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源局的改造總有盡時,蘇璟的才思也不是無限的。


    在寶源局裏待了整整20天以後,蘇璟主動離開了寶源局。


    雖然改造火銃是他的愛好,他做的也十分開心,但人生總不能隻做一件事。


    迴到牛府,蘇璟首先好好的洗了個澡,然後就是點了一桌大餐。


    在寶源局的時候,蘇璟都是和匠人同吃同住的,倒不是沐英沒有安排,而是蘇璟隨時隨地都會有想法,工匠在身邊,效率是最高的。


    盡管隻有20天的時間,蘇璟對於寶源局火器製造部的改造,那是巨大的。


    無論是製造的工藝流程,還是各種新式火銃,又或者是火銃的保養辦法……


    蘇璟以現代思維,對其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升級改造。


    蘇璟離開了,但他留給寶源局的,是一個寶藏。


    牛府大廳內。


    蘇璟正在大快朵頤,這金陵烤鴨的美味,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鹽水鴨板鴨,老鴨煲,還有各種鴨雜小炒,都是十分的美味。


    這一桌全鴨宴,吃的蘇璟那叫一個痛快。


    一旁的朱橚看著蘇璟這風卷殘雲的吃法,也覺得十分的吃驚,好多天沒看到蘇璟,他亦是十分的想念。


    “唿~”


    蘇璟吐了口氣,肚子也已經也有了九分飽。


    足以!


    “舒服了!”


    蘇璟擦擦嘴,看向了一旁的朱橚笑道:“牛肅,怎麽樣,我不在的這些天,你有好好的學習和研究嗎?”


    “迴稟蘇師,學生不敢有片刻懈怠。”


    朱橚立刻迴答道:“蘇師之前交代的豌豆實驗,學生已經又改進了一些實驗的步驟和內容,還請蘇師過目。”


    說著朱橚就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實驗項目書,遞到了蘇璟的麵前。


    蘇璟接過,仔細的查看了起來。


    作為高中時代學習遺傳規律的重要內容,這孟德爾的豌豆遺傳實驗,蘇璟的記憶還是無比深刻的。


    因為之前早就和朱橚探討過豌豆實驗的流程了,所以大體的流程其實是已經確定下來了。


    隻不過是在一些細節上,會有些微的變化。


    “嗯,不錯,這幾個點考慮的很到位,不過這裏,還是應該去考慮一下另外一種情況……”


    蘇璟直接在飯桌上和朱橚交流了起來,隻要人在,哪裏都是課堂。


    牛府的下人們也識趣的沒有打擾蘇璟和朱橚的課堂教學和學習,一切是那麽的和諧。


    而在這20天的時間裏,大明朝堂之上,也有著不少的變化。


    首先是李善長的身體越發的虛弱了起來,好幾次在早朝的時候直接昏倒,這讓原本堅持讓李善長繼續幹活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準了李善長的病假。


    大明左丞相暫時病退,這中書省群龍無首,眾多事務還是要處理。


    右丞相汪廣洋便以右丞相之職,代左丞相之權,處理中書省種種事務。


    然後,問題就出現了。


    汪廣洋此人,就如劉伯溫點評的那樣,氣度不大,能力有限,右丞相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左丞相和右丞相,雖然隻有一步之遙。


    但這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區別有多大,不用多說也知道。


    汪廣洋不如李善長太多了。


    日常工作也能頻繁出錯,都不用胡惟庸搞破壞,自己就暴露出了各種的問題。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汪廣洋沒有擔當,什麽事情都怕承擔責任,導致事情經常積壓拖延。


    這可不僅僅是事情處理不好那麽簡單了,汪廣洋也遭受了底下一大批的官員的議論。


    能力不足當宰相,著實是有些為難他了。


    奉先殿內。


    “這汪廣洋是怎麽迴事?怎麽這麽多的破事?”


