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飛艇建造完畢
極度深寒:我在末世建基地 作者:金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幾天,陳煜在火種基地的勢力範圍內例行對科研和生產設備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工作。
火種基地所在蓉都,也是大夏的超大城市之一,其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醫藥健康產業、軍工產業等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特別是蓉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所研發生產的j-20戰鬥機,作為大夏空軍的驕傲,其先進的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強大的作戰半徑,足以能夠和美瑞卡f-22“猛禽”戰鬥機相媲美。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盛譽。
讓其埋沒在極寒末世中,實在是可惜了些。
作為“大夏抗寒救災民兵團團長”,陳煜自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些寶貴的科研成果保存下來,並盡可能地將其發揚光大。
足足耗費了5天時間,陳煜將蓉都包括蓉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在內的一些頂尖科研生產單位的設施設備收入了異次元空間內。
那些次一點的設施設備,他也懶得弄了,反正蓉都距離天煜基地總部也不遠,也就200公裏左右,交給下麵的人來拆解搬運就是了。
實在不行讓其留在蓉都也不是不行,反正這裏是要建設分基地的,分基地的基民也要找些事情做不是嗎?
與此同時,在陳瀾的協助下,李逸的好幾處秘密據點也被民兵戰士們拔除,除了收繳了不少物資外,還抓獲了一名大腹便便的青年男子。
這名男子名叫李洲,乃是李逸的兒子。
陳煜將其交予了火種基地的基民,讓他們自行處理。
畢竟李逸已死,基民的情緒沒有得到宣泄,就讓李逸的兒子李洲來讓基民們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懣吧!
自此,火種基地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後續分基地的事宜,自有天煜基地總部派遣專業的人來接手。
在火種基地耽誤的時間已經夠久了,陳煜也該辦正事了。
當天下午,陳煜便帶著林樂樂和部分民兵戰士返迴了天煜基地。
在這個極寒末世中,天煜基地的發展速度竟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僅僅時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天煜基地的基建再一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整個基地如今已經占地近200萬平方公裏,比陳煜離開前又往外擴張了一大圈。
新的區域除了大量的工業廠房外,又新增了不少居住區。
天煜基地雖然在外麵建立了不少分基地,但畢竟是以總部為核心。
人人都想舉家遷到總部,人人都想享受到總部更為完善的生活設施和更高的安全保障。
而天煜基地的政策也是在往這方麵引導,鼓勵大家向總部遷徙,不過就是條件比較苛刻罷了。
分基地的基民要來總部,不僅需要核心價值觀跟基地高度契合,還需要具備高精尖的科研能力或者是技術能力,亦或者是對基地有一定的貢獻才行。
後麵的三者隻要符合一項,便能夠申請帶著自己的家人舉家遷徙至天煜基地總部。
然而即便條件如此苛刻,自從半年前平定叛亂後,天煜基地如今的人口也從21萬增長到了76萬,已經超過了叛亂之前的人口。
人口上來了,以前的居住場地自然就不夠用了。
再加之如今天煜基地已經不再是以基本的生存為主要目標,生活品質的提升,也是基地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畢竟生活好了,心情才好,心情好了,才能激發大腦的創造力,對科研生產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推動整個基地的科技進步。
天煜基地所要發展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高科技密集型產業。
天煜基地要做的,是讓現有的科技遠遠超出末世前藍星的科技,也隻有這樣,才能戰勝眼下這場極寒天災。
天煜基地,特別注重基地內科研氛圍的營造。
基地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嚐試,勇於創新,不畏失敗。
同時,基地還不斷加大對科研項目的投入,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支持。
在天煜基地,科研與生產緊密相連,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為基地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基地積極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成果轉化機製,使得科研成果能夠更快地應用於實際生產中。
