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省長提醒自己若身邊的親朋好友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動,自己不可發牢騷、說怪話。


    隨即,四個與自己關係很是密切的長輩同時去了二線。


    老省長提醒自己,若是自己的工作崗位發生了變動,不可有抵觸情緒,還說“很快在省城就能再見的”。


    莫非自己的工作崗位也要調整了?去省城工作了?


    李景運所說的謝叔他們三個長輩的擔心還是應驗了?


    如今謝叔沒有再在省委、省政府任職,而是迴到了他之前一直從事的紀檢執紀部門,而且迴的很匆忙,除了前幾天打來電話對自己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表示祝賀外,隻是提醒了自己:“以後做事一定要勤勉、務實、低調,再做什麽工作暫時不要張揚行事。


    若是去了新的單位工作,一定要認真的學習領會新崗位的技能和業務,做事切不可操之過急,紮實推進,能慢則慢、能緩則緩,實在不行,就去農村基層開展工作。


    記好之前我給你說的話,將腳紮在泥土裏,要在泥土裏生下根!”


    這說明了什麽呢?


    老省長的一句話猶不自覺的在張華的耳邊響起:“張華啊,我要告訴你的是,隨著雲山書記的調離,南陸省,要刮一陣風了。


    不過你不要擔心,即便是刮風,哪怕風再大,你張華隻要做好你自己,認真完成組織上給你的工作安排就行了,什麽風也隻是打你跟前吹過,是吹不到你的。”


    張華慢慢的下了床,趿拉著拖鞋走了出來,來到小院中,夏夜的夜晚,還是沒有太多的風涼,也是酷熱的,熱得有點心慌和胸悶。


    第二天,臨近中午,張華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開始依次撥打起四位長輩的電話,表達他的問候和慰藉。


    首先撥通的是李叔的號碼,電話那頭很快傳來了李叔那熟悉而熱情的聲音。


    張華簡單地問候之後,便切入正題,向李叔講述了自己心中的擔憂。


    然而,李叔聽完卻是爽朗一笑,卻寬慰張華道:“張華啊,你可真是想多啦!別太擔心,這退二線能算得了什麽事兒呀?


    人嘛,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就得退位讓賢嘍。


    咱可不能一直霸占著那個位置不放,得給那些有能力、有衝勁的年輕人騰出空間來呀!這就好比人體的新陳代謝一般,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隻有不斷地吐故納新,咱們的各項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永葆生機與活力嘛!”


    緊接著,張華又撥通了慧芳阿姨的電話。


    慧芳阿姨那溫柔的嗓音從聽筒裏傳出,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張華呀,你們不要為我們擔心,我覺得不是我看得開,這是正常的。


    到了年紀就讓位,這再正常不過的。


    後麵還有大把優秀的年輕人排著隊等著一展身手呢,他們有著新穎的想法和無限的創造力,會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要相信他們,也要相信這種良性的循環機製。”


    打完這兩個電話後,張華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撥通了嶽父高長山的電話。


    高長山的聲音沉穩有力,他直截了當地說:“你是被高倩一驚一乍的給嚇到了吧?


    我和你媽都沒把這個事放心上的。


    年齡到了就該退下來,這沒什麽好糾結的。


    社會總是需要新鮮血液注入,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


    再說了,我也可以趁此機會好好休息放鬆一下,享受生活嘛,為幾年後的退休生活提前熟悉熟悉不好嗎?


    別到時落差太大,再將我閑出來病了,哈哈哈。”


    嶽母溫雲霞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張華,這其實也是好事,以後我就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我的小外孫在一起了,省得天天被你娘抱著不撒手,搞得他對我都有點認生了!”


    掛斷電話後的張華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氣,他不禁感歎道:“到底還是和明白人打交道輕鬆啊!”


