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生點點頭:“我完全同意閔市長的意見,請麻總放心,這次招拍是公開的,是接受外界包括媒體監督的,在同等條件下,麻總盡管放心,就是沒有耿省長和閔市長的指示,我們也一定優先考慮咱們本地的企業。


    今晚跟麻總認識了,我們一定會優先考慮麻總的公司的,你說是不是啊張華縣長?”


    正在抽煙聽老段虛以委蛇的張華一聽老段將話題丟給了他,心裏好笑,他知道一向傳統固執的段國生能做到如今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


    他要早學會虛與委蛇,也不至於跟著嶽父高長山的屁股哼哼三年,一分錢都沒要迴來了。


    張華趕緊說道:“段縣長說的對,我們當初也有充分的考慮,本地企業發展本地經濟是具有很大優勢的。


    一是本地企業熟悉本地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二是可以帶動當地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三是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文化氛圍,增強企業與當地政府、社會組織等各方麵的聯係與合作。”


    段國生暗暗衝張華豎起了大拇指,這小子腦子轉的夠快,總結性的發言是張嘴就來。


    閔市長點了點頭,對張華說道:“看來你們也是做足了功課的,這一點我很高興。


    接下來咱們商量一下怎麽確保天潤公司能夠順利的取得招拍會的勝利,拿到與你們縣的項目。


    我也大致了解了,你們縣是先篩選了投資者的投資項目和投資計劃,然後才有資格參加招拍會。


    既然是采取的拍賣,當然是拍出去的價格越高對咱們政府越有利了,真的價格過低,低過市場價,那就是要出問題的,那是對國有資產的不負責任。


    但是,價格者得,多高才是高,還是要設立一個上限標準的,要防止有人借機哄抬搗亂,反正他們也拿不到項目了,不如搗亂一下,讓有資格、有能力拿到項目的企業不得不捏著鼻子以天價的代價拿到項目。


    看著是政府拍出高價了,政府收益最大,但對企業來講,這可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超出自己實際能力拿到了項目,建設吧,自身因為受到了重創已經沒能力了,不建設吧,拿到了這麽好的項目浪費了可惜了。


    最終是政府盈利了,企業舉步維艱了,項目又沒能建成。


    不但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毫無作用,還因此拖垮了一家本地企業。


    這也是不可取的啊,兩位。”


    段國生和張華點了點頭。


    張華好像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似的,說道:“閔市長,有個情況我覺得我現在有必要向您匯報一下,不然的話就是對麻總公司的不負責。”


    “哦?什麽事啊張華同誌,有什麽你盡管說出來。”閔市長對張華說道。就連麻總也十分好奇。


    “是這樣的閔市長,我們縣這次拍賣兩片地塊的事的確太過出名了,這是我們縣的領導班子們實在沒有想到的。


    我們也沒想到就連耿省長也會這樣關心支持我們,還將麻總這樣一家有大愛的公司推薦給我們縣來支持我們縣的發展建設。


    我們向耿省長表示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他畢竟是領導呢,他也是為了我們這些基層的發展。


    但對麻總及麻總的天潤公司,我們還是表示熱烈歡迎的,我們也願意將項目交給麻總的公司來做,畢竟麻總的公司有豐富的經驗了嘛。


    隻是今晚上我們也不敢說的太多,主要是因為方方麵麵打招唿的領導太多了,我們是誰都不敢拒絕,隻能承諾在同等條件下,價高者得。”


    “哦,這麽多打招唿的啊,看來你們縣這次拍賣的是香餑餑啊,是好事啊。


    張華啊,你說的這種情況我是知道的,你們的心情我也是理解的,基層工作有時就這樣,也是難做的,方方麵麵都要兼顧嘛。


    都有誰打招唿了?市裏麵的有嗎?實在不行我出麵幫你們協調一下?”


