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暹羅出發,已經是兩個月後,這兩個月之內,無非就是賽盧泰日以繼夜的表忠心,之後就是貨物的交換等一係列的內容。
雖然這些事情枯燥無味,好歹有沈彬負責,李星寒倒是沒什麽事做,天天溜達的同時還收下了一個徒弟。
此人名叫夜清風,今年十五歲,是賽盧泰豢養的童子軍中的一員,七八歲的時候從滇西流落到了暹羅,恰好被賽盧泰的將軍看中,就交到了皇宮當中。
世間的緣分往往就是這麽巧,在看童子軍演武的時候,李星寒相中了這個孩子。
根骨奇佳,性格堅韌。
心血來潮便稍加指點。
這一指點,就被賽盧泰記在了心中,等船隊出發的時候,便讓夜清風跟著上了船,並向李星寒承諾,等迴航的時候,一定要將這個孩子交還給他,他會加以重用。
這話讓本不願意帶人走的李星寒來了興趣,首先自己不用對這個孩子的一生負責,其次還能送一場前程,帶他出去長長見識也是好事。
甲板之上,李星寒躺在折椅上看著天空,夜清風端著一大盤暹羅特產的水果放在了李星寒身邊:“師父請用。”
隨手一指旁邊的折椅,李星寒讓夜清風也坐下休息,這小子從上了船就不閑著,不管是幫水手還是軍士的忙,反正總是在找事情做。
“師父,出門前將軍說了,上了船要勤快。”
李星寒笑道:“勤快是好事,但是不必什麽都做,你要負責的就是我,鄭大人,梁大人他們幾個,因為他們是你的長輩,其他人與你算是平輩,不需要伺候他們,都一個個身強力壯有手有腳的,讓他們自己做。”
聞言,夜清風坐在了李星寒身邊:“師父,我有一招不解,就是你教我的那個發力,我總是找不到竅門。”
“原來是這樣,我以為你要練暹羅的拳法,我隻是幫你改進一些,你若是真想學我的,那你去我房間將槍取出來,每天早中晚端槍一個時辰,一個月要是能堅持住,我就教你引導拳法的槍術。”
夜清風取來了槍,卻不知道如何端。
李星寒咬了口水果起身,大概的幫他擺出了架子:“記住,頭頂,肩扣,背圓。”
夜清風一點就通。
“不錯,心思敏捷,丹田抱住,氣息下沉,雙腿微曲。”
“好,堅持住,脖子挺直。”
“清風,你學的是摩意泰和藩藍,我還看出來有一些南蠻拳術的底子,不過你的拳法已經徹底成型,拳架子一旦搭好,就不好改學別的,就算學會,也很難有大成就。”
“你就按照你自己的功夫來,我教你的,是意,是勁。等你學會了我教你的這些東西,你的膝和肘自然能發出崩的力道,前途不可限量,他日開宗立派也不是不可能,因為你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鼓勵了半天,看夜清風眼中燃起了火焰,李星寒轉身躺在折椅上吃起了水果。
太陽越升越高,海麵上的溫度也跟著高漲起來。
夜清風黝黑的皮膚開始滲出汗水,滴滴答答掉落在甲板之上。
李星寒轉身迴房取來了白布放在其腳下:“等汗水將白布打濕,你就可以去吃午飯休息了。”
沒過多久,夜清風的膝蓋處開始抖動,是大腿堅持不住的征兆。
李星寒吐出口中的果核,從中取出種子曲指彈在了夜清風的大腿處。
疼痛讓夜清風站立有些不穩,槍也端不住了,可依舊咬著牙調整好自己的姿態,重新站好繼續堅持。
李星寒默默點頭,這小子的韌性,怕是比起藍玉都隻高不低,藍玉憑著一手槍術坐到了國公的位置。
夜清風,你能走多遠呢?
李星寒桌麵上的小日晷影子變換了一些,時辰到了。
起身接過長槍:“散了架子去吃飯,等休息的時候,我教你如何用內力修複你肌肉的酸痛,晚上還是這裏,接著練。”
“是,師父,我去吃飯了。”
夜清風將地上打濕的白布拾了起來,將汗水擰幹後搭在了脖子上:“師父不去嗎?”
