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解封之後的戮魔劍,劍式之間,再無兇厲血煞湧現,一招一式,皆帶著光明正大的斬殺戮盡之意,威勢之大,竟是直接引得空間扭曲。
而元仙境界下的絕梅神通,也極為駭人,周圍修士,不論是以神識或是直視絕梅靈光,便頓覺萬物失離的隔斷感,使得眾人連連規避二人的劍意與靈光。
與此威勢相匹配的,是古跡護衛大陣的劇烈震顫。
但僅僅是這一次攻擊,斷不可能攻破曆時數萬年依舊如新,穿越無盡太虛也安然無恙的雜家仙人古跡。
所以徐承劍式若天幕傾倒,連綿不絕,僅僅是外露的劍氣,便打得周圍太虛空間連連震蕩,有些落到眾修士站立的區域,更是使得眾人速速規避。
不說大家都還是處於“半血”狀態,即便是鼎盛狀態下的他們,也不敢隨意接下元仙上境修士的一擊。
況且根據眾人估計以及洞禾真人的口述,這徐承手中的戮魔劍,既然是下品仙器的水平,甚至是足夠媲美中品仙器,那其中蘊藏的力量,怕是得比肩天仙。
破開這無人主持的陣法,當是很有可能。
並且徐承的每一式劍斬,都能將大陣劈開些許微不可查的裂隙,尋常修士可能把握不住這種轉瞬即逝的破損,但張沫的絕梅道意神通,宛若跗骨陰毒,缺口一旦出現,便會開始從中入侵,阻斷大陣之間的靈力傳輸與連接。
每多阻絕大陣的靈力流通一分,徐承的劍式便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每多斬擊得大陣更深處,張沫的道意神通也更易侵蝕破壞大陣結構。
兩者相加,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循環,就在連綿不絕的一刻鍾後,一道琉璃瓦般破碎的聲音,響徹周遭空間。
眾修士驚喜過望,他們知道,這個聲音的出現,就代表著大陣已然被打出一條通道,那空間的震鳴,不單單是通過空氣傳播,更是迴響在眾多修士的靈識之中。
這太虛中當然是沒有空氣存在的,按理說聲音是無法傳出,不過在場皆是有為的大修,早也無需空氣來輔助唿吸生存,所以稍微有經驗的大修,是可以在無空氣地環境中,感知到物體振動,由此在心神中轉換為聲音。
這也是為何修士在後期都更喜歡神識傳音的原因,若是尋常的傳聲方式,是很容易被其他人給捕獲破譯的。
話不多說,待戮魔劍劍光消散之後,所有修士紛紛禦空而行,直朝兩人的位置前去。
來到近前,眾修士朝半空中已有些脫力的徐承和張沫行禮道謝,隨後洞禾真人與醫家的兩名賢人修士走在後麵,攙住搖搖欲墜的徐承兩人。
並由醫家修士為其渡去最是滋補身心的靈力,助其恢複狀態。
三位兵家大帥在前,徐承與張沫兩人被攙著跟在人群中間,最後壓陣的是儒墨法三家的領頭之人,銀須老者勞豐嶽正在其中。
大陣的缺口正好夠兩人並排通行,穿梭而過時,還能看見張沫以道意神通凝聚而成的靈梅,仍然在與大陣自我修複的趨勢抗衡。
眾人穿行速度極快,不過在排在最後的墨家巨子飛入後,大陣也剛剛好閉合,沒給多留一絲絲的空閑。
來到大陣內部的眾人,左右觀察一番,發現內裏和在外麵觀察的時候並無區別,確實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頭,其中設立有無數亭台樓閣。
現在一行人還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都是曆經無數次秘境探索的修士,自然不會一頭往裏瞎撞。
同時,進入陣內之後,頓時有無數純淨源炁湧入,這種源炁,飽含生機與天地大道的機緣,五行齊備,陰陽相合。
眾人明白,這便是來自上界聖天域中的仙界之氣。
道門之中的正魔兩道修士吸收無礙,萬道域中的百家修士同樣無礙,並且轉化速率隻與自身資質與功法品階相關。
這仙界之氣,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稱唿,便是天源氣,乃是太元一氣分化而出的最純正的源炁,經由數個會元以來,各大聖人不留餘力的改造,終成現在這般,任何種族任何生靈,都能無差別地利用這類源炁。
還屬於下界修行境界的一眾修士們,接受這般高品質的天源氣,自然對修行大有裨益,不僅能提升體內靈炁的蘊藏量,還可以借此磨練肉身,甚至可以憑其中完備的天地道理,拔升自身的道意。
不過,百家的執掌人以及洞禾真人,隻是將自身實力恢複至正常後,便自覺停下納入天源氣的速度,隻是維持損耗平衡即可。