此時的天域基地,遠遠就可以看到三艘超級飛艇懸浮於基地上方。
這是三個月前,陳煜讓天煜海都分基地一家生產飛艇的單位打造的,隻為他接下來方便在整個藍星範圍內開展“抗寒救災”活動。
當時的飛艇雖然已經成熟,不過其僅僅隻是民用版,為了應對即將開展的“抗寒救災”活動,陳煜要求天煜海都分基地的飛艇製造單位對民用版飛艇進行升級改造,使其具備更強的功能和適應性。
海都分基地方麵,在對飛艇進行了必要的升級改造後,又將其開到了天煜基地總部。
其一是為了對其進行全麵的測試和調試,其二也是為了給其加裝武器係統。
畢竟,天煜分基地雖然多,但軍工產業隻有總部有。
經過這段時間的升級,這些飛艇已然煥然一新。
首先,他們加強了飛艇的防禦能力。
在飛艇的外部,安裝了一層厚厚的裝甲,這層裝甲能夠抵禦一定程度的炮火攻擊和撞擊。
同時,飛艇還安裝了先進的雷達和探測係統,使得飛艇能夠在飛行過程中及時發現並規避潛在的危險。
其次,科研人員們為飛艇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係統。
飛艇安裝了多管機槍、導彈發射器等重型武器,以確保飛艇在麵對敵人時能夠進行有效的反擊。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一種特殊的電磁脈衝武器,能夠在關鍵時刻癱瘓敵人的電子設備,為飛艇的突圍創造有利條件。
除了軍事功能外,科技人員們還對飛艇的運輸能力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
他們增加了飛艇的載重能力,使其能夠攜帶更多的物資和人員。
同時,他們還改進了飛艇的貨艙設計,使得物資和人員能夠更加方便地裝卸和轉移。
在飛艇的操控係統上,科技人員們也進行了全麵的升級。
他們加入了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使得飛艇能夠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保持穩定的飛行。
同時,他們還保留了手動操控係統,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進行精確操控。
除此以外,每一艘飛艇又加設了一個大型的無人機“蜂巢”。
每一個“蜂巢”,都停放著1萬架小型高速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如同蜂巢中的蜜蜂,隨時準備被釋放出去執行各種任務。
這些小型高速無人機,不僅具備強大的偵察能力,能夠實時傳輸高清圖像和地形數據,為飛艇提供精準的情報支持,還具備攻擊能力,可以攜帶小型炸藥或電磁脈衝彈、微型機槍,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為了這個“蜂巢”功能,飛艇的空間被特別優化和重新布局,以確保無人機能夠高效、安全地起降和存儲。
飛艇內部設置了一個複雜的無人機調度係統,該係統能夠自動管理無人機的起飛、執行任務、返迴和充電等全過程,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和響應速度。
為此,飛艇原本就僅剩不多的空間又被壓縮了一大半。
原本除去武器係統外,一艘飛艇還能在保持舒適的情況下搭載5000名人員。
如今,也就隻能攜帶2000人左右。
對此,陳煜倒並不在意。
因為他發現,在大部分場景下,無人機好像比普通戰士好用多了,而且屬於損耗品,可以大量使用且不必擔心人員傷亡的問題。
火種基地所在蓉都,也是大夏的超大城市之一,其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醫藥健康產業、軍工產業等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特別是蓉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所研發生產的j-20戰鬥機,作為大夏空軍的驕傲,其先進的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強大的作戰半徑,足以能夠和美瑞卡f-22“猛禽”戰鬥機相媲美。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盛譽。
讓其埋沒在極寒末世中,實在是可惜了些。
作為“大夏抗寒救災民兵團團長”,陳煜自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些寶貴的科研成果保存下來,並盡可能地將其發揚光大。
足足耗費了5天時間,陳煜將蓉都包括蓉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在內的一些頂尖科研生產單位的設施設備收入了異次元空間內。
那些次一點的設施設備,他也懶得弄了,反正蓉都距離天煜基地總部也不遠,也就200公裏左右,交給下麵的人來拆解搬運就是了。
實在不行讓其留在蓉都也不是不行,反正這裏是要建設分基地的,分基地的基民也要找些事情做不是嗎?
與此同時,在陳瀾的協助下,李逸的好幾處秘密據點也被民兵戰士們拔除,除了收繳了不少物資外,還抓獲了一名大腹便便的青年男子。
這名男子名叫李洲,乃是李逸的兒子。
陳煜將其交予了火種基地的基民,讓他們自行處理。
畢竟李逸已死,基民的情緒沒有得到宣泄,就讓李逸的兒子李洲來讓基民們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懣吧!
