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一點點把握
開局不當舔狗,反手重啟華流巔峰 作者:膨脹的沃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知非的話音剛落,辦公室內的幾人全都微微一愣。
高峰好奇的問道:“什麽新曲子,難道你已經創作出來了,也是首交響樂?”
不隻他在好奇,辦公室的其他人同樣在好奇,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周知非。
辦公室內的這幾個人裏,不是從事直接的音樂工作,至少也會涉及到音樂上的事情,所以多少都是懂音樂的。
他們可太知道《命運交響曲》的質量到底有多高,普通音樂作曲人嘔心瀝血好幾年寫出來的曲子可能都比不上的皮毛。
所以周知非才剛創作完這樣史詩級的曲子,現在居然又說還有新曲子,這怎麽可能不讓人感到不可置信。
黃德倫吞了口唾沫,連忙問道:“知非,你剛才說的新曲子,質量上難道真的可以比肩《命運交響曲》?”
周知非搖了搖頭,笑著道:“曲子我都還沒開始寫呢,在腦海裏還都隻是個概念,而且我也說不好曲子是什麽類型的,就更談不上要跟《命運交響曲》比較了。”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命運交響曲》可不是西方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而是西方古典主義的巔峰代表之一。
是貝多芬在古典主義時期向浪漫主義過渡的史詩級巨作。
就算是在前世,往後雖然出現過比肩《命運交響曲》的古典主義作品,但也還是沒它名氣大。
可想而知,這部作品有多麽厲害。
但是無論它再怎麽經典,始終還是掛著“西方”兩個字。
在音樂的審美上,始終還是更偏向於西方人的文化。
前世《命運交響曲》在西方世界不管多麽的大行其道,國內不喜歡這首曲子的人那也是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這曲子太吵,完全欣賞不來,也聽不懂。
所以現在要周知非選擇一部作品放在羊城進行首次公演的話,那他更傾向於選擇東方人聽得懂的音樂。
跟西方音樂富有激情與張力對比,東方音樂則顯得更加的細膩婉轉。
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即使不懂韻律,但是他們一聽曲子就能分辨出這到底是東方的音樂還是西方的。
而聽到周知非說這作品還隻是在腦海裏構思中,黃德倫的心裏就有些說不上的失落。
陳帆突然開口道:“知非,你的《月亮之上》交響樂開了個頭,現在《命運交響曲》又將你推上了很多音樂人看不見的高度。所以在作品的質量上,你一定要好好的把關,寧缺毋濫。
而且過段時間就是暑假了,到時候你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私人時間。你可以趁著整個暑假的時間,好好再想想新曲子的事情。”
周知非點了點頭:“倒也不用一整個暑假,其實從《命運交響曲》在我的腦海裏有旋律之後,到寫在紙上好像也沒花太多的時間。”
“......”
聽聽這是人話麽。
黃德倫試探著問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在說,你現在的腦海裏是不是已經有了新曲子的旋律了?”
周知非點頭道:“嗯,已經有了初步的旋律了。就是我習慣了在腦海裏模擬好整首曲子後,然後再寫到紙上。但是這個過程,需要給我一些時間。”
模擬什麽的是句鬼話,真實情況就是他要好好的迴想整首曲子。
黃德倫有些驚喜的說道:“這個不著急,你可以慢慢構思,盡可能的去提高新曲子的質量。現在《命運交響曲》都夠我們樂團消化好一陣子了,到那時我們可說好了,如果新曲子真的創作好了,首次公演一定要放在羊城大劇院進行。”
周知非自無不可的說道:“這個肯定,所以這新曲子比起《命運交響曲》來,會更加的具有我們東方的韻味。”
黃德倫愣了愣,下意識的脫口而出道:“東方韻味的交響樂?”
周知非笑嗬嗬道:“倒也不局限在傳統的交響樂上,做成協奏曲也是可以的。”
協奏曲其實從廣義的類別上,也是包含在交響樂裏麵。
不過按照現代音樂的分類,人們更習慣將它們給區分開來。
黃德倫被他的賣關子,給整的心癢癢,一顆心不上不下。
他忍不住的疑惑問道:“我不是懷疑你的創作能力,但你說的這種東西方題材結合,真的能成麽?”
