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打拳早飯的流程走完,朱標又開始了學習。


    有了昨天的理論基礎,今天的內容就簡單很多了。


    把焦距的知識講解完之後,剩下的就是手磨玻璃了。


    蘇璟很貼心的將各種打磨潤色工具都準備好了,一切隻交給朱標慢慢的操作。


    “打磨這一步呢,暫時沒什麽捷徑,就是慢慢試,找到最合適的焦距。”


    蘇璟朝著朱標說道:“可能會失敗很多次,不過我相信你可以的。”


    朱標認真點頭道:“蘇師放心,學生不怕失敗。”


    必要的鼓勵還是要有的,蘇璟交代完之後,便沒有再繼續和朱標呆著了。


    該教的都教了,能不能做出來,那得看朱標自己的了。


    至於蘇璟,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溧水縣最南邊,河岸邊的一座造紙工坊內,蘇璟正在視察。


    造紙術是老早就有的東西了,東漢蔡倫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最終造出了紙。


    但到了現在,也就是明初,造紙術已經已經在發展的過程中被不斷的改進了。


    蘇璟這造紙廠,主要生產的紙張就兩種。


    一種是用來包裝商品用的粗紙,顏色偏黃,表麵也沒有多細膩,用來書寫並不合適,但勝在價格低廉。


    另一種則是竹紙,工藝複雜一些,成本也高昂許多,價格自然也更貴。


    對著這座造紙工坊,蘇璟還是很重視的。


    因為他已經敏銳的察覺到了,市場對於紙張的需求,隻會越發的旺盛。


    隻不過,對於現在的整個造紙流程,蘇璟並不是很滿意。


    因為造紙術作為一門技藝,傳承下來的時候,大多是從頭到尾,都由一人操作。


    也就是說,一個工人從最開始挑選原料,到最後的出紙,每個流程都需要跟進。


    蘇璟之前並沒有去幹預過生產,這樣的生產方式效率低下,但也能勉強夠用。


    畢竟當時的市場需求就那麽多,這麽做效率雖然慢,但也足夠了。


    現在蘇璟的心裏,已經有了擴大生產的想法。


    這樣的模式,必須改!


    流水線才是最高效的生產方式。


    雖然對於前世來說,流水線的血汗工廠,通常被認為是壓榨,但在這明初,一個能提供穩定工作的流水線工廠,那百姓無疑是無比喜歡的。


    畢竟,蘇璟的廠子,可是從來都不拖欠工資的。


    他的信譽,在溧水縣的百姓中,也是頗高的。


    “不行,得先整個員工培訓再說。”


    蘇璟看著這些正在工作的工人,自語了一句。


    員工培訓,這倒是蘇璟前世做過挺多的事情,也算是輕車熟路。


    既然決定了,蘇璟那也是立刻就開始執行起來。


    他當即找到了目前造紙廠的負責人,讓他在今晚下班的時候,告訴所有工人,接下來將會有為期七天的培訓。


    工資照發,食宿全包。


    但有一個要求,這七天集中培訓,哪裏都不能去。


    蘇璟說出來的時候,這造紙廠的負責人簡直都不敢相信。


    這還有如此好事?


    七天的時間,吃住都包了,還不用上工。


    嚇的他連忙多問了幾句,也就是說話的人蘇璟,這才能讓這些工人信服,不然的話,都以為是拐賣人口的了。


    蘇璟之前良好的名聲,讓他的員工培訓計劃,第一步就相當順利的開展起來了。


    接下來的日子,就相當的簡單了。


    朱標整日對著玻璃打磨,為了能早日讓前線的將士用上好用的望遠鏡,朱標可謂是廢寢忘食。


    蘇璟也沒有任何的藏私,將自己之前打磨校準的經驗盡數的傳授給了朱標,還有一塊標準的凸透鏡和一塊標準的凹透鏡。


    而教完這些之後,蘇璟便開始了七天的專項員工培訓。


    對於來用來說是受訓七天,而對於蘇璟來說,則是培訓七天。


    無論是朱標還是蘇璟,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上。


    當這兩人專注幹事的時候,有個人就開始有些坐不住了。


    紫禁城,奉先殿內。


    朱元璋來迴踱步,臉上的疑惑就差寫上去了。


    自己的兒子朱標就算了,現在他天天忙著望遠鏡,沒時間搞其他的事情。


    但是這蘇璟呢?


    五天了!


    已經足足五天了,整日都不呆在家中,而是在一家造紙廠裏,不知道在搞些什麽東西。


    “蘇璟你小子,到底又在搞什麽名堂?”


