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天煜基地教育部
極度深寒:我在末世建基地 作者:金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煜基地各大行政辦公大樓皆不設防,對於那些想要進入其內的基民,無論他們是來辦事還是參觀,甚至於是來給管理者們提意見,出入都如同進自己家門一般,不會有任何人阻攔。
除了有少數警衛維持基本秩序與安全外,更多的是依靠開放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居民的自覺。
畢竟,天煜基地奉行的是人人平等的理念,並不會因為管理人員們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就給予他們特權或特殊待遇。
相反,天煜基地鼓勵所有居民積極參與到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中來,無論是提出意見、建議,還是直接參與到各項工作中,都受到歡迎和尊重。
這一點,陳煜還是相當滿意的,符合他對基地的管理理念。
人,是一種矛盾的生物,陳煜也不例外。
他既希望天煜基地能夠擁有一個高效、有序、充滿活力的平等社會體係,又不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
甚至為了維持自己絕對的統治權,他可以做到屠百萬人而不眨眼。
但是,這樣的特殊統治權有他一個人擁有就夠了,其他人並不適合擁有這樣的權力,因為過度的集權往往會滋生腐敗和暴政,這是陳煜非常清楚的一點。
因此,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套製度,既保證了自己對基地的整體掌控,又讓居民們能夠在一定範圍內自由表達意見和參與決策。
也正是由於基地各行政辦公大樓不設防的做法,使得陳煜一行人在進入教育部大樓的時候,根本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阻攔或者是問詢,使得他這場“微服私訪”能夠得以順利進行。
如果放到末世前的世界,上級官員來下屬單位“微服私訪”?這不是扯淡嗎?
不把你的身份亮出來,門都不讓你進!
即便是一個普通人,除了要講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並被核實身份之外,還要進行複雜的安檢,搞得比進入某些機密場所還要複雜。
但在這裏,一切都顯得那麽自然和簡單,仿佛這裏就是大家的家,每個人都能隨意進出,無需任何手續或證明。
陳煜一行8人無聲無息地穿過了教育部寬敞明亮的大廳,這裏匯集了一眾前來辦事的群眾,他們有的是基地各學校的教師或者是領導,有的是學生家長,還有的是對教育改革充滿熱情的誌願者。
每個人都麵帶微笑,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需求,整個大廳充滿了和諧與活力的氛圍。
陳煜一行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他們仿佛成為了這繁忙景象中的一部分。
一行人沿著指示牌,來到了教育部的核心辦公區。
這裏,每一扇門都半開著,緊挨著走廊的牆壁也完全是由透明的玻璃構成,使得辦公室內部的情況一目了然。
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強了辦公的透明度,也讓前來辦事的群眾能夠清晰地看到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進一步增強了信任感。
陳煜一行人靜靜地觀察著,他們看到辦公室內的教育官員們正專注地處理著各種文件,有的在電腦前敲打著鍵盤,有的在翻閱著厚厚的資料,還有的在與同事低聲討論。
每個人都顯得那麽專業、敬業,仿佛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在為基地的教育事業貢獻著力量。
對於外麵陳煜等人的注視,他們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幹擾,仿佛早已見怪不怪,其專注度絲毫未減。
這樣的工作氛圍,讓陳煜深感欣慰,他知道,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高效、有序的社會體係的一部分。
他們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個掛著“教育規劃與政策研究”牌子的辦公室前。
這個辦公室似乎與其他的有些不同,裏麵的氛圍更加凝重,幾位教育專家正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桌上鋪滿了各種圖表、報告和草案,他們正熱烈地討論著關於基地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陳煜停下腳步,透過玻璃窗仔細觀察著這場討論。
他注意到,這些專家們的臉上洋溢著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不僅是在討論政策,更是在為基地的孩子們繪製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陳煜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對這些教育專家們充滿了敬意。
他意識到,這些人是天煜基地教育事業的靈魂,他們的智慧和努力將直接決定基地未來一代的成長和發展。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聽著專家們激烈的討論,他們的觀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仿佛在為基地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陳煜不禁感歎,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景象,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環境。
突然,一位專家提到了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立刻引起了其他專家的共鳴。
他們開始深入探討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陳煜的眉頭微微皺起,這個問題他也一直關注著。
他明白,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麵的因素。
但他也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並沒有去打擾他們,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行了,如果他這個時候橫插一腳進去,反而可能會打亂專家們的討論節奏,甚至可能因為自己的非專業意見而誤導他們。