自此,火種基地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後續分基地的事宜,自有天煜基地總部派遣專業的人來接手。
在火種基地耽誤的時間已經夠久了,陳煜也該辦正事了。
當天下午,陳煜便帶著林樂樂和部分民兵戰士返迴了天煜基地。
在這個極寒末世中,天煜基地的發展速度竟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僅僅時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天煜基地的基建再一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整個基地如今已經占地近200萬平方公裏,比陳煜離開前又往外擴張了一大圈。
新的區域除了大量的工業廠房外,又新增了不少居住區。
天煜基地雖然在外麵建立了不少分基地,但畢竟是以總部為核心。
人人都想舉家遷到總部,人人都想享受到總部更為完善的生活設施和更高的安全保障。
而天煜基地的政策也是在往這方麵引導,鼓勵大家向總部遷徙,不過就是條件比較苛刻罷了。
分基地的基民要來總部,不僅需要核心價值觀跟基地高度契合,還需要具備高精尖的科研能力或者是技術能力,亦或者是對基地有一定的貢獻才行。
後麵的三者隻要符合一項,便能夠申請帶著自己的家人舉家遷徙至天煜基地總部。
然而即便條件如此苛刻,自從半年前平定叛亂後,天煜基地如今的人口也從21萬增長到了76萬,已經超過了叛亂之前的人口。
人口上來了,以前的居住場地自然就不夠用了。
再加之如今天煜基地已經不再是以基本的生存為主要目標,生活品質的提升,也是基地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畢竟生活好了,心情才好,心情好了,才能激發大腦的創造力,對科研生產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推動整個基地的科技進步。
天煜基地所要發展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高科技密集型產業。
天煜基地要做的,是讓現有的科技遠遠超出末世前藍星的科技,也隻有這樣,才能戰勝眼下這場極寒天災。
天煜基地,特別注重基地內科研氛圍的營造。
基地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嚐試,勇於創新,不畏失敗。
同時,基地還不斷加大對科研項目的投入,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支持。
在天煜基地,科研與生產緊密相連,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為基地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基地積極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成果轉化機製,使得科研成果能夠更快地應用於實際生產中。
此時的天域基地,遠遠就可以看到三艘超級飛艇懸浮於基地上方。
這是三個月前,陳煜讓天煜海都分基地一家生產飛艇的單位打造的,隻為他接下來方便在整個藍星範圍內開展“抗寒救災”活動。
當時的飛艇雖然已經成熟,不過其僅僅隻是民用版,為了應對即將開展的“抗寒救災”活動,陳煜要求天煜海都分基地的飛艇製造單位對民用版飛艇進行升級改造,使其具備更強的功能和適應性。
海都分基地方麵,在對飛艇進行了必要的升級改造後,又將其開到了天煜基地總部。
其一是為了對其進行全麵的測試和調試,其二也是為了給其加裝武器係統。
畢竟,天煜分基地雖然多,但軍工產業隻有總部有。
經過這段時間的升級,這些飛艇已然煥然一新。
首先,他們加強了飛艇的防禦能力。
在飛艇的外部,安裝了一層厚厚的裝甲,這層裝甲能夠抵禦一定程度的炮火攻擊和撞擊。
同時,飛艇還安裝了先進的雷達和探測係統,使得飛艇能夠在飛行過程中及時發現並規避潛在的危險。
其次,科研人員們為飛艇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係統。
飛艇安裝了多管機槍、導彈發射器等重型武器,以確保飛艇在麵對敵人時能夠進行有效的反擊。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一種特殊的電磁脈衝武器,能夠在關鍵時刻癱瘓敵人的電子設備,為飛艇的突圍創造有利條件。
除了軍事功能外,科技人員們還對飛艇的運輸能力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
他們增加了飛艇的載重能力,使其能夠攜帶更多的物資和人員。
同時,他們還改進了飛艇的貨艙設計,使得物資和人員能夠更加方便地裝卸和轉移。
在飛艇的操控係統上,科技人員們也進行了全麵的升級。
他們加入了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使得飛艇能夠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保持穩定的飛行。
同時,他們還保留了手動操控係統,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進行精確操控。
除此以外,每一艘飛艇又加設了一個大型的無人機“蜂巢”。
每一個“蜂巢”,都停放著1萬架小型高速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如同蜂巢中的蜜蜂,隨時準備被釋放出去執行各種任務。
這些小型高速無人機,不僅具備強大的偵察能力,能夠實時傳輸高清圖像和地形數據,為飛艇提供精準的情報支持,還具備攻擊能力,可以攜帶小型炸藥或電磁脈衝彈、微型機槍,對敵方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為了這個“蜂巢”功能,飛艇的空間被特別優化和重新布局,以確保無人機能夠高效、安全地起降和存儲。
飛艇內部設置了一個複雜的無人機調度係統,該係統能夠自動管理無人機的起飛、執行任務、返迴和充電等全過程,大大提升了作戰效率和響應速度。
為此,飛艇原本就僅剩不多的空間又被壓縮了一大半。
原本除去武器係統外,一艘飛艇還能在保持舒適的情況下搭載5000名人員。
如今,也就隻能攜帶2000人左右。
對此,陳煜倒並不在意。
因為他發現,在大部分場景下,無人機好像比普通戰士好用多了,而且屬於損耗品,可以大量使用且不必擔心人員傷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