    朱元璋自語了一句,完全沒意識到,現在的自己,已經對蘇璟有些過分關注了。


    “陛下,韓國公求見。”


    太監的傳喚聲響起。


    “宣。”


    朱元璋立刻恢複了正常的樣子。


    很快,李善長走了進來,朝著朱元璋恭敬道:“陛下,臣特來匯報。”


    “哦。”


    朱元璋麵露喜色道:“善長,你說的應該是關於太子反腐政令推行的事情吧。”


    李善長立刻道:“陛下聖明,這幾日臣一直都在推行此事,如今已基本完成,托陛下的福,一切都很順利。”


    果然,聽到一切順利的消息,朱元璋相當的滿意。


    李善長則是繼續道:“依臣所見,太子殿下的政令已有成效,大明朝堂內的風氣,正在變好,太子殿下此舉,當真是大明之福。”


    吹自己幹的好,不如吹太子朱標。


    作為朱元璋的左丞相,李善長很清楚自己該說什麽。


    “善長,你說的不錯。”


    朱元璋點點頭道:“太子如此有能力,朕也能放心不少,這段時間,你也辛苦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隻是按著太子殿下的政令執行而已,算不了什麽。”


    李善長低著頭道。


    朱元璋看了看李善長,笑道:“善長,你跟著我時間也不短了,你我君臣二人,我也不說什麽客套話了,想要什麽賞賜直說。”


    “臣惶恐,臣隻是做了一些微末的工作,不值得陛下如此厚愛。”


    李善長當即朝著朱元璋跪下,十分的恭敬道。


    “善長快快起來,你又沒犯錯,跪什麽。”


    朱元璋一副有些責怪的語氣,但臉上的表情,卻是相當的滿意。


    “多謝陛下。”


    李善長起身,朝著朱元璋道:“陛下,此次臣推行政令,太常寺少卿倒是非常配合,也讓臣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哦,你是說胡惟庸?”


    朱元璋微微迴憶了一下,問道。


    李善長點頭道:“正是,他身為太常寺少卿,本與此次反腐的事情關係不大,但卻非常認真,臣印象深刻,這才提了這麽一句。”


    “嗯。”


    朱元璋點點頭道:“朕知道了。”


    “對了,明年北伐一事,後軍糧草的事情,還是要善長多費心了。”


    李善長立刻躬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絕對會竭盡全力,保障將士們的糧草。”


    別看李善長會揣摩朱元璋的心思,但他本身的能力,那也是絕對毋庸置疑的。


    “好,善長,你真是朕的蕭何啊!”


    朱元璋非常高興的拍了拍李善長的肩膀道。


    李善長也是立刻表示道:“承蒙陛下厚愛,善長定不負陛下所托。”


    匯報完事情,李善長便離開了奉先殿。


    朱元璋的心情大好,想到朱標和蘇璟五天都沒啥消息的事情,也沒那麽在意了。


    “對了,老五現在怎麽樣了?”


    朱元璋一拍腦袋,突然想到了老五朱橚,這農學院也已經弄出來了,關於農作物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了。


    當初信誓旦旦主動要求去學習的老五,現在是什麽情況了?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


    “說起來我還沒去看過農學院,正好去看看。”


    朱元璋自語了一句,便直接啟程前往了農學院。


    應天府外的一處田地之中,這裏正是農學院的實驗田。


    戶部尚書楊思義正跟著五皇子朱橚,十分小心,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這可是五皇子,要是出半點事情,那他這個戶部尚書的腦袋怕是不夠用。


    一開始他知道五皇子朱橚要過來的時候,也是相當的意外。


    以為朱橚隻是好奇,過來玩玩看看,也沒太當迴事。


    畢竟朱橚現在年方九歲,一個純純的小孩子而已。


    但朱橚來了之後,楊思義發現事情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不同。


    別看朱橚年紀小,卻不是來鬧著玩的,真的是有來認真學習的,凡事都是親力親為,一點也不嫌累不嫌髒。


    所以呢,雖然這會楊思義跟在朱橚的身後很小心的照看著,但並沒有半點的不耐煩。


    如今時節剛剛入秋,也是小麥播種的時候,朱橚就是在實驗田中觀察這土地的情況。


    “楊大人,這小麥種植前,土地要翻耕,深度是如何確定的?”


    朱橚朝著楊思義問道。


    “迴五皇子,主要是根據小麥長成後紮根的深度來確定的。”


    楊思義沒有遲疑當即迴答了起來,他曾是司農卿,可不是空降的戶部尚書。


    他繼續道:“當然,為了能更加準確的研究小麥產量與土地翻耕深度的關係,我們在另外一塊實驗田中也嚐試將翻耕深度增加了幾分。”


    楊思義說的正是對照實驗辦法,正是朱標指導的,也就是蘇璟教過的東西。


    別看隻是一個簡單的辦法,但在這楊思義的眼裏,卻是相當的震撼。


    這是一種之前他從未想過的思路。


    有了這個方法論的指導,他對於農學院能弄出成果也是相當的有信心。


    朱橚聽著楊思義的迴答,默默的點頭,然後繼續在田間內觀察,時不時的提出問題,楊思義怎麽隨叫隨到,問什麽答什麽。


    不遠處,已經來了一會的朱元璋看著這副景象,那也是相當的欣慰。


    這老五,的確不隻是說著玩玩的,他是真的對這方麵有興趣。


    既然如此,那自己或許現在就該考慮怎麽讓蘇璟教導一下朱橚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邊不亮北邊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邊不亮北邊亮並收藏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