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雁門關慘案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在等待了片刻之後,就像杏子林的入口處再次傳來了馬蹄聲,領頭的正是鐵麵判官單正,還有他那被譽為泰山五雄的五個兒子。
別看他們的名號有種爛大街的感覺,在劇中也是一個實打實的小配角,但是江湖上可是響當當的一個人物。
在聚賢莊作為江湖上主持公道的魁首之前,江湖上有任何的不平之事,許多人都是去找他單正做判,這也是他鐵麵判官的由來。
能被江湖眾人選舉為評判者,除了平日裏的為人外,武功自然也是不能差的。
至於說泰山五雄,雖然是別人看在他鐵麵判官的麵子上給他五個兒子的尊稱,但是江湖嘛,可不就是人情世故嘛,想靠打打殺殺的走不遠的。
“喬幫主,單某不請自到多有打擾。”
麵對一臉嚴肅,眼中意味深長的單正,喬峰毫不在意他的無禮,反而十分有禮地說道:
“喬峰不知道單老前輩前來,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麵對喬峰的示好,單正一笑而過,直接轉身招手道:
“有請夫人。”
話音剛落,便見四人抬著一頂紅轎跟著單家人身後進了杏子林中。
落轎之後,就見一婦人掀開轎簾,緩緩走出。
女要俏,一生孝。
婦人衣著素雅,一襲白衣卻讓眾人感覺像是見到了仙子所穿的五彩羅裳,尤其是當著一身素衣配上婦人那我見猶憐的表情,頓時勾引起了在場大部分男人的保護欲。
就連已經是耄耋(mào dié)之年的徐長老見了之後也是私心大動,要不是在場的人多,說不定他已經上去抱起來到喬峰麵前行禮的婦人了。
王語嫣見婦人出轎後,便察覺到了周圍男子的異樣,小小翼翼地抬頭看了眼方休,發現他目光如常,並沒有像周圍的那種流露出那種癡迷的模樣後,心中不知為何也是一喜。
或許是因為女子愛比較吧,此時王語嫣在心中偷偷地想著,當初方休見了她之後會失神,見了眼前的婦人卻毫無變化,這是不是可以認為在他的心中,自己比對方美呢。
除了方休外,唯一沒有變化的便是喬峰了,莫說是現在身上插著幾柄刀,痛感刺激著他的神經,就算沒有這些東西影響,喬峰也不會有任何的失態。
“未亡人馬門康氏,拜見幫主。”
“大嫂不必多禮。”
喬峰忍著身上的傷痛,虛扶起康敏。
徐長老請來的人可不至於此,就在康敏起身感謝了周圍的丐幫眾兄弟之後,太行山的譚公譚婆還有譚婆的師兄趙錢孫,三人也是紛至遝來。
來到杏子林的譚婆見喬峰身上插著的匕首,不知是愧疚還是為人灑脫,直接上前替喬峰將匕首都拍了出來,夫妻同心,譚婆剛將喬峰身上的匕首拍出,譚公也是立馬用出了自家的獨門秘藥,敷在了喬峰的傷口處。
徐長老見人已經到齊了,也就開始讓康敏說出大家為何齊聚於此的理由。
看著台上的眾人虛情假意,欲蓋彌彰地上演著一出好戲,方休不由地冷哼出了聲。眼下眾人都被台上的大戲吸引了注意力,方休的異樣絲毫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唯獨站在他身邊的王語嫣察覺到了方休眼神中的戲謔。
“你知道信中寫了什麽嗎?”
方休聽著耳邊那極具江南特色的吳儂軟語,低頭輕聲地迴答道:
“我說我知道,你信嗎?”
這等大事,就連丐幫中的高層看起來都不清楚,更何況方休是個外人了,王語嫣在開口問詢後頓時感覺自己怎麽稀裏糊塗地泛起了傻來。
可是當方休迴答後,看著方休一臉玩味微笑的表情,王語嫣又鬼使神差得點了點頭。
“我信。”
隻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方休的心頭猶如一股清流洗過,心中泛起了一抹溢於言表的喜意。
“好,那你想聽嗎?我可以全部告訴你。”
台上緊張萬分,被周圍人所議論的內容,如今卻被方休拿來當做哄人的玩意。
王語嫣聽了之後搖了搖頭。
“此事事關丐幫機密,若是他們得知你早就知道了裏麵的內容,恐怕會對你不利。”
王語嫣也不清楚方休怎麽會知道信中的內容的,但正如她所說的一樣,這是丐幫的機密,她們能夠在這裏看就不錯了。
若是讓他們得知了方休竟然比他們還早知道,恐怕到時候馬大元的死也會被他們牽扯到方休的身上來。
“所以你這是在擔心我嗎?”
