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不過讓我擔心的還不止這個。”
“是德國的俯衝轟炸機嗎?”
德內爾的詢問讓戴高樂頗為驚訝:“你不是沒看《法蘭西和她的軍隊》嗎?”
“我在入伍前去西班牙出了趟差,被德國人的斯圖卡炸過,那時我就意識到這種轟炸機就是為給機械化部隊提供伴隨支援而生的,俯衝轟炸機的效率遠遠超過伴隨火炮。”
戴高樂的語氣已經帶著一些期待:“何以見得?”
“因為摩托化炮兵需要額外的後勤,而俯衝轟炸機可以在數百公裏之外為部隊提供支援,不需要拖累機械化部隊本就緊張的運力。此外,輕型野戰炮對於裝甲部隊攻堅並無太大助益,而重型火炮又會大大拖累裝甲部隊的速度,此時能輕輕鬆鬆掛上250kg航彈的俯衝轟炸機完美地解決了這一矛盾。”
“你的意見與我完全不謀而合。”戴高樂非常滿意地一拍德內爾的肩膀,但隨即又頗有些遺憾地感慨,“貝當元帥賞識你更在我之上,而你在大戰中又表現得那麽卓越……你的退伍真是法國軍隊的損失,不然我們協作必然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
戴高樂倒不懷疑德內爾在巴結他,且不說二人大戰剛一結束便已相識,至交雖稱不上,但倒也互相知根知底,德內爾的品德戴高樂還是信得過的。
就他算信不過德內爾的人品,但凡過一過腦子都能算清楚這筆賬:一個在野期間便與貝當元帥常年保持聯係,且剛一重新入伍便被甘末林上將親自召見並拔擢的軍官,需要巴結自己這樣一個還在坐冷板凳的上校嗎?!
聽到戴高樂的稱讚,德內爾既有愧疚,也有無奈,愧疚於自己未能為共和國的軍事建設貢獻力量,無奈於自己就算貢獻又能如何呢?
“說不定我們得一塊滾去科西嘉。”(在法語中是流放的意思)
戴高樂聞言莞爾:“我是被預定到‘科西嘉’去,但我聽說魏剛將軍曾抱怨過,說大戰結束後應該立刻把你發配到到阿爾及爾甚至印支。”
“能追隨先人的足跡也未嚐不是一件壞事。”德內爾認真地說道。
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兩個軍官便通過這樣簡短的會談鼓勵了彼此。火車加煤加水完畢,司爐已經燒起了鍋爐,分別的時候要到了。
“以後常寫信聯係吧,我現在知道你在95團了,但是我的駐地總在變化,所以給我寫信的話直接寄到我家裏。”戴高樂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一本筆記簿,翻到一頁空白後,匆匆寫下幾行字便撕下來給了德內爾,“這是我家的地址,我的妻子會將信件轉發給我。”
“說起來我還沒有向讓那夫人道歉,她現在身體還好嗎?”
戴高樂有些疑惑:“承蒙關切,母親年紀已經很大了,健康難免欠佳,幸好暫時還沒什麽大問題。不過道歉從何而來?”
“你的陣亡通知書還是我寫的。”
“哦!天呐!”戴高樂立刻明白了,不由得開懷大笑,“都過去多少年了,老母親那還能記得誰寫了那封信呢,再說這件事不更應該怪我手下的那些崽子?”
對上次大戰時光的迴憶再次拉近了兩人的關係,他們最後握手互相祝福後,戴高樂便迴到自己的車廂,在座位上和德內爾招手道別。
正在此時,德內爾突然想起什麽,快步走到戴高樂的窗戶邊。戴高樂也意識到德內爾似乎還有什麽要囑咐,便急忙拉開窗戶將頭探出火車。
“我們一定能贏。”
戴高樂鄭重點頭:“我從不懷疑這點。”
“但我們也必定會為今天軍隊的短視和猶豫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可能不會比上次大戰更少,可能需要付出一到兩年的時間以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生命來糾正。而這次我們可能會失去巴黎、雷恩甚至大半個本土。”
“沒錯。”戴高樂歎息道。
德內爾接著囑咐道:“因此我希望你能保全性命,我不是質疑你的勇氣和品德,夏爾,但法蘭西需要在至暗時刻有另一個“救國將軍”來重振軍隊,就像貝當元帥在上次大戰做的那樣。建立完美的機械化軍隊這樣的重擔,現在看來除了你以外很難有別人能承擔。”
“這樣高的評價和期盼令我深感光榮,讓,你也應當保重自己。”
“不必了,總得有人為你爭取到重整軍隊的時間吧?”德內爾微微搖頭,伴著火車的汽笛聲,他抬頭看著戴高樂嚴肅的臉龐,平靜地說道:“讓我這樣的老骨頭來犧牲總好過犧牲那些年輕人,哪怕能換迴一個也是好的。”
“你都是老骨頭了,那我是什麽?”
