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姐尋到櫃底下,見到一把五寸長的新剪刀,是那袁三冠在此作針線活,放在這裏,不曾拿去。小姐拿在手中,欲向前刺去,又退迴幾步。但凡作這種惡事的人,戰戰兢兢。又走向前,又想道:“姓常的,卻不知你是那裏人氏,兄弟幾人?若有兄弟還好,若是無兄弟,豈不絕了常門之後?我要你出氣伸冤,也顧不得你了。”
此時常朗爛醉如泥,一時何能得醒?小姐要刺常讓,常朗剛好“撲通”一聲滾了下來,把小姐碰了一跤,剪刀拋在地下。常朗睜眼看時,是一個女子跌在地上,還有把剪刀,嚇得魂都掉了。
隻見那女子爬將起來,伸手便拿剪刀去,常朗忙跪在樓板上磕頭,說道:“小生一時酒醉,不知怎樣誤入深閨,乞求娘子饒了小生罷。”
小姐終是個女流,不曾經過,嚇得魂不附體,況又沒有刺死他,也戰戰兢兢,跪下道:“小女是含冤負屈之人,無奈在此處求你救我這難中之人。”
常朗定了神,想道:我同張、李二人飲酒之時,是在張兄姐姐家廳上,如何到這樓上?見衣服脫去,到底是官家公子,有些才學,站起來道:“我問你,那張宏是甚麽人?我同他好好在廳上飲酒,如何就把我灌醉?我怎樣到這臥房來的?你因何拿刀刺我?你須要從直說明,若支吾,定然要稟官究治。”
小姐見常公子不是自願來的,忙起身含淚說道:“請君子且坐下,待難女奉告。”
常朗先是嚇慌了,不曾看明白,即轉身在燈光之下把小姐一看,見她生得如花似玉,體態端莊,非是娼家之人,隻得坐下。小姐問道:“君子是被何人騙哄來的?”
常朗見問得有因,便把古玩店遇見的事說了一遍,小姐知道這是鴇母與李四等人設的計,小姐說道:“君子,你說是張三姐姐家麽?那不是的,此乃揚州有名的春園,園內有個老虔婆,萬惡多端,那張三、李四是他院內的牽頭,還有個姓麻的,叫麻侖,我是被他拐來賣與院內的。”
常朗聽了如此言,動了他的書氣,說道:“可惡可惡,這兩個狗頭好生無禮,焉敢這等放肆?與我兄長兄短的,明日定要送官處治。你既是院中女子,為何行刺於我?”
小姐哭道:“難女非院內之人,是被奸徒拐賣來的,冤情無限,聞得公子是本郡太守姚公令甥,隻求公子對姚公一言方便,便可救出難中人出了這個陷人坑,報這冤仇,使我父母得見他如忘恩。”
常公子聽了,問道:“你父母姓甚名誰?今居何處?怎生被拐?可說明白,小生自然相救,拿這般狗頭,替你泄恨。”
小姐忍淚說道:“難女係河南汴梁人,父親馮祝,曾做過太常寺正卿。因避王府之害,欲奔襄州投叔父馮林。半途遇盜衝散,被麻侖拐我到此。鴇母苦苦逼我,難女抵死不從。今日鴇母說是吏部大堂常老爺公子,難女假認其實,要刺君子,然後自縊。那時令舅自然拿這鴇母等人正法,借報此仇。不意被君子識破,望乞海涵,若肯相救,恩當重報。”
公子聽了,正合百花園一段事情,前月又會過馮林,便起身說道:“如此說來,小姐莫非係孫培賢弟之婦馮落霞麽?”
小姐見問,吃驚說道:“君子怎認得孫培?怎麽又知難女小名?”