方休的略帶笑意地打趣著王語嫣,與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
“我隻是擔心你若是死在了這裏,就沒人帶我去找表哥了。”
聽著方休在調侃著自己,王語嫣有些不好意思正麵迴答,給自己找了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
隻不過這個借口在方休聽來卻是那麽地刺耳,剛剛還如清泉流過的心,此刻就像是一塊大石把泉水的源頭堵住了,心的周圍再次幹涸了起來。
“好,既然你想見他,我待會就帶你去見。”
說罷,方休收起了臉上的笑意,轉頭不再看王語嫣了。
王語嫣聽了方休的話,原本還想要感謝方休一番的,但是抬頭卻發現方休已經將目光從她的身上移迴了台上,而且身上散發的氣勢也有些不複之前的明朗。
王語嫣也不明白,為什麽方休的脾氣變得總是這麽快。
此時,台上又多了一人,正是天台山的智光大師。而台上的進展也已經到了憶昔往年的時候了。
“當年,我們跟隨帶頭大哥,趕赴雁門關,帶頭大哥武功卓絕,在江湖上的地位尊崇,因為我們便推舉他帶頭。
我們先是遇到了一隊遼兵,輕而易舉地就消滅了他們,但隨後卻經曆了一場血戰。
我們一行十五人,多數死在了那個契丹高人手中,隻有我等少數人活了下來。那契丹高人見妻兒家人皆亡,萬念俱灰之下於崖壁留下字跡後,帶著妻兒跳下了懸崖。
可在跳崖時發現繈褓中的孩子尚未死去,臨死前將孩子送迴了山上。
看著尚在繈褓,不懂人事的孩子,我等實在不忍心加害那個孩子就將他留了下來,並拓印了崖壁上的字跡,清理了現場的痕跡。
後來我們找了一個牛馬販子,請他替我們翻譯了拓下來的遼文,看了那些字後,我們才知道是我們冤枉了他們。”
言至於此,智光和尚也將當年雁門關外的慘案說了個大致。
隻不過眾人此刻都有所好奇,智光大師口中那對契丹夫婦為何會被說是冤枉了,紛紛向智光大師追問道。
別看他們的名號有種爛大街的感覺,在劇中也是一個實打實的小配角,但是江湖上可是響當當的一個人物。
在聚賢莊作為江湖上主持公道的魁首之前,江湖上有任何的不平之事,許多人都是去找他單正做判,這也是他鐵麵判官的由來。
能被江湖眾人選舉為評判者,除了平日裏的為人外,武功自然也是不能差的。
至於說泰山五雄,雖然是別人看在他鐵麵判官的麵子上給他五個兒子的尊稱,但是江湖嘛,可不就是人情世故嘛,想靠打打殺殺的走不遠的。
“喬幫主,單某不請自到多有打擾。”
麵對一臉嚴肅,眼中意味深長的單正,喬峰毫不在意他的無禮,反而十分有禮地說道:
“喬峰不知道單老前輩前來,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麵對喬峰的示好,單正一笑而過,直接轉身招手道:
“有請夫人。”
話音剛落,便見四人抬著一頂紅轎跟著單家人身後進了杏子林中。
落轎之後,就見一婦人掀開轎簾,緩緩走出。
女要俏,一生孝。
婦人衣著素雅,一襲白衣卻讓眾人感覺像是見到了仙子所穿的五彩羅裳,尤其是當著一身素衣配上婦人那我見猶憐的表情,頓時勾引起了在場大部分男人的保護欲。
就連已經是耄耋(mào dié)之年的徐長老見了之後也是私心大動,要不是在場的人多,說不定他已經上去抱起來到喬峰麵前行禮的婦人了。
王語嫣見婦人出轎後,便察覺到了周圍男子的異樣,小小翼翼地抬頭看了眼方休,發現他目光如常,並沒有像周圍的那種流露出那種癡迷的模樣後,心中不知為何也是一喜。
或許是因為女子愛比較吧,此時王語嫣在心中偷偷地想著,當初方休見了她之後會失神,見了眼前的婦人卻毫無變化,這是不是可以認為在他的心中,自己比對方美呢。
除了方休外,唯一沒有變化的便是喬峰了,莫說是現在身上插著幾柄刀,痛感刺激著他的神經,就算沒有這些東西影響,喬峰也不會有任何的失態。
“未亡人馬門康氏,拜見幫主。”
“大嫂不必多禮。”
喬峰忍著身上的傷痛,虛扶起康敏。
徐長老請來的人可不至於此,就在康敏起身感謝了周圍的丐幫眾兄弟之後,太行山的譚公譚婆還有譚婆的師兄趙錢孫,三人也是紛至遝來。
來到杏子林的譚婆見喬峰身上插著的匕首,不知是愧疚還是為人灑脫,直接上前替喬峰將匕首都拍了出來,夫妻同心,譚婆剛將喬峰身上的匕首拍出,譚公也是立馬用出了自家的獨門秘藥,敷在了喬峰的傷口處。
徐長老見人已經到齊了,也就開始讓康敏說出大家為何齊聚於此的理由。
看著台上的眾人虛情假意,欲蓋彌彰地上演著一出好戲,方休不由地冷哼出了聲。眼下眾人都被台上的大戲吸引了注意力,方休的異樣絲毫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唯獨站在他身邊的王語嫣察覺到了方休眼神中的戲謔。
“你知道信中寫了什麽嗎?”