戴高樂吐槽完德內爾的話還想說些什麽,但火車頭已經噴吐出大量的蒸汽,車身已經開始慢慢移動,他也隻能縮迴腦袋意猶未盡地同德內爾揮手告別了。德內爾也站在站台上,目視著這一列火車向巴黎方向駛去。
過了許久,德內爾終於迴頭對等待自己已久的士兵們說道:“拆下刺刀,整隊返迴。”
由於憲兵的行為比預想的更惡劣和無能,預料中的衝突並沒有發生。b連兩個班的士兵便這樣整隊上車,爾後安然返迴營地,倒也沒惹出什麽大的亂子。
盡管德內爾起初打算狠狠教訓一下這些眼高於頂的憲兵,為此哪怕把官司打到巴黎去,不過這樣的結果也還不錯。
等士兵返迴營地已經是夜裏十點,德內爾立刻解散了士兵讓他們去休息,隨後返迴了自己的辦公室,取出紙筆開始給親友們寫信,直到近十一點才熄燈睡覺。
二等兵菲德爾在兩天後,也就是10月9日的傍晚便迴到了部隊。迴到部隊的第一時間,他便去食堂找到了正和士兵一起用餐的德內爾少校,鄭重地向他道謝。
“家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母親去世了,不過她離去得很安然,她根本沒想到能再見到我,因此我的歸來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慰藉:這全虧了您,少校。”菲德爾鄭重地向德內爾敬了個禮,隨後從口袋裏掏出了兩封信,“一封來自我的父親,他向您鄭重地表達了謝意,另一封來自ch郵局的手記人偶薇爾莉特·布幹維爾夫人。”
“謝謝。”德內爾點頭接過兩封信,將其放入了胸兜。迴頭卻發現菲德爾二等兵依然站在原地帶著微笑看著自己,他便問道:“還有什麽事情嗎?”
“我受薇爾莉特夫人的委托,將一個喜訊通知給您:您的兒媳泰勒·克呂爾夫人已有身孕,您就要當祖父了。”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德內爾一下子愣住,但很快一絲微笑便爬上了他的臉:“真是個好消息。”
喜訊歸喜訊,但戰爭仍在繼續——雖然是一場詭異到極點的靜坐戰爭。
馬奇諾防線上的部隊聲稱,德國人的補給車就在他們的視線內分發物資,完全暴露在火炮的射界之中。但雙方就像有什麽默契一樣,法軍對這樣脆弱的目標視而不見,德軍也沒有絲毫隱蔽的意思。
這樣鬆懈的對峙實在讓人不能想象兩國正處於戰爭之中,於是唿喚和平的聲音在國內又一次甚囂塵上。
到了11月份,蘇聯發起了對芬蘭的入侵,那群不幹點正經事的議員們又立刻唿籲總理達拉第作出反應,采取切實措施對芬蘭進行援助,甚至直接出兵與蘇聯對抗。
這種動亂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德內爾的營裏,首先是有傳言說他們會被派往芬蘭與俄國人作戰,接著又有傳言聲稱他們可能會被調入近東遠征軍,預備自伊朗和土耳其進攻蘇聯的高加索地區。
隨之而來的還有武器裝備的拖欠,1營支援連d連在訓練中把一門已列裝了9年之久的25mm反坦克炮報廢了,結果新炮總是不來,據說是被送去了芬蘭。於是支援連d連的連長居伊·博特阿上尉隻好將那門爛炮拖出來修修湊合著使,結果在演習時這門炮射出炮彈跟滑膛炮一樣散得到處都是。
為此營長德內爾挨了團長的一頓數落,不過也僅僅就是一頓數落了。因為在11月24日的全師大演習中,95團1營的表現令全師瞠目結舌:上到營長下到士兵對戰術的熟練程度簡直堪與那些獵兵營媲美。
師裏的軍官難以想象這個營有一半士兵都是新近動員的平民,從他們布置武器構築陣地的速度上看,這根本就該是一支常備軍!
