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總有一些驚才絕豔的人,甚至被後人認為超脫了時代的猛人,比如王莽,比如劉秀,比如鎮國公張世康。


    沒有人明白,這些人究竟是從哪裏得來那麽多的才能。


    有些人單單是專精於一行,一輩子都難以摸透,而那些人,不僅有文治,還有武功,似乎沒有什麽,能難得倒他們。


    馬玲綺眼睛眨巴了兩下,再度提高了張世康在她心裏的地位。


    如果說她的父親在她麵前誇讚那個人,馬玲綺或許還會覺得有誇張的成分。


    可她在此之前,最欽佩的便是她的祖母了。


    祖母德高望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以及背後的朝廷。


    現在就連祖母都這麽評價那個人,想來,他肯定是非常厲害的了。


    八月十七,張世康率軍抵達石門關。


    此番出征,張世康總共隻帶了近衛軍的四萬人馬。


    相比於張獻忠的十幾萬大軍,以及李自成部,這支兵馬人數並不多。


    但這四萬人,幾乎全是近衛軍精銳中的精銳,不僅次子團全班人馬皆在此列。


    作為主力的兩萬火器營,全數列裝了遂發式火槍,六千騎兵也勉強做到了一人雙馬。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三千人的火炮部隊,而這次出征所用的火炮,便是目前大明能製造出的最大口徑——二十四磅銅炮,整整四十門。


    部隊行軍速度慢,足足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堪堪到了石門關,最大的原因,便是新加入的火炮部隊拖慢了整體的行軍速度。


    說起來,這還是張世康執掌兵權之後,第一次正式出征時帶上火炮部隊。


    第一次帶兵出征時,他的手下滿打滿算也隻有兩萬人,而且那些京營兵隻經過半年多的操練。


    可是如今,近衛軍也算得上是鳥槍換炮,不僅軍服整潔,整個軍容軍貌都不可同日而語。


    之所以隻帶四萬,也有糧草的原因在裏頭。


    整個大明北方,都在挖溝,到了此時動用的民夫已經超過了四百萬人。


    陝西又在鬧鼠疫,也需要更多的糧食用於賑災,雖然新作物也已經開始推廣,但總有些青黃不接的現狀。


    當然,張世康也並非托大,近衛軍的四萬精銳,最擅長打陣地戰、野戰,畢竟主力幾乎都用火器。


    而秦良玉手底下的兩萬白杆兵,便是專門的山地特種作戰部隊,另外的兩萬常規軍,則可以彌補近衛軍的某些不足。


    張獻忠的嫡係約莫有八萬多,其餘的非嫡係部隊大致在四五萬上下。


    李自成的兵力倒是不多,但廠衛奏報,說是這廝目前走的乃是精兵路線,兵力約莫在六萬上下。


    整個四川大半圈都幾乎被朝廷嚴防死守,那張獻忠竟然還敢在這時候稱帝,簡直是不知死活。


    是以,八萬對二十萬,優勢在我!


    雖然已過中秋,但正午時的天氣仍舊有些炎熱,前來迎接張世康的,乃是石砫宣慰使馬祥麟。


    張世康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因為麵前這位正值當年的將軍乃是個獨眼龍。


    馬祥麟很是恭敬的向張世康行禮,詢問才得知,三國時的那個馬超,還真是其祖上先人。


    當天晚上,張世康便在石門關停頓休整。


    又三天後,張世康率領大軍,在馬祥麟的接引下,終於抵達他忠誠的石砫。


    而此時,秦良玉早已率領石砫上下將領、官員出城相迎。


    陣勢說不上排場,也絲毫沒有鋪張,但張世康沒有絲毫的怠慢,戰馬距離秦良玉還有十幾步,他便下了馬。


    他一下馬,身後的孫維藩、黃得功、曹變蛟等近衛軍高級將領皆下馬。


    張世康走過來,秦良玉立即率領眾人行拜禮。


    大明在禮節上有著一套嚴格的規定,即使是上下級之間,一般情況也不得行跪禮。


    朝堂之上更是如此,比如上朝時,崇禎老哥是君王,群臣朝會也隻行拜禮。


    而當崇禎老哥祭祀天地時,身份便是天子,群臣才行跪禮。


    這禮節在官員中又有不同,品級相差不大的,互相行答禮,即拱手禮。


    相差過巨的,比如三級以上,下級則行拜禮,上級則仍以答禮迴應。


    正常情況下,秦良玉為四省總督,是不必行拜禮的,但可能是出於感激和恭敬,秦良玉以六十七歲高齡,向著張世康行了拜禮。


    這可把張世康嚇一跳,趕緊也行了拜禮迴應,身後的黃得功和孫維藩沒來得及反應,差點懟著張世康。


    “秦老將軍久違!


    您老人家勞苦功高,可莫再折煞我這小輩了!”張世康站直了身體率先笑著開口道。


    早在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張世康就挖空心思想起幾個能幹事的老將,這其中有盧象升和孫傳庭,第三個便是秦良玉。


    作為大明朝唯一一個以女性身份單獨列傳入明史的女將軍,在這樣一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其含金量是不必多言的。


    張世康之所以到了哪兒都能穩如老狗,並不是他不怕死,而是到了哪兒都有真正的大佬帶飛。


    他唯一最操心的隻有最初的那場賈莊之戰,不過大半的活兒也是孫維藩幹的。


    之後的涇水之戰,則是盧姥爺全盤指揮,就連去年的平叛戰爭,張世康看似南征北戰,但其實都是黃得功、孫維藩在打工。


    而張世康無非是跟著大部隊溜達,當然,這主要表現在具體的戰術上。


    在戰略層麵,張世康也都會與盧象升、孫維藩、孫傳庭等大佬商議,參與整個計劃。


    而如今到了四川地界,張世康當然也沒打算大權獨攬,開什麽玩笑,那得多累。


    “大元帥肩負著大明中興的重任,老身即便行跪禮,大元帥也當得。”秦良玉也微笑著迴道。


    她已經很老了,頭發已經花白,但身子骨還算硬朗,說話時也帶著中氣,慈祥裏又暗含著睿智。


    “什麽大帥不大帥的,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我祖父母過世的早,一直頗感遺憾,本帥見著您,就感覺親切。


    不若老將軍,便喚我為無忌吧。”張世康走過去攙扶著秦良玉的胳膊,以後輩之禮待之。


    這反倒讓秦良玉十分驚訝。


    這兩年多時間,她與這位大元帥有過好幾次軍令書信往來,大元帥的信多少有點混不吝。


    再加上她也聽說這位大元帥,此前乃是京城著名的紈絝,雖然秦良玉認為當時的張世康是因為什麽原因在藏拙。


    但大抵上應該也是個性格桀驁的年輕人,可如今觀之言談舉止,實在是令人有些吃驚了。


    “好好好,那老身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秦良玉雖然覺得有些突兀,但既然是大元帥這麽說,她也不會當作什麽大事。


    可沒曾想,她剛答應下來,便聽到大元帥道:


    “嘿嘿,既然如此,那此番征流寇之戰事,便由老將軍多多費心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