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那馬隊的一邊有一杆門旗,上麵分別繡著“替天行道”和“聚眾招賢”幾個字。當中出來約有三萬步軍。前後左右舉有八杆大旗,按著“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個字。中間一杆大皂纛旗,上麵繡著一個“帥”字。當中是武恩,兩旁有四五百員戰將。因為昨夜晚上自家四弟被殺,故今天武恩一怒出兵。
又見從襄陽正南上來了一隊馬隊,旗纛俱不是九宮教的樣式。為首帶兵之人,騎著一頭駱駝,那人跳下來,身高有一丈二尺高,手使著青銅槊。隊後站著一個使棍的老英雄,穿青褂,在後邊站著有五百多名飛騎馬隊。馬楚看了多時,也不知他是哪裏的英雄。
原來那個帶兵的人,是嘉峪關外金家坨人,複姓西門,名巴永,人稱槊劈石裂。那隊後那一位老英雄,是姓龍名飛,人稱棍槊十折。這巴永因為自己的兩個兄弟西門巴禮與西門巴思二人都死在宋軍之手,所以想來找宋軍報仇。因而和他的教頭龍飛帶著五百人,暗進潼關,前來投奔武恩。故此在襄陽正南安營紮住大隊,遞了投降的文書,給武恩說明了要替兄報仇雪恨,願作為先鋒,殺退大宋人馬。今天調大隊,他自告奮勇當先要戰。
馬楚問道:“何人願意前去拿他?”旁邊有一人帶白旗的馬隊統領,名叫傅明,當先一馬直奔戰場之上,大罵道:“賊將休要逞能,我來與你比並!”掄起手中豹尾鞭,撲奔西門巴永太而來。二人正在動手之際,巴永奮力一槊,把傅明結果了性命。馬楚一瞧,心中著急。又派出一個常春,到兩軍陣前,大罵道:“反賊休要無禮!待我來結果你性命!”擺手中金背砍山刀,衝出陣來。戰不幾合,常春也被賊人打死。
賊人一連勝九陣,馬承隆說道:“王爺不必為難,我來結果他的性命!”馬楚說道:“等武恩出來,你再去,好拿那叛逆之首賊。”馬承隆說說:“殺了這個賊人,就可以引武恩出來。那時間我再拿他亦不為晚!”馬楚說道:“待我親自前往。”旁邊的王妃周文香說道:“王爺不可,還是妾身出去。”說完,文香催馬,到了兩軍陣前。巴永把槊一擺,問道:“來者何人?把名通報上來!”
文香說道:“小輩要問,我是南楚王爺王妃周文香,奉旨特前來拿你!”說完,就擰著手中槍,照定那巴永就是一槍,巴永用槊相迎。二人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兩旁助陣鼓齊鳴,隻殺得塵沙蕩揚,土雨翻飛。馬承隆在馬楚身後,怕王妃有失,過去說道:“王爺,還不鳴金?待我出去替迴王爺來就是。”那馬楚說道:“放心,不會有事的。”
承隆不再言語,來找掌金令的那人。隻見他約三十多歲,身穿號衣,手拿金令。承隆說道:“你快鳴金吧!王妃是金玉之軀,恐受他人之害。依我之見,還是鳴金吧!”那掌金令之人一聽,說道:“你說了不算,沒有王爺的話,我可不敢鳴金!”承隆聽完,就過來站在那人身背後,兩隻手把他那掌金令的兩隻手捏住,一使勁,金聲響亮一陣。
文香王妃在戰場之上正和賊將殺得難分難解,聽得金聲響亮,隻得把馬一帶,說道:“逆叛好大膽!本帥隊中鳴金,我去去就來。”撥馬迴歸本隊。馬楚聽到自己軍中突然鳴金,問監軍統領道:“什麽人動我的金鼓之令?”有人迴答道:“是馬承隆,其罪當梟首號令。”馬楚聽罷,吩咐武軍官道:“來人!把馬承隆綁上,梟首號令!”兩旁答言一聲,就把馬承隆綁上。
馬楚心中雖然愛惜馬承隆,無奈軍令大如王法。不能不如是,倒希望有人給他求情。方要發令,隻見穀桓壯過來說道:“求王爺格外施恩,暫饒承隆之命,就派他出去與巴永動手。如得勝之時,將功折罪。如敗在兩軍隊前,那時再斬不遲。”王爺聽說,傳令道:“馬承隆去戰巴永,如得勝以贖前罪。”
承隆一聽,說道:“謝過王爺不斬之恩!”自己歸隊,先把長衣脫去,然後手拿大環金絲寶刀,直奔戰場。那邊巴永一連殺敗了宋營幾員大將,武恩自是甚喜,吩咐擂鼓助陣。見馬承隆執大環金絲寶刀出來,武恩即派人知會那巴永說到:“這宋將甚是厲害,須要小心!”
