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的成功,有充足糧食保障,吸引周邊幾個縣的人口向龍川縣遷移,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和勞動力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各鄉之間商業貿易的需求日趨明顯,李唐山和趙佗又煩心打造水上貿易的問題,陸上的路開發成本太高,水上運輸成本非常低。

    淳於意和趙仲正推廣基本衛生的知識,李唐山並擔心基礎的防疫係統的建立。

    趙佗越來越重視呂嘉,閑下來的李唐山和梅娟在自己的大堂裏喝茶。梅縣石坑綠茶是李唐山以前最喜歡喝的,李唐山讓齊昌鄉長雷開先幫忙采野生茶,這時候石坑地區還是一片林叢,隻是少量百越人活動在這個地方,這裏麵綠茶更天然有機。

    呂端從內院出來,滿臉憂色,梅娟問道:“呂端,什麽事情讓你滿臉愁容?”

    呂端滿臉憂色說:“母親,最近身材不好!”

    李唐山擔心對著呂端問:“嚴重不嚴重?你去請淳大夫過來?,我先去看一下?”

    梅娟放下茶杯跟李唐山一起去內院去,一走進趙曼房間,一股撲鼻而來,窗門緊閉。李唐山對梅娟:“老婆,你去把窗門打開通通氣。”

    趙曼見李唐山和梅娟來看自己,連忙起身外接,李唐山連忙擺手讓她躺在床上,李唐山皺眉頭說:“老婆,你這個房間以前不會這潮濕的?”

    趙曼道:“以前挺幹燥,最近不知道為什麽這變得這麽潮濕,我以為過幾天就好了!”

    淳於意氣勿勿忙忙跟呂端趕迴來,認真檢查趙曼的病情,轉身對李唐山他們說:“不用擔心,我開幾幅藥就沒錯,另外最好換個幹燥一點房間住?”

    梅娟道:“淳大夫,龍川的天氣長期都是潮濕,你有什麽好的建議嗎?”

    李唐山點點頭看著淳於意,這也是李唐山想問的問題,龍川乃至南海郡那麽多中原移民,應該都是類似的問題。

    淳於意:“百越的幹欄式建築,是不錯的選擇。”

    李唐山:“哦!幹欄式建築是百越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麽百越族的幹欄式房屋都有什麽特色呢?”

    淳於意:“百越族的家居建築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間、一房多用的效能,百越人修築住房都盛行木幹欄式習俗,房子分上下兩層,按百越人的習慣是下層養牲畜,上層住人。”

    李唐山點點頭,幹欄式建築就算是現代在珠三角地區和東南亞仍在大量使用,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幹欄式房屋,是一種木結構的地麵建築。南方一些地區地勢低窪,潮濕溫熱。百越的先民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潮性能,於是蓋造幹欄式房屋。這種木建築房屋,一般都由若幹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麵,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木打成後,上架橫梁,再鋪板材,然後在木板上立柱構梁架和屋頂,形成架空的建築房屋。幹欄式建築,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避潮濕,下麵還可養殖家禽家畜。至今,在中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尚采用這種古老建築形式。

    李唐山拉淳大夫出門去了:“走,我們去附近村落去考察一下。”

    李唐山和淳於意來到龍川城東北的村裏麵,李唐山以前也沒有怎麽認真研究過這些建築,潮濕在現代有個空調機就能解決了,建設形狀就可以很多樣化,潮濕氣候特別會引發風濕性關節炎,防潮、防洪對龍川城也很重要。

    幹欄式房子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麵的房子。這種建築具體構築辦法是用豎立的木樁為基礎,其上架設竹、木質大小龍骨作為承托地板懸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橫梁,構築成框架狀的牆圍和屋蓋,柱、梁之間或用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或用草泥填實。

    欄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與地麵隔離而達到有效的防潮。

    龍川百越人住得帶前廊的長屋幹欄建築,其構築方法並已采用梁頭榫和平身柱卯、轉角柱卯、柱頭、柱腳榫、帶稍釘孔榫、方木插闌、欞和企口板等先進技術。

    龍川城位於南海郡東北麵,距番禺城260餘公裏,地處珠江水係南盤江幹流清水江支流河穀地帶,這裏雖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但因海拔不足200公尺,加之四麵是高山,中間是河穀。因此,夏季氣溫較高,氣候炎熱。百越族人喜歡把村子建在山腳下或者半山坡向陽、通風好的地方。後山和村邊栽上樹木,規定不得亂砍濫伐,以保持村莊的生活安全。龍川城的房子就建在高大陡峭的半山坡上,民宅延續百越族古老傳統的幹欄式建築,這種房屋采用瓦屋麵土牆或者木板牆,具有防潮避暑的特點,冬暖夏涼,即便是炎熱的夏天,隻要鑽進房屋裏,就感覺很涼爽。

    村落的房屋一般建有兩層至三層。一樓主要是飼養牲畜和堆放農具等,二樓供人居住,三層主要用來堆放糧食和儲藏一些家什。人居住的二層樓房,中間是麵積較大的堂屋,建有廚房、火塘,吃飯、休閑、刺繡等都安排在這裏。堂屋兩邊是房間,房間的安排是按照家中人輩分而定,老人住靠左邊廚房的房間,右邊的房間是年輕人居住。

    龍川城除了主街道以外,其他的街道很狹窄,有的地方牛車也難過去。間接造成這種現象的是龍川城的宅居地很金貴,沒有更多的建房處,民居一直都是緊挨著修建,鄰裏之間好溝通,是團結和睦的象征。

    村落中的村民也參照龍川城的方式,民居一直都是緊挨著修建,村民的生產生活主要依靠人背馬馱,村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生活環境。古老建築、窄街道和純樸的百越族人構成了村落中一道靚麗風景。

    李唐山和淳於意非常滿意這次考察,學習了百越優秀的居住建築的經驗,李唐山從自己的府內開始推廣這種幹欄式有建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秦朝娶老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山幺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山幺叔並收藏迴到秦朝娶老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