倒不是他們不想有所突破,而是他們不能有所突破,這些聞道(賢人)巔峰的修士,少說都在這處關隘停滯數十年,多的甚至有近千年。
他們長時間駐留下界,有的是想要厚積薄發,有的是想在會元之末完成庇護門人弟子的使命,有的隻是想避開會元之末這一敏感時期。
但不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在現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飛升上界。
如今他們更要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一旦在此處突破關隘,成就仙人之身,可能在遺跡中還無甚所謂,但返迴萬道域或仙凡域天地時,會立刻引動天地之力排斥。
很有可能連話都說不出一句,就會立馬被飛升通道送走。
不過,對於徐承和張沫,以及史家的那名執掌人來說,這裏卻是福源之地,之前需要長時間修行積累或因天地道理參悟不足而受到製約的境界問題,此刻都迎刃而解。
方才經曆過元仙上境體驗的徐承和張沫,此刻自然是境界迴落,那種莫大的空虛感,被如今這靈力豐韻的天源氣包裹,瞬間得到緩解。
隻是他二人也得小心謹慎,不然本就因為臨時突破而鬆動的境界壁壘,說不得不注意也會因為修為的急劇攀升而破境。
故而兩人將一身靈炁固化在聞道上境左右的水平,便適時停手,不再繼續吸收修煉。
史家的執掌人倒是煩惱最少的一位,本來此次前來,他就隻用為大家提供一些關於雜家的信息,以確保在需要這些內容的時候,眾人不會束手無策。
這位司馬家的後人,此時境界不過剛剛步入賢人境界,自是毫無顧忌地借助這天源氣修行。
大約兩個時辰之後,所有人的狀態皆是充沛無礙,在天源氣中一番修行,自也有些所得。
雖然在其中修行,來個百日十年都無甚影響,但是畢竟有要事需完成,一行人也就是恢複好,稍作休整便準備出發,就連史家的執掌人,也見機行事,早早收斂心神,跟隨眾人起身。
二十六名頂尖修士再度出發,他們沒有為了效率獨自行動,在這處古跡之中,他們沒有任何資格分開出發,說句不好聽的,他們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勉強受得住金仙的隨意一擊,還得是施展戰陣加持,並且不惜損毀戮魔劍的情況下。
所以眾人必須要同進共退,不然到時候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此間他們闖入的地方,大概是古跡所依附的山峰的山腳位置,再繞行數裏,便能看見古跡最前方那座石碑矗立的平台。
眾人本來是想從山勢稍緩的背麵往上查探,可在墨家巨子放出兩道機關靈偶先行查探時,卻不到百尺,隻是轉過一個彎路,剛消失在眾人視野之中,便突然報廢。
根據反饋而來的信息,應是被莫名的力量給直接格殺。
山後的這條路行不通,巨子便再度操使一尊靈偶,從正麵往上前行,直到墨家巨子的神識,被莫名的術法籠罩,無法再與靈偶建立連接,這尊靈偶也未有遭受半點危險。
不敢貿然放出神識探查觸碰四周環境的眾人,隻能選擇從山門正前進入,一如初次步入修真一道時,為拜得門派,踽踽攀登而行。
大約向上前行半個時辰,一行人也不過才登上數百丈的距離,眾人的體力自然遠超常人,但是一步一步登山,比凡人也快不了太多。
他們方才路過了兩處涼亭,四處水榭,以及一處無名小樓。
墨家巨子派在主路上卻失聯的靈偶,就停留在那處無名小樓的入口處。
在此處,墨家巨子還嚐試和靈偶重新建立連接,但是即便是墨家頂尖神通使出,也再無法尋到靈偶核心的所在,自也無法引起靈偶共鳴,仿若兩者身處於兩個世界一般。
幸好探路的靈偶,大抵也就是凝丹左右的水平,巨子手裏還有這樣的大概上千個,不然一次探路損失一具價值遠超同階法器的靈偶,那還有些心疼。
這處無名小樓,眾人自然不敢深入探索,隻能暫且遠離。
而其它幾處建築,除了墨家巨子,農家和小說家也施展些許探路本領,接連探索其中。
農家是由靈土中催生出幾隻探路草精,小說家則是以書筆文字,憑空描繪出幾道人形身形,往裏探查而去。
不過這些涼亭水榭,卻是毫無異常,即便靈偶草精人影,在其中亂竄亂跳也沒有收到任何反應。
直到縱橫家的合縱脈與連橫脈兩位大賢,互設縱橫定元術,其可以在意念發動的瞬間,允許兩人以極快的速度,跨越空間界限,眾人這才第一次,有真人步入建築之中探索。
待合縱脈的大賢走入之後,確實是沒有發現半點異常,令眾人鬆一口氣的同時,也略帶遺憾。
看來此處,要麽就是毫無機緣可言,要麽就是完全非他們目前的修為可以企及……
