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袁盟主,你站哪頭的?
穿越三國,我的二叔是趙雲 作者:月徐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很快想好了主意,也就沒了阻攔孫堅的心思,想走就走吧。
不過孫堅若是這麽容易離開,難免心裏會起疑,看來還得找孫堅一趟。
壓力不能少,隻有讓孫堅“僥幸”糊弄過去,這樣才能“走的安心”。
此時,那幾個諸侯已經跟孫堅寒暄完了,朝著孫堅走了過來。
隨後幾個諸侯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正是張飛帶人斬殺他們兵馬的事情。
看著眼前幾人張牙舞爪的樣子,袁紹咬了咬後槽牙。
這群不要臉的家夥,眾諸侯中,隻有他袁紹的兵馬損失最大,現在估計已經快達到三千大關了。
他都沒這麽氣急敗壞,這群家夥倒是大吐口水。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的兵馬全軍覆沒了呢!
而這幾人來此的目的也很簡單,讓袁紹這個盟主當出頭鳥,去張飛那裏要個說法,討個公道。
袁紹的嘴角抽了抽,這幾個家夥,沒一個好東西,出頭鳥是能隨便當的嗎?
更何況,還是在去找張飛要說法。
張飛那是講理的人嗎?
雖然袁紹沒怎麽了解過張飛這個人,但人的名樹的影,張飛最出名的就是這個性子,魯莽衝動堪稱幽州第一。
按理說,張飛這樣的性子應該活不長,但誰讓張飛有靠山呢。
幽州最不缺的,就是能征善戰的大將。有人特意調查過,雙手都數不過來,實力強的一批。
除此以外,幽州兵馬的強悍,也是稱霸北方。
無論是諸侯還是外族,被打服的不在少數,更嚴重的,烏桓已經被滅,隻有極少數人死裏逃生,進了草原。
張飛愛惹事不假,但那家夥有惹事的資本。別說殺他們聯軍一些兵馬,就算正式開戰,張飛也不是幹不出來。
現在眼前的這幾個家夥,還想讓袁紹當出頭鳥,是不是嫌他袁紹活的太長了?
剛才袁紹的手下來報信的時候說過,趙雲就在張飛旁邊,眼睜睜的看著張飛帶人屠殺諸侯兵馬。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很明顯,這就是趙雲默許的。
真要是衝出去的話,就等於跟趙雲挑釁,與幽州正麵硬剛。
其他人或許不在乎,但袁紹不行。
因為渤海郡距離幽州不遠,要是雙方真撕破臉,迴頭張飛就帶兵打進渤海郡。
到時候袁紹想哭都找不到墳頭。
說實話,這次袁紹帶來的三萬兵馬,並不那麽重視。就算都死了,袁紹也不會多麽心疼。
因為這些都不是精銳,就是來湊數的。
至於精銳兵馬,由大將顏良文醜率領,在渤海貓著呢。
這次袁紹的算盤打得很好,隻要他本人能活著迴去,就是穩賺不賠。
至於這三萬兵馬的死活,袁紹這種大家大業的,都折在這也無所謂,袁紹這次來參加討董,就是為了名聲。
如今諸侯討董有了成績,打得董卓遷都長安,袁紹這個盟主也會跟著小火一把,這就足夠了。
心裏打算好了,但嘴上可不能這麽說。
慫,可以暗著做,但不能明著說。
他袁紹不要麵子啊!
以後還要在大漢混的。
可就這麽衝到張飛麵前,也不占理啊。
畢竟是聯軍兵馬擾民在先,就光迫害百姓這一條,幽州軍就立於不敗之地。
就算說破大天,誰也不能承認迫害百姓是對的。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可以暗地裏發生,但絕不能拿到明麵上來。
袁紹過去討公道,可以,但怎麽說,絕對是一門學問。
現在袁紹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諸侯都找到他麵前了,要是連個屁都不敢放,盟主的麵子往哪擱?