然而得到師長親自表彰的德內爾不但沒有感到榮幸,反而在演習結束後把自己關進辦公室生了半個小時的悶氣,隨後又帶著怒氣給戴高樂寫了一封信,傾訴了第9摩托化師令人發指的麻木和遲鈍。
“我實在不能想象這樣的事情竟會發生在法蘭西的軍隊裏:戰爭已經爆發了兩個多月,居然還有部隊連火炮都沒有校好。我的營有一門反坦克炮壞掉了,然而僅剩的一門反坦克炮打靶的成績居然勝過其他所有營兩門炮所能打出的!
“在我眼中距離訓練有素還有相當距離的1營,居然能承受師長莫頓少將如此高的褒獎,而我甚至無法稱之為‘溢美’,因為其他部隊真的就有這麽爛:裝備一塌糊塗、官兵隔閡嚴重、酒鬼到處都是……
“得到褒獎之後,我立刻向莫頓少將提出了我的建議,我建議全師都按照1營的方式進行集中訓練,同時嚴格督促紀律。但莫頓也否決了我的建議,看他的表情,好像認定了我們跟德國人不會打起來似的!
“我部下的官兵如今已完全和我團結一致,所以他們把其中的隱情告訴了我:督促紀律不止約束士兵,也會約束軍官,因而散漫成性的長官們不願狠抓紀律(不少軍官自己就是酒鬼);除此之外,進行營連級別的戰術訓練必然要求軍官也參與其中,而隊列訓練隻需軍士督促即可,懶散的軍官們必然更喜後者。
“這群愛安逸勝過愛性命的混蛋!”
德內爾一口氣寫了洋洋灑灑近六百詞的吐槽,不過他寫完後猶豫了許久,終究還是沒有寄出,隻是撕碎了扔進紙簍罷了。
“是德國的俯衝轟炸機嗎?”
德內爾的詢問讓戴高樂頗為驚訝:“你不是沒看《法蘭西和她的軍隊》嗎?”
“我在入伍前去西班牙出了趟差,被德國人的斯圖卡炸過,那時我就意識到這種轟炸機就是為給機械化部隊提供伴隨支援而生的,俯衝轟炸機的效率遠遠超過伴隨火炮。”
戴高樂的語氣已經帶著一些期待:“何以見得?”
“因為摩托化炮兵需要額外的後勤,而俯衝轟炸機可以在數百公裏之外為部隊提供支援,不需要拖累機械化部隊本就緊張的運力。此外,輕型野戰炮對於裝甲部隊攻堅並無太大助益,而重型火炮又會大大拖累裝甲部隊的速度,此時能輕輕鬆鬆掛上250kg航彈的俯衝轟炸機完美地解決了這一矛盾。”
“你的意見與我完全不謀而合。”戴高樂非常滿意地一拍德內爾的肩膀,但隨即又頗有些遺憾地感慨,“貝當元帥賞識你更在我之上,而你在大戰中又表現得那麽卓越……你的退伍真是法國軍隊的損失,不然我們協作必然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
戴高樂倒不懷疑德內爾在巴結他,且不說二人大戰剛一結束便已相識,至交雖稱不上,但倒也互相知根知底,德內爾的品德戴高樂還是信得過的。
就他算信不過德內爾的人品,但凡過一過腦子都能算清楚這筆賬:一個在野期間便與貝當元帥常年保持聯係,且剛一重新入伍便被甘末林上將親自召見並拔擢的軍官,需要巴結自己這樣一個還在坐冷板凳的上校嗎?!
聽到戴高樂的稱讚,德內爾既有愧疚,也有無奈,愧疚於自己未能為共和國的軍事建設貢獻力量,無奈於自己就算貢獻又能如何呢?
