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批準你的請求,戴澤南中校。”見德內爾對這個稱唿感到意外,法軍第16軍的法加德中將為他解釋道,“哦,你還不知道,你已經因在荷蘭的戰鬥被拔擢為中校了,不過職務還是營長。”
“不勝榮幸,將軍。”德內爾說著毫無營養的套話作為迴應。
“我將你調入第21師48團1營,他們現在在博萊澤勒,你要不惜代價守住這裏。”
“48團1營不是也已經全軍覆沒了嗎?我部隊裏還有四五個48團的士兵呢。”
“還剩點,還剩點。”法加德說話就像個討論存貨的小商販,“你直接去接替那個營的指揮,現在他們就剩下……一百來人?最多了。”
“武器怎麽辦?”德內爾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我現在手上的部隊本來戰鬥力就不能保證,武器更是殘缺補全,我們需要補給。”
“英國人肯定‘願意’為你們提供一些武器,去海灘上找英國的威廉·坦南特上校,他那邊有一大堆準備丟掉的武器。”
“火炮支援有嗎?”
“1營的人會告訴你們。”
得到指示的德內爾正要敬禮告退,法加德中將卻又叫住了他:“你跟坦南特上校起什麽矛盾了?”
“隻是在船隻調配上起了衝突。”
“‘起了衝突’?”法加德中將笑了,“你把他氣得特別要求我一定換一個跟英軍協調的軍官,不要讓你再幹這個活。”
“那我也隻能表示遺憾了,將軍。我對英軍高級軍官並無不敬之意,但作為當時法蘭西在城區的最高指揮官,我有必要闡明我的觀點。”
法加德中將連連點頭:“好好幹吧,今天上午你的作為很讓布朗夏爾將軍欣賞。”
德內爾再度敬禮,離開了指揮部,開始在腦海裏規劃後勤和行軍路線。他現在手上的“牌”遠比兩個星期前他持有的更惡劣,第95團1營好歹也在他手上訓練了數個月,戰術士氣都有保障,最終的戰績也確實證明了他們不俗的戰力。
但是看他現在拉起的這群散兵遊勇的拉胯樣子,那被征召上前線時如喪考妣的表情……著實讓他為即將到來的戰事感到悲哀。
要不是今天上午他給法軍士兵們出了頭,說不定他根本沒法把這些家夥拉出敦刻爾克。
說來諷刺,由於英國佬丟掉的武器太多,德內爾所帶領的“第48團1營”居然一下子獲得了堪稱豪華的武器裝備,而且全是法蘭西支援給英軍的法製武器。光反坦克炮就有四門25mm反坦克炮,要不是缺乏運輸工具(他們隻能找到馬匹),47毫米火炮甚至也能拉上前線。
這還不算被英國人丟了一地的布倫輕機槍。
“就算你們要迴英國,為什麽不把這些武器留給法國軍隊?(英語)”德內爾大聲質問著正在協調陸軍登船的威廉·坦南特上校。坦南特根本不做迴答,隻是自顧自地指揮部下在海灘上建立一些新的臨時碼頭:“把沒油的汽車推進水裏,上麵鋪上木板,讓那些遊艇開到那裏,沒有武器的傷員從那裏——(英語)”
他的任務還沒布置完,東方的天邊便傳來一陣引擎的轟鳴聲——從那個方向來的隻可能是德國的轟炸機。
德內爾急忙舉起望遠鏡,發現來的不是往常那些已經給盟軍士兵炸出心理陰影的斯圖卡,而是更為肥碩的一種雙發轟炸機,好像是亨克爾111型。
“德機轟炸!疏散!找掩護!”