    朱元璋看著一道道的折子,全都是因為汪廣洋不敢承擔責任,底下的官員又無權處理,最終隻能來到朱元璋的麵前。


    朱元璋雖然是勞模,也喜歡掌握權力的感覺,但他也知道,事無巨細是沒可能的。


    大明的事情太多了,中書省的作用,就是幫朱元璋分擔一大部分的事務壓力。


    李善長在的時候,這事都做的很好。


    但換成了汪廣洋,各種問題就出現了。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朱元璋親自來給意見,一開始還好,但次數多了,朱元璋也很煩。


    要知道他每天的日程是很緊的,因為汪廣洋這麽一搞,導致朱元璋現在一下子沒時間做其他事了。


    每天大半的時間,都得處理奏折。


    此刻朱元璋的心裏,已經有撤汪廣洋職的想法了。


    同時,在朱元璋這裏,一個人選,也出現在的目光之中。


    楊憲。


    現在是中書省參知政事,正是胡惟庸之前的官職。


    而在進入中書省之前,楊憲是做檢校工作的,說白了,類似於監督特務性質的工作。


    工作的對象呢,正是曹國公李文忠,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


    那時候的朱元璋對於外甥李文忠長官軍務並不是很放心,所以才派了楊憲去做李文忠的屬官。


    果然,楊憲並沒有因為李文忠是朱元璋所寵愛的外甥而有所顧忌,不多久就向朱元璋報告說李文忠不聽他的話,任用儒士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幹預公事。


    那時浙江作為前敵占區,許多讀書人都在張士誠手下做過事,如今雖然歸到了朱元璋的地盤,但對這些人,朱元璋卻始終不大放心。


    一聽到楊憲的報告,他立刻派人把這五個人押解進京,結果屠性、孫履被殺,其餘三個人則充軍發配。”


    李文忠呆在浙東時間並不長,楊憲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李文忠手下官員的動向,並一一向朱元璋匯報,他可稱得上是個合格的情報人員。


    正是因為這件事,所以朱元璋對於楊憲的看法,還是相當不錯的。


    “先讓楊憲做右丞吧。”


    朱元璋想了想,便直接給了人事任命。


    “太子求見。”


    “宣。”


    聽到朱標求見,朱元璋也是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就讓朱標進來了。


    又是十天左右的調查,朱標整個人也消瘦了一些。


    他並沒有將這件事委托給任何人,或者說直接指揮,每件事他都是親力親為,每個線索也是自己親自調查檢驗。


    對於涉及到國公這種級別官員的案件,朱標根本不放心任何人。


    所以,他才瘦了這麽多。


    “標兒,怎麽樣,確定了嗎?”


    朱元璋看著朱標問道。


    這案子還是之前馬致遠的案子,雖然都過去有一段時間,但朱元璋和朱標卻一直都沒放棄追查。


    朱標迴答道:“迴稟父皇,兒臣都查清楚了,此事馮國公沒有直接插手,但他應當是知道的。”


    朱標忙碌這麽多天,就是為了查清楚這麽一件事。


    馮勝的侄子搞的事情,馮勝到底知道不知道,有沒有做什麽事情。


    現在,結果出來了。


    很現實,也很令人無奈。


    朱元璋的麵色沉了下去,這事,終究還是朝著他最不想的方向發生了。


    才封的國公,竟然就出了這樣的事情。


    於情於理,朱元璋都不能將這件事公開,也不能對馮勝做什麽。


    馬致遠,注定隻能成為一個棄子,一個默默死去的人。


    但朱元璋不想這樣,身為皇帝,大明之主,他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和大明的百姓,或者說大明的萬世延續之間,無比的糾結。


    他已經遇見了,以後這樣的事情,恐怕會越來越多!


    自己都壓不住,那麽自己的兒子朱標又怎麽能壓得住呢?


    “父皇,難道除了就這麽默許,我們什麽都做不了嗎?”


    朱標朝著朱元璋詢問道。


    他曾經一度想過要直接將馮勝的侄子繩之以法,但朱元璋讓他隻調查不處理,明擺著就是告訴他這事不能直接處理。


    對於朱元璋在這件事裏的為難,朱標也是清楚的。


    但是朱標在蘇璟身邊學了那麽久,心中也有著自己的準繩。


    蘇璟對於朱標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三觀的影響。


    現在的朱標,實在是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朱元璋看著朱標道:“標兒,這就是帝王之道,凡事不能以對錯來衡量,你記住,大明的穩固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大明還需要他們,大明想要穩定,離不開他們,所以隻能什麽都不做,你懂嗎?”


