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楊祺又要差人追緝,忽然外麵有人進來稟告道:“刺史大人派了中軍有要緊的公事,前來與大人商議。”楊祺一聽,甚為詫異,趕忙請進,到了花廳,彼此相見已畢,問道:“大人有何要事,煩老兄前來?”那中軍道:“請讓旁人暫退,方好談心。”楊祺疑有機密事,隨即屏退眾人,問道:“大人有何見諭,請道其詳?”中軍道:“並非撫憲己事,因貴府人類不齊,嘉興縣又判得糊塗,欽差大臣有密令到刺史處,囑令趕速派人前來。”說著就將密令和刺史的文書,一並取出與楊祺看。
楊祺接了過來,前後看畢,隻嚇得麵如土色,說道:“卑職罪該萬死。”隨即跪了下來,望闕叩頭不止,然後起來向中軍說道:“這事還求老兄在刺史麵前成全,請其代奏,隻因有責任攸關,不知王爺親臨,故而如此。現在誰有自請罪名,候令施行。但郭禮如此冤枉,縣令並不稟報,所以未能曉得。現在郭禮已經出城逃走,隻好趕速著人密訪,如王爺仍在此地,就可麵自請罪。”說著隨即喊了幾個家丁,叫他不必聲張,趕速到城外訪問,如有實信,飛速前來;一麵又叫號房立傳縣令。
不多一會,縣令已到。楊祺也就將他請到後堂,與刺史中軍見禮已畢,楊祺命縣令坐下,將文書與他看過。自然也是魂飛天外,口稱:“有罪!”當時就將官帽除了下來,叩頭不止。中軍又說道:“縣令大人也太不留心。前日還在省中,扈威那一案,刺史也曾說過,王爺改易高天名號,也該曉得。為何迴來,又竟鬧了這步地位,豈非咎由自取?”
縣令更是無言可對,隻得自己認過了罪。一日,那打聽的家人,已迴來說道:“小人訪得清楚,郭禮與眾人並未遠去,就在這東門外王家窪地方,有個姓花的人家躲避,離此也不過五六裏路,老爺可去不可去呢?”那中軍道:“隻怕不知,既知道蹤跡,何能不去?有重罪在身,能當麵請罪,不予深究,那就可以無事了。”
楊祺道:“大人所說甚是,小弟就立刻前去。”說著起來,與縣令兩人步行前去。中軍道:“某既到此,也隻好陪兩位前去一行,好去銷差。”楊祺見中軍肯去,甚合己意,就此三人帶了幾個親隨,又將朝眼攜著,預備到莊上再穿。由午後走起,到王家窪,已是申牌時分。
到了花家莊上,楊祺怕手下親隨說不清楚,自己與縣令走到裏麵,見有一個長工在門口打掃,他就上前問道:“長工你家家主可是姓花麽?”那長工見他是個好似麵熟,猶如在哪裏見過的,就是一時想不起來,說道:“這裏果是姓花,你這人找誰人?”楊祺說:“我不找姓花的人,因花家有個朋友住在這裏,姓郭,叫郭禮,我與他有話要說,特地由城裏來見他,請你進去說一聲,說我是嘉興府知府楊祺,問他王爺可在此地,哪裏去了?”