巴永說道:“他就是馬承隆?不要長他人之威風,滅自己的銳氣,我非得結果他的性命!”正說著,馬承隆來到麵前。巴永把槊一擺,說道:“來者可是馬承隆?”馬承隆說道:“你這不要命的東西,我就是家住登州府馬家莊的人氏,姓馬名承隆。你知道有一個臨敵無懼、勇冠三軍的馬大人,那就是我。你這號東西,也要通名哪!”
巴永把自己之名說了一遍,說道:“方才本要拿那美女娘子,替我兄長報仇雪恨,卻被她逃走。你又前來送死,等我先結果你的性命再說。”於是一擺手中槊,照定馬承隆掄圓就打。馬承隆在步下一瞧,那駱駝脖兒長,就用刀往駱駝下頦一鉤,說道:“我先砍死你的駱駝。”上麵的槊就到頭上不遠,承隆刀已然把那駱駝脖兒削落,趁勢往上一迎,那槊的腦袋也掉下來。
巴永的駱駝一躺,他就往前一栽,正在大環金絲寶刀之上,這就是一刀削三首。馬楚一瞧甚喜,說道:“真是虎將!”不一會,馬承隆迴來站在王爺的跟前,說道:“馬承隆殺死巴永,在王爺台前報功。”王爺說道:“算你一件奇功,以贖前罪。等武恩出來,那時再立新功,本王定然保你高升。”承隆謝過王爺,往旁邊一站。隻見賊隊中龍飛使起手中鐵棍,大喊一聲,說道:“好一個馬承隆,我要替寨主報仇雪恨!”衝了出來,在疆場之上站定。
又見從襄陽正南上來了一隊馬隊,旗纛俱不是九宮教的樣式。為首帶兵之人,騎著一頭駱駝,那人跳下來,身高有一丈二尺高,手使著青銅槊。隊後站著一個使棍的老英雄,穿青褂,在後邊站著有五百多名飛騎馬隊。馬楚看了多時,也不知他是哪裏的英雄。
原來那個帶兵的人,是嘉峪關外金家坨人,複姓西門,名巴永,人稱槊劈石裂。那隊後那一位老英雄,是姓龍名飛,人稱棍槊十折。這巴永因為自己的兩個兄弟西門巴禮與西門巴思二人都死在宋軍之手,所以想來找宋軍報仇。因而和他的教頭龍飛帶著五百人,暗進潼關,前來投奔武恩。故此在襄陽正南安營紮住大隊,遞了投降的文書,給武恩說明了要替兄報仇雪恨,願作為先鋒,殺退大宋人馬。今天調大隊,他自告奮勇當先要戰。
馬楚問道:“何人願意前去拿他?”旁邊有一人帶白旗的馬隊統領,名叫傅明,當先一馬直奔戰場之上,大罵道:“賊將休要逞能,我來與你比並!”掄起手中豹尾鞭,撲奔西門巴永太而來。二人正在動手之際,巴永奮力一槊,把傅明結果了性命。馬楚一瞧,心中著急。又派出一個常春,到兩軍陣前,大罵道:“反賊休要無禮!待我來結果你性命!”擺手中金背砍山刀,衝出陣來。戰不幾合,常春也被賊人打死。
賊人一連勝九陣,馬承隆說道:“王爺不必為難,我來結果他的性命!”馬楚說道:“等武恩出來,你再去,好拿那叛逆之首賊。”馬承隆說說:“殺了這個賊人,就可以引武恩出來。那時間我再拿他亦不為晚!”馬楚說道:“待我親自前往。”旁邊的王妃周文香說道:“王爺不可,還是妾身出去。”說完,文香催馬,到了兩軍陣前。巴永把槊一擺,問道:“來者何人?把名通報上來!”
