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天煜基地遙遙在望
極度深寒:我在末世建基地 作者:金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幾人吃完早餐後,柳夢涵三人本想迴實驗室繼續收拾東西,卻被陳煜直接攔下了,聲稱實驗室的事已經有人處理了,讓她們不用再操心。
接下來,他便帶著幾人一起前往飛艇的指揮中心開會去了。
“抗寒救災”飛艇編隊即將抵達天煜基地總部,對於此次“抗寒救災”的成果總結以及接下來的工作安排,還需要他來親自部署和協調。
走進指揮中心,陳煜立刻被緊張而有序的工作氛圍所包圍。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顯示著飛艇編隊的實時位置和飛行路線,以及沿途的氣象數據和地形地貌。
“陳先生、統帥(林秘書)。”會議桌上一眾基地高層和軍團軍官紛紛起身致敬,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敬意和期待。
陳煜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後徑直走到會議桌的主位坐下,林樂樂和柳夢涵則分別坐在了他的兩側。
李婉晴和張梓涵雖然幾個月前就已經上了這艘飛艇,成為了天煜人,但由於她們一直在實驗室裏,本身又沒擔任什麽職位,無論是對天煜基地還是“抗寒救災民兵軍團”,甚至是此次的“抗寒救災行動”都沒有太多了解,這場會議對她們來說不過是局外人罷了。
因此,她們隻默默坐在指揮中心的休息區靜靜等候。
指揮中心裏的其他人看到李婉晴和張梓涵這兩個陌生的麵孔,也是略微有些詫異,不過她們是跟陳煜一起來了,眾人也不敢多問什麽,甚至都不敢多看兩女一眼。
“大家辛苦了,今日,值此即將凱旋之際,我……”
…………
本場會議隻持續了不到兩個小時,期間陳煜詳細聽取了各個負責人關於“抗寒救災”的簡單總結,畢竟關於總結會議其實已經開過好幾次了,今日,不過是為了給所有參與行動的團隊成員一個麵對麵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確認大家在接下來的總部歡迎儀式上的發言不會出差錯。
雖然這有一種形式主義的味道,但陳煜深知,這樣的“形式”是必要的。
如今的天煜基地,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偏安一隅的地方幸存者基地了。
如今,天煜基地,已經將分基地遍布全藍星,基本上整個藍星都已經在天煜基地的統治之下了。
這場凱旋儀式,是要在各個分基地直播的,不僅要展示天煜基地在“抗寒救災”行動中的卓越成就,更要向全藍星的天煜基民們傳遞出基地的強大與穩定,增強民眾對天煜基地的信任與歸屬感。
因此,是萬萬不能有任何差池的。
會議結束後,飛艇也抵達了中陽市邊緣地帶,天煜基地總部那雄偉壯觀的建築群已經清晰可見。
陳煜與林樂樂、柳夢涵等一眾人員一同走出指揮中心,來到飛艇的甲板上,迎接著即將到來的凱旋時刻。
看到前方那熟悉而陌生的天煜基地,陳煜心中湧動著難以言表的自豪與感慨。
其他人亦是一陣驚歎,這,還是他們熟悉的天煜基地總部嗎?
不到一年的時間,天煜基地總部竟然再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天煜基地 高聳入雲的大樓與錯落有致的冰雕建築群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歎為觀止的冬日奇景。
這些冰雕建築並非隨意堆砌,而是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座都蘊含著天煜基地的曆史與文化,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著基地在嚴寒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一排排現代化廠房以及核電站冷卻塔在遠處矗立,與冰雕建築群形成了鮮明對比,彰顯出天煜基地在科技與自然之間的巧妙平衡。
與他們上次離開相比,天煜基地總部的建築範圍擴張了不止一圈。
根據天煜基地內部“參考消息”以及“天煜頭條”上的數據,如今的天煜基地總部,基民數量超過800萬,占地麵積1000萬平方公裏,即便是放在極寒末世前的時代,這樣的規模和人口數量也足以媲美一些大型城市甚至是中等國家了。
在極寒末世這樣的特殊環境下,天煜基地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勢頭,更是顯得難能可貴。
這還是努力控製人口流入,隻吸收一些高端人才以及各基地高級領導層家人的結果。
如果沒有這些苛刻的條條框框,很難想象如今的天煜基地總部會發展到何種驚人的規模。
但正是這樣的策略,確保了總部不僅人口質量高,而且社會結構穩定,為基地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看著前方那巍峨壯觀的建築群,最屬驚訝的莫過於李婉晴和張梓涵,作為在極寒天災下相依為命苦苦支撐了近兩年的她們,深知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生存與發展的不易。
眼前的天煜基地,對她們而言,簡直就像是一個奇跡,一個從絕望中誕生的希望之光。
加入天煜基地後,她們一直在飛艇實驗室裏做實驗,也時常有想象過天煜基地的強大,但她們從未想象過天煜基地會這麽強大,簡直顛覆了她們的想象極限。
她們作為曾經在哈哈大學留學的高材生,自認為自己還是有一定想象能力的,眼前的景象,卻讓她們深刻體會到了“眼見為實”的真諦。
天煜基地的繁榮與強大,超出了她們所有基於知識和經驗的想象。
李婉晴輕輕碰了碰張梓涵的手臂,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她們不由偷偷看了一眼陳煜,這個繁華而強大的基地,正是在陳煜的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輝煌。
