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方式?”


    朱棣眉頭一蹙,沒理解到。


    蘇璟淡淡道:“沒錯,就是運輸方式,人力和畜力在未來的戰爭中,將不再是主流。”


    “一切的原因,便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運輸工具,讓交通變得更加迅捷便利,從而大大提升了運輸的效率。”


    “如果有一輛車不需要馬拉,隻需要燒煤就能走,燕王你覺得可能嗎?”


    蘇璟的話緩緩說出,而朱棣則是陷入了越發的震撼之中。


    “不需要馬拉,隻要燒煤就能走的車?”


    朱棣仔細思考著蘇璟說的話,或者說應該是想象著。


    但他終究隻是一個明朝人,連蒸汽機都沒見過,又怎麽可能想象出火車的樣子呢。


    “學生不知道,但既然是蘇先生說的,那肯定是會有的。”


    朱棣朝著蘇璟如實道。


    對待蘇璟的問題,最好的迴答,就是自己知道什麽就迴答什麽。


    蘇璟笑道:“燕王,接下來的話,你可以當成是我隨口說的故事,不必當真。”


    話都到這裏了,蘇璟也說開了,反正就是瞎聊,他也沒想著多注意是不是明朝的東西了。


    “學生知道了。”


    朱棣點頭,但神色卻沒有半點隨意,反倒是非常的認真。


    蘇璟看了一眼朱棣,也沒管他到底是怎麽想的,淡淡道:“隻需要燒煤就能走的車,名字叫火車,不過火車不是在普通的路麵上行駛,而是在鐵軌上,就是用鐵條鋪好的軌道,不是陷入路麵之下,而是架在地麵之上。”


    “火車的構造要說起來的話,我也說不太好,但核心的部件是蒸汽機,就是能夠將燒煤產生的能量轉換成火車前進動能的機器。”


    “火車的速度比起騎馬差不多,而且隻要一直燒煤便能一直前進,同時載重量非常多,我估摸著一次起碼也能運送上萬石的糧食。日行百裏,不知疲倦應該算得上。”


    “有了這樣的交通工具,戰爭之中的後勤補給還有軍隊輸送效率就大大的提升了,當然,主要還是後方往前方的運輸,真到了兩軍對壘,主要靠的還是士兵本人的腳程。”


    “畢竟火車的行進需要鐵軌,隻有鐵軌鋪到的地方,火車才能開到。”


    朱棣已經聽傻了,火車這樣的運輸工具,若是真如蘇璟所說,那對於戰爭來說,就是徹底的改變。


    後勤的補給可以如此的運輸,前線的戰法也能做出巨大的改變。


    若是大明有了火車,那疆域再擴大個一倍恐怕也很簡單。


    少年朱棣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雄心壯誌了,也難怪成了永樂大帝之後要先後五次禦駕親征,一直打到了斡難河。


    開疆拓土,那就是刻在朱棣骨子裏的東西。


    “蘇先生,不知道這火車,您什麽時候才能發明?”


    朱棣看向蘇璟,眼神裏充滿了渴望。


    蘇璟一愣,搖頭笑道:“燕王,我剛才不是說了,把我說的當成是故事,不必當真麽。發明火車,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朱棣神色板正道:“學生相信蘇先生一定可以,隻希望到時候不要忘記學生,火車,以火為車,真是太厲害了,日行百裏不知疲倦,有了火車,區區北元餘孽,還能逃到什麽地方呢?”


    “燕王倒是想的很美好。”


    蘇璟笑笑道:“但真要造出火車,恐怕我是沒這個能力的。”


    朱棣蹙眉道:“為什麽?造火車和難嗎?蘇先生可是造出了望遠鏡、改進了那麽多火器的人。”


    在朱棣這裏,蘇璟雖然不能說是無所不能,但也差的不多。


    “哈哈哈。”


    蘇璟大笑道:“燕王,這可不是一個級別的難度,也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搞定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始關鍵,但任何技術的更迭,都是一步步來的,這條路還長著呢。”


    “我怎麽又扯到這個上麵了,科學的發展和糧草的保障還是相差甚遠的。”


    朱棣認真的聽著蘇璟的話,本還想詢問更多,但聽到蘇璟這麽說,便將問題藏在了心裏。


    “蘇先生,既然火車都能出現,那麽前線的糧食會發生變化嗎?”