實際上袁紹也不是那麽好麵兒,丟地上也不是什麽要死要活的事,但這次諸侯討董,袁紹可是代表著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的麵子可不能這麽隨隨便便就丟了。
隨後袁紹就在幾個諸侯的簇擁下,向皇宮外走去。
袁紹這個便宜盟主,一路上總在摸魚,現在事到臨頭,躲肯定躲不了,隻能硬著頭皮去找趙雲,不對,是去找張飛。
說實話,現在袁紹已經開始麻了。
跟趙雲要個說法倒不難,但要是找張飛,肯定沒戲。
因為張飛壓根不講理,強出頭隻能挨頓揍。
這一點袁紹絲毫不懷疑,因為已經不止一人驗證了這個道理。
從諸侯會盟到進軍洛陽,這段時間張飛閑著沒事,打的聯軍武將,一隻手都數不過來,硬氣得很。
別看袁紹背後有四世三公的袁家撐腰,對於“臥龍鳳雛”般的張飛來說,這都不重要。
管你背後站的是誰,就算是皇帝來了,也是打了再說。
至於後果,找趙雲說去,他張飛不操心這些亂七八糟的,他爽了就行。
很快,袁紹就帶著很多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宮外。
沒錯,就是很多人,一眼都望不到頭,少說也有幾千。其中有袁紹的,還有其他諸侯的。
這一路走來,身後跟的人越來越多,都是聯軍其他諸侯。
除了曹操、孫堅、劉備以外,幾乎所有諸侯都有人被殺,帶頭的就是張飛。
要是隻憑這些諸侯自己,肯定不敢來要要說法。
但架不住人多啊。
現在有袁紹這個盟主帶頭衝鋒,其他人也不介意跟著打打配合,混個助攻。
法不責眾,人一多,底氣自然就足了。
至於張飛這邊,已經讓人收攏了兵馬,一萬人整齊劃一的站在街上,殺氣十足,一直延伸到北城門。
大街上十分冷清,百姓們都被這個場麵嚇住了,誰都不敢出門,更不敢發出聲音,膽子大的也隻能在門窗縫隙裏偷看。
這就是趙霖提前布置好的計劃,幽州軍占據城門,無論張飛鬧出了多大的動靜,進可攻,退可守,大不了直接跑路。
當然,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他諸侯可能不會在乎,但袁紹不行。
隻要今天袁紹敢翻臉,不用等他迴到渤海,那裏就易主了。
就這麽簡單直接,哪怕手下兵馬死光了,袁紹也得打碎牙往肚子裏咽,這就是現實。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袁紹來到陣前,隔著老遠就笑著拱手:“張將軍,實在對不住,對不住,袁某對手下管教無方,驚擾了洛陽百姓,多虧幽州軍出手相助,清楚了這些害群之馬,還洛陽百姓一個朗朗青天,真是辛苦了。”
其他諸侯……
不是,袁盟主,你站哪頭的?
不過孫堅若是這麽容易離開,難免心裏會起疑,看來還得找孫堅一趟。
壓力不能少,隻有讓孫堅“僥幸”糊弄過去,這樣才能“走的安心”。
此時,那幾個諸侯已經跟孫堅寒暄完了,朝著孫堅走了過來。
隨後幾個諸侯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正是張飛帶人斬殺他們兵馬的事情。
看著眼前幾人張牙舞爪的樣子,袁紹咬了咬後槽牙。
這群不要臉的家夥,眾諸侯中,隻有他袁紹的兵馬損失最大,現在估計已經快達到三千大關了。
他都沒這麽氣急敗壞,這群家夥倒是大吐口水。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的兵馬全軍覆沒了呢!
而這幾人來此的目的也很簡單,讓袁紹這個盟主當出頭鳥,去張飛那裏要個說法,討個公道。
袁紹的嘴角抽了抽,這幾個家夥,沒一個好東西,出頭鳥是能隨便當的嗎?
更何況,還是在去找張飛要說法。
張飛那是講理的人嗎?
雖然袁紹沒怎麽了解過張飛這個人,但人的名樹的影,張飛最出名的就是這個性子,魯莽衝動堪稱幽州第一。
按理說,張飛這樣的性子應該活不長,但誰讓張飛有靠山呢。
幽州最不缺的,就是能征善戰的大將。有人特意調查過,雙手都數不過來,實力強的一批。
除此以外,幽州兵馬的強悍,也是稱霸北方。
無論是諸侯還是外族,被打服的不在少數,更嚴重的,烏桓已經被滅,隻有極少數人死裏逃生,進了草原。
張飛愛惹事不假,但那家夥有惹事的資本。別說殺他們聯軍一些兵馬,就算正式開戰,張飛也不是幹不出來。
現在眼前的這幾個家夥,還想讓袁紹當出頭鳥,是不是嫌他袁紹活的太長了?
