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多病隻恨自己如今才重修了一年揚州慢,否則現在,他便直接提劍去殺了仇子梁。
那樣即便朝堂上仍舊有藩鎮割據、朋黨等問題,但至少宦官之亂上,如今已是再沒有第二個仇子梁了。
雖說執掌神才軍的仍舊是宦官,可一旦仇子梁身死,他身下神才軍勢力必定四分五裂,屆時齊焱隻要趁著這些宦官內亂助長己身,設法接手神才軍,掌握兵權後,在朝堂上便可更遊刃有餘地施展手腳。
方多病心中這番念想,齊焱自然也聽在了耳裏。
他已經漸漸不再懷疑眼前這人是不是故意將討好他的心聲說予他聽,尤其是在找到了這人在心中……念那些道經的規律之後。
不會有人將自己隱晦的肖想袒露在對方麵前,尤其這個人肖想之人是龍椅上的天子。
奪迴政權的這一路,長路漫漫又崎嶇嶙峋,從來都隻他獨自一人,步履彌堅地行走其上。
他答應過皇兄要贏,往後便從不敢想失敗。
而在這條路上,他從未想過要倚靠他人……
方多病看著眼前的天子。
那雙幽深的眼眸似乎出了神,以至於往日裏能夠抑製住的鬱氣縈上了眉宇。
他幾乎想要伸手撫平天子皺起的眉心,但如今執劍人的身份卻叫他隻能將抬起的手又收了迴來。
齊焱很快便迴過神來。
他將被方多病握得有些發燙的手抽了出來,道:“既然已經查清楚了鄭嫵是鄭祿之女,刺殺楚國公,又將其栽贓給朕一事是為了報殺父之仇,便將此事上報給楚國公。至於鄭嫵……查一下究竟是誰安排她進紫衣局的,若是她不願意說,便盡快結案。”
方多病點了點頭,他本就打算將鄭嫵身份一事稟告過後便出宮前往鄭府舊址進行調查,便也順勢退出了延英殿。
隻是剛走出內宮,他便又被程若魚給堵上了。
“怎麽樣?陛下願意為阿嫵伸冤嗎?”少女忙不迭地問。
方多病無奈地看了她一眼,“當年鄭祿是因為參與了朝露之變,才害得鄭家人盡數喪命,如今你讓陛下為鄭祿伸冤,難道是想看陛下如先帝那般,被仇子梁送上一碗魚湯嗎?”
“魚湯?”程若魚一臉懵懂。
方多病不由意外,沒想到程兮竟是連這件事都未曾跟她說,這八年來,程兮到底教了她些什麽?
“先帝雖纏綿病榻八年,但真正讓他身死的,卻是仇子梁送去的一碗毒魚湯。”
程若魚聞言臉色大變。
她所受的教導,是君威君權,哪怕這些時日已多少了解了宦官的勢大,卻也仍舊覺得,仇子梁終究是會邪不勝正,自取滅亡。
但她沒想到,仇子梁竟然這般明目張膽地毒害一國之君!
方多病隻是留下一句:“你若不信,盡可以去與程兮求證,再問問程兮陛下如今的處境,你便知道,為何陛下幫不了鄭嫵了。”
他頓了頓,又道:“我想,在決定好刺殺仇子梁,嫁禍給陛下的那一刻,鄭嫵便已經做好了舍去這條性命的打算了。你……救不了她。”
說罷他便不再管程若魚,徑直離開了皇宮。
他在鄭家舊址中並未查出什麽線索,隻是能看出鄭嫵曾經迴來過,所以鄭家舊址的祠堂中,放上了當年被殺死的鄭家人的牌位,唯有鄭祿的牌位被關嫵帶在了身邊。
而他再迴到天牢時,鄭嫵仍被掛在刑架上,兩隻手腕已被手銬磨得通紅。
方多病走到他跟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低聲道:“你是鄭祿之女。”
似是沒想到他這麽快查到這一點,鄭嫵忍不住抬起雙眼朝他看來。
“八年前,你才十二歲,逃出生天後,生存都成問題,怎麽可能自己改換了身份,進入紫衣局?”方多病環抱起手臂:“幫你的人,究竟是誰,他們讓你這般犧牲自己得來不易的性命,勾起陛下與楚國公的內鬥,是為了趁虛而入?覬覦帝位之人,是藩鎮,還是……宗室?”