文香說道:“小輩要問,我是南楚王爺王妃周文香,奉旨特前來拿你!”說完,就擰著手中槍,照定那巴永就是一槍,巴永用槊相迎。二人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兩旁助陣鼓齊鳴,隻殺得塵沙蕩揚,土雨翻飛。馬承隆在馬楚身後,怕王妃有失,過去說道:“王爺,還不鳴金?待我出去替迴王爺來就是。”那馬楚說道:“放心,不會有事的。”
承隆不再言語,來找掌金令的那人。隻見他約三十多歲,身穿號衣,手拿金令。承隆說道:“你快鳴金吧!王妃是金玉之軀,恐受他人之害。依我之見,還是鳴金吧!”那掌金令之人一聽,說道:“你說了不算,沒有王爺的話,我可不敢鳴金!”承隆聽完,就過來站在那人身背後,兩隻手把他那掌金令的兩隻手捏住,一使勁,金聲響亮一陣。
文香王妃在戰場之上正和賊將殺得難分難解,聽得金聲響亮,隻得把馬一帶,說道:“逆叛好大膽!本帥隊中鳴金,我去去就來。”撥馬迴歸本隊。馬楚聽到自己軍中突然鳴金,問監軍統領道:“什麽人動我的金鼓之令?”有人迴答道:“是馬承隆,其罪當梟首號令。”馬楚聽罷,吩咐武軍官道:“來人!把馬承隆綁上,梟首號令!”兩旁答言一聲,就把馬承隆綁上。
馬楚心中雖然愛惜馬承隆,無奈軍令大如王法。不能不如是,倒希望有人給他求情。方要發令,隻見穀桓壯過來說道:“求王爺格外施恩,暫饒承隆之命,就派他出去與巴永動手。如得勝之時,將功折罪。如敗在兩軍隊前,那時再斬不遲。”王爺聽說,傳令道:“馬承隆去戰巴永,如得勝以贖前罪。”
承隆一聽,說道:“謝過王爺不斬之恩!”自己歸隊,先把長衣脫去,然後手拿大環金絲寶刀,直奔戰場。那邊巴永一連殺敗了宋營幾員大將,武恩自是甚喜,吩咐擂鼓助陣。見馬承隆執大環金絲寶刀出來,武恩即派人知會那巴永說到:“這宋將甚是厲害,須要小心!”
巴永說道:“他就是馬承隆?不要長他人之威風,滅自己的銳氣,我非得結果他的性命!”正說著,馬承隆來到麵前。巴永把槊一擺,說道:“來者可是馬承隆?”馬承隆說道:“你這不要命的東西,我就是家住登州府馬家莊的人氏,姓馬名承隆。你知道有一個臨敵無懼、勇冠三軍的馬大人,那就是我。你這號東西,也要通名哪!”
巴永把自己之名說了一遍,說道:“方才本要拿那美女娘子,替我兄長報仇雪恨,卻被她逃走。你又前來送死,等我先結果你的性命再說。”於是一擺手中槊,照定馬承隆掄圓就打。馬承隆在步下一瞧,那駱駝脖兒長,就用刀往駱駝下頦一鉤,說道:“我先砍死你的駱駝。”上麵的槊就到頭上不遠,承隆刀已然把那駱駝脖兒削落,趁勢往上一迎,那槊的腦袋也掉下來。
巴永的駱駝一躺,他就往前一栽,正在大環金絲寶刀之上,這就是一刀削三首。馬楚一瞧甚喜,說道:“真是虎將!”不一會,馬承隆迴來站在王爺的跟前,說道:“馬承隆殺死巴永,在王爺台前報功。”王爺說道:“算你一件奇功,以贖前罪。等武恩出來,那時再立新功,本王定然保你高升。”承隆謝過王爺,往旁邊一站。隻見賊隊中龍飛使起手中鐵棍,大喊一聲,說道:“好一個馬承隆,我要替寨主報仇雪恨!”衝了出來,在疆場之上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