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寒這才明白了湯和的意思。
“你是在等我。”
“哎呀,說了不知道,拖來拖去好幾年,到了今天才知道的嘛,今晚留在這喝酒,我要醉死,也不枉人間一遭,算是豪爽。”
湯和說的有些累了,扶著石桌坐下:“我也不問你為什麽,你從小就跟常人不一樣,從最開始的鐵浮屠打造我就看得出你不是凡人,最少兩百年來從未見過的東西被你搞了出來,太過於奇怪了,再說了,什麽正常人能在牢裏被折磨成那樣,出來還是龍精虎猛的?”
“我也不托付你湯家的未來,他們自己爭氣與否,我死了也就都不管了,就是怕有人害他們,到時候你得給我看著點。”
湯和指了指對麵的石凳:“坐下啊,站著幹什麽。”
李星寒剛坐下,湯和又讓人站了起來:“算了,你別坐著了,你去找管家,讓他準備最好的酒,最好的菜,肉要燉的軟一些,我都沒牙了。”
李星寒眨巴了眨巴眼睛,出去找管家,現在湯和心血已空,就不和他抬杠了。
入夜,兩人在院子當中搭起了篝火,湯和還破天荒的換上了自己上朝時候的朝服,胸前紋繡的麒麟在火光下熠熠生輝。
隨手把一個紙人丟進了火堆當中,火苗朝著天空竄了幾下,湯和像孩子一般的笑了起來:“在軍中我就願意玩兒火,到了現在還是如此。”
“喝酒。”
兩人沒有用杯子,而是用酒壇直接豪飲起來。
“這肉真難吃,現在調料多了,反而沒當初的味道了,要我說啊.....”
李星寒接口道:“最好吃的還是破廟裏的肥肉餃子,還有我們帶入軍中的燒鵝。”
湯和一瞪眼:“你怎麽知道?”
“餃子這話,是過年我去給大哥祭拜的時候說的,燒鵝這話,是徐達臨終前說的。”
“好好。”
湯和又往裏麵丟了個紙人:“這也是我們這幫人能守住富貴的原因,因為我們不忘本,那些忘本的兄弟,也都早早的被國瑞殺了頭。”
“唉.......”
兩隻酒壇碰在一起。
酒越喝越多,湯和搖晃著起身抱來了最後幾個紙人。
“一起燒了,重八,徐達,你們先去前麵等我,我過個一天半天就來找你們。”
火苗高漲,留在信國公府的幾個湯和的孫兒走了進來:“祖父,不能再喝了。”
湯和大手一揮:“別管我,這些年,你們何時見過我這麽高興?別多嘴,今天故人之子送我上路,我開心!”
這故人兩個字咬的很重。
“你們也喝!”
湯和取了酒拋到孫兒手中:“喝!高興!”
這幾個小的也不是庸碌之輩,別說這麽多年沒見過湯和這麽高興,就是人,都沒見過幾次。
於是便暗自下定了決心,既然祖父想要臨終前再狂放一把,自己陪著便是。
搬了板凳入座,又取來了更多酒肉。
一眾人圍在一起聽湯和喋喋不休的說著當年的故事。
“然後重八就跳上了城牆,揮刀就是殺啊,那血光橫飛,就那天,他殺出了名堂。”
“采石登陸的元兵難搞啊,要不是徐達拉住了推船的圓木,他老常也上不去岸邊。”
“當時張士誠部死命反抗,火炮都打紅了,可沒想到陳友諒那狗日的偷襲咱們的應天,要不是有星寒,懸了。”
“還有鄱陽湖決戰的那時,六十萬大軍啊,剛下了船,咱們的陛下和衛國公就到了,一把火給他們燒了個幹幹淨淨,岸上的士兵想跑又跑不了。”
“哦對了,當初那個被常遇春踢暈的謀士,聽說他還寫了本小說,什麽名字我忘了,反正有火燒鄱陽湖的章節,挺有意思的。”
斷斷續續的說著,湯和仿佛喝不醉一般,直到幾個孫兒都開始不勝酒力:“祖父,喝不動了。”
“喝不動?喝不動也得喝,看看你們的德行,還不如我這個八十歲的老東西,去吐,吐完接著喝。”
就這麽折騰到了天亮,李星寒將不省人事的湯和抱迴了床上。
“念明叔,您先迴去吧,我們照顧祖父便是。”
李星寒搖搖頭:“不了,我替我爹陪陪湯伯,你們要有事就去忙。”
“沒事。”
幾人強忍著吐意將凳子又搬迴了屋內,生怕一個不注意湯和就駕鶴而去。
砰的一聲,外的小門被推開,湯醴衝了進來:“爹?”