鄭嫵隻是淡淡地看著他,臉上盡是虛弱,但那雙眼中,卻有著昏暗的牢房中也難以掩去的神采。
“我父親並非亂黨,他是無辜的。”
方多病不知她將複仇的希望寄托於誰人之手,但這樣一雙眼睛,卻是讓他難再勸慰。
當年鄭祿乃是天子寵臣,頗有才能,但要說真是什麽好官,倒也稱不上。
他與李敘之所以謀劃當初的朝露之變,一方麵是興文帝有心鏟除勢力越來越大的仇子梁,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仇子梁勢力過大,無法叫他們更進一步。
然而這番話,他自然不能當著鄭嫵這個鄭家血脈的麵說出來。
再者朝露之變本質上是於大興有利的,若是成功斬下了仇子梁,二者便是最大的功臣,然而最終一切都功敗垂成,鄭家也被仇子梁清算。
他又不死心地試探了鄭嫵一番,但不管他再說什麽,鄭嫵卻是閉口不言,最後甚至閉上了眼睛。
方多病也沒打算再繼續跟他耗下去,隻是揣著滿腔疑問地離開了天牢。
在迴宮的路上,他不由得抱著手中的青光劍思索著。
鄭嫵明明知道自己的武功絕對殺不起仇子梁,卻又偏偏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刺殺。
被抓住之後便一口咬定是齊焱指使,哪怕製住她的人是他這個齊焱的執劍人。
鄭嫵背後之人究竟有何目的?
若是他沒有及時找出鄭嫵鄭祿之女的身份,仇子梁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向紫衣局發難,而齊焱本就因紫衣局與仇子梁有過幾分齷齪,再經由這一遭,二者之間的裂痕便再也無法粉飾太平。
莫非這就是鄭嫵背後之人的目的?
這股意欲攪渾如今朝堂的這第三隻手,比起藩鎮的勢力,他更傾向於,就在朝堂之中。
當年朝露之變後,一度傳出了先帝要禪位於珖王的謠言。
或許說,並非謠言。
當初先帝擔心朝露之變事敗後自己會身死,在行動之前確實曾寫下過遺詔,並將其交給了宰相王揚。可惜王揚也死在了朝露之變的清算中,而傳聞中的遺詔卻遍尋不到。
大概是為了要有足夠的,尋找遺詔的時間,仇子梁並未馬上要了先帝的命,而是將其軟禁在宮中,令其纏綿病榻。
可惜八年了,遺詔仍舊不知所蹤,而珖王為了避開權力紛爭,也避開仇子梁的針對,隱居在了山野,極少迴宮。
但拋去一切前提,隻看這第三股勢力所做之事,最終得利者,還是唯有宗室。
而宗室中,隻有齊焱的八弟,如今已經長成的鞍王,跟傳聞中的正統繼承人珖王二人的嫌疑最大。
不過鞍王……
方多病摸著下巴。
八年前鞍王也不過十二三歲,若第三人真的是鞍王一派的勢力,那謀劃者,便隻可能是鞍王的母家,也就是士族一派。
若是加上這些士族,那其他還未長成的皇子便也並非沒有參與其中的可能。
但真的會是士族一派嗎?
方多病辦案多年的直覺告訴他,第三人所為,並不像是這些士族施展的手段。
他看了眼宮門,取出腰間的令牌後,一路迴到了延英殿。
如今夜色已深,殿內已經熄了燈,想來齊焱也該睡下了。
方多病在門外盯著房門站了一會兒,才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待他摘下襆頭,打算對著鏡子把藏在襆頭下的發髻拆開時,他才發現自己臉上的胭脂原來沒有擦幹淨,鬢發處還有水粉留下的白印。
他方才,不會是就這樣頂著一張花臉到處跑的吧?