德內爾高聲對部下下達了命令,見那些身著大衣的皇家海軍軍官還在發呆,他又用英語重複了一遍:“敵空襲,找掩護!(英語)”
這一嗓子總算讓海岸上的皇家海軍的軍官們反應過來,看著他們茫然無措的樣子,德內爾便知道這群人估計是不知道掩體在什麽地方。於是他摒棄前嫌,用英語引導這一群軍官跑進他們在沙子上挖掘出的戰壕。
在炸彈落地之前,一群身著深青色大衣的皇家海軍軍官總算被塞到了卡其色的法軍士兵當中。
令德內爾尷尬的是,當炸彈落地的時候,他帶來的這群法國士兵的鎮定程度還不如這幾個皇家海軍的軍官。那些個英國軍官固然下意識地作出了躲閃畏縮的動作,但沒有一個被嚇得哇哇大叫,更遑論情緒崩潰了。
看著某些在戰壕裏抱著步槍嚎啕大哭的法國士兵,德內爾真是哭笑不得。
等留下一地雞毛的德國轟炸機離去之後,那幾個英國軍官紛紛向德內爾道謝,參謀長坦南特也不例外。
“為什麽不將裝備留給法國軍隊?(英語)”德內爾再次拋出同一個問題。
“不是所有法軍都是被雄獅領導的。”坦南特迴答道,“更何況,雄獅固然可以領導綿羊,但怎麽可能領導得了爛泥?把武器費時費力地留給他們,然後他們再交給德國人?真正的法國軍人一定會想辦法來這裏拿到武器。(英語)”
坦南特的形容很合適,也很刺耳,德內爾看了看整條戰壕裏失魂落魄的法軍士兵——真的像是一坨坨爛泥,仿佛隻有靠鏟子才能將其從壕溝裏掘出來。德內爾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法國士兵:身體依然強健,精神卻完全垮了。
上次大戰中法蘭西軍人身上標誌性的堅韌、頑強和倔強在他們身上絲毫不見蹤影,鬥誌更是根本不存在。
德內爾咬咬牙,什麽也沒說便從戰壕裏站起來,帶著滿身的沙子,號召憂慮崩潰的士兵們起身戰鬥,將他們一個個從戰壕裏拽起來,不過收效甚微。
德內爾從來不願強迫士兵去做什麽,在1917年不願意,今天也一樣。在遇到第三個痛哭流涕不願起身的士兵之後,他也就不再費勁了。
“一個勇士勝過一百懦夫!”他宣告士兵們的聲音從掩體一直傳到海邊,整個“營”都聽得一清二楚,“不願意來戰鬥的就留在這裏吧,還願意打下去的,跟我去拿武器!”
他的副手瑪麗少校毫不猶豫地起身跟隨,那些“戴澤南戰鬥群”的士兵也各個爭先,生怕落後丟人現眼。在他們的帶頭下,還是有一些血氣未泯的軍人拿起步槍跟了上去,接著是一些“怕死但更怕丟人”的士兵,林林總總也跟上去一百多人。
看到此景,坦南特不由得感慨道:“假以時日,戴澤南又能鍛煉出一支強軍,可惜這支部隊的士氣太低,德國人來的又太快!(英語)”
“您好像很熟悉他?(英語)”
“經曆過上次大戰的人,不會對讓·德內爾·戴澤南這個名字感到陌生。”說完,坦南特上校起身邁步向海岸走去,“繼續行動,大麻煩還在前頭等著呢!(英語)”
…………
最終和德內爾一道踏上南向的人手隻有133人,德內爾將他們編成三個步兵排、一個反坦克排和一個後勤班,由一個中尉、一個少尉、一個軍士長和兩個軍士指揮。