    朱標聽著朱元璋的話語,當場反駁道:“父皇的意思是,有一天大明不再需要他們穩固的時候,就可以對他們出手了嗎?到時候也可以平民憤,收取一波民心?”


    “沒錯,正是這樣。”


    朱元璋毫不避諱的說道:“如果這樣的一天真的到來了,那就需要這麽去做,標兒,或許伱會覺得父皇心狠,但慈不掌權的道理,你應該明白。”


    “簡直就歪理!”


    朱標看向朱元璋道:“父皇,那為什麽不能現在就告訴宋國公,讓他約束自己的子侄,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幫助隱瞞這樣的事情呢?防患於未然的道理,難道父皇不知道嗎?”


    不得不說,朱標真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朱元璋認真的聽著朱標的話,麵對憤懣的朱標,他表現的很平靜:“標兒,你太單純了,你知道什麽叫驕縱嗎?你又明白什麽叫恃功自傲?”


    朱元璋何嚐沒有和他的兄弟們說過要約束子侄下屬的話,但能聽進去的又有多少呢?


    總不能因為他們當時不認真聽,就和這些出生入死,大明的柱石直接翻臉吧。


    沒辦法,誰讓和朱元璋一起起義的,大多是泥腿子居多呢?


    朱元璋在起義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但有些人卻開始在思想上掉隊了。


    這樣的矛盾,可以說是必然會出現的。


    朱標沉默了一會,說道:“功臣又如何?違反了律法,就應該懲治,功勞並不是免死金牌,難道有功就能夠肆意的欺壓百姓不成?”


    聽著朱標反駁的話語,朱元璋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很快就想起來了,那是他和蘇璟談話時,蘇璟曾經說過的話。


    自己的兒子,果然是被蘇璟所影響了,還十分的深刻。


    “標兒,你說的對,所以我才要幫你掃清一切的障礙,你放心,等天下交到你手裏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會再出現了。”


    朱元璋十分認真的說道。


    這話讓朱標直接沒法接了,朱元璋完全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用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解,將這事給圓迴來了。


    沒錯,我理解你,但我不會改,我會讓你不再遇到我的問題。


    “父皇,兒臣想要的,不是這樣……”


    朱標無奈的說道,但此刻的話語,是何等的無力。


    朱元璋擺擺手道:“好了,標兒,你先迴去好好休息一下,之後再去蘇璟那裏。”


    隨著朱標的離開,朱元璋隨即調整了一下心態,又開始處理政務。


    ……


    此時的中書省,簡直是忙成了一鍋粥。


    胡惟庸倒是又能處理一些情況,但汪廣洋出事,對他來說,也是好事,所以他隻做自己要做的那點事,多了什麽也不做。


    而汪廣洋呢,別看中書省這麽忙,但他和之前李善長在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左丞相該承擔的事情,他全都不多管,反正轉呈到朱元璋那裏就行了。


    這樣一操作,大小事都要走一遍流程,那不是自然會忙起來麽。


    而身為參知政事的楊憲,一直很低調,看似人畜無害,但其實卻是暗地裏收集了許多的汪廣洋瀆職的證據。


    打小報告這件事,本身就是他的老本行。


    不過,他倒也沒有著急發作,因為這東西,得到了朱元璋對汪廣洋忍無可忍的時候才好用。


    火上澆油,把事情搞大才好。


    而這段時間,他也收集了不少蘇璟的資料。


    對於這位被朱元璋無比寵愛的仁遠伯,楊憲本能有一種抗拒感。


    他說不上來是為什麽,但偏偏就是清楚的感覺到,蘇璟會成為他的一個重大阻礙。


    得小心蘇璟!


    隻是,他能搜集到的蘇璟的資料,著實有些少。


    朱元璋對於蘇璟的保密,做的真的是相當的嚴苛。


    現在的楊憲,秉承著間諜工作時的方針,寧願少做,也不強做。


    就是這樣,他還是找到了蘇璟的一些蛛絲馬跡。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邊不亮北邊亮並收藏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