那長工聽他說是知府,又問郭禮,隻嚇得亂科不止的確了下來,說道:“小人不知大老爺前來,求大老爺息怒。”楊祺見那人甚是忠厚,也就用好言敷衍他道:“你不必如此,我不過前來要見王爺,故而問你,曉得不曉得,可快說來。”長工道:“郭大爺與包虎、洪複三人俱在此地,惟沒有個王爺。”
楊祺見這個人如此,知道不可理解,便說道:“你先進去說一聲,待我見了麵自然曉得,斷不為難你便了。”那長工隻得奔到裏麵,與郭禮說知,當時包虎與洪複聽見,也就著慌道:“怪不得他如此大話,原來是一個王爺,真是有罪有罪。”
楊祺見長工久不出來,等得著急,也就一人在外麵將朝服穿好,與縣令走了進去,向郭禮問道:“王爺現在何處?請帶我一見,說楊祺前來領罪。”郭禮見了這樣,格外說不出話來,不知如何是好。包虎究竟在營裏見過的,到了此時,隻得上來道:“此地隻得一位高天老爺,是潭州人,前日在城中救了我弟兄,來至此間住了數日,並不知道是位天子,已於昨日早間,到金華去了。”
楊祺見馬楚已走,且連包虎等人皆不知道。當時隻得就將欽差密令的文書,說了一遍,然後眾人方知是駙馬王爺。惟有郭禮知自己無罪,仍然迴家生理,所有案情,一並注銷,仍一麵訪獲唆訟之人問罪。嘉興縣心地糊塗,著即行撤任,另委員置理,其餘著毋庸議。包虎聽說,也就與郭禮朝北謝恩。個個皆感思不盡,皆說是王爺英明,如此英雄,自然四方太平。
楊祺見馬楚已去金華,隻得仍與中軍迴衙、捉拿唆訟之人問罪,郭禮的家產仍還給開張,各事已畢,中軍仍迴杭州城。郭禮仍然迴城開店,包虎此時知是當今的駙馬王爺,萍水相逢,著他去君山投信,真是感激萬分,望北謝恩。次日就與郭禮說明此事道:“愚兄可算禍中得福,不是為老弟這樁事,也不得此番機遇,愚兄準備明日與洪複一齊動身,較為便捷,今日特告知姑母與老弟,明早就要起身的。”郭禮也代他歡喜,當晚就擺酒與他餞行,又送出一百兩銀子與他為盤費,道:“此款到君山,足可敷用,如有不足,再可來信到我這裏,就接濟你便了。”次日一早,洪複和包虎一同動身前往君山。
馬楚和文香由花家動身,向金華而來,在路上與文香說道:“你知道我前番由金華到杭州,由杭州又到此地,匆匆數月工夫,又要到金華何事?”文香說道:“我可不知。”馬楚說道:“隻因我將章路成的欠據,在金華府取了過來,以後閉了這樣大事,及至與成靜生、黎留方相別後,他們進京會試。前在杭州城,閱見京報,見成靜生已經點了翰林,黎留方也中了進士,我想他們現在該迴來吧,我去找他,問問京中各事。若成靜生在杭,他也要進京供職,也好一同前往。”
楊祺接了過來,前後看畢,隻嚇得麵如土色,說道:“卑職罪該萬死。”隨即跪了下來,望闕叩頭不止,然後起來向中軍說道:“這事還求老兄在刺史麵前成全,請其代奏,隻因有責任攸關,不知王爺親臨,故而如此。現在誰有自請罪名,候令施行。但郭禮如此冤枉,縣令並不稟報,所以未能曉得。現在郭禮已經出城逃走,隻好趕速著人密訪,如王爺仍在此地,就可麵自請罪。”說著隨即喊了幾個家丁,叫他不必聲張,趕速到城外訪問,如有實信,飛速前來;一麵又叫號房立傳縣令。
不多一會,縣令已到。楊祺也就將他請到後堂,與刺史中軍見禮已畢,楊祺命縣令坐下,將文書與他看過。自然也是魂飛天外,口稱:“有罪!”當時就將官帽除了下來,叩頭不止。中軍又說道:“縣令大人也太不留心。前日還在省中,扈威那一案,刺史也曾說過,王爺改易高天名號,也該曉得。為何迴來,又竟鬧了這步地位,豈非咎由自取?”
