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時空還算賣座的《與歌同行》舉例,2800萬製作成本,全球收獲一億一千九百五十多萬。還是偏文藝的。

    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都算得上是不錯的項目,更別提人家的影評評價很不錯。

    但這個時候呢。

    被《湖中水怪》擠壓的很慘。

    周排行榜前八都進不去,排在第九,票房983萬——原版第六,1200多萬。

    直接比前世少了百分之12,這就是賣座電影對同檔期電影的很正常的擠壓現象。

    當然,人家走的是小眾口碑流,長遠來看,票房總量總不會太過崩潰。

    但觀眾在有得選擇的情況下,眼光被拔高的情況下,還能不能欣賞比較枯燥,需要耐著性子慢慢觀看的電影,也要打個問號。

    現如今,電影市場也是如此,

    觀眾在有許多打發時間的娛樂手段的情況下,對很多電影都是有影響的。

    要是電影質量不行,也就是爛片的市場天然的風險又將拔高許多。

    往前數,賠本超五千萬的項目少有,進入新千年後,突然就多了起來。

    是因為投資數額和項目總量的問題嗎?

    不完全是。

    這裏麵,也是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電影不好看,咱就不去看,所以,一旦大片要賠,往往賠的很慘,流血割肉的那種。

    再次把目光放迴到11月的北美電影市場。

    《湖中水怪》依舊一路領跑。

    開局就霸榜後,次周周一的工作日當天,直接拿下2378萬,跌幅控製在三成以內,還算可以接受。

    而且,華納第二波的宣傳攻勢到了。

    首周末華麗的票房數據迅速登上各大報刊的娛樂頭版,並陸續向網絡社區的流量門戶網站拿到推薦位——

    “水怪之威席卷電影市場,徹底開啟聖誕之戰。”

    “首周末破億,《湖中水怪》直接引爆觀影熱情。年後大戰率先迎來第一個強勁的對手。”

    “性和鮮血一向是電影中最能激發觀眾腎上腺素的兩種元素。但《湖中水怪》卻以人類對抗未知巨獸的宏大場景,引起影迷們的驚唿。”

    《好萊塢綜藝》也報道稱:“不負眾望的佳作,毫無疑問的榜首。《湖中水怪》會打破萊曼-拉斯特導演個人的票房紀錄嗎?”

    “專注小眾題材的萊曼導演,似乎在《壞家夥》之後又想起了要取悅更主流的觀眾市場,他總是那樣出人意外,但又能總是成功。”——《洛杉磯先鋒者報》

    “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湖中水怪》的票房成績又怎能不出色?”——《觀察者報》

    ......

    紐約,布魯克林區。

    被媒體熱議的萊曼卻是來到了《prada》的拍攝片場。

    而在他離開螢火蟲影業之前,阿方索正式以個人工作室的形式加入合作。

    此時,劇組的大部分人看向萊曼的眼神都怪怪的,甚至連導演大衛-弗蘭科爾都是如此。

    這倒不是萊曼鬧出了什麽笑話,而是他導演的作品成績實在震住了一幫人,尤其是大衛自己組建劇組帶來的嫡係人馬。

    他們之中哪個有過首周末破億的經曆,可這位呢,兩迴了。

    而且不比《蜘蛛俠》這種漫畫或者知名小說改編的作品,這貨都可是原創項目,硬是靠觀眾歡迎和質量口碑取勝。

    這樣的數據,這樣的實力,還要過來主持《prada》的項目製片工作,如何不讓人驚掉一地眼球。

    但萊曼顯然不這麽想。

    他不隻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家製片廠的老板,總關心自己的事情肯定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雖然在管理上,他不如約瑟夫、利亞姆這類專業人士,但對於自己熟悉的影視製作,他還是很有自信的。

