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部隊決定分兵出擊執行任務,那麽部隊與指揮中心之間就會在短時間內完全失去有效的聯絡渠道。
想要傳達新的作戰指令變得異常艱難,這其中所耗費的時間少則一天半天,多則甚至需要長達十天半個月之久。
正因如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古話才顯得如此合情合理。畢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將領一味地等待遙遠後方傳來的命令,很可能會錯失戰機,導致整個戰局陷入被動。
此時此刻,趙雲站在營內,目光凝視著帳外,心中卻如同一台精密的計算器般飛速運轉起來,他正在仔細地計算著此次行軍的速度。
眾所周知,精銳的輕裝騎兵若是全力以赴地進行奔襲,一日之內能夠行進五百裏之遙。然而,這僅僅隻是曆史記載中的最高紀錄罷了。實際上,在秦漢時期,輕騎兵們能夠日行四百裏已然堪稱頂天之舉,通常來說,其正常的行軍速度大致在二百五十裏到三百餘裏之間徘徊。
至於純步兵嘛,他們每日的行程就相對較短了。一般而言,純步兵日行大約六十裏左右,行走三十裏後會稍作歇息,然後繼續前行三十裏便可安營紮寨,這種速度可以說是在正常情況下最為常見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鎮東軍的步兵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由於趙雲平日裏對士兵們嚴格要求,讓他們堅持每日清晨進行長跑訓練,因而這些步兵如今竟然能夠做到一天行進一百五十裏!即便是受到惡劣天氣或者複雜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日行裏程依然保持在八十裏以上,如此出色的表現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趙雲眉頭微皺,目光專注地盯著地圖,心中默默計算著行軍的速度。他深知,準確掌握軍隊的行進節奏對於戰爭的勝負至關重要。而此刻,他所思考的不僅僅是行軍本身,更是如何有效地傳遞軍令和情報。
經過深思熟慮,趙雲得出結論:要想實現迅速而準確的傳令,騎兵無疑是當下最為可行且高效的選擇。與緩慢笨拙的步兵相比,騎兵憑借其出色的機動性和速度優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穿越山川險阻,將消息送達目的地。
然而,即便是使用最快的騎兵,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傳令的效率依然可能大打折扣。
趙雲考慮到,如果能夠在沿途設立驛站供騎兵換馬休息,那麽原本需要一天才能抵達鴨綠江下遊的路程,或許隻需短短半天就能完成。但現實情況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在外行軍打仗時,很難做到及時建立起完善的驛站係統。
麵對這一難題,趙雲並未氣餒。他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一種古老而神奇的通訊工具——信鴿。
據傳聞,經過精心訓練的信鴿具有驚人的飛行能力,一天之內竟能飛行千裏之遙!更有曆史記載表明,古代人們曾成功利用信鴿將重要訊息傳遞至數千公裏之外,而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也不過寥寥數日。
想到這裏,趙雲的臉上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仿佛已經看到了一隻隻矯健的信鴿在空中振翅翱翔,帶著關鍵的信息穿梭於戰場之間……
沉思了許久之後,趙雲緩緩地抬起頭來,目光掃視著周圍的眾人,然後開口說道:“不知諸位可曾聽聞過,何處能尋到訓練信鴿的高人?要知道,如果能夠運用信鴿傳遞消息,其速度可要比我們的騎兵快上足足兩倍之多啊!”他的聲音不大,但在這片安靜的氛圍之中,卻是顯得格外清晰。
眾人聞言,紛紛陷入了思考當中。然而,片刻之後,他們皆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這樣的高人究竟身在何方。就在這時,隻見太史慈站了出來,他微微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利用信鴿傳訊之事,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存在了。雖然說如今的大漢王朝也有使用,但這種技術一直以來都是被牢牢掌控在漢廷的中央禁衛手中。當然了,民間也有一部分世家大族對此略知一二,不過這可是極為機密之事。至於那訓練信鴿的高手嘛,則更是如同鳳毛麟角一般,難以尋覓得到!”
聽到太史慈這番話語,一旁的盧植緊接著接過話茬兒說道:“咱們武州也曾嚐試過使用信鴿來傳遞訊息,當時主要是用於縣衙與郡衙以及州衙之間的相互聯絡。但根據我的了解,這些信鴿根本無法做到日行千裏啊!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有些鴿子甚至會在飛行途中莫名其妙地失蹤不見蹤影。後來,由於州內設立了驛站,相比之下更加可靠穩定,所以也就不再繼續使用信鴿傳訊了。”
就在這個時候,剛才悄悄走進營帳的陳琳突然開口說道:“稟告主公!屬下曾經有幸在大將軍府中見識過這所謂的信鴿傳訊之法。不過呢,其實它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神奇。要知道,信鴿這種鳥兒雖然能夠傳遞消息,但它們需要有一個相對固定且安全舒適的巢穴作為棲息之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信鴿傳訊往往隻是單向的,也就是說一隻信鴿根本無法在兩個地點之間自由地來迴傳遞訊息。”
趙雲原本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其他事情,以至於連陳琳何時進入營帳都未曾察覺。然而,當他聽到陳琳這番話語之後,瞬間將自己的目光牢牢地鎖定在了帳門口那個略顯瘦弱卻又透著幾分精明的身影之上。或許是因為方才太過專注於手頭之事,趙雲不禁暗自懊惱自己竟然如此疏忽大意。
但很快,他臉上便浮現出一抹欣喜之色,高興地對陳琳說道:“德瑜啊!沒想到你對此竟還知曉一二。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再有所保留了,不管有用沒用,快快將你所知道的全部情況都一五一十地講出來吧!”
