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已經三四天沒見到坤儀了,從王承恩那裏得知女兒悶悶不樂,已經幾天沒好好吃東西,便親自過來探望。
“你呀,可是在為無忌要成婚的事煩憂?”周皇後走過去將女兒抱在了懷裏。
知女莫若母,讓女兒接近張世康,是崇禎皇帝夫妻倆都默許的事情。
如今出了變故,夫妻倆才發現,女兒竟然已經對張世康生出情愫。
“父皇,母後,我……”坤儀公主見狀,眼眶立即就有點紅,但談及那事又羞於啟齒。
“沒什麽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周皇後拍著坤儀公主的後背安慰道。
她覺得既然張世康已經要成婚,以後再給女兒找個更好的駙馬就行了,女兒還小,而大明的青年才俊又不缺。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可崇禎皇帝卻不以為然道:
“為何要過去?無忌那小子成婚又如何?
有父皇在,隻要你喜歡,朕自會想辦法!”
“陛下,此事又如何能強求得了?”周皇後埋怨道。
“哼!嫁給那小子,當是他的福分,且再等兩年便是。”崇禎皇帝十分篤定的道。
“難不成……真讓咱們坤儀去做小?陛下,或為天下笑也。”周皇後奉勸道。
“開什麽玩笑?朕的女兒乃是天潢貴胄,如何會給人做妾?”崇禎皇帝大皺其眉道。
“可無忌他已然要娶妻了呀陛下。”周皇後不解。
“那又如何?朕乃天子,朕之詔令受命於天!
到坤儀年滿十四,朕下詔令,讓他再娶一次便可,與忠貞侯的孫女皆為妻,是為平妻。”
崇禎皇帝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其實也感覺有點鬱悶,倘若朝中臣子,不論是何人,他都大可以下詔令讓那臣子取消婚約。
但唯獨張世康這小子,他還真不敢那麽去做。
真若這麽做,崇禎皇帝幾乎可以篤定,這小子指定會抗旨,他是有前科的。
即使自己用天子的身份壓人,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小子就沒影了。
那大明的損失可就大了,而且這與他的想法背道而馳。
以平妻論,也就是坤儀倘若真等到那一天,地位與忠貞侯孫女將一樣,皆是張世康的妻子。
周皇後聽了這話,仍舊有些憂心忡忡,思量了一下道:
“陛下,隻怕到時朝中某些人會說三道四呀。”
崇禎皇帝聞言當即怒道:
“我看誰敢?朕誅他三族!”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崇禎十四年的二月初十。
張世康在這一個多月裏,仍舊是各個衙門到處跑,當然,作為合格的甩手掌櫃,張世康隻要一得空,便會在家裏開擺。
除此之外,也會偶爾帶上朱慈烺兄妹倆四處走走,坤儀那丫頭又恢複了原狀,張世康也沒太當迴事。
這一天,張世康帶著兄妹倆來到了西山大營不遠處的製造總局。
製造總局經過十四個月的大力建造,如今整體已經基本完工。
今天便是西山大營所有匠人整體搬遷的好日子,同時也是張世康宣布製造總局正式成立的好日子。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製造總局如今已經擁有各類匠人兩千多名,而且還在不斷的征募之中。
這兩千多位匠人,此前一直擠在西山大營那十幾個各式作坊裏,雖然說不上擠,但整體條件卻很寒酸。
如今整體搬遷,也意味著匠人們從此將擁有最好的工作和研究條件。
整個製造總局占地一千兩百畝,為了盡可能的少占用良田,製造總局有三分之一的建築,建在了西山的半山腰上。
當然,設在半山腰上的建築,幾乎全是用於科研的研究所,除了少占用良田外,也是為了技術上的保密以及高級理工人才的安全。