公子驚喜道:“四處找尋弟婦,杳無音信,豈知身陷於此。今日會麵,真天幸也。”
就將在杭州結拜,馬英大鬧汴梁城,殺了王賊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如今令叔殺了黃服,那馬英同鄒隆往汴梁去救孫賢弟,都上鐵山去。明日待小生稟過母舅,拿這賊泄恨。”
小姐在難中遇著不識麵的大伯,好生歡喜,又把他受苦的情由告訴一遍。公子穿了大衣,小姐穿上衫兒,二人坐到天明。公子道:“小生臨行之時,非是小生放肆,小姐須要假作留情的模樣,若是尊了禮,恐被他們識破,走漏消息,別生變動,反為不美。”
小姐道:“難女知道。”
慌忙梳了頭,洗了麵,換了衫裙。鴇母領幾個丫鬟來叩門,公子起身開門。鴇母見小姐麵上有喜色,又梳了一個好頭,穿了一件好衣服,媽兒心中甚喜,便笑道:“今夜不睡殺,何起得這早呢?”
公子道:“因昨日不曾與母舅言明,出來一天一夜。恐其望我,故此要早些迴去。說明了,午後再來,少不得重重帶禮來相送。”
丫鬟捧上麵水,二人洗了麵,與鴇母同下樓,來到廳上,張、李、麻三人坐下,三人齊說道:“恭喜恭喜,非是小弟們放肆騙兄到此,隻為霞娘生得天姿國色,卻尋不出一位風流俊俏之人。昨日見兄容貌端莊,故爾托熟,請兄進院,多有得罪。”
又對小姐說道:“我三人為霞娘費盡心機,才得請常兄來此,霞娘要著實請請我們。”
公子與小姐二人恨不得吃他肉遂得稱心,隻得答應道:“小生自有重謝。”
丫鬟擺上早膳,公子對鴇母坐下一桌。鴇母坐在橫頭,張、李、麻三人另坐一桌。用完早膳,公子對鴇母說道:“小生在此,多多有擾,又承霞娘留意,因昨日無心至此,未曾帶得禮物,等小生迴去稟過母舅,在此多玩幾天,何惜千金之費。”
鴇母道:“隻是得罪公子,老身還要求相公求太爺出一張告示來掛在門前,禁止光棍騷擾,感之不盡。”
公子道:“這個容易,在我身上。”
常朗就起身對小姐道:“小生少陪,一刻就來。”
小姐無奈,隻得起身,老著麵皮說道:“有慢相公,求速些來此,免得妾身懸望。”
公子點頭,又與張三等作別,說道:“小生暫別,午後即來。”
常朗帶書童走出,小姐相送出來,不好叮嚀,心如箭刺,不覺淚下。公子看見,知是小姐不便囑咐,故此流下淚來,便對小姐說道:“你今不必如此,小生決不失信,即刻就來。”
此時常朗爛醉如泥,一時何能得醒?小姐要刺常讓,常朗剛好“撲通”一聲滾了下來,把小姐碰了一跤,剪刀拋在地下。常朗睜眼看時,是一個女子跌在地上,還有把剪刀,嚇得魂都掉了。
隻見那女子爬將起來,伸手便拿剪刀去,常朗忙跪在樓板上磕頭,說道:“小生一時酒醉,不知怎樣誤入深閨,乞求娘子饒了小生罷。”
小姐終是個女流,不曾經過,嚇得魂不附體,況又沒有刺死他,也戰戰兢兢,跪下道:“小女是含冤負屈之人,無奈在此處求你救我這難中之人。”
常朗定了神,想道:我同張、李二人飲酒之時,是在張兄姐姐家廳上,如何到這樓上?見衣服脫去,到底是官家公子,有些才學,站起來道:“我問你,那張宏是甚麽人?我同他好好在廳上飲酒,如何就把我灌醉?我怎樣到這臥房來的?你因何拿刀刺我?你須要從直說明,若支吾,定然要稟官究治。”
小姐見常公子不是自願來的,忙起身含淚說道:“請君子且坐下,待難女奉告。”
常朗先是嚇慌了,不曾看明白,即轉身在燈光之下把小姐一看,見她生得如花似玉,體態端莊,非是娼家之人,隻得坐下。小姐問道:“君子是被何人騙哄來的?”
常朗見問得有因,便把古玩店遇見的事說了一遍,小姐知道這是鴇母與李四等人設的計,小姐說道:“君子,你說是張三姐姐家麽?那不是的,此乃揚州有名的春園,園內有個老虔婆,萬惡多端,那張三、李四是他院內的牽頭,還有個姓麻的,叫麻侖,我是被他拐來賣與院內的。”
常朗聽了如此言,動了他的書氣,說道:“可惡可惡,這兩個狗頭好生無禮,焉敢這等放肆?與我兄長兄短的,明日定要送官處治。你既是院中女子,為何行刺於我?”