“說不定我們得一塊滾去科西嘉。”(在法語中是流放的意思)
戴高樂聞言莞爾:“我是被預定到‘科西嘉’去,但我聽說魏剛將軍曾抱怨過,說大戰結束後應該立刻把你發配到到阿爾及爾甚至印支。”
“能追隨先人的足跡也未嚐不是一件壞事。”德內爾認真地說道。
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兩個軍官便通過這樣簡短的會談鼓勵了彼此。火車加煤加水完畢,司爐已經燒起了鍋爐,分別的時候要到了。
“以後常寫信聯係吧,我現在知道你在95團了,但是我的駐地總在變化,所以給我寫信的話直接寄到我家裏。”戴高樂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一本筆記簿,翻到一頁空白後,匆匆寫下幾行字便撕下來給了德內爾,“這是我家的地址,我的妻子會將信件轉發給我。”
“說起來我還沒有向讓那夫人道歉,她現在身體還好嗎?”
戴高樂有些疑惑:“承蒙關切,母親年紀已經很大了,健康難免欠佳,幸好暫時還沒什麽大問題。不過道歉從何而來?”
“你的陣亡通知書還是我寫的。”
“哦!天呐!”戴高樂立刻明白了,不由得開懷大笑,“都過去多少年了,老母親那還能記得誰寫了那封信呢,再說這件事不更應該怪我手下的那些崽子?”
對上次大戰時光的迴憶再次拉近了兩人的關係,他們最後握手互相祝福後,戴高樂便迴到自己的車廂,在座位上和德內爾招手道別。
正在此時,德內爾突然想起什麽,快步走到戴高樂的窗戶邊。戴高樂也意識到德內爾似乎還有什麽要囑咐,便急忙拉開窗戶將頭探出火車。
“我們一定能贏。”
戴高樂鄭重點頭:“我從不懷疑這點。”
“但我們也必定會為今天軍隊的短視和猶豫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可能不會比上次大戰更少,可能需要付出一到兩年的時間以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生命來糾正。而這次我們可能會失去巴黎、雷恩甚至大半個本土。”
“沒錯。”戴高樂歎息道。
德內爾接著囑咐道:“因此我希望你能保全性命,我不是質疑你的勇氣和品德,夏爾,但法蘭西需要在至暗時刻有另一個“救國將軍”來重振軍隊,就像貝當元帥在上次大戰做的那樣。建立完美的機械化軍隊這樣的重擔,現在看來除了你以外很難有別人能承擔。”
“這樣高的評價和期盼令我深感光榮,讓,你也應當保重自己。”
“不必了,總得有人為你爭取到重整軍隊的時間吧?”德內爾微微搖頭,伴著火車的汽笛聲,他抬頭看著戴高樂嚴肅的臉龐,平靜地說道:“讓我這樣的老骨頭來犧牲總好過犧牲那些年輕人,哪怕能換迴一個也是好的。”
“你都是老骨頭了,那我是什麽?”
戴高樂吐槽完德內爾的話還想說些什麽,但火車頭已經噴吐出大量的蒸汽,車身已經開始慢慢移動,他也隻能縮迴腦袋意猶未盡地同德內爾揮手告別了。德內爾也站在站台上,目視著這一列火車向巴黎方向駛去。
過了許久,德內爾終於迴頭對等待自己已久的士兵們說道:“拆下刺刀,整隊返迴。”
由於憲兵的行為比預想的更惡劣和無能,預料中的衝突並沒有發生。b連兩個班的士兵便這樣整隊上車,爾後安然返迴營地,倒也沒惹出什麽大的亂子。
盡管德內爾起初打算狠狠教訓一下這些眼高於頂的憲兵,為此哪怕把官司打到巴黎去,不過這樣的結果也還不錯。
等士兵返迴營地已經是夜裏十點,德內爾立刻解散了士兵讓他們去休息,隨後返迴了自己的辦公室,取出紙筆開始給親友們寫信,直到近十一點才熄燈睡覺。
二等兵菲德爾在兩天後,也就是10月9日的傍晚便迴到了部隊。迴到部隊的第一時間,他便去食堂找到了正和士兵一起用餐的德內爾少校,鄭重地向他道謝。
“家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母親去世了,不過她離去得很安然,她根本沒想到能再見到我,因此我的歸來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慰藉:這全虧了您,少校。”菲德爾鄭重地向德內爾敬了個禮,隨後從口袋裏掏出了兩封信,“一封來自我的父親,他向您鄭重地表達了謝意,另一封來自ch郵局的手記人偶薇爾莉特·布幹維爾夫人。”
“謝謝。”德內爾點頭接過兩封信,將其放入了胸兜。迴頭卻發現菲德爾二等兵依然站在原地帶著微笑看著自己,他便問道:“還有什麽事情嗎?”