整個製造總局皆被高高的院牆圍住,共被分作了三大區域,大門進來,便是製造總局辦公區,分為四部分,工農局、兵器局、火器局和船舶局。
左側乃是生活區,製造總局根據匠人的等級,為絕大部分匠人提供不同的居所,一排排的木質建築井井有條。
右側的空間最大,乃是製造總局直屬的數個工坊,包括玻璃工坊、火槍工坊、火炮工坊、冷兵器工坊等等。
最裏頭,則是建在半山腰的諸多研究所,研究所的周圍建造了十幾座精致的閣樓,那是隻有研究所的高級人才才有的待遇。
諸如宋應星、畢懋康、王徵等,皆住在半山腰的研究所周圍。
研究所外又單獨設了一道圍牆,而且大門口有專門值守的士兵,兩道圍牆皆有士兵不間斷巡視。
由於此地距離西山大營很近,十萬近衛軍以輪值的形式,重重保衛著製造總局的裏裏外外。
而製造總局的大門就更氣派了,尤其是大門上的那一塊巨大的牌匾。
牌匾上書‘大明皇家製造總局’八個燙金大字,筆力蒼勁有力,乃是張世康請崇禎老哥親自執筆寫就的。
為了突出皇家的威儀,張世康還讓崇禎老哥在字的右下方,按上了玉璽的印信。
製造總局大門外,也有士兵看守,隻有亮出製造總局腰牌者,才可以準許放行。
不過負責安防的近衛軍士兵,對進進出出的大明匠人態度都很恭敬,這都有賴於張世康的宣傳工作做的好。
張世康時常告訴近衛軍的將士們,隻有製造總局研製出更厲害的武器,他們在戰場上才能盡可能的減少損失,贏得戰鬥的勝利。
在此之前,不論是大明的匠人還是士兵,幾乎都處於鄙視鏈的最底層。
如今不論是大明的軍人還是匠人,地位都得到了質的飛躍。
士兵也知道張世康說的是實話,正是因為製造總局的匠人們搞出了遂發式火銃和大口徑銅炮,才造就了對流寇的壓倒性勝利。
而製造總局的匠人們心裏也清楚,他們與大明的將士互相依存,當他們研製和改進出來的東西為大明的中興提供了支持,該有的獎賞都會有。
就比如因為研製和改進火器被封伯的茅元儀和畢懋康,以及諸多因為改進其他兵器受到重賞的其他匠人。
總之,全部進入製造總局的匠人們,臉上全是對未來的期許,幹勁兒十足。
半個時辰後,大部分的匠人都已經將家當放入分配好的房子來,並來到了位於製造總局中間的空地上。
這是一處類似於軍營校場的地方,設計之初,便是為了方便日後製造總局召集全體匠人訓話,或者開會和其他慶典。
張世康身著蟒服站在高台之上,他環視了一圈周圍的匠人,臉上帶著笑意對眾人道:
“我等了一年多,總算是等到了這一天!”
……
“你呀,可是在為無忌要成婚的事煩憂?”周皇後走過去將女兒抱在了懷裏。
知女莫若母,讓女兒接近張世康,是崇禎皇帝夫妻倆都默許的事情。
如今出了變故,夫妻倆才發現,女兒竟然已經對張世康生出情愫。
“父皇,母後,我……”坤儀公主見狀,眼眶立即就有點紅,但談及那事又羞於啟齒。
“沒什麽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周皇後拍著坤儀公主的後背安慰道。
她覺得既然張世康已經要成婚,以後再給女兒找個更好的駙馬就行了,女兒還小,而大明的青年才俊又不缺。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可崇禎皇帝卻不以為然道:
“為何要過去?無忌那小子成婚又如何?
有父皇在,隻要你喜歡,朕自會想辦法!”
“陛下,此事又如何能強求得了?”周皇後埋怨道。
“哼!嫁給那小子,當是他的福分,且再等兩年便是。”崇禎皇帝十分篤定的道。
“難不成……真讓咱們坤儀去做小?陛下,或為天下笑也。”周皇後奉勸道。
“開什麽玩笑?朕的女兒乃是天潢貴胄,如何會給人做妾?”崇禎皇帝大皺其眉道。
“可無忌他已然要娶妻了呀陛下。”周皇後不解。
“那又如何?朕乃天子,朕之詔令受命於天!