李星寒搖搖頭:“今天答應了梁大人去他房間吃,你去和將士們一起吃,等晚一些我去你的船艙找你。”
李星寒並未因為夜清風是自己的弟子就開特權,從上船到現在,一直是和將士們同吃同住。
小孩子,還是要多交朋友。
還未入夜,夜清風就提了李星寒的瀝泉槍來到了甲板之上,並非普通軍士的槍不行,而是因為李星寒的這把更加重。
等李星寒到了的時候,夜清風已經端了大概半個多時辰,雖然還有些發抖,可比起中午已經好了太多。
“學的倒是挺快,也許用不上一個月你就能學習新的東西了。”
還是一人一椅一壺茶,李星寒看著海上升起的明月,心情不錯。
“指揮使大人心情不錯啊,難得聽你哼小曲兒。”
方敏提著酒壺來到了李星寒身後。
夜清風也聽出了來人是誰,也從梁凡陽口中得知了這一場暗戀,於是腳跟碾動,暗自將自己的視線徹底偏移到了另一側。
“這臭小子,不說給你師父緩解尷尬,反而將頭掉了過去,你等著我收拾你的。”
李星寒心中暗道,之後看向方敏:“方小旗拿酒作甚,是要賄賂我嗎?”
“想的美,我賄賂你?是姐夫讓我送過來的,他說等等來找你。”
“老梁不是喝醉了嗎,找我作甚。”
方敏看著天盡頭的懸月笑了起來:“他喝醉了,就和瘋子一樣,剛剛讓我去給他找個琵琶,說讓你彈,他要唱歌。”
李星寒一頭冷汗:“他要唱什麽,唱滿江紅?這不應景啊。”
“他說了,今天十五,唱春江花月夜。”
方敏說完轉頭離去:“剛剛問過了,陳將軍的家眷帶著琵琶,就是為了海上無聊解悶,這不是正好用上,我去找嫂夫人拿去。”
方敏走了,梁凡陽就來了,不但梁凡陽來了,還帶著鄭和以及一眾將軍士兵,當中有幾個攜帶了家眷,畢竟隻是少數,也跟著到了甲板之上。
雖然這些事情枯燥無味,好歹有沈彬負責,李星寒倒是沒什麽事做,天天溜達的同時還收下了一個徒弟。
此人名叫夜清風,今年十五歲,是賽盧泰豢養的童子軍中的一員,七八歲的時候從滇西流落到了暹羅,恰好被賽盧泰的將軍看中,就交到了皇宮當中。
世間的緣分往往就是這麽巧,在看童子軍演武的時候,李星寒相中了這個孩子。
根骨奇佳,性格堅韌。
心血來潮便稍加指點。
這一指點,就被賽盧泰記在了心中,等船隊出發的時候,便讓夜清風跟著上了船,並向李星寒承諾,等迴航的時候,一定要將這個孩子交還給他,他會加以重用。
這話讓本不願意帶人走的李星寒來了興趣,首先自己不用對這個孩子的一生負責,其次還能送一場前程,帶他出去長長見識也是好事。
甲板之上,李星寒躺在折椅上看著天空,夜清風端著一大盤暹羅特產的水果放在了李星寒身邊:“師父請用。”
隨手一指旁邊的折椅,李星寒讓夜清風也坐下休息,這小子從上了船就不閑著,不管是幫水手還是軍士的忙,反正總是在找事情做。
“師父,出門前將軍說了,上了船要勤快。”
李星寒笑道:“勤快是好事,但是不必什麽都做,你要負責的就是我,鄭大人,梁大人他們幾個,因為他們是你的長輩,其他人與你算是平輩,不需要伺候他們,都一個個身強力壯有手有腳的,讓他們自己做。”
聞言,夜清風坐在了李星寒身邊:“師父,我有一招不解,就是你教我的那個發力,我總是找不到竅門。”
“原來是這樣,我以為你要練暹羅的拳法,我隻是幫你改進一些,你若是真想學我的,那你去我房間將槍取出來,每天早中晚端槍一個時辰,一個月要是能堅持住,我就教你引導拳法的槍術。”
夜清風取來了槍,卻不知道如何端。
李星寒咬了口水果起身,大概的幫他擺出了架子:“記住,頭頂,肩扣,背圓。”