“我受薇爾莉特夫人的委托,將一個喜訊通知給您:您的兒媳泰勒·克呂爾夫人已有身孕,您就要當祖父了。”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德內爾一下子愣住,但很快一絲微笑便爬上了他的臉:“真是個好消息。”
喜訊歸喜訊,但戰爭仍在繼續——雖然是一場詭異到極點的靜坐戰爭。
馬奇諾防線上的部隊聲稱,德國人的補給車就在他們的視線內分發物資,完全暴露在火炮的射界之中。但雙方就像有什麽默契一樣,法軍對這樣脆弱的目標視而不見,德軍也沒有絲毫隱蔽的意思。
這樣鬆懈的對峙實在讓人不能想象兩國正處於戰爭之中,於是唿喚和平的聲音在國內又一次甚囂塵上。
到了11月份,蘇聯發起了對芬蘭的入侵,那群不幹點正經事的議員們又立刻唿籲總理達拉第作出反應,采取切實措施對芬蘭進行援助,甚至直接出兵與蘇聯對抗。
這種動亂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德內爾的營裏,首先是有傳言說他們會被派往芬蘭與俄國人作戰,接著又有傳言聲稱他們可能會被調入近東遠征軍,預備自伊朗和土耳其進攻蘇聯的高加索地區。
隨之而來的還有武器裝備的拖欠,1營支援連d連在訓練中把一門已列裝了9年之久的25mm反坦克炮報廢了,結果新炮總是不來,據說是被送去了芬蘭。於是支援連d連的連長居伊·博特阿上尉隻好將那門爛炮拖出來修修湊合著使,結果在演習時這門炮射出炮彈跟滑膛炮一樣散得到處都是。
為此營長德內爾挨了團長的一頓數落,不過也僅僅就是一頓數落了。因為在11月24日的全師大演習中,95團1營的表現令全師瞠目結舌:上到營長下到士兵對戰術的熟練程度簡直堪與那些獵兵營媲美。
師裏的軍官難以想象這個營有一半士兵都是新近動員的平民,從他們布置武器構築陣地的速度上看,這根本就該是一支常備軍!
然而得到師長親自表彰的德內爾不但沒有感到榮幸,反而在演習結束後把自己關進辦公室生了半個小時的悶氣,隨後又帶著怒氣給戴高樂寫了一封信,傾訴了第9摩托化師令人發指的麻木和遲鈍。
“我實在不能想象這樣的事情竟會發生在法蘭西的軍隊裏:戰爭已經爆發了兩個多月,居然還有部隊連火炮都沒有校好。我的營有一門反坦克炮壞掉了,然而僅剩的一門反坦克炮打靶的成績居然勝過其他所有營兩門炮所能打出的!
“在我眼中距離訓練有素還有相當距離的1營,居然能承受師長莫頓少將如此高的褒獎,而我甚至無法稱之為‘溢美’,因為其他部隊真的就有這麽爛:裝備一塌糊塗、官兵隔閡嚴重、酒鬼到處都是……
“得到褒獎之後,我立刻向莫頓少將提出了我的建議,我建議全師都按照1營的方式進行集中訓練,同時嚴格督促紀律。但莫頓也否決了我的建議,看他的表情,好像認定了我們跟德國人不會打起來似的!
“我部下的官兵如今已完全和我團結一致,所以他們把其中的隱情告訴了我:督促紀律不止約束士兵,也會約束軍官,因而散漫成性的長官們不願狠抓紀律(不少軍官自己就是酒鬼);除此之外,進行營連級別的戰術訓練必然要求軍官也參與其中,而隊列訓練隻需軍士督促即可,懶散的軍官們必然更喜後者。
“這群愛安逸勝過愛性命的混蛋!”
德內爾一口氣寫了洋洋灑灑近六百詞的吐槽,不過他寫完後猶豫了許久,終究還是沒有寄出,隻是撕碎了扔進紙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