到坤儀年滿十四,朕下詔令,讓他再娶一次便可,與忠貞侯的孫女皆為妻,是為平妻。”
崇禎皇帝說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其實也感覺有點鬱悶,倘若朝中臣子,不論是何人,他都大可以下詔令讓那臣子取消婚約。
但唯獨張世康這小子,他還真不敢那麽去做。
真若這麽做,崇禎皇帝幾乎可以篤定,這小子指定會抗旨,他是有前科的。
即使自己用天子的身份壓人,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小子就沒影了。
那大明的損失可就大了,而且這與他的想法背道而馳。
以平妻論,也就是坤儀倘若真等到那一天,地位與忠貞侯孫女將一樣,皆是張世康的妻子。
周皇後聽了這話,仍舊有些憂心忡忡,思量了一下道:
“陛下,隻怕到時朝中某些人會說三道四呀。”
崇禎皇帝聞言當即怒道:
“我看誰敢?朕誅他三族!”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崇禎十四年的二月初十。
張世康在這一個多月裏,仍舊是各個衙門到處跑,當然,作為合格的甩手掌櫃,張世康隻要一得空,便會在家裏開擺。
除此之外,也會偶爾帶上朱慈烺兄妹倆四處走走,坤儀那丫頭又恢複了原狀,張世康也沒太當迴事。
這一天,張世康帶著兄妹倆來到了西山大營不遠處的製造總局。
製造總局經過十四個月的大力建造,如今整體已經基本完工。
今天便是西山大營所有匠人整體搬遷的好日子,同時也是張世康宣布製造總局正式成立的好日子。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製造總局如今已經擁有各類匠人兩千多名,而且還在不斷的征募之中。
這兩千多位匠人,此前一直擠在西山大營那十幾個各式作坊裏,雖然說不上擠,但整體條件卻很寒酸。
如今整體搬遷,也意味著匠人們從此將擁有最好的工作和研究條件。
整個製造總局占地一千兩百畝,為了盡可能的少占用良田,製造總局有三分之一的建築,建在了西山的半山腰上。
當然,設在半山腰上的建築,幾乎全是用於科研的研究所,除了少占用良田外,也是為了技術上的保密以及高級理工人才的安全。
整個製造總局皆被高高的院牆圍住,共被分作了三大區域,大門進來,便是製造總局辦公區,分為四部分,工農局、兵器局、火器局和船舶局。
左側乃是生活區,製造總局根據匠人的等級,為絕大部分匠人提供不同的居所,一排排的木質建築井井有條。
右側的空間最大,乃是製造總局直屬的數個工坊,包括玻璃工坊、火槍工坊、火炮工坊、冷兵器工坊等等。
最裏頭,則是建在半山腰的諸多研究所,研究所的周圍建造了十幾座精致的閣樓,那是隻有研究所的高級人才才有的待遇。
諸如宋應星、畢懋康、王徵等,皆住在半山腰的研究所周圍。
研究所外又單獨設了一道圍牆,而且大門口有專門值守的士兵,兩道圍牆皆有士兵不間斷巡視。
由於此地距離西山大營很近,十萬近衛軍以輪值的形式,重重保衛著製造總局的裏裏外外。
而製造總局的大門就更氣派了,尤其是大門上的那一塊巨大的牌匾。
牌匾上書‘大明皇家製造總局’八個燙金大字,筆力蒼勁有力,乃是張世康請崇禎老哥親自執筆寫就的。
為了突出皇家的威儀,張世康還讓崇禎老哥在字的右下方,按上了玉璽的印信。
製造總局大門外,也有士兵看守,隻有亮出製造總局腰牌者,才可以準許放行。
不過負責安防的近衛軍士兵,對進進出出的大明匠人態度都很恭敬,這都有賴於張世康的宣傳工作做的好。
張世康時常告訴近衛軍的將士們,隻有製造總局研製出更厲害的武器,他們在戰場上才能盡可能的減少損失,贏得戰鬥的勝利。
在此之前,不論是大明的匠人還是士兵,幾乎都處於鄙視鏈的最底層。
如今不論是大明的軍人還是匠人,地位都得到了質的飛躍。
士兵也知道張世康說的是實話,正是因為製造總局的匠人們搞出了遂發式火銃和大口徑銅炮,才造就了對流寇的壓倒性勝利。
而製造總局的匠人們心裏也清楚,他們與大明的將士互相依存,當他們研製和改進出來的東西為大明的中興提供了支持,該有的獎賞都會有。
就比如因為研製和改進火器被封伯的茅元儀和畢懋康,以及諸多因為改進其他兵器受到重賞的其他匠人。
總之,全部進入製造總局的匠人們,臉上全是對未來的期許,幹勁兒十足。
半個時辰後,大部分的匠人都已經將家當放入分配好的房子來,並來到了位於製造總局中間的空地上。
這是一處類似於軍營校場的地方,設計之初,便是為了方便日後製造總局召集全體匠人訓話,或者開會和其他慶典。
張世康身著蟒服站在高台之上,他環視了一圈周圍的匠人,臉上帶著笑意對眾人道:
“我等了一年多,總算是等到了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