    朱棣也將問題轉移到了糧草之上。


    蘇璟看向朱棣迴答道:“肯定有變化,糧食作物的變化,自然會造成軍糧的變化。”


    “最早的軍糧應該是粟米,大概在商周的時期,粟米便已經開始種植了,種植範圍也非常的廣,是那個時期百姓的主糧,也被用作軍糧。同時,粟米還能用作戰馬的口糧,從商朝到漢朝的軍糧基本都是粟米為王。”


    “而戰馬的口糧,在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變化,燕王可知道是什麽?”


    戰馬的口糧變化?


    朱棣直接被蘇璟問懵了,遲疑了一下搖頭道:“學生不知道。”


    朱棣自己是喜歡騎馬的,也有著自己的寶馬,不過喂馬養馬這種事,他肯定都是不需要自己動手的。


    當然,朱棣是知道給馬匹喂的是草料,但這和漢武帝時期的變化有什麽關係,他是絲毫不清楚。


    蘇璟說道:“是張騫,張騫為漢武帝出使西域,開辟了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而他從西域也帶來了許多新的作物,其中就有紫花苜蓿,一種非常重要的可以替代粟米作為戰馬口糧的牧草。”


    “這也直接導致了之後的粟米都可以全部作為軍隊士兵的口糧,大大的緩解了軍糧的壓力,提高了戰鬥力。”


    這個小知識,蘇璟那也是上輩子偶然看見的。


    朱棣驚訝道:“原來如此,想不到張騫出使西域,竟然還讓戰馬的口糧發生了這般變化,學生真是受教了。”


    之前從未研究過這方麵知識的朱棣,此刻就像是一塊海綿,瘋狂的吸收著。


    蘇璟淡淡道:“漢朝之後,馬匹的口糧變了,但軍糧還是粟米,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唐朝的前期,然後就是另外兩種糧食作物的大規模種植了,水稻和小麥。”


    “很快,粟米的統治地位被打破,水稻和小麥逐漸取代了粟米,不僅僅是軍糧,也包括普通百姓的口糧。”


    “燕王,伱可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唐朝中期,發生了什麽?”


    說著說著,這就轉到了曆史,也算是蘇璟的考校。


    這次朱棣倒是沒有迴答不知道了,而是說道:“天寶之亂?”


    蘇璟點頭道:“不錯,正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天寶之亂,或者叫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之前,大唐盛世,主要的經濟重心都在北方地區,這裏地域寒冷,水稻和小麥的種植並不是很適合,粟米是主流。”


    “而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開始衰敗,北方戰亂不斷,經濟重心被迫南移,人口也大量南遷,新的土地被開墾,小麥的種植範圍由東向西,向南迅速的增長,水稻種植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唐中後期的水稻小麥輪作,一季水稻一季小麥,一年兩次糧食作物成熟,大大提升了糧食的總產量,在江南地區甚至還有雙季稻,同時曲轅犁發明,糧食產量的增速那是越來越快。”


    “水稻小麥的產量增多,相對應的接受度也提升,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出更多的烹飪方式,自然而然,水稻小麥進入了軍糧的選擇範圍。”


    “這便是軍糧的變化過程了。”


    蘇璟一口氣說了不少,感覺腳盆裏的泡腳水冷了,直接起身站在腳盆裏抄起一旁的水瓢從鍋裏舀了一瓢熱水加了進去。


    “燕王,你的水也冷了吧,起腳我加點熱水。”


    蘇璟又舀了一瓢熱水,直接讓朱棣抬起腳。


    “額……哦,多謝蘇先生。”


    朱棣愣神了一下,反應過來就立馬將腳抬了起來。


    “唿……舒服!”


    加完熱水,蘇璟輕吐了一口氣。


    朱棣看向蘇璟道:“蘇先生,學生聽完了這軍糧的變化,受益匪淺,但蘇先生說的這些好像都是過去到現在的軍糧變化吧,這火車出現肯定是將來之事,軍糧又會如何的變化?”


