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的方向一片蔚藍,幾隻不知名的海鳥呱呱叫著,在上百艘戰船上空盤旋嬉戲。


    更遠處,是仿佛沒有邊際的、神秘的海洋。


    才十二歲的太子朱慈烺,還是頭一迴見到海洋,他呆呆的觀望了好久,看了一會兒海洋,又看了一會兒那對他來說龐大無比的戰船。


    “這裏有經驗豐富的航海專家,他們懂得通過天氣來判斷是否有可能遇到大風浪。


    他們通過海圖和豐富的航海經驗,來規避海中的暗礁。


    有他們的保駕護航,更多的商船,便可以拉著一船船的貨物出去,然後載滿了黃金、白銀迴來。


    你爹總說為師亂花銀子,他呀,對於現在的局勢,看似明白,實則還是那過時的一套觀念。


    總認為中興大明就是好好種地,認為隻要種出更多的糧食,大明就算中興了,嗬嗬。”


    張世康一邊暢想著未來,一邊談及崇禎老哥,言辭間並不避諱對崇禎皇帝的鄙視。


    若不是張世康強力幹預,即使能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那麽徹底。


    大明也不會再次組建水師,不會有新的更大的軍港,不會有匠人的出頭之日,更不會耗時耗力耗錢的去進行挖渠運動。


    以上的工程,倘若保質保量的完工,至少要花費上億兩的白銀,這即使放在整個大明兩百七十多年的曆史上,也是絕對的超級大手筆了。


    但不論如何,張世康明著鄙視當今天子,若是其他朝臣在這兒,估計早就破口大罵張世康無君無父了。


    可朱慈烺兄妹倆早知道他這位師傅,是最受他們的父皇信任的。


    即使張世康的言辭並無多少惡意,不過坤儀公主還是氣鼓鼓的為她的父皇抱不平道:


    “張……張師傅,我父皇乃是天子,不許你這麽說父皇!


    種出更多的糧食,那些百姓就不用挨餓了,那還不算中興嗎?”


    朱慈烺其實也有這個疑問,見妹妹問了,他也便歪頭看向張世康。


    “倘若有一天百姓不用餓肚子了,如果隻是與此前比,那當然算得上是中興。”張世康考慮了一下道。


    “那您為什麽要那麽說我父皇?我父皇可好了!


    他時常對坤儀說,您就是拯救大明的大英雄,坤儀最喜歡大英雄了!


    坤儀不喜歡您這麽說父皇。”


    往常的時候,坤儀公主跟著張世康出來巡遊,幾乎就是個小跟屁蟲一般,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尤其是那次被張世康強行抱著的事情發生之後。


    不知道怎麽的,小小的坤儀公主一見到張世康便會臉紅,說話都有點結巴。


    可這次她實在不能忍受,心目中的大英雄詆毀她最敬愛的父皇了。


    “你這小丫頭懂個屁,你可知道,倘若我不說,有些話,就不會有人對你父皇說。


    而且,想讓所有百姓都吃飽飯,哪有那麽容易呢?”


    張世康記得,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國家都還在為某些偏遠地區的脫貧打攻堅戰。


    更別提生產力落後的現在,所謂的盛世,僅僅隻是百姓不至於餓死而已。


    而這裏說的百姓,大概率還是天子腳下,更有朝臣的吹捧和刻意隱瞞。


    誰會去統計偏遠地區的百姓呢?可他們也確確實實是大明的百姓啊!


    “我……我哪裏小了!我都十一歲了!”坤儀公主挺了挺胸脯不滿的道。


    坤儀公主剛聽到第一句就皺起了小眉頭,很明顯,她的注意力全在第一句上。


    然而張世康懶得搭理坤儀公主,再度把目光望向了大海。


    這可把坤儀公主氣的不輕,她正打算繼續爭辯,朱慈烺卻開口道:


    “張師傅是認為,就算我大明百姓都種地,也無法讓全部百姓都吃飽飯嗎?


    然後再通過海貿,賺來更多的銀子,好彌補糧食的缺口?”


    張世康聞言搖了搖頭。


    “不單單是這樣。”


    說罷,張世康的表情有些複雜,有憤懣,也有悲憫。


    “倘若大明隻管老百姓能吃上飯,那大明的君主,也算得上是個聖君了,也算得上是個盛世了。


    可我問你,倘若有一天,從這片海洋裏,突然來了一夥兒強盜。


    他們船堅炮利、兵強馬壯。


    他們要把百姓種出來的糧食搶走,甚至要把百姓擄掠到他們的國家去當奴隸。


    你怎麽辦?”


    張世康曾經看過一本書,裏頭有句話發人深省。


    毀滅你,與你何幹?


    你種地種糧食,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這上麵,你讓老百姓吃上飯,你確實是個合格的天子。


    可真正的強者,是不跟你講道理的呀,他們的拳頭,就是道理。


    他們掠奪你,並不會在意你是不是得民心,是不是個好君主,他們隻知道他們需要白銀、需要市場、需要拿到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


    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那一係列的屈辱條約,張世康曾經並沒有多麽深的感觸,隻覺得上學時要背誦那麽多枯燥的條約。


    可是當他成為冠軍侯,真正的去打過仗,又真正見識到了什麽是民生多艱之後,那種感同身受,就變得刻骨銘心了。


    隻要他還在,就不允許那樣的情況發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論儒家有多少糟粕,但精華,也是有的。


    張世康的話猶如晴天霹靂,把朱慈烺都給幹懵了。


    他原本很佩服他的父皇,一直以來以他的父皇為榜樣。


    父皇的目標,是讓百姓吃飽飯,他的目標也同樣如此。


    他學習儒學也因為這個原因,現在跟著張師傅長見識,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現在張師傅告訴他,這世界,是有老虎的。


    老虎是不跟你講道理的,他不管你是不是好人,他餓了,就是要吃你。


    於是才十二歲的朱慈烺剛建立起的價值觀,哢嚓一下被擊了個粉碎。


    張世康說罷,他足足緩了半晌,才嗓音有些幹澀的道:


    “所以,張師傅才要去建造那個製造總局、建造這個軍港,包括張師傅讓人研製火器。


    還有那一支艦隊,都是在為海外的敵人做準備。”


    “小夥子,很聰明嘛。”張世康扭頭看了一眼朱慈烺,麵帶笑意的道。


    朱慈烺被誇讚,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便又問道:


    “張師傅,你之前對我說,建造那個瓷器工坊,是為了通過海貿把瓷器賣到海外去。


    我有些不明白,張師傅說的海外,會包括那些強盜嗎?”


    “對,有的,他們都已經開始對大明周邊的區域進行掠奪了。”張世康想了想道。


    荷蘭人在南洋的基地,在巴達維亞,也就是後世的爪哇島。


    水果牙除卻在壕鏡有個小規模的基地外,也已經開始了對印度西部沿海的殖民。


    整個南洋的大部分香料群島,都已經開始遭遇歐羅巴人的侵略。


    這種狀況,將在接下來的兩三百年時間裏愈演愈烈。


    於是,朱慈烺又開始皺眉。


    然後他大著膽子對張世康道:


    “那……那張師傅,咱們為什麽還要跟他們做生意?


    咱們可不可以直接搶他們?”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