想要傳達新的作戰指令變得異常艱難,這其中所耗費的時間少則一天半天,多則甚至需要長達十天半個月之久。
正因如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古話才顯得如此合情合理。畢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將領一味地等待遙遠後方傳來的命令,很可能會錯失戰機,導致整個戰局陷入被動。
此時此刻,趙雲站在營內,目光凝視著帳外,心中卻如同一台精密的計算器般飛速運轉起來,他正在仔細地計算著此次行軍的速度。
眾所周知,精銳的輕裝騎兵若是全力以赴地進行奔襲,一日之內能夠行進五百裏之遙。然而,這僅僅隻是曆史記載中的最高紀錄罷了。實際上,在秦漢時期,輕騎兵們能夠日行四百裏已然堪稱頂天之舉,通常來說,其正常的行軍速度大致在二百五十裏到三百餘裏之間徘徊。
至於純步兵嘛,他們每日的行程就相對較短了。一般而言,純步兵日行大約六十裏左右,行走三十裏後會稍作歇息,然後繼續前行三十裏便可安營紮寨,這種速度可以說是在正常情況下最為常見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鎮東軍的步兵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由於趙雲平日裏對士兵們嚴格要求,讓他們堅持每日清晨進行長跑訓練,因而這些步兵如今竟然能夠做到一天行進一百五十裏!即便是受到惡劣天氣或者複雜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日行裏程依然保持在八十裏以上,如此出色的表現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趙雲眉頭微皺,目光專注地盯著地圖,心中默默計算著行軍的速度。他深知,準確掌握軍隊的行進節奏對於戰爭的勝負至關重要。而此刻,他所思考的不僅僅是行軍本身,更是如何有效地傳遞軍令和情報。
經過深思熟慮,趙雲得出結論:要想實現迅速而準確的傳令,騎兵無疑是當下最為可行且高效的選擇。與緩慢笨拙的步兵相比,騎兵憑借其出色的機動性和速度優勢,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穿越山川險阻,將消息送達目的地。
然而,即便是使用最快的騎兵,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傳令的效率依然可能大打折扣。
趙雲考慮到,如果能夠在沿途設立驛站供騎兵換馬休息,那麽原本需要一天才能抵達鴨綠江下遊的路程,或許隻需短短半天就能完成。但現實情況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在外行軍打仗時,很難做到及時建立起完善的驛站係統。
麵對這一難題,趙雲並未氣餒。他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了一種古老而神奇的通訊工具——信鴿。
據傳聞,經過精心訓練的信鴿具有驚人的飛行能力,一天之內竟能飛行千裏之遙!更有曆史記載表明,古代人們曾成功利用信鴿將重要訊息傳遞至數千公裏之外,而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也不過寥寥數日。
想到這裏,趙雲的臉上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仿佛已經看到了一隻隻矯健的信鴿在空中振翅翱翔,帶著關鍵的信息穿梭於戰場之間……
沉思了許久之後,趙雲緩緩地抬起頭來,目光掃視著周圍的眾人,然後開口說道:“不知諸位可曾聽聞過,何處能尋到訓練信鴿的高人?要知道,如果能夠運用信鴿傳遞消息,其速度可要比我們的騎兵快上足足兩倍之多啊!”他的聲音不大,但在這片安靜的氛圍之中,卻是顯得格外清晰。
眾人聞言,紛紛陷入了思考當中。然而,片刻之後,他們皆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這樣的高人究竟身在何方。就在這時,隻見太史慈站了出來,他微微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利用信鴿傳訊之事,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存在了。雖然說如今的大漢王朝也有使用,但這種技術一直以來都是被牢牢掌控在漢廷的中央禁衛手中。當然了,民間也有一部分世家大族對此略知一二,不過這可是極為機密之事。至於那訓練信鴿的高手嘛,則更是如同鳳毛麟角一般,難以尋覓得到!”
聽到太史慈這番話語,一旁的盧植緊接著接過話茬兒說道:“咱們武州也曾嚐試過使用信鴿來傳遞訊息,當時主要是用於縣衙與郡衙以及州衙之間的相互聯絡。但根據我的了解,這些信鴿根本無法做到日行千裏啊!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有些鴿子甚至會在飛行途中莫名其妙地失蹤不見蹤影。後來,由於州內設立了驛站,相比之下更加可靠穩定,所以也就不再繼續使用信鴿傳訊了。”
就在這個時候,剛才悄悄走進營帳的陳琳突然開口說道:“稟告主公!屬下曾經有幸在大將軍府中見識過這所謂的信鴿傳訊之法。不過呢,其實它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神奇。要知道,信鴿這種鳥兒雖然能夠傳遞消息,但它們需要有一個相對固定且安全舒適的巢穴作為棲息之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信鴿傳訊往往隻是單向的,也就是說一隻信鴿根本無法在兩個地點之間自由地來迴傳遞訊息。”
趙雲原本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其他事情,以至於連陳琳何時進入營帳都未曾察覺。然而,當他聽到陳琳這番話語之後,瞬間將自己的目光牢牢地鎖定在了帳門口那個略顯瘦弱卻又透著幾分精明的身影之上。或許是因為方才太過專注於手頭之事,趙雲不禁暗自懊惱自己竟然如此疏忽大意。
但很快,他臉上便浮現出一抹欣喜之色,高興地對陳琳說道:“德瑜啊!沒想到你對此竟還知曉一二。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再有所保留了,不管有用沒用,快快將你所知道的全部情況都一五一十地講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