夜清風一點就通。
“不錯,心思敏捷,丹田抱住,氣息下沉,雙腿微曲。”
“好,堅持住,脖子挺直。”
“清風,你學的是摩意泰和藩藍,我還看出來有一些南蠻拳術的底子,不過你的拳法已經徹底成型,拳架子一旦搭好,就不好改學別的,就算學會,也很難有大成就。”
“你就按照你自己的功夫來,我教你的,是意,是勁。等你學會了我教你的這些東西,你的膝和肘自然能發出崩的力道,前途不可限量,他日開宗立派也不是不可能,因為你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鼓勵了半天,看夜清風眼中燃起了火焰,李星寒轉身躺在折椅上吃起了水果。
太陽越升越高,海麵上的溫度也跟著高漲起來。
夜清風黝黑的皮膚開始滲出汗水,滴滴答答掉落在甲板之上。
李星寒轉身迴房取來了白布放在其腳下:“等汗水將白布打濕,你就可以去吃午飯休息了。”
沒過多久,夜清風的膝蓋處開始抖動,是大腿堅持不住的征兆。
李星寒吐出口中的果核,從中取出種子曲指彈在了夜清風的大腿處。
疼痛讓夜清風站立有些不穩,槍也端不住了,可依舊咬著牙調整好自己的姿態,重新站好繼續堅持。
李星寒默默點頭,這小子的韌性,怕是比起藍玉都隻高不低,藍玉憑著一手槍術坐到了國公的位置。
夜清風,你能走多遠呢?
李星寒桌麵上的小日晷影子變換了一些,時辰到了。
起身接過長槍:“散了架子去吃飯,等休息的時候,我教你如何用內力修複你肌肉的酸痛,晚上還是這裏,接著練。”
“是,師父,我去吃飯了。”
夜清風將地上打濕的白布拾了起來,將汗水擰幹後搭在了脖子上:“師父不去嗎?”
李星寒搖搖頭:“今天答應了梁大人去他房間吃,你去和將士們一起吃,等晚一些我去你的船艙找你。”
李星寒並未因為夜清風是自己的弟子就開特權,從上船到現在,一直是和將士們同吃同住。
小孩子,還是要多交朋友。
還未入夜,夜清風就提了李星寒的瀝泉槍來到了甲板之上,並非普通軍士的槍不行,而是因為李星寒的這把更加重。
等李星寒到了的時候,夜清風已經端了大概半個多時辰,雖然還有些發抖,可比起中午已經好了太多。
“學的倒是挺快,也許用不上一個月你就能學習新的東西了。”
還是一人一椅一壺茶,李星寒看著海上升起的明月,心情不錯。
“指揮使大人心情不錯啊,難得聽你哼小曲兒。”
方敏提著酒壺來到了李星寒身後。
夜清風也聽出了來人是誰,也從梁凡陽口中得知了這一場暗戀,於是腳跟碾動,暗自將自己的視線徹底偏移到了另一側。
“這臭小子,不說給你師父緩解尷尬,反而將頭掉了過去,你等著我收拾你的。”
李星寒心中暗道,之後看向方敏:“方小旗拿酒作甚,是要賄賂我嗎?”
“想的美,我賄賂你?是姐夫讓我送過來的,他說等等來找你。”
“老梁不是喝醉了嗎,找我作甚。”
方敏看著天盡頭的懸月笑了起來:“他喝醉了,就和瘋子一樣,剛剛讓我去給他找個琵琶,說讓你彈,他要唱歌。”
李星寒一頭冷汗:“他要唱什麽,唱滿江紅?這不應景啊。”
“他說了,今天十五,唱春江花月夜。”
方敏說完轉頭離去:“剛剛問過了,陳將軍的家眷帶著琵琶,就是為了海上無聊解悶,這不是正好用上,我去找嫂夫人拿去。”
方敏走了,梁凡陽就來了,不但梁凡陽來了,還帶著鄭和以及一眾將軍士兵,當中有幾個攜帶了家眷,畢竟隻是少數,也跟著到了甲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