那樣即便朝堂上仍舊有藩鎮割據、朋黨等問題,但至少宦官之亂上,如今已是再沒有第二個仇子梁了。
雖說執掌神才軍的仍舊是宦官,可一旦仇子梁身死,他身下神才軍勢力必定四分五裂,屆時齊焱隻要趁著這些宦官內亂助長己身,設法接手神才軍,掌握兵權後,在朝堂上便可更遊刃有餘地施展手腳。
方多病心中這番念想,齊焱自然也聽在了耳裏。
他已經漸漸不再懷疑眼前這人是不是故意將討好他的心聲說予他聽,尤其是在找到了這人在心中……念那些道經的規律之後。
不會有人將自己隱晦的肖想袒露在對方麵前,尤其這個人肖想之人是龍椅上的天子。
奪迴政權的這一路,長路漫漫又崎嶇嶙峋,從來都隻他獨自一人,步履彌堅地行走其上。
他答應過皇兄要贏,往後便從不敢想失敗。
而在這條路上,他從未想過要倚靠他人……
方多病看著眼前的天子。
那雙幽深的眼眸似乎出了神,以至於往日裏能夠抑製住的鬱氣縈上了眉宇。
他幾乎想要伸手撫平天子皺起的眉心,但如今執劍人的身份卻叫他隻能將抬起的手又收了迴來。
齊焱很快便迴過神來。
他將被方多病握得有些發燙的手抽了出來,道:“既然已經查清楚了鄭嫵是鄭祿之女,刺殺楚國公,又將其栽贓給朕一事是為了報殺父之仇,便將此事上報給楚國公。至於鄭嫵……查一下究竟是誰安排她進紫衣局的,若是她不願意說,便盡快結案。”
方多病點了點頭,他本就打算將鄭嫵身份一事稟告過後便出宮前往鄭府舊址進行調查,便也順勢退出了延英殿。
隻是剛走出內宮,他便又被程若魚給堵上了。
“怎麽樣?陛下願意為阿嫵伸冤嗎?”少女忙不迭地問。
方多病無奈地看了她一眼,“當年鄭祿是因為參與了朝露之變,才害得鄭家人盡數喪命,如今你讓陛下為鄭祿伸冤,難道是想看陛下如先帝那般,被仇子梁送上一碗魚湯嗎?”
“魚湯?”程若魚一臉懵懂。
方多病不由意外,沒想到程兮竟是連這件事都未曾跟她說,這八年來,程兮到底教了她些什麽?
“先帝雖纏綿病榻八年,但真正讓他身死的,卻是仇子梁送去的一碗毒魚湯。”
程若魚聞言臉色大變。
她所受的教導,是君威君權,哪怕這些時日已多少了解了宦官的勢大,卻也仍舊覺得,仇子梁終究是會邪不勝正,自取滅亡。
但她沒想到,仇子梁竟然這般明目張膽地毒害一國之君!
方多病隻是留下一句:“你若不信,盡可以去與程兮求證,再問問程兮陛下如今的處境,你便知道,為何陛下幫不了鄭嫵了。”
他頓了頓,又道:“我想,在決定好刺殺仇子梁,嫁禍給陛下的那一刻,鄭嫵便已經做好了舍去這條性命的打算了。你……救不了她。”
說罷他便不再管程若魚,徑直離開了皇宮。
他在鄭家舊址中並未查出什麽線索,隻是能看出鄭嫵曾經迴來過,所以鄭家舊址的祠堂中,放上了當年被殺死的鄭家人的牌位,唯有鄭祿的牌位被關嫵帶在了身邊。
而他再迴到天牢時,鄭嫵仍被掛在刑架上,兩隻手腕已被手銬磨得通紅。
方多病走到他跟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低聲道:“你是鄭祿之女。”
似是沒想到他這麽快查到這一點,鄭嫵忍不住抬起雙眼朝他看來。
“八年前,你才十二歲,逃出生天後,生存都成問題,怎麽可能自己改換了身份,進入紫衣局?”方多病環抱起手臂:“幫你的人,究竟是誰,他們讓你這般犧牲自己得來不易的性命,勾起陛下與楚國公的內鬥,是為了趁虛而入?覬覦帝位之人,是藩鎮,還是……宗室?”