兩個軍士都坦陳自己主要負責後勤管理,並不太懂指揮作戰的事情。於是德內爾選了資曆更老的拉德利軍士指揮第二排,並告訴他這隻是臨時的安排,如果48團1營殘兵當中還有足夠的軍官,就再擇人取代他的職務。
殘兵中還有多餘軍官的情況還挺常見,自1916年貝當元帥(當時是上將)改革法軍開始,軍官帶頭衝鋒便不再被提倡。德內爾隻是喜歡靠前指揮,都被矯枉過正的元帥批評過好幾次——雖然有些時候他的位置的確太靠前,以至於他本人都被卷入了白刃戰。
也就是說,那邊通常會有那麽一些個建製打光、無兵可用的光杆司令。
“如果沒有的話,我就把營指擱在你的排。”德內爾勉勵著那個“不太懂指揮”的軍士拉德利,“你看我專科是炮兵,入伍第一仗就負責指揮一個步兵排,這種事學起來快極了,一兩天就能上手。”
“希望如此,中校。”拉德利看上去總算自信了一點。
“如果不知道該幹什麽,就去和關鍵崗位上的士兵談話,去了解反坦克手榴彈、地雷、榴彈發射器、機槍的作用。”
“我這就去,中校。”
其他兩個步兵排指揮官中,中尉帶領一排,現在正前出偵察,他是個老手,又不乏勇氣,德內爾對他很放心。比斯特軍士長的三排負責斷後,他之前就負責協助連長管理整個連隊,指揮一個排自然不在話下。
至於反坦克炮排的三門反坦克炮,德內爾交給了出身裝甲兵的艾維爾斯少尉,他對炮兵陣地的布置雖然比較生疏(但也不是完全不懂),不過對德國各型坦克的弱點倒是了如指掌。由於潘哈德裝甲車的主炮正是25mm反坦克炮,所以他對這些炮的性能也很熟悉。
反坦克炮排現在正駕著六匹馬(三輛牽引火炮,三輛拉彈藥箱)走在全隊的最後,德內爾在路旁等了一會,等艾維爾斯牽著馬走到他身邊,他便與之同行,了解情況。
“你個少尉怎麽還自己牽馬呢?”
“我作為胸甲騎兵團的少尉,還沒怎麽摸過馬。”艾維爾斯倒把馱馬當成個稀罕物件,頻繁地伸手為那匹牲口梳理鬃毛。馬既不是狗也不是貓,即使艾維爾斯對它“寵”得不行,它也毫無反應,隻是悶頭哼哧哼哧地拉貨。
“感覺怎麽樣?”
“我上炮手的位置試了試,反坦克炮空間確實富餘,它裝填和瞄準速度都比在炮塔裏的時候快得多,我現在心裏有數了。”
“到那邊有時間的話,不妨從一個裝甲兵軍官的角度,尋找最適合的炮位,要盡量兼顧射界、隱蔽和掩護,如果沒有堅固的掩體,那就像開裝甲車一樣,要不斷轉換位置以保障生存性。大部分情況下,當敵人知道我們有一輛反坦克炮的時候,這玩意就算起到作用了。”
“存在艦隊是嗎?”
德內爾考慮了一下這個海軍名詞,接著給出了肯定的意見,“沒錯,可以這麽說。”
見艾維爾斯理解力還不錯,他就繼續囑咐:“注意反坦克炮和裝甲車的最大區別,就是對榴彈的防護能力。穿甲彈對裝甲車來說無比致命,但打反坦克炮也就聽個響。與之相反的是,你指揮裝甲車時滿不在乎的迫擊炮、輕型榴彈炮甚至破片手榴彈之類的武器,對反坦克炮都是重大的威脅。所以在戰鬥中即使不是打一槍換個地方,也要隨時做好跑路的準備,除非有堅固掩體。”
“明白了,少校,哦不,中校,很抱歉。”
艾維爾斯尷尬地笑笑,德內爾滿不在乎地擺擺手:“沒事,我還挺喜歡少校這個稱唿。”
這個介紹真是牽強,艾維爾斯隻當是德內爾安慰自己的蹩腳借口了,於是他就換了個話題:“您沒帶迫擊炮嗎?”