李婉晴和張梓涵對視一眼,心中都湧起了對陳煜深深的敬佩。
同時,也不禁湧起一股自豪,因為她們已經成為了陳煜的人。
接下來,他便帶著幾人一起前往飛艇的指揮中心開會去了。
“抗寒救災”飛艇編隊即將抵達天煜基地總部,對於此次“抗寒救災”的成果總結以及接下來的工作安排,還需要他來親自部署和協調。
走進指揮中心,陳煜立刻被緊張而有序的工作氛圍所包圍。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顯示著飛艇編隊的實時位置和飛行路線,以及沿途的氣象數據和地形地貌。
“陳先生、統帥(林秘書)。”會議桌上一眾基地高層和軍團軍官紛紛起身致敬,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敬意和期待。
陳煜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後徑直走到會議桌的主位坐下,林樂樂和柳夢涵則分別坐在了他的兩側。
李婉晴和張梓涵雖然幾個月前就已經上了這艘飛艇,成為了天煜人,但由於她們一直在實驗室裏,本身又沒擔任什麽職位,無論是對天煜基地還是“抗寒救災民兵軍團”,甚至是此次的“抗寒救災行動”都沒有太多了解,這場會議對她們來說不過是局外人罷了。
因此,她們隻默默坐在指揮中心的休息區靜靜等候。
指揮中心裏的其他人看到李婉晴和張梓涵這兩個陌生的麵孔,也是略微有些詫異,不過她們是跟陳煜一起來了,眾人也不敢多問什麽,甚至都不敢多看兩女一眼。
“大家辛苦了,今日,值此即將凱旋之際,我……”
…………
本場會議隻持續了不到兩個小時,期間陳煜詳細聽取了各個負責人關於“抗寒救災”的簡單總結,畢竟關於總結會議其實已經開過好幾次了,今日,不過是為了給所有參與行動的團隊成員一個麵對麵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確認大家在接下來的總部歡迎儀式上的發言不會出差錯。
雖然這有一種形式主義的味道,但陳煜深知,這樣的“形式”是必要的。
如今的天煜基地,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偏安一隅的地方幸存者基地了。
如今,天煜基地,已經將分基地遍布全藍星,基本上整個藍星都已經在天煜基地的統治之下了。
這場凱旋儀式,是要在各個分基地直播的,不僅要展示天煜基地在“抗寒救災”行動中的卓越成就,更要向全藍星的天煜基民們傳遞出基地的強大與穩定,增強民眾對天煜基地的信任與歸屬感。
因此,是萬萬不能有任何差池的。
會議結束後,飛艇也抵達了中陽市邊緣地帶,天煜基地總部那雄偉壯觀的建築群已經清晰可見。
陳煜與林樂樂、柳夢涵等一眾人員一同走出指揮中心,來到飛艇的甲板上,迎接著即將到來的凱旋時刻。
看到前方那熟悉而陌生的天煜基地,陳煜心中湧動著難以言表的自豪與感慨。
其他人亦是一陣驚歎,這,還是他們熟悉的天煜基地總部嗎?
不到一年的時間,天煜基地總部竟然再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天煜基地 高聳入雲的大樓與錯落有致的冰雕建築群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歎為觀止的冬日奇景。
這些冰雕建築並非隨意堆砌,而是經過精心設計,每一座都蘊含著天煜基地的曆史與文化,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著基地在嚴寒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一排排現代化廠房以及核電站冷卻塔在遠處矗立,與冰雕建築群形成了鮮明對比,彰顯出天煜基地在科技與自然之間的巧妙平衡。
與他們上次離開相比,天煜基地總部的建築範圍擴張了不止一圈。
根據天煜基地內部“參考消息”以及“天煜頭條”上的數據,如今的天煜基地總部,基民數量超過800萬,占地麵積1000萬平方公裏,即便是放在極寒末世前的時代,這樣的規模和人口數量也足以媲美一些大型城市甚至是中等國家了。
在極寒末世這樣的特殊環境下,天煜基地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勢頭,更是顯得難能可貴。
這還是努力控製人口流入,隻吸收一些高端人才以及各基地高級領導層家人的結果。
如果沒有這些苛刻的條條框框,很難想象如今的天煜基地總部會發展到何種驚人的規模。
但正是這樣的策略,確保了總部不僅人口質量高,而且社會結構穩定,為基地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看著前方那巍峨壯觀的建築群,最屬驚訝的莫過於李婉晴和張梓涵,作為在極寒天災下相依為命苦苦支撐了近兩年的她們,深知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生存與發展的不易。
眼前的天煜基地,對她們而言,簡直就像是一個奇跡,一個從絕望中誕生的希望之光。
加入天煜基地後,她們一直在飛艇實驗室裏做實驗,也時常有想象過天煜基地的強大,但她們從未想象過天煜基地會這麽強大,簡直顛覆了她們的想象極限。
她們作為曾經在哈哈大學留學的高材生,自認為自己還是有一定想象能力的,眼前的景象,卻讓她們深刻體會到了“眼見為實”的真諦。
天煜基地的繁榮與強大,超出了她們所有基於知識和經驗的想象。
李婉晴輕輕碰了碰張梓涵的手臂,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她們不由偷偷看了一眼陳煜,這個繁華而強大的基地,正是在陳煜的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輝煌。
李婉晴和張梓涵對視一眼,心中都湧起了對陳煜深深的敬佩。
同時,也不禁湧起一股自豪,因為她們已經成為了陳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