剛才袁紹的手下來報信的時候說過,趙雲就在張飛旁邊,眼睜睜的看著張飛帶人屠殺諸侯兵馬。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很明顯,這就是趙雲默許的。
真要是衝出去的話,就等於跟趙雲挑釁,與幽州正麵硬剛。
其他人或許不在乎,但袁紹不行。
因為渤海郡距離幽州不遠,要是雙方真撕破臉,迴頭張飛就帶兵打進渤海郡。
到時候袁紹想哭都找不到墳頭。
說實話,這次袁紹帶來的三萬兵馬,並不那麽重視。就算都死了,袁紹也不會多麽心疼。
因為這些都不是精銳,就是來湊數的。
至於精銳兵馬,由大將顏良文醜率領,在渤海貓著呢。
這次袁紹的算盤打得很好,隻要他本人能活著迴去,就是穩賺不賠。
至於這三萬兵馬的死活,袁紹這種大家大業的,都折在這也無所謂,袁紹這次來參加討董,就是為了名聲。
如今諸侯討董有了成績,打得董卓遷都長安,袁紹這個盟主也會跟著小火一把,這就足夠了。
心裏打算好了,但嘴上可不能這麽說。
慫,可以暗著做,但不能明著說。
他袁紹不要麵子啊!
以後還要在大漢混的。
可就這麽衝到張飛麵前,也不占理啊。
畢竟是聯軍兵馬擾民在先,就光迫害百姓這一條,幽州軍就立於不敗之地。
就算說破大天,誰也不能承認迫害百姓是對的。
還是那句話,有些事可以暗地裏發生,但絕不能拿到明麵上來。
袁紹過去討公道,可以,但怎麽說,絕對是一門學問。
現在袁紹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諸侯都找到他麵前了,要是連個屁都不敢放,盟主的麵子往哪擱?
實際上袁紹也不是那麽好麵兒,丟地上也不是什麽要死要活的事,但這次諸侯討董,袁紹可是代表著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的麵子可不能這麽隨隨便便就丟了。
隨後袁紹就在幾個諸侯的簇擁下,向皇宮外走去。
袁紹這個便宜盟主,一路上總在摸魚,現在事到臨頭,躲肯定躲不了,隻能硬著頭皮去找趙雲,不對,是去找張飛。
說實話,現在袁紹已經開始麻了。
跟趙雲要個說法倒不難,但要是找張飛,肯定沒戲。
因為張飛壓根不講理,強出頭隻能挨頓揍。
這一點袁紹絲毫不懷疑,因為已經不止一人驗證了這個道理。
從諸侯會盟到進軍洛陽,這段時間張飛閑著沒事,打的聯軍武將,一隻手都數不過來,硬氣得很。
別看袁紹背後有四世三公的袁家撐腰,對於“臥龍鳳雛”般的張飛來說,這都不重要。
管你背後站的是誰,就算是皇帝來了,也是打了再說。
至於後果,找趙雲說去,他張飛不操心這些亂七八糟的,他爽了就行。
很快,袁紹就帶著很多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宮外。
沒錯,就是很多人,一眼都望不到頭,少說也有幾千。其中有袁紹的,還有其他諸侯的。
這一路走來,身後跟的人越來越多,都是聯軍其他諸侯。
除了曹操、孫堅、劉備以外,幾乎所有諸侯都有人被殺,帶頭的就是張飛。
要是隻憑這些諸侯自己,肯定不敢來要要說法。
但架不住人多啊。
現在有袁紹這個盟主帶頭衝鋒,其他人也不介意跟著打打配合,混個助攻。
法不責眾,人一多,底氣自然就足了。
至於張飛這邊,已經讓人收攏了兵馬,一萬人整齊劃一的站在街上,殺氣十足,一直延伸到北城門。
大街上十分冷清,百姓們都被這個場麵嚇住了,誰都不敢出門,更不敢發出聲音,膽子大的也隻能在門窗縫隙裏偷看。
這就是趙霖提前布置好的計劃,幽州軍占據城門,無論張飛鬧出了多大的動靜,進可攻,退可守,大不了直接跑路。
當然,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他諸侯可能不會在乎,但袁紹不行。
隻要今天袁紹敢翻臉,不用等他迴到渤海,那裏就易主了。
就這麽簡單直接,哪怕手下兵馬死光了,袁紹也得打碎牙往肚子裏咽,這就是現實。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袁紹來到陣前,隔著老遠就笑著拱手:“張將軍,實在對不住,對不住,袁某對手下管教無方,驚擾了洛陽百姓,多虧幽州軍出手相助,清楚了這些害群之馬,還洛陽百姓一個朗朗青天,真是辛苦了。”
其他諸侯……
不是,袁盟主,你站哪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