陳煜深知,領導者的角色並非是全知全能,而是在於如何匯聚眾人的智慧,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於是,陳煜等人在外麵聽了一會兒之後,便悄悄地離開了那間討論熱烈的辦公室,繼續他們的“微服私訪”。
除了有少數警衛維持基本秩序與安全外,更多的是依靠開放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居民的自覺。
畢竟,天煜基地奉行的是人人平等的理念,並不會因為管理人員們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就給予他們特權或特殊待遇。
相反,天煜基地鼓勵所有居民積極參與到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中來,無論是提出意見、建議,還是直接參與到各項工作中,都受到歡迎和尊重。
這一點,陳煜還是相當滿意的,符合他對基地的管理理念。
人,是一種矛盾的生物,陳煜也不例外。
他既希望天煜基地能夠擁有一個高效、有序、充滿活力的平等社會體係,又不願意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
甚至為了維持自己絕對的統治權,他可以做到屠百萬人而不眨眼。
但是,這樣的特殊統治權有他一個人擁有就夠了,其他人並不適合擁有這樣的權力,因為過度的集權往往會滋生腐敗和暴政,這是陳煜非常清楚的一點。
因此,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套製度,既保證了自己對基地的整體掌控,又讓居民們能夠在一定範圍內自由表達意見和參與決策。
也正是由於基地各行政辦公大樓不設防的做法,使得陳煜一行人在進入教育部大樓的時候,根本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阻攔或者是問詢,使得他這場“微服私訪”能夠得以順利進行。
如果放到末世前的世界,上級官員來下屬單位“微服私訪”?這不是扯淡嗎?
不把你的身份亮出來,門都不讓你進!
即便是一個普通人,除了要講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並被核實身份之外,還要進行複雜的安檢,搞得比進入某些機密場所還要複雜。
但在這裏,一切都顯得那麽自然和簡單,仿佛這裏就是大家的家,每個人都能隨意進出,無需任何手續或證明。
陳煜一行8人無聲無息地穿過了教育部寬敞明亮的大廳,這裏匯集了一眾前來辦事的群眾,他們有的是基地各學校的教師或者是領導,有的是學生家長,還有的是對教育改革充滿熱情的誌願者。
每個人都麵帶微笑,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需求,整個大廳充滿了和諧與活力的氛圍。
陳煜一行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他們仿佛成為了這繁忙景象中的一部分。
一行人沿著指示牌,來到了教育部的核心辦公區。
這裏,每一扇門都半開著,緊挨著走廊的牆壁也完全是由透明的玻璃構成,使得辦公室內部的情況一目了然。
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強了辦公的透明度,也讓前來辦事的群眾能夠清晰地看到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進一步增強了信任感。
陳煜一行人靜靜地觀察著,他們看到辦公室內的教育官員們正專注地處理著各種文件,有的在電腦前敲打著鍵盤,有的在翻閱著厚厚的資料,還有的在與同事低聲討論。
每個人都顯得那麽專業、敬業,仿佛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在為基地的教育事業貢獻著力量。
對於外麵陳煜等人的注視,他們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幹擾,仿佛早已見怪不怪,其專注度絲毫未減。
這樣的工作氛圍,讓陳煜深感欣慰,他知道,這正是他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高效、有序的社會體係的一部分。
他們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個掛著“教育規劃與政策研究”牌子的辦公室前。
這個辦公室似乎與其他的有些不同,裏麵的氛圍更加凝重,幾位教育專家正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桌上鋪滿了各種圖表、報告和草案,他們正熱烈地討論著關於基地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陳煜停下腳步,透過玻璃窗仔細觀察著這場討論。
他注意到,這些專家們的臉上洋溢著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不僅是在討論政策,更是在為基地的孩子們繪製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陳煜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對這些教育專家們充滿了敬意。
他意識到,這些人是天煜基地教育事業的靈魂,他們的智慧和努力將直接決定基地未來一代的成長和發展。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聽著專家們激烈的討論,他們的觀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仿佛在為基地的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陳煜不禁感歎,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景象,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環境。
突然,一位專家提到了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立刻引起了其他專家的共鳴。
他們開始深入探討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陳煜的眉頭微微皺起,這個問題他也一直關注著。
他明白,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麵的因素。
但他也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並沒有去打擾他們,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行了,如果他這個時候橫插一腳進去,反而可能會打亂專家們的討論節奏,甚至可能因為自己的非專業意見而誤導他們。
陳煜深知,領導者的角色並非是全知全能,而是在於如何匯聚眾人的智慧,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於是,陳煜等人在外麵聽了一會兒之後,便悄悄地離開了那間討論熱烈的辦公室,繼續他們的“微服私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