方休聽著耳邊那極具江南特色的吳儂軟語,低頭輕聲地迴答道:
“我說我知道,你信嗎?”
這等大事,就連丐幫中的高層看起來都不清楚,更何況方休是個外人了,王語嫣在開口問詢後頓時感覺自己怎麽稀裏糊塗地泛起了傻來。
可是當方休迴答後,看著方休一臉玩味微笑的表情,王語嫣又鬼使神差得點了點頭。
“我信。”
隻是簡單的兩個字,卻讓方休的心頭猶如一股清流洗過,心中泛起了一抹溢於言表的喜意。
“好,那你想聽嗎?我可以全部告訴你。”
台上緊張萬分,被周圍人所議論的內容,如今卻被方休拿來當做哄人的玩意。
王語嫣聽了之後搖了搖頭。
“此事事關丐幫機密,若是他們得知你早就知道了裏麵的內容,恐怕會對你不利。”
王語嫣也不清楚方休怎麽會知道信中的內容的,但正如她所說的一樣,這是丐幫的機密,她們能夠在這裏看就不錯了。
若是讓他們得知了方休竟然比他們還早知道,恐怕到時候馬大元的死也會被他們牽扯到方休的身上來。
“所以你這是在擔心我嗎?”
方休的略帶笑意地打趣著王語嫣,與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
“我隻是擔心你若是死在了這裏,就沒人帶我去找表哥了。”
聽著方休在調侃著自己,王語嫣有些不好意思正麵迴答,給自己找了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
隻不過這個借口在方休聽來卻是那麽地刺耳,剛剛還如清泉流過的心,此刻就像是一塊大石把泉水的源頭堵住了,心的周圍再次幹涸了起來。
“好,既然你想見他,我待會就帶你去見。”
說罷,方休收起了臉上的笑意,轉頭不再看王語嫣了。
王語嫣聽了方休的話,原本還想要感謝方休一番的,但是抬頭卻發現方休已經將目光從她的身上移迴了台上,而且身上散發的氣勢也有些不複之前的明朗。
王語嫣也不明白,為什麽方休的脾氣變得總是這麽快。
此時,台上又多了一人,正是天台山的智光大師。而台上的進展也已經到了憶昔往年的時候了。
“當年,我們跟隨帶頭大哥,趕赴雁門關,帶頭大哥武功卓絕,在江湖上的地位尊崇,因為我們便推舉他帶頭。
我們先是遇到了一隊遼兵,輕而易舉地就消滅了他們,但隨後卻經曆了一場血戰。
我們一行十五人,多數死在了那個契丹高人手中,隻有我等少數人活了下來。那契丹高人見妻兒家人皆亡,萬念俱灰之下於崖壁留下字跡後,帶著妻兒跳下了懸崖。
可在跳崖時發現繈褓中的孩子尚未死去,臨死前將孩子送迴了山上。
看著尚在繈褓,不懂人事的孩子,我等實在不忍心加害那個孩子就將他留了下來,並拓印了崖壁上的字跡,清理了現場的痕跡。
後來我們找了一個牛馬販子,請他替我們翻譯了拓下來的遼文,看了那些字後,我們才知道是我們冤枉了他們。”
言至於此,智光和尚也將當年雁門關外的慘案說了個大致。
隻不過眾人此刻都有所好奇,智光大師口中那對契丹夫婦為何會被說是冤枉了,紛紛向智光大師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