縣令更是無言可對,隻得自己認過了罪。一日,那打聽的家人,已迴來說道:“小人訪得清楚,郭禮與眾人並未遠去,就在這東門外王家窪地方,有個姓花的人家躲避,離此也不過五六裏路,老爺可去不可去呢?”那中軍道:“隻怕不知,既知道蹤跡,何能不去?有重罪在身,能當麵請罪,不予深究,那就可以無事了。”
楊祺道:“大人所說甚是,小弟就立刻前去。”說著起來,與縣令兩人步行前去。中軍道:“某既到此,也隻好陪兩位前去一行,好去銷差。”楊祺見中軍肯去,甚合己意,就此三人帶了幾個親隨,又將朝眼攜著,預備到莊上再穿。由午後走起,到王家窪,已是申牌時分。
到了花家莊上,楊祺怕手下親隨說不清楚,自己與縣令走到裏麵,見有一個長工在門口打掃,他就上前問道:“長工你家家主可是姓花麽?”那長工見他是個好似麵熟,猶如在哪裏見過的,就是一時想不起來,說道:“這裏果是姓花,你這人找誰人?”楊祺說:“我不找姓花的人,因花家有個朋友住在這裏,姓郭,叫郭禮,我與他有話要說,特地由城裏來見他,請你進去說一聲,說我是嘉興府知府楊祺,問他王爺可在此地,哪裏去了?”
那長工聽他說是知府,又問郭禮,隻嚇得亂科不止的確了下來,說道:“小人不知大老爺前來,求大老爺息怒。”楊祺見那人甚是忠厚,也就用好言敷衍他道:“你不必如此,我不過前來要見王爺,故而問你,曉得不曉得,可快說來。”長工道:“郭大爺與包虎、洪複三人俱在此地,惟沒有個王爺。”
楊祺見這個人如此,知道不可理解,便說道:“你先進去說一聲,待我見了麵自然曉得,斷不為難你便了。”那長工隻得奔到裏麵,與郭禮說知,當時包虎與洪複聽見,也就著慌道:“怪不得他如此大話,原來是一個王爺,真是有罪有罪。”
楊祺見長工久不出來,等得著急,也就一人在外麵將朝服穿好,與縣令走了進去,向郭禮問道:“王爺現在何處?請帶我一見,說楊祺前來領罪。”郭禮見了這樣,格外說不出話來,不知如何是好。包虎究竟在營裏見過的,到了此時,隻得上來道:“此地隻得一位高天老爺,是潭州人,前日在城中救了我弟兄,來至此間住了數日,並不知道是位天子,已於昨日早間,到金華去了。”
楊祺見馬楚已走,且連包虎等人皆不知道。當時隻得就將欽差密令的文書,說了一遍,然後眾人方知是駙馬王爺。惟有郭禮知自己無罪,仍然迴家生理,所有案情,一並注銷,仍一麵訪獲唆訟之人問罪。嘉興縣心地糊塗,著即行撤任,另委員置理,其餘著毋庸議。包虎聽說,也就與郭禮朝北謝恩。個個皆感思不盡,皆說是王爺英明,如此英雄,自然四方太平。
楊祺見馬楚已去金華,隻得仍與中軍迴衙、捉拿唆訟之人問罪,郭禮的家產仍還給開張,各事已畢,中軍仍迴杭州城。郭禮仍然迴城開店,包虎此時知是當今的駙馬王爺,萍水相逢,著他去君山投信,真是感激萬分,望北謝恩。次日就與郭禮說明此事道:“愚兄可算禍中得福,不是為老弟這樁事,也不得此番機遇,愚兄準備明日與洪複一齊動身,較為便捷,今日特告知姑母與老弟,明早就要起身的。”郭禮也代他歡喜,當晚就擺酒與他餞行,又送出一百兩銀子與他為盤費,道:“此款到君山,足可敷用,如有不足,再可來信到我這裏,就接濟你便了。”次日一早,洪複和包虎一同動身前往君山。
馬楚和文香由花家動身,向金華而來,在路上與文香說道:“你知道我前番由金華到杭州,由杭州又到此地,匆匆數月工夫,又要到金華何事?”文香說道:“我可不知。”馬楚說道:“隻因我將章路成的欠據,在金華府取了過來,以後閉了這樣大事,及至與成靜生、黎留方相別後,他們進京會試。前在杭州城,閱見京報,見成靜生已經點了翰林,黎留方也中了進士,我想他們現在該迴來吧,我去找他,問問京中各事。若成靜生在杭,他也要進京供職,也好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