好的。
“可是這樣下去,誌願者肯定會跑的更多。”
“等他們煽動起下一次衝突,問題可就不隻是跑一些誌願者了。昨天我們和斯皮爾斯將軍談判過,結果也告知你了,無非就是我們停止煽動抗議,英國人也不再騷擾我們的隊伍。斯皮爾斯將軍已經是少有的支持我們的高層,如果我們沒能履行協定從而讓他難堪的話,事情會更加不可收拾。”
恐怕那個時候,英國人就真的要對自由法國采取“斷然措施”,讓後者完全成為英國的傀儡政權了。
戴高樂輕點桌子,開始作為一名統帥,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既要讓英國重視自由法國,又不能采取過於挑釁的態度,還不能傷及戰士們的士氣……”
“三個雞蛋上跳舞。”
“沒錯,讓。”
一陣金屬碰撞聲打斷了戴高樂和德內爾的沉思,使得兩人都有些惱怒。他們抬起頭,看到一臉無辜的德庫塞爾往辦公桌上倒了一堆金銀首飾。
“這是從哪弄來的?”德內爾驚訝地問道。
“從花園裏撿的。”德庫塞爾迴答道,“維希那邊沒收了將軍的所有財產,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很多倫敦市民就將自己的首飾從欄杆外扔進來,充作自由法國的軍資。”
這可真是幾天來難得能讓這些法國人感受到盟友關懷的事情了。
戴高樂不由得感慨道:“好在英國人民仍舊支持我們。”
“對,英國人民支持我們!”
德內爾霍然起立:“我想我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