周知非肯定的點了點頭:“我覺得是沒有問題,你不要小看我們國人對音樂的包容性。”
在見到作品之前,其實說什麽都沒有用。
隻不過因為周知非過往創造了太多的奇跡,大家都會選擇先去相信他。
吳建文站起身來,一臉笑容的說道:“知非,那就先謝過你對羊城文化產業的支持了。如果羊城能再多一些像你這樣的音樂人,那音樂之都的美夢說不定還真的可以實現。”
臉皮城牆厚的周知非,難得的有些不好意思:“吳部長,你這還真看得起我,我隻是盡力做好我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而已。”
吳建文笑著點頭道:“有你這句話就夠了。”
然後他扭頭看向了陳帆:“陳校長,時間不早了,我和黃總監就不繼續叨擾你們了。知非才剛剛迴國,也該好好休息。關於新曲子的事情還不著急,時間在我們這一邊。”
待聽他們倆離開後,陳帆又喊住了周知非。
“知非,關於今天說的這個新曲子,你覺得能有多少把握?”
周知非很認真的想了一會:“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麽多有把握的事情,我隻能說有是一點點把握。”
他想著既然前世這部作品能夠獲得成功,這輩子肯定也大差不差吧。
因為工作習慣的原因,陳帆不太喜歡這種模棱兩可的迴複。
他又問了一句:“那你覺得能有幾成的把握?”
周知非有些不好意的說道:“我估摸著也隻有九成的把握。”
陳帆愣了愣:“你管9成把握,叫做一點點把握?”
他本來以為周知非可能隻有個五成左右的把握,因為一半一半的概率已經足夠讓很多人付出行動。
但是他居然告訴自己,他有9成的把握,差點讓他就沒轉過彎來。
見他那麽吃驚,周知非也覺得自己有些無辜。
別人九成八的把握都跟送死沒什麽區別,自己隻有9成的把握那不就是隻有一點點麽......
高峰好奇的問道:“什麽新曲子,難道你已經創作出來了,也是首交響樂?”
不隻他在好奇,辦公室的其他人同樣在好奇,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周知非。
辦公室內的這幾個人裏,不是從事直接的音樂工作,至少也會涉及到音樂上的事情,所以多少都是懂音樂的。
他們可太知道《命運交響曲》的質量到底有多高,普通音樂作曲人嘔心瀝血好幾年寫出來的曲子可能都比不上的皮毛。
所以周知非才剛創作完這樣史詩級的曲子,現在居然又說還有新曲子,這怎麽可能不讓人感到不可置信。
黃德倫吞了口唾沫,連忙問道:“知非,你剛才說的新曲子,質量上難道真的可以比肩《命運交響曲》?”
周知非搖了搖頭,笑著道:“曲子我都還沒開始寫呢,在腦海裏還都隻是個概念,而且我也說不好曲子是什麽類型的,就更談不上要跟《命運交響曲》比較了。”
其實他心裏很清楚,《命運交響曲》可不是西方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而是西方古典主義的巔峰代表之一。
是貝多芬在古典主義時期向浪漫主義過渡的史詩級巨作。
就算是在前世,往後雖然出現過比肩《命運交響曲》的古典主義作品,但也還是沒它名氣大。
可想而知,這部作品有多麽厲害。
但是無論它再怎麽經典,始終還是掛著“西方”兩個字。
在音樂的審美上,始終還是更偏向於西方人的文化。
前世《命運交響曲》在西方世界不管多麽的大行其道,國內不喜歡這首曲子的人那也是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不少人覺得這曲子太吵,完全欣賞不來,也聽不懂。
所以現在要周知非選擇一部作品放在羊城進行首次公演的話,那他更傾向於選擇東方人聽得懂的音樂。
跟西方音樂富有激情與張力對比,東方音樂則顯得更加的細膩婉轉。
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即使不懂韻律,但是他們一聽曲子就能分辨出這到底是東方的音樂還是西方的。
而聽到周知非說這作品還隻是在腦海裏構思中,黃德倫的心裏就有些說不上的失落。
陳帆突然開口道:“知非,你的《月亮之上》交響樂開了個頭,現在《命運交響曲》又將你推上了很多音樂人看不見的高度。所以在作品的質量上,你一定要好好的把關,寧缺毋濫。
而且過段時間就是暑假了,到時候你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私人時間。你可以趁著整個暑假的時間,好好再想想新曲子的事情。”
周知非點了點頭:“倒也不用一整個暑假,其實從《命運交響曲》在我的腦海裏有旋律之後,到寫在紙上好像也沒花太多的時間。”
“......”
