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公演也是順利的結束,這群觀眾們都心滿意足的離開大劇場,紛紛感慨自己朋友所吹捧的還真沒有誇張。


    《帝女花》不管是布景還是出演的演員,絕對是粵劇近些年來少有的大手筆。


    不過讓他們有些疑惑的是,為什麽會沒有朋友口中那個很有靈性的小花旦,他們確定自己看得很認真,並沒有什麽錯漏。


    還不僅如此,被他們所交口稱讚出現在演出最後的“流行版”唱段也沒有,在正劇演出結束後就拉上了幕布。


    一開始他們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舞台現場演出和電影的藝術形式不一樣,每一次出演有些調整都是很正常的。


    雖然有些可惜,不過他們想著下一場再來看就是,總不能以後的場次他們都不登場吧。


    畢竟粵劇這種現場表演方式,隻看一次又怎麽看得過癮,所以其中有不少人都接著來大劇院裏觀賞了《帝女花》的第三次公演。


    自這次之後,《帝女花》的公演次數也是越來越頻繁。


    隨後就是第四次公演……


    第五次公演……


    第六次公演…….


    因為非常受粵劇迷們的歡迎,徐紅英為了穩住演出的質量,在第四次公演前就單獨成立了【帝女花劇團】。


    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劇團還在網上社交平台開通了官微。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公演,演員們的表演狀態也是越來越好,口碑也是愈加發酵。


    每一次公演,都是粵劇迷們的一場盛宴。


    但是觀眾卻再也沒見到過,出現在曾觀看過第一次公演的人口中的那兩位年輕演員。


    要隻是換了演員他們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為什麽結尾的演唱也給取消了。


    隨著看過的人越來越多,有些看了好幾次公演的資深劇迷們,還到大劇場裏和官微上進行了大量的留言。


    因為對此有疑問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後麵【帝女花劇團】的團長兼粵劇協會副會長的鄧品超,不得不麵澄清在第一次公演時出演的小生和小旦並不是劇團的演員,所以他們才會沒有在後麵的公演裏繼續出場。


    這番解釋並沒解答大家的疑惑,少不了會有人仍然追問那他們倆是什麽誰,為什麽會在劇團裏出演角色,為什麽末尾會有單獨的演唱環節。


    鄧品超一看這也不是辦法,在征得了周知非和沈湘語的同意後,就在官微上發了個正式的公告。


    這則澄清公告裏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兩名演員都是南傳的在校大學生,女演員是南傳音樂學院鋼琴天才少女沈湘語,男演員是知名音樂製作人知非。兩人雖然不是劇團的演員,但他們跟劇團卻有緊密相連的關係。


    沈湘語正在徐紅英的指導下學習唱曲,我們劇團上下所有人都很喜歡她。


    至於知非跟我們的關係就更加緊密了,不僅是粵劇《帝女花》的編劇和粵曲《帝女花》的創作人,還受我們邀請成為了劇團裏的終身顧問。


    《帝女花》這部戲得以麵世,《帝女花》劇團得以成立,知非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這麽說,沒有知非就沒有現在的《帝女花》。因為他們自身的學業都非常的繁忙,所以時間上無法調配得了劇團公演的時間。


    他們能在第一次公演裏演出,也是徐紅英徐會長懇求了好幾次他們才答應了下來。


    所以他們兩人算是《帝女花》第一次公演的小彩蛋,尤其是正劇結束後的雙人合唱,也是知非所提議改編出來的一個版本,用以迴饋一直以來都支持傳統國粹的觀眾。


    這則公告發出去不久後,周知非也是在第一時間看到了推文。


    他在心裏頗有意思的心想,學業繁重還真是個好理由。什麽東西往裏麵丟,所以學生的這個身份肯定不能丟掉。


    至於不想繼續在公演裏登場的原因,純粹是因為懶。


    現在還隻是在羊城演出裏那還好說,但是《帝女花》在不久之後肯定會輾轉各個城市,尤其是在說粵語的兩廣地區進行演出,未來有很大機會甚至還會走向東南亞走向海外,讓海外的同胞們也能感受到粵劇或者華國戲劇的魅力。


    這些可不是周知非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在前世曾事實發生過的事情。


    當這則公告在《帝女花》的官微上發布之後,最開始在留言區裏留言的粵劇愛好者還沒說話,反倒是那些在網絡上圍觀的不明吃瓜群眾炸開了窩。


    “我沒有看錯吧,編劇的這個知非是那個知非嗎?”


    “我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呢,還以為是同名同姓的呢。”


    “鋼琴天才少女居然跑去唱戲,這跨界也跨得太離譜了吧。”


    “公告裏說他是南傳的學生,而南傳就隻有一個知非。那麽真相隻有一個,這兩個知非就是同一個人。”


    “謝謝你,蒙鼓人。”


    “臥槽,知非居然還懂得做戲劇的編劇?”


    “要說音樂製作人也不是沒有跨界去做編劇的,但是去做戲劇的編劇確實冷門。”


    “眾所周知,戲劇裏的台詞基本都是唱詞,音樂製作人去幹編劇倒也不是不行。”


    “這能是一迴事嗎?戲劇戲劇,它首先還是個劇啊。”


    “我是知非的歌迷,不過我對粵劇是不感興趣的,但如果這部劇是知非寫的,那我可就有興趣了。”


    “我隻對他們在第一次公演結束後所唱的《帝女花》感興趣。”


    “俺也一樣,聽說還是偏向流行的唱法。而且知非極少在公眾場合裏演唱,我現在有點後悔自己不是個粵劇愛好者。”


    “沒有當時現場的視頻,我想看也看不了。”


    “不如讓知非放出把《帝女花》的錄製版放出來吧。”


    本來隻是粵劇劇目們在網絡上“聲討”《帝女花》劇團的。


    然而到了這一刻,隨著越來越多吃瓜網友的加入,風向似乎變成了“聲討”知非放歌。


    這些網友找不到【知非】的認證官微,就跑到了相知工作室的微推下留言,還有些直接跑到了魏玲和徐磊的官微下留言。


    這讓剛剛參加完商演,才迴到羊城的兩人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不當舔狗,反手重啟華流巔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膨脹的沃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膨脹的沃柑並收藏開局不當舔狗,反手重啟華流巔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