“帶了炮,沒特別安排炮組,準備到博萊澤勒看看有沒有活著的炮兵,沒有的話就隨便找人打吧,那時候找誰都一樣了。”
說完這話,德內爾便去了別的部隊了解情況。他年輕的時候很健談,總喜歡跟天南地北的士兵聊天,如今雖然沒了那種享受交談的心情,但作為和士兵增進了解,從而增進戰鬥力的法子,他也運用得駕輕就熟了。
“不勝榮幸,將軍。”德內爾說著毫無營養的套話作為迴應。
“我將你調入第21師48團1營,他們現在在博萊澤勒,你要不惜代價守住這裏。”
“48團1營不是也已經全軍覆沒了嗎?我部隊裏還有四五個48團的士兵呢。”
“還剩點,還剩點。”法加德說話就像個討論存貨的小商販,“你直接去接替那個營的指揮,現在他們就剩下……一百來人?最多了。”
“武器怎麽辦?”德內爾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我現在手上的部隊本來戰鬥力就不能保證,武器更是殘缺補全,我們需要補給。”
“英國人肯定‘願意’為你們提供一些武器,去海灘上找英國的威廉·坦南特上校,他那邊有一大堆準備丟掉的武器。”
“火炮支援有嗎?”
“1營的人會告訴你們。”
得到指示的德內爾正要敬禮告退,法加德中將卻又叫住了他:“你跟坦南特上校起什麽矛盾了?”
“隻是在船隻調配上起了衝突。”
“‘起了衝突’?”法加德中將笑了,“你把他氣得特別要求我一定換一個跟英軍協調的軍官,不要讓你再幹這個活。”
“那我也隻能表示遺憾了,將軍。我對英軍高級軍官並無不敬之意,但作為當時法蘭西在城區的最高指揮官,我有必要闡明我的觀點。”
法加德中將連連點頭:“好好幹吧,今天上午你的作為很讓布朗夏爾將軍欣賞。”
德內爾再度敬禮,離開了指揮部,開始在腦海裏規劃後勤和行軍路線。他現在手上的“牌”遠比兩個星期前他持有的更惡劣,第95團1營好歹也在他手上訓練了數個月,戰術士氣都有保障,最終的戰績也確實證明了他們不俗的戰力。
但是看他現在拉起的這群散兵遊勇的拉胯樣子,那被征召上前線時如喪考妣的表情……著實讓他為即將到來的戰事感到悲哀。
要不是今天上午他給法軍士兵們出了頭,說不定他根本沒法把這些家夥拉出敦刻爾克。
說來諷刺,由於英國佬丟掉的武器太多,德內爾所帶領的“第48團1營”居然一下子獲得了堪稱豪華的武器裝備,而且全是法蘭西支援給英軍的法製武器。光反坦克炮就有四門25mm反坦克炮,要不是缺乏運輸工具(他們隻能找到馬匹),47毫米火炮甚至也能拉上前線。
這還不算被英國人丟了一地的布倫輕機槍。
“就算你們要迴英國,為什麽不把這些武器留給法國軍隊?(英語)”德內爾大聲質問著正在協調陸軍登船的威廉·坦南特上校。坦南特根本不做迴答,隻是自顧自地指揮部下在海灘上建立一些新的臨時碼頭:“把沒油的汽車推進水裏,上麵鋪上木板,讓那些遊艇開到那裏,沒有武器的傷員從那裏——(英語)”
他的任務還沒布置完,東方的天邊便傳來一陣引擎的轟鳴聲——從那個方向來的隻可能是德國的轟炸機。
德內爾急忙舉起望遠鏡,發現來的不是往常那些已經給盟軍士兵炸出心理陰影的斯圖卡,而是更為肥碩的一種雙發轟炸機,好像是亨克爾111型。
“德機轟炸!疏散!找掩護!”