</p>
解封之後的戮魔劍,劍式之間,再無兇厲血煞湧現,一招一式,皆帶著光明正大的斬殺戮盡之意,威勢之大,竟是直接引得空間扭曲。
而元仙境界下的絕梅神通,也極為駭人,周圍修士,不論是以神識或是直視絕梅靈光,便頓覺萬物失離的隔斷感,使得眾人連連規避二人的劍意與靈光。
與此威勢相匹配的,是古跡護衛大陣的劇烈震顫。
但僅僅是這一次攻擊,斷不可能攻破曆時數萬年依舊如新,穿越無盡太虛也安然無恙的雜家仙人古跡。
所以徐承劍式若天幕傾倒,連綿不絕,僅僅是外露的劍氣,便打得周圍太虛空間連連震蕩,有些落到眾修士站立的區域,更是使得眾人速速規避。
不說大家都還是處於“半血”狀態,即便是鼎盛狀態下的他們,也不敢隨意接下元仙上境修士的一擊。
況且根據眾人估計以及洞禾真人的口述,這徐承手中的戮魔劍,既然是下品仙器的水平,甚至是足夠媲美中品仙器,那其中蘊藏的力量,怕是得比肩天仙。
破開這無人主持的陣法,當是很有可能。
並且徐承的每一式劍斬,都能將大陣劈開些許微不可查的裂隙,尋常修士可能把握不住這種轉瞬即逝的破損,但張沫的絕梅道意神通,宛若跗骨陰毒,缺口一旦出現,便會開始從中入侵,阻斷大陣之間的靈力傳輸與連接。
每多阻絕大陣的靈力流通一分,徐承的劍式便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每多斬擊得大陣更深處,張沫的道意神通也更易侵蝕破壞大陣結構。
兩者相加,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循環,就在連綿不絕的一刻鍾後,一道琉璃瓦般破碎的聲音,響徹周遭空間。
眾修士驚喜過望,他們知道,這個聲音的出現,就代表著大陣已然被打出一條通道,那空間的震鳴,不單單是通過空氣傳播,更是迴響在眾多修士的靈識之中。
這太虛中當然是沒有空氣存在的,按理說聲音是無法傳出,不過在場皆是有為的大修,早也無需空氣來輔助唿吸生存,所以稍微有經驗的大修,是可以在無空氣地環境中,感知到物體振動,由此在心神中轉換為聲音。
這也是為何修士在後期都更喜歡神識傳音的原因,若是尋常的傳聲方式,是很容易被其他人給捕獲破譯的。
話不多說,待戮魔劍劍光消散之後,所有修士紛紛禦空而行,直朝兩人的位置前去。
來到近前,眾修士朝半空中已有些脫力的徐承和張沫行禮道謝,隨後洞禾真人與醫家的兩名賢人修士走在後麵,攙住搖搖欲墜的徐承兩人。
並由醫家修士為其渡去最是滋補身心的靈力,助其恢複狀態。
三位兵家大帥在前,徐承與張沫兩人被攙著跟在人群中間,最後壓陣的是儒墨法三家的領頭之人,銀須老者勞豐嶽正在其中。
大陣的缺口正好夠兩人並排通行,穿梭而過時,還能看見張沫以道意神通凝聚而成的靈梅,仍然在與大陣自我修複的趨勢抗衡。
眾人穿行速度極快,不過在排在最後的墨家巨子飛入後,大陣也剛剛好閉合,沒給多留一絲絲的空閑。
來到大陣內部的眾人,左右觀察一番,發現內裏和在外麵觀察的時候並無區別,確實就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頭,其中設立有無數亭台樓閣。
現在一行人還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都是曆經無數次秘境探索的修士,自然不會一頭往裏瞎撞。
同時,進入陣內之後,頓時有無數純淨源炁湧入,這種源炁,飽含生機與天地大道的機緣,五行齊備,陰陽相合。
眾人明白,這便是來自上界聖天域中的仙界之氣。
道門之中的正魔兩道修士吸收無礙,萬道域中的百家修士同樣無礙,並且轉化速率隻與自身資質與功法品階相關。
這仙界之氣,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稱唿,便是天源氣,乃是太元一氣分化而出的最純正的源炁,經由數個會元以來,各大聖人不留餘力的改造,終成現在這般,任何種族任何生靈,都能無差別地利用這類源炁。
還屬於下界修行境界的一眾修士們,接受這般高品質的天源氣,自然對修行大有裨益,不僅能提升體內靈炁的蘊藏量,還可以借此磨練肉身,甚至可以憑其中完備的天地道理,拔升自身的道意。
不過,百家的執掌人以及洞禾真人,隻是將自身實力恢複至正常後,便自覺停下納入天源氣的速度,隻是維持損耗平衡即可。
倒不是他們不想有所突破,而是他們不能有所突破,這些聞道(賢人)巔峰的修士,少說都在這處關隘停滯數十年,多的甚至有近千年。