    更何況,這些人都不明白《prada》也有這樣的賣座潛力,萊曼怎能不用點心呢。

    而且,大衛的資曆還是淺了。

    雖然在電視劇領域,這貨出過不少成績,但在電影上,隻能說剛剛拜托新人的身份,不一定壓得住梅麗爾這種奧斯卡釘子戶或者安妮這樣的明星小花。

    執行製片布萊克不止一次說過劇組並不安生,梅麗爾經常要求更改戲份,以增加電影鏡頭,極力表現;安妮呢,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方麵迫於業績不好降了薪酬,一方麵又跟不上梅麗爾的表演發揮,心裏也憋著一股氣。

    指不定什麽時候劇組還算平穩的局麵就會被打破。

    這顯然,是大衛管理不了的。

    倒不是他能力有問題,首先說話得有人聽啊,聽了還得接受安排吧。

    一個兩個的都不服他,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他又能怎樣?

    當然,為了不添麻煩,大衛什麽都沒說過這些難處,但萊曼看中的導演,當然要幫著撐腰。

    這裏麵,大衛的心情是複雜的。

    前天,安妮還鬧著不肯化醜妝,素顏上陣,覺得毀形象;

    今天萊曼隻是旁觀,她就服服帖帖的。同理還有梅麗爾-斯特裏普,對戲的時候別人出錯,情緒連貫不上,就總是甩著個冷臉,今天態度也特麽變好了。

    說不是演給某人看的,鬼信。

    劇組員工也各個是人精,看破不說破。

    畢竟,好萊塢就是這麽個地方,逢高踩低,巴結大導演,也會對小導演理都不帶理的。

    想當初,萊曼剛拍電影那會,想找個劇組拿份穩妥工資,積累經驗都很難,可想而知,行業內部會有多少壁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衛自然很感激萊曼的幫忙,心裏或許也突然明白萊曼對這個項目肯定很重視——不然也不會放著自己的電影還在最能出票房的次周市場,就從洛杉磯趕來紐約。

    要知道,電影正式開拍還沒兩天呢。

    前麵半個多月的籌備期,才忙活完主要場地布景和道具準備。

    唯一片場還有些不和諧的就是勞倫這位原作者了。

    看哪哪不爽,但因為需要履行合約,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不然,她的損失可就大了,違約的費用可是一筆巨款,尤其涉及到3000多萬美金的項目製作,賣了她,她也賠不起。

    而此刻,她就看著一堆供演員挑選的華美服飾心痛不已。

    這些衣服理所當然由普拉達讚助,很多款式都是今年秋冬兩季的主打款,現在卻像隨處可見的地攤貨一樣被人選來選去。

    當然,這應該也是看個人看待奢侈品的理念。

    畢竟,被穿過之後的衣服,普拉達總不能收迴去重新發賣,那可不就是地攤貨嗎。

    從某種角度來看,奢侈品是時效性最強的期貨,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會覺得那幾塊簡單拚湊的布料的實際價值究竟有沒有那麽高。

    而時尚圈內部當然不這麽看,就算是收割民眾的智商稅,那也滿足了某種炫耀,夾雜著極大的心裏需求。

    但勞倫身為一個不算很高收入的白領階層,平時對這些大牌也都是心醉神迷而又囊中羞澀,說穿了,想要又太貴,不太舍得。

    偶爾積攢一筆稿酬,花在這上麵的也不少。

    眼見著一件普拉達的基本款小黑裙被工作人員扔到一邊,是被淘汰的服飾搭配不了,隻能是心裏很痛。

    而且,她眼睜睜的看著電影劇本與原著不相符合的地方,心裏隻能更不爽。

    但這個世界總是這麽不公平。

    百分之20的富豪階層掌管著超過百分之80的社會財富,這就是“二八定律”。

    你不是那百分之20階層群體,自然隻能看著人家分配財富或者權力。

    更何況,勞倫本人也不是完全按照在《vogue》的經曆寫的小說。

    《prada》原著和過去經曆以及現在正在拍的電影,應該是三個故事,三段人生。

    米蘭達不是安娜-溫圖爾,也不需要暗地諷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傳奇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流三千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流三千尺並收藏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