聽聽這是人話麽。
黃德倫試探著問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在說,你現在的腦海裏是不是已經有了新曲子的旋律了?”
周知非點頭道:“嗯,已經有了初步的旋律了。就是我習慣了在腦海裏模擬好整首曲子後,然後再寫到紙上。但是這個過程,需要給我一些時間。”
模擬什麽的是句鬼話,真實情況就是他要好好的迴想整首曲子。
黃德倫有些驚喜的說道:“這個不著急,你可以慢慢構思,盡可能的去提高新曲子的質量。現在《命運交響曲》都夠我們樂團消化好一陣子了,到那時我們可說好了,如果新曲子真的創作好了,首次公演一定要放在羊城大劇院進行。”
周知非自無不可的說道:“這個肯定,所以這新曲子比起《命運交響曲》來,會更加的具有我們東方的韻味。”
黃德倫愣了愣,下意識的脫口而出道:“東方韻味的交響樂?”
周知非笑嗬嗬道:“倒也不局限在傳統的交響樂上,做成協奏曲也是可以的。”
協奏曲其實從廣義的類別上,也是包含在交響樂裏麵。
不過按照現代音樂的分類,人們更習慣將它們給區分開來。
黃德倫被他的賣關子,給整的心癢癢,一顆心不上不下。
他忍不住的疑惑問道:“我不是懷疑你的創作能力,但你說的這種東西方題材結合,真的能成麽?”
周知非肯定的點了點頭:“我覺得是沒有問題,你不要小看我們國人對音樂的包容性。”
在見到作品之前,其實說什麽都沒有用。
隻不過因為周知非過往創造了太多的奇跡,大家都會選擇先去相信他。
吳建文站起身來,一臉笑容的說道:“知非,那就先謝過你對羊城文化產業的支持了。如果羊城能再多一些像你這樣的音樂人,那音樂之都的美夢說不定還真的可以實現。”
臉皮城牆厚的周知非,難得的有些不好意思:“吳部長,你這還真看得起我,我隻是盡力做好我自己所能做的事情而已。”
吳建文笑著點頭道:“有你這句話就夠了。”
然後他扭頭看向了陳帆:“陳校長,時間不早了,我和黃總監就不繼續叨擾你們了。知非才剛剛迴國,也該好好休息。關於新曲子的事情還不著急,時間在我們這一邊。”
待聽他們倆離開後,陳帆又喊住了周知非。
“知非,關於今天說的這個新曲子,你覺得能有多少把握?”
周知非很認真的想了一會:“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麽多有把握的事情,我隻能說有是一點點把握。”
他想著既然前世這部作品能夠獲得成功,這輩子肯定也大差不差吧。
因為工作習慣的原因,陳帆不太喜歡這種模棱兩可的迴複。
他又問了一句:“那你覺得能有幾成的把握?”
周知非有些不好意的說道:“我估摸著也隻有九成的把握。”
陳帆愣了愣:“你管9成把握,叫做一點點把握?”
他本來以為周知非可能隻有個五成左右的把握,因為一半一半的概率已經足夠讓很多人付出行動。
但是他居然告訴自己,他有9成的把握,差點讓他就沒轉過彎來。
見他那麽吃驚,周知非也覺得自己有些無辜。
別人九成八的把握都跟送死沒什麽區別,自己隻有9成的把握那不就是隻有一點點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