他們長時間駐留下界,有的是想要厚積薄發,有的是想在會元之末完成庇護門人弟子的使命,有的隻是想避開會元之末這一敏感時期。
但不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在現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飛升上界。
如今他們更要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一旦在此處突破關隘,成就仙人之身,可能在遺跡中還無甚所謂,但返迴萬道域或仙凡域天地時,會立刻引動天地之力排斥。
很有可能連話都說不出一句,就會立馬被飛升通道送走。
不過,對於徐承和張沫,以及史家的那名執掌人來說,這裏卻是福源之地,之前需要長時間修行積累或因天地道理參悟不足而受到製約的境界問題,此刻都迎刃而解。
方才經曆過元仙上境體驗的徐承和張沫,此刻自然是境界迴落,那種莫大的空虛感,被如今這靈力豐韻的天源氣包裹,瞬間得到緩解。
隻是他二人也得小心謹慎,不然本就因為臨時突破而鬆動的境界壁壘,說不得不注意也會因為修為的急劇攀升而破境。
故而兩人將一身靈炁固化在聞道上境左右的水平,便適時停手,不再繼續吸收修煉。
史家的執掌人倒是煩惱最少的一位,本來此次前來,他就隻用為大家提供一些關於雜家的信息,以確保在需要這些內容的時候,眾人不會束手無策。
這位司馬家的後人,此時境界不過剛剛步入賢人境界,自是毫無顧忌地借助這天源氣修行。
大約兩個時辰之後,所有人的狀態皆是充沛無礙,在天源氣中一番修行,自也有些所得。
雖然在其中修行,來個百日十年都無甚影響,但是畢竟有要事需完成,一行人也就是恢複好,稍作休整便準備出發,就連史家的執掌人,也見機行事,早早收斂心神,跟隨眾人起身。
二十六名頂尖修士再度出發,他們沒有為了效率獨自行動,在這處古跡之中,他們沒有任何資格分開出發,說句不好聽的,他們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勉強受得住金仙的隨意一擊,還得是施展戰陣加持,並且不惜損毀戮魔劍的情況下。
所以眾人必須要同進共退,不然到時候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此間他們闖入的地方,大概是古跡所依附的山峰的山腳位置,再繞行數裏,便能看見古跡最前方那座石碑矗立的平台。
眾人本來是想從山勢稍緩的背麵往上查探,可在墨家巨子放出兩道機關靈偶先行查探時,卻不到百尺,隻是轉過一個彎路,剛消失在眾人視野之中,便突然報廢。
根據反饋而來的信息,應是被莫名的力量給直接格殺。
山後的這條路行不通,巨子便再度操使一尊靈偶,從正麵往上前行,直到墨家巨子的神識,被莫名的術法籠罩,無法再與靈偶建立連接,這尊靈偶也未有遭受半點危險。
不敢貿然放出神識探查觸碰四周環境的眾人,隻能選擇從山門正前進入,一如初次步入修真一道時,為拜得門派,踽踽攀登而行。
大約向上前行半個時辰,一行人也不過才登上數百丈的距離,眾人的體力自然遠超常人,但是一步一步登山,比凡人也快不了太多。
他們方才路過了兩處涼亭,四處水榭,以及一處無名小樓。
墨家巨子派在主路上卻失聯的靈偶,就停留在那處無名小樓的入口處。
在此處,墨家巨子還嚐試和靈偶重新建立連接,但是即便是墨家頂尖神通使出,也再無法尋到靈偶核心的所在,自也無法引起靈偶共鳴,仿若兩者身處於兩個世界一般。
幸好探路的靈偶,大抵也就是凝丹左右的水平,巨子手裏還有這樣的大概上千個,不然一次探路損失一具價值遠超同階法器的靈偶,那還有些心疼。
這處無名小樓,眾人自然不敢深入探索,隻能暫且遠離。
而其它幾處建築,除了墨家巨子,農家和小說家也施展些許探路本領,接連探索其中。
農家是由靈土中催生出幾隻探路草精,小說家則是以書筆文字,憑空描繪出幾道人形身形,往裏探查而去。
不過這些涼亭水榭,卻是毫無異常,即便靈偶草精人影,在其中亂竄亂跳也沒有收到任何反應。
直到縱橫家的合縱脈與連橫脈兩位大賢,互設縱橫定元術,其可以在意念發動的瞬間,允許兩人以極快的速度,跨越空間界限,眾人這才第一次,有真人步入建築之中探索。
待合縱脈的大賢走入之後,確實是沒有發現半點異常,令眾人鬆一口氣的同時,也略帶遺憾。
看來此處,要麽就是毫無機緣可言,要麽就是完全非他們目前的修為可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