    張華馬上道:“有閔市長您親自幫我們協調,那我們縣麵對的壓力就會減少了很多,我們也能集中精力做好與天潤公司的接洽了。


    閔市長,省裏麵的先不說了,市裏麵呢,其他人還倒是好說,隻是常市長那邊推薦了一家企業,也是咱們本省的,那個負責人好像是常市長的什麽親屬,天天坐在我們縣政府裏等結果,我們也是左右為難。


    前兩天秦書記打電話說讓段縣長我們倆去他辦公室裏一趟,到現在我們倆還沒敢去呢,一直找借口拖著,就怕秦書記也跟我們倆談這事,我們倆不知道該該咋樣應對了,想著等過完年再過去。”


    閔琦中一聽,本來如沐春風的臉頓時有點凝重起來,他看著張華好一陣,又跟麻總交換了一下眼神,麻總麻炳強的黑臉上也是一片凝重,還帶著一些著急。


    閔琦中對張華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這個年輕人工作能力強、口碑好是一方麵,重要的是膽子也大敢做事。


    為了章平縣農村的發展建設,他敢去市交通局找他的老熟人拉讚助修公路,還拉著秦書記幫他忽悠,秦書記雖然罵了他,但還是幫了他,市交通局和市公路局最終咬著牙幫章平縣免費修了一條公路。


    秦書記打電話給段國生他們倆的事八成是真的,換做其他人,哪怕就是段國生自己,早去秦書記辦公室匯報工作了,也就是他張華,竟然找借口拖著沒到,這也符合他張華的特點。


    他張華是受秦書記賞識的,一點都不假。


    張華這招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套路的確迷惑了閔市長。


    常市長寫條子推薦親戚的事,閔市長肯定會跟常市長私下商談,兩片地,大不了一家一塊,他張華再把秦書記扯進來,兩塊肉,三家分,至少得有一家出局。


    話又說迴來了,閔市長敢跟秦書記商討這件事嗎?讓耿省長出麵與秦書記協商?秦書記知道不知道這事先不說,他閔琦中敢讓常建忠市長出局嗎?


    既然亂了,就好好亂吧,反正你們不協商好,我們就“價高者得”。


    這就是張華與段國生二人要的結果。


    要論實力,常市長也好,閔市長也罷,推薦的企業哪個敢跟車企相比?開玩笑,再說了,我張華還等著換新車呢,你們在這添什麽亂?


    如果你們三家真的協商好了,我就將張省長給扯進來,你們敢找張省長商談?張省長既然喊我“小本家”了,那這個小本家有難處了,你這位“老本家”幫不幫吧?


    扯虎皮做大衣,好像誰不會似的。


    現在吃飽了,也喝好了,那就唱一出戲給閔市長吧。


    讀《三國演義》,製勝者另一個豐富多彩的謀略便是\"借\"。


    一個\"借\"字,在羅貫中同誌的妙筆生花之下變幻無窮,放射出斑斕的色彩。


    僅僅“借”火的就有:陳宮濮陽燒曹軍,曹操奇兵燒烏巢,孔明火燒博望和新野,周瑜、孔明火燒赤壁,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孔明火燒藤甲軍......有人統計,一部《三國演義》,描寫的大大小小火攻,競有41次之多。


    另外還有“借”水,如曹操決沂、泗之水淹下邳,引漳河之水淹冀州,關羽放襄江之水淹七軍......


    三國中的謀略家用一個“借”字來製勝克敵:孫權、劉備的赤壁取勝,正是靠的借友之力,曹操\"借天子以令諸侯\",借王垕之頭以穩軍心,劉備“借”荊州之地以為立足的妙處,從而譜寫了謀借的千古絕唱。


    借鑒《三國演義》中的這個謀略思想,就應該在\"借\"字上動動腦筋,作作文章。


    \"借\" 是一支小筆,但在謀略家的手中,卻可以縱橫揮灑,繪製出氣魄豪邁的巨畫。


    \"借\"是以少勝多的謀略,是省力高效的謀略,是發展壯大的謀略。


    此時張華巧用一個“借”字,白馬市常務副市長閔琦中同誌有點不知所措了。


    (求好評,求用愛發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鄉鎮公務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刀並收藏我是鄉鎮公務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