德內爾高聲對部下下達了命令,見那些身著大衣的皇家海軍軍官還在發呆,他又用英語重複了一遍:“敵空襲,找掩護!(英語)”
這一嗓子總算讓海岸上的皇家海軍的軍官們反應過來,看著他們茫然無措的樣子,德內爾便知道這群人估計是不知道掩體在什麽地方。於是他摒棄前嫌,用英語引導這一群軍官跑進他們在沙子上挖掘出的戰壕。
在炸彈落地之前,一群身著深青色大衣的皇家海軍軍官總算被塞到了卡其色的法軍士兵當中。
令德內爾尷尬的是,當炸彈落地的時候,他帶來的這群法國士兵的鎮定程度還不如這幾個皇家海軍的軍官。那些個英國軍官固然下意識地作出了躲閃畏縮的動作,但沒有一個被嚇得哇哇大叫,更遑論情緒崩潰了。
看著某些在戰壕裏抱著步槍嚎啕大哭的法國士兵,德內爾真是哭笑不得。
等留下一地雞毛的德國轟炸機離去之後,那幾個英國軍官紛紛向德內爾道謝,參謀長坦南特也不例外。
“為什麽不將裝備留給法國軍隊?(英語)”德內爾再次拋出同一個問題。
“不是所有法軍都是被雄獅領導的。”坦南特迴答道,“更何況,雄獅固然可以領導綿羊,但怎麽可能領導得了爛泥?把武器費時費力地留給他們,然後他們再交給德國人?真正的法國軍人一定會想辦法來這裏拿到武器。(英語)”
坦南特的形容很合適,也很刺耳,德內爾看了看整條戰壕裏失魂落魄的法軍士兵——真的像是一坨坨爛泥,仿佛隻有靠鏟子才能將其從壕溝裏掘出來。德內爾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法國士兵:身體依然強健,精神卻完全垮了。
上次大戰中法蘭西軍人身上標誌性的堅韌、頑強和倔強在他們身上絲毫不見蹤影,鬥誌更是根本不存在。
德內爾咬咬牙,什麽也沒說便從戰壕裏站起來,帶著滿身的沙子,號召憂慮崩潰的士兵們起身戰鬥,將他們一個個從戰壕裏拽起來,不過收效甚微。
德內爾從來不願強迫士兵去做什麽,在1917年不願意,今天也一樣。在遇到第三個痛哭流涕不願起身的士兵之後,他也就不再費勁了。
“一個勇士勝過一百懦夫!”他宣告士兵們的聲音從掩體一直傳到海邊,整個“營”都聽得一清二楚,“不願意來戰鬥的就留在這裏吧,還願意打下去的,跟我去拿武器!”
他的副手瑪麗少校毫不猶豫地起身跟隨,那些“戴澤南戰鬥群”的士兵也各個爭先,生怕落後丟人現眼。在他們的帶頭下,還是有一些血氣未泯的軍人拿起步槍跟了上去,接著是一些“怕死但更怕丟人”的士兵,林林總總也跟上去一百多人。
看到此景,坦南特不由得感慨道:“假以時日,戴澤南又能鍛煉出一支強軍,可惜這支部隊的士氣太低,德國人來的又太快!(英語)”
“您好像很熟悉他?(英語)”
“經曆過上次大戰的人,不會對讓·德內爾·戴澤南這個名字感到陌生。”說完,坦南特上校起身邁步向海岸走去,“繼續行動,大麻煩還在前頭等著呢!(英語)”
…………
最終和德內爾一道踏上南向的人手隻有133人,德內爾將他們編成三個步兵排、一個反坦克排和一個後勤班,由一個中尉、一個少尉、一個軍士長和兩個軍士指揮。
兩個軍士都坦陳自己主要負責後勤管理,並不太懂指揮作戰的事情。於是德內爾選了資曆更老的拉德利軍士指揮第二排,並告訴他這隻是臨時的安排,如果48團1營殘兵當中還有足夠的軍官,就再擇人取代他的職務。