    對於那些能夠看清事物本質、想通其中道理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擁有一種豁達的胸懷。


    這種豁達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不斷地思考與曆練所培養出來的品質。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


    有些人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糾結不已,甚至陷入痛苦的旋渦無法自拔;而另一些人則能以平和的心態去麵對一切,不被外界的幹擾所左右。


    這便是聰明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所在。


    張華深知,一個豁達的人不僅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還能在與人相處時營造出和諧愉快的氛圍。


    他們不會過分計較得失,懂得寬容與包容他人的過錯,從而贏得更多人的尊重與喜愛。


    實際上,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總有那麽一些人,無論如何都難以豁達地去接受某些既定的事實或者狀況。


    他們或許性格執拗,又或許心中存有執念,始終無法釋懷那些與自己意願相悖的事物。


    然而,社會的運行需要規則和製度來維係秩序,這些條條框框就像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不管個人願不願意,都必須被迫去遵守和接受。


    於是乎,這樣的人便陷入了一種痛苦而無奈的境地。


    他們內心深處的抗拒情緒不斷發酵,卻又無力改變現狀,最終隻能在鬱鬱寡歡中度過每一天。


    兩天後的一天,在省城工作的簡永紅給張華打來電話,說白馬市紀委書記江波調到省城工作了,看情況江波應該去接被審查的黃偉強的省監察廳廳長職務的。


    目前江波已經到任省紀委副書記了。


    是啊,譚雪唯一的哥哥如今是南陸省的省委書記,江波作為譚雪的愛人怎麽會不沾點榮光呢?又何況江波這個人在執掌白馬市紀委的這幾年裏,還是作出一定的成績的。


    再說了,江波這個人做人做事也是挺有原則的一個人,個人風評也不錯,能升任這個職位於公於私倒也說得過去。


    下午下班的時候,李景運來到張華的辦公室,剛要說話,張華的手機響了,張華拿起一看,是樊建民打來的電話。


    張華接起,樊建民也不繞彎,開門見山的問道:“明天上午你在不在辦公室?”


    張華迴答:“我們縣正在全力拚建設,我哪敢離開,天天在辦公室裏坐著。”


    “那好,明天在辦公室等我!”


    “好的,歡迎你來,明晚上繼續將你灌的走對角線!”


    樊建民哈哈笑著與張華掛斷了電話。


    見張華結束完了通話,李景運說道:“過來找你給你說一件事,我去省城跑的那些資金,因為我爸和高叔他們去了二線,有幾項沒有被批複。


    雖然有些人沒有說不批,話語也說得很是委婉,我可以看得出來,這隻是托詞,被他們批複的可能性不大了。”


    張華搖了搖頭:“都說人走茶涼,這人還沒走呢,茶就涼了?


    這人情也太涼薄了吧?


    不批就不批吧,下半年我們從管委會拆一些資金出來,盡快將馬田在春節前搞個大變樣,明年春季不耽誤馬田招商引資。”


    李景運一蹙眉,趕緊說道:“不行!


    張華,我覺得馬田鄉的事我們不能推進這麽快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估計你也看出來了。


    最近市委尚書記和市政府白市長好像都不怎麽露麵了,倒是齊桂平齊常務在代表著市委市政府不停的拋頭露麵。


    還有,齊常務前一陣子是一個月一來咱們章平縣指導工作。


    自你培訓學習迴來後,尤其你京城之行迴來後,他卻沒有再來了。


    以他對章平的經濟建設的重視程度,他怎麽可能不來呢?


    張華,雖然我這樣說有點牽強,可我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是不是要發生什麽事啊?”


    張華看著李景運,點了一下頭,認真的說道:“景運,是的,你說的對,是要發生什麽事了。


    隻是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其他的端倪,但是我要說的是,我肯定在章平縣呆不久了。


    我剛剛接的電話就是省委組織部幹二的處長樊建民打來的,他問我明天在不在辦公室,我猜啊,他明天準是代表組織找我談話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鄉鎮公務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刀並收藏我是鄉鎮公務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