    雖然是聽了不少,但朱棣更想知道的,還是將來的軍糧會變成啥樣。


    戰爭麽,肯定是越先進越好,不能總是看過去吧。


    蘇璟拍拍腦袋道:“我的我的,一時間倒是沒注意燕王你問的是之後的軍糧變化了。”


    “不過其實從之前的變化裏,應該也能看出些痕跡來,軍糧其實就是主要糧食作物,因為軍糧消耗巨大,若是一些產量不高的糧食,肯定是不行的。”


    “而水稻小麥目前的主食地位,應該是撼動不了的,哦,也不對,大明現在也種上土豆和紅薯了,倒也不是不能當做軍糧。”


    “不過大體的軍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硬要說變化,可能就是軍糧輔食了。”


    “燕王,大明的軍隊,除了主糧之外,都有什麽輔食吃啊?”


    大明軍隊的輔食?


    朱棣又被蘇璟給問住了,他並未去過軍營,之前研究各種軍陣戰法,自然也不會了解軍隊裏普通士兵吃什麽。


    “學生不知。”


    朱棣低下了頭,臉上有些羞愧。


    其他的事情不知道還好,但這軍隊裏的東西不知道,他覺得自己之前就是瞎學了。


    “燕王不必如此,等你將來帶兵,應該就知道了。”


    蘇璟安慰了一句,繼續道:“我所知道的軍糧輔食,有肉醬,不過肉醬需要大量的鹽醃漬,很珍貴,普通士兵吃不起,同時肉醬也容易腐敗變質,時間久了會臭,一些士兵會自己攜帶臘肉,鹹菜之類的,大明的軍隊估計也差不多。”


    “這裏我就要說了,鹽對於人體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大量的運動出汗之後,一定要及時的補充鹽分,大明的軍隊輔食裏不知道有沒有鹹菜,沒有的話,得想辦法加上,可以大大提升士兵的戰鬥力。”


    雖然上輩子有很多人因為吃鹽太多生出了各種病,但蘇璟卻清楚,明朝時期,鹽還是比較珍貴的。


    同時,鹽也是國家經濟產業,一直都是官營的,鹽業保密製度嚴格。


    朱棣認真點頭道:“學生記住了。”


    蘇璟繼續道:“不過若是有了火車,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倒也是能迅速大量的運往前線了。”


    隻要速度夠快,新鮮的肉和蔬菜就不用擔心腐敗和糜爛的下場。


    “蘇先生說的是,若是有了火車,運糧簡單了,前線的將士能吃好些,戰鬥力必然也能大增。”


    朱棣深感讚同,現在他的腦子裏全是火車。


    這東西若是有了,大明的軍事實力必然要大大的提升。


    至於火車能在民生之中發揮的作用,朱棣倒是壓根沒有想過。


    沒辦法,朱棣長的就是個戰爭腦。


    “差不多了,再泡腳要水腫了。”


    蘇璟抬腳出了腳盆,擦幹雙腳之後將布遞給了朱棣。


    對於蘇璟用過的擦腳布,朱棣神色如常的接過,並沒有任何的異樣。


    “多謝蘇先生。”


    朱棣擦完,又趕忙將兩盆洗腳水端出去給倒了。


    兩人來到院中,借著月光,蘇璟瞥了一下院子裏的木頭架子。


    “燕王,這火車我估摸著我是沒可能造出來了,不過倒是能造自行車,隻可惜三天的時間,怕是不夠。”


    蘇璟微微感慨道。


    朱棣好奇道:“蘇先生,這自行車又是什麽?”


    蘇璟迴答道:“就是一種不需要畜力,全憑雙腳前進的車,在平坦的路麵上,要比走路省力,速度也快不少。”


    “竟然有這樣的車嗎?學生真是好奇。”


    朱棣又被勾起了興趣。


    蘇璟笑道:“我也是最近才開始搞,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估計起碼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搞出個大概吧,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蘇先生做的東西,肯定能用。”


    朱棣十分堅定的說道,他甚至連自行車是啥都不知道,但就是信任。


    “哈哈,那就借燕王你的吉言了。”


    蘇璟笑著說道:“到時候若是真做出來了,一定叫燕王來試試,自行車還是挺好玩的,雖然沒騎馬快,但不需要喂養,體積也更小,攜帶起來方便多了。”


    朱棣一聽這話,當即道:“學生在此先謝過蘇先生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邊不亮北邊亮並收藏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