殘兵中還有多餘軍官的情況還挺常見,自1916年貝當元帥(當時是上將)改革法軍開始,軍官帶頭衝鋒便不再被提倡。德內爾隻是喜歡靠前指揮,都被矯枉過正的元帥批評過好幾次——雖然有些時候他的位置的確太靠前,以至於他本人都被卷入了白刃戰。
也就是說,那邊通常會有那麽一些個建製打光、無兵可用的光杆司令。
“如果沒有的話,我就把營指擱在你的排。”德內爾勉勵著那個“不太懂指揮”的軍士拉德利,“你看我專科是炮兵,入伍第一仗就負責指揮一個步兵排,這種事學起來快極了,一兩天就能上手。”
“希望如此,中校。”拉德利看上去總算自信了一點。
“如果不知道該幹什麽,就去和關鍵崗位上的士兵談話,去了解反坦克手榴彈、地雷、榴彈發射器、機槍的作用。”
“我這就去,中校。”
其他兩個步兵排指揮官中,中尉帶領一排,現在正前出偵察,他是個老手,又不乏勇氣,德內爾對他很放心。比斯特軍士長的三排負責斷後,他之前就負責協助連長管理整個連隊,指揮一個排自然不在話下。
至於反坦克炮排的三門反坦克炮,德內爾交給了出身裝甲兵的艾維爾斯少尉,他對炮兵陣地的布置雖然比較生疏(但也不是完全不懂),不過對德國各型坦克的弱點倒是了如指掌。由於潘哈德裝甲車的主炮正是25mm反坦克炮,所以他對這些炮的性能也很熟悉。
反坦克炮排現在正駕著六匹馬(三輛牽引火炮,三輛拉彈藥箱)走在全隊的最後,德內爾在路旁等了一會,等艾維爾斯牽著馬走到他身邊,他便與之同行,了解情況。
“你個少尉怎麽還自己牽馬呢?”
“我作為胸甲騎兵團的少尉,還沒怎麽摸過馬。”艾維爾斯倒把馱馬當成個稀罕物件,頻繁地伸手為那匹牲口梳理鬃毛。馬既不是狗也不是貓,即使艾維爾斯對它“寵”得不行,它也毫無反應,隻是悶頭哼哧哼哧地拉貨。
“感覺怎麽樣?”
“我上炮手的位置試了試,反坦克炮空間確實富餘,它裝填和瞄準速度都比在炮塔裏的時候快得多,我現在心裏有數了。”
“到那邊有時間的話,不妨從一個裝甲兵軍官的角度,尋找最適合的炮位,要盡量兼顧射界、隱蔽和掩護,如果沒有堅固的掩體,那就像開裝甲車一樣,要不斷轉換位置以保障生存性。大部分情況下,當敵人知道我們有一輛反坦克炮的時候,這玩意就算起到作用了。”
“存在艦隊是嗎?”
德內爾考慮了一下這個海軍名詞,接著給出了肯定的意見,“沒錯,可以這麽說。”
見艾維爾斯理解力還不錯,他就繼續囑咐:“注意反坦克炮和裝甲車的最大區別,就是對榴彈的防護能力。穿甲彈對裝甲車來說無比致命,但打反坦克炮也就聽個響。與之相反的是,你指揮裝甲車時滿不在乎的迫擊炮、輕型榴彈炮甚至破片手榴彈之類的武器,對反坦克炮都是重大的威脅。所以在戰鬥中即使不是打一槍換個地方,也要隨時做好跑路的準備,除非有堅固掩體。”
“明白了,少校,哦不,中校,很抱歉。”
艾維爾斯尷尬地笑笑,德內爾滿不在乎地擺擺手:“沒事,我還挺喜歡少校這個稱唿。”
這個介紹真是牽強,艾維爾斯隻當是德內爾安慰自己的蹩腳借口了,於是他就換了個話題:“您沒帶迫擊炮嗎?”
“帶了炮,沒特別安排炮組,準備到博萊澤勒看看有沒有活著的炮兵,沒有的話就隨便找人打吧,那時候找誰都一樣了。”
說完這話,德內爾便去了別的部隊了解情況。他年輕的時候很健談,總喜歡跟天南地北的士兵聊天,如今雖然沒了那種享受交談的心情,但作為和士兵增進了解,從而增進戰鬥力的法子,他也運用得駕輕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