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給幫忙的漢子送飯(八更)
農婦養成:山裏漢的小嬌妻 作者:周奇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大早,說過要過來幫忙的漢子一大早上的就過來,陳柔那時候還沒睡醒,昨天小家夥在沈卓懷裏睡的太沉,沈卓走了都沒有醒來,直到晚上才醒,可想而知一個晚上,陳柔被折磨成什麽樣子。
當陳柔頂著個黑眼圈起來的時候,小家夥在咿咿呀呀的練著嗓子,張蘭學著沈卓的,再教孩子說話。
“乖,小豆芽,叫奶奶……”
習慣了這種場景,陳柔沒有理會,她得早些做飯,然後將飯菜一起送過去,有人幫忙,那些地種起來也快些。
麻利的洗鍋,生火,陳柔知道,早上大家都沒吃飯,所以她準備做些飽肚子的,午飯裏可以加幾個大饃,加點醃菜,順便再爐子上給豆芽熬鍋粥,眼看就要六個月了,她得先讓小家夥學著習慣。
中午的飯菜,除了大饃,陳柔還準備炒兩青菜,炒個辣椒炒肉,再就是拌個黃瓜,弄條魚,現在時間還算早,很多人家裏還有臘肉,所以陳柔的做的飯,不算奢侈,但也絕不算簡陋。
陳柔喜歡用最快的方式做飯做菜,雖然接受了原主的記憶,但是骨子裏,她還是不喜歡做飯。
等到飯做好,陳柔提著籃子,給豆芽菜喂了奶,就被張蘭叫住。
“柔丫頭,小豆芽一起抱出去看看,這時候溫度正好適合小孩子玩耍。”
臨近中午,溫度不算低,不用擔心風寒。這會兒路上應該有不少返迴家吃飯的漢子,小媳婦,或是幹脆就在田地裏吃飯的,小豆芽多見見人有好處。
“好!”
陳柔大部分時候不帶孩子出去,這一出去,小豆芽就開始蹦躂個不停,小手一會兒敲,一會兒打的,許是對周圍陌生的新環境,有些興奮。
因為來的算早,所以很多漢子還沒散,遠遠有人看著陳柔抱個孩子,便好奇的湊了上來,一看到豆芽菜的臉,就都忍不住了。
“陳柔,你家閨女咋地這麽好看?”
“是啊,是啊,這眼睛,這鼻子,長的像沈卓。”
前一句話,陳柔喜歡,後一句……
就不能說長得像她?像沈卓有什麽好,皮膚黑不溜秋的。
突然出現兩個不認識的,小豆芽扯開嗓子就開始哭,等陳柔抱著走遠了,才安分下來。
“你就嘚瑟吧,等你長大些,還不是要和村裏叔叔嬸嬸接觸的,也就沈卓慣著你,要再不對我好點,連口奶都不給你。”
陳柔自言自語的說著,小家夥根本就聽不懂,等到了田埂上,見著沈卓,她才開始咿呀的大叫。
沈卓對著身邊兩個孩子說了幾句話,就奔了上來。
“怎麽把孩子帶出來了?”
“幹娘說得多見見世麵,她一見陌生人就哭。”
陳柔無奈,看來她還是得抱著多出去走走,等不忙了,村裏小媳婦有空了,她要一家家的走。
沈卓一身都是泥巴,肯定不能抱孩子,他接過午飯,和小豆芽說了幾句話,便又迴了田裏,繼續一起插秧。
三個人的速度確實快,一上午的時間,又插了兩塊地,看來,要想多種地,還是得找人。
當陳柔頂著個黑眼圈起來的時候,小家夥在咿咿呀呀的練著嗓子,張蘭學著沈卓的,再教孩子說話。
“乖,小豆芽,叫奶奶……”
習慣了這種場景,陳柔沒有理會,她得早些做飯,然後將飯菜一起送過去,有人幫忙,那些地種起來也快些。
麻利的洗鍋,生火,陳柔知道,早上大家都沒吃飯,所以她準備做些飽肚子的,午飯裏可以加幾個大饃,加點醃菜,順便再爐子上給豆芽熬鍋粥,眼看就要六個月了,她得先讓小家夥學著習慣。
中午的飯菜,除了大饃,陳柔還準備炒兩青菜,炒個辣椒炒肉,再就是拌個黃瓜,弄條魚,現在時間還算早,很多人家裏還有臘肉,所以陳柔的做的飯,不算奢侈,但也絕不算簡陋。
陳柔喜歡用最快的方式做飯做菜,雖然接受了原主的記憶,但是骨子裏,她還是不喜歡做飯。
等到飯做好,陳柔提著籃子,給豆芽菜喂了奶,就被張蘭叫住。
“柔丫頭,小豆芽一起抱出去看看,這時候溫度正好適合小孩子玩耍。”
臨近中午,溫度不算低,不用擔心風寒。這會兒路上應該有不少返迴家吃飯的漢子,小媳婦,或是幹脆就在田地裏吃飯的,小豆芽多見見人有好處。
“好!”
陳柔大部分時候不帶孩子出去,這一出去,小豆芽就開始蹦躂個不停,小手一會兒敲,一會兒打的,許是對周圍陌生的新環境,有些興奮。
因為來的算早,所以很多漢子還沒散,遠遠有人看著陳柔抱個孩子,便好奇的湊了上來,一看到豆芽菜的臉,就都忍不住了。
“陳柔,你家閨女咋地這麽好看?”
“是啊,是啊,這眼睛,這鼻子,長的像沈卓。”
前一句話,陳柔喜歡,後一句……
就不能說長得像她?像沈卓有什麽好,皮膚黑不溜秋的。
突然出現兩個不認識的,小豆芽扯開嗓子就開始哭,等陳柔抱著走遠了,才安分下來。
“你就嘚瑟吧,等你長大些,還不是要和村裏叔叔嬸嬸接觸的,也就沈卓慣著你,要再不對我好點,連口奶都不給你。”
陳柔自言自語的說著,小家夥根本就聽不懂,等到了田埂上,見著沈卓,她才開始咿呀的大叫。
沈卓對著身邊兩個孩子說了幾句話,就奔了上來。
“怎麽把孩子帶出來了?”
“幹娘說得多見見世麵,她一見陌生人就哭。”
陳柔無奈,看來她還是得抱著多出去走走,等不忙了,村裏小媳婦有空了,她要一家家的走。
沈卓一身都是泥巴,肯定不能抱孩子,他接過午飯,和小豆芽說了幾句話,便又迴了田裏,繼續一起插秧。
三個人的速度確實快,一上午的時間,又插了兩塊地,看來,要想多種地,還是得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