小姐哭道:“難女非院內之人,是被奸徒拐賣來的,冤情無限,聞得公子是本郡太守姚公令甥,隻求公子對姚公一言方便,便可救出難中人出了這個陷人坑,報這冤仇,使我父母得見他如忘恩。”
常公子聽了,問道:“你父母姓甚名誰?今居何處?怎生被拐?可說明白,小生自然相救,拿這般狗頭,替你泄恨。”
小姐忍淚說道:“難女係河南汴梁人,父親馮祝,曾做過太常寺正卿。因避王府之害,欲奔襄州投叔父馮林。半途遇盜衝散,被麻侖拐我到此。鴇母苦苦逼我,難女抵死不從。今日鴇母說是吏部大堂常老爺公子,難女假認其實,要刺君子,然後自縊。那時令舅自然拿這鴇母等人正法,借報此仇。不意被君子識破,望乞海涵,若肯相救,恩當重報。”
公子聽了,正合百花園一段事情,前月又會過馮林,便起身說道:“如此說來,小姐莫非係孫培賢弟之婦馮落霞麽?”
小姐見問,吃驚說道:“君子怎認得孫培?怎麽又知難女小名?”
公子驚喜道:“四處找尋弟婦,杳無音信,豈知身陷於此。今日會麵,真天幸也。”
就將在杭州結拜,馬英大鬧汴梁城,殺了王賊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如今令叔殺了黃服,那馬英同鄒隆往汴梁去救孫賢弟,都上鐵山去。明日待小生稟過母舅,拿這賊泄恨。”
小姐在難中遇著不識麵的大伯,好生歡喜,又把他受苦的情由告訴一遍。公子穿了大衣,小姐穿上衫兒,二人坐到天明。公子道:“小生臨行之時,非是小生放肆,小姐須要假作留情的模樣,若是尊了禮,恐被他們識破,走漏消息,別生變動,反為不美。”
小姐道:“難女知道。”
慌忙梳了頭,洗了麵,換了衫裙。鴇母領幾個丫鬟來叩門,公子起身開門。鴇母見小姐麵上有喜色,又梳了一個好頭,穿了一件好衣服,媽兒心中甚喜,便笑道:“今夜不睡殺,何起得這早呢?”
公子道:“因昨日不曾與母舅言明,出來一天一夜。恐其望我,故此要早些迴去。說明了,午後再來,少不得重重帶禮來相送。”
丫鬟捧上麵水,二人洗了麵,與鴇母同下樓,來到廳上,張、李、麻三人坐下,三人齊說道:“恭喜恭喜,非是小弟們放肆騙兄到此,隻為霞娘生得天姿國色,卻尋不出一位風流俊俏之人。昨日見兄容貌端莊,故爾托熟,請兄進院,多有得罪。”
又對小姐說道:“我三人為霞娘費盡心機,才得請常兄來此,霞娘要著實請請我們。”
公子與小姐二人恨不得吃他肉遂得稱心,隻得答應道:“小生自有重謝。”
丫鬟擺上早膳,公子對鴇母坐下一桌。鴇母坐在橫頭,張、李、麻三人另坐一桌。用完早膳,公子對鴇母說道:“小生在此,多多有擾,又承霞娘留意,因昨日無心至此,未曾帶得禮物,等小生迴去稟過母舅,在此多玩幾天,何惜千金之費。”
鴇母道:“隻是得罪公子,老身還要求相公求太爺出一張告示來掛在門前,禁止光棍騷擾,感之不盡。”
公子道:“這個容易,在我身上。”
常朗就起身對小姐道:“小生少陪,一刻就來。”
小姐無奈,隻得起身,老著麵皮說道:“有慢相公,求速些來此,免得妾身懸望。”
公子點頭,又與張三等作別,說道:“小生暫別,午後即來。”
常朗帶書童走出,小姐相送出來,不好叮嚀,心如箭刺,不覺淚下。公子看見,知是小姐不便囑咐,故此流下淚來,便對小姐說道:“你今不必如此,小生決不失信,即刻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