鄭嫵隻是淡淡地看著他,臉上盡是虛弱,但那雙眼中,卻有著昏暗的牢房中也難以掩去的神采。
“我父親並非亂黨,他是無辜的。”
方多病不知她將複仇的希望寄托於誰人之手,但這樣一雙眼睛,卻是讓他難再勸慰。
當年鄭祿乃是天子寵臣,頗有才能,但要說真是什麽好官,倒也稱不上。
他與李敘之所以謀劃當初的朝露之變,一方麵是興文帝有心鏟除勢力越來越大的仇子梁,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仇子梁勢力過大,無法叫他們更進一步。
然而這番話,他自然不能當著鄭嫵這個鄭家血脈的麵說出來。
再者朝露之變本質上是於大興有利的,若是成功斬下了仇子梁,二者便是最大的功臣,然而最終一切都功敗垂成,鄭家也被仇子梁清算。
他又不死心地試探了鄭嫵一番,但不管他再說什麽,鄭嫵卻是閉口不言,最後甚至閉上了眼睛。
方多病也沒打算再繼續跟他耗下去,隻是揣著滿腔疑問地離開了天牢。
在迴宮的路上,他不由得抱著手中的青光劍思索著。
鄭嫵明明知道自己的武功絕對殺不起仇子梁,卻又偏偏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刺殺。
被抓住之後便一口咬定是齊焱指使,哪怕製住她的人是他這個齊焱的執劍人。
鄭嫵背後之人究竟有何目的?
若是他沒有及時找出鄭嫵鄭祿之女的身份,仇子梁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向紫衣局發難,而齊焱本就因紫衣局與仇子梁有過幾分齷齪,再經由這一遭,二者之間的裂痕便再也無法粉飾太平。
莫非這就是鄭嫵背後之人的目的?
這股意欲攪渾如今朝堂的這第三隻手,比起藩鎮的勢力,他更傾向於,就在朝堂之中。
當年朝露之變後,一度傳出了先帝要禪位於珖王的謠言。
或許說,並非謠言。
當初先帝擔心朝露之變事敗後自己會身死,在行動之前確實曾寫下過遺詔,並將其交給了宰相王揚。可惜王揚也死在了朝露之變的清算中,而傳聞中的遺詔卻遍尋不到。
大概是為了要有足夠的,尋找遺詔的時間,仇子梁並未馬上要了先帝的命,而是將其軟禁在宮中,令其纏綿病榻。
可惜八年了,遺詔仍舊不知所蹤,而珖王為了避開權力紛爭,也避開仇子梁的針對,隱居在了山野,極少迴宮。
但拋去一切前提,隻看這第三股勢力所做之事,最終得利者,還是唯有宗室。
而宗室中,隻有齊焱的八弟,如今已經長成的鞍王,跟傳聞中的正統繼承人珖王二人的嫌疑最大。
不過鞍王……
方多病摸著下巴。
八年前鞍王也不過十二三歲,若第三人真的是鞍王一派的勢力,那謀劃者,便隻可能是鞍王的母家,也就是士族一派。
若是加上這些士族,那其他還未長成的皇子便也並非沒有參與其中的可能。
但真的會是士族一派嗎?
方多病辦案多年的直覺告訴他,第三人所為,並不像是這些士族施展的手段。
他看了眼宮門,取出腰間的令牌後,一路迴到了延英殿。
如今夜色已深,殿內已經熄了燈,想來齊焱也該睡下了。
方多病在門外盯著房門站了一會兒,才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待他摘下襆頭,打算對著鏡子把藏在襆頭下的發髻拆開時,他才發現自己臉上的胭脂原來沒有擦幹淨,鬢發處還有水粉留下的白印。
他方才,不會是就這樣頂著一張花臉到處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