李星寒起身朝著外麵迎了一下:“湯大人迴來了。”
幾個小的也站起身:“小叔。”
湯醴和李星寒的交情並不深,也不知道他提前一天就過來:“太師大人是過來送我爹的?”
“是啊。”
湯醴一頭霧水:“陛下好像早就預見到了我爹要不行了,這不是,昨天半夜鄭和大人就找到了我,說是讓我快點將聖旨帶過來。”
其實鄭和讓湯醴早走了半天,就是怕趕不上。
“打開看看。”
兩人並肩而站將聖旨打開,上麵清楚的寫著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陛下還寫了讓將屍身運到應天,之後挨著中山王下葬。”
李星寒眼圈紅了,他聽得到,身後躺著的湯和停下了唿吸,就在聖旨打開的那一瞬間。
身形晃動了一下,李星寒轉頭看向湯和:“湯大人,湯伯,沒了....”
“爹!”
“祖父!”
湯醴沒哭了幾聲,就急匆匆的衝了出去:“管家,管家,找人給我兄長們傳話,還有姐姐姐夫,讓他們不管在哪,速速迴府辦我爹的喪事。”
在鳳陽停了兩天,等人都迴來了,李星寒便隨著出殯的車隊迴到了應天,湯和的陵墓,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早早修建完成,用朱元璋的話,就是要讓這些老兄弟永遠的陪著自己。
當初分封的國公至此就全部離開了人世,下葬當天,朱棣換上了常服親臨了現場,為了哀悼為了大明建功立業的功勳老臣。
葬禮結束,朱棣迴到龍輦之上,發現李星寒早已等在了上麵,隻不過有些落寞。
“叔父不必難過。”
手掌搭在了李星寒的手臂之上。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叔父還是要多結交新的朋友,早點從這裏麵走出來。”
“你是在等我。”
“哎呀,說了不知道,拖來拖去好幾年,到了今天才知道的嘛,今晚留在這喝酒,我要醉死,也不枉人間一遭,算是豪爽。”
湯和說的有些累了,扶著石桌坐下:“我也不問你為什麽,你從小就跟常人不一樣,從最開始的鐵浮屠打造我就看得出你不是凡人,最少兩百年來從未見過的東西被你搞了出來,太過於奇怪了,再說了,什麽正常人能在牢裏被折磨成那樣,出來還是龍精虎猛的?”
“我也不托付你湯家的未來,他們自己爭氣與否,我死了也就都不管了,就是怕有人害他們,到時候你得給我看著點。”
湯和指了指對麵的石凳:“坐下啊,站著幹什麽。”
李星寒剛坐下,湯和又讓人站了起來:“算了,你別坐著了,你去找管家,讓他準備最好的酒,最好的菜,肉要燉的軟一些,我都沒牙了。”
李星寒眨巴了眨巴眼睛,出去找管家,現在湯和心血已空,就不和他抬杠了。
入夜,兩人在院子當中搭起了篝火,湯和還破天荒的換上了自己上朝時候的朝服,胸前紋繡的麒麟在火光下熠熠生輝。
隨手把一個紙人丟進了火堆當中,火苗朝著天空竄了幾下,湯和像孩子一般的笑了起來:“在軍中我就願意玩兒火,到了現在還是如此。”
“喝酒。”
兩人沒有用杯子,而是用酒壇直接豪飲起來。
“這肉真難吃,現在調料多了,反而沒當初的味道了,要我說啊.....”
李星寒接口道:“最好吃的還是破廟裏的肥肉餃子,還有我們帶入軍中的燒鵝。”
湯和一瞪眼:“你怎麽知道?”
“餃子這話,是過年我去給大哥祭拜的時候說的,燒鵝這話,是徐達臨終前說的。”
“好好。”
湯和又往裏麵丟了個紙人:“這也是我們這幫人能守住富貴的原因,因為我們不忘本,那些忘本的兄弟,也都早早的被國瑞殺了頭。”
“唉.......”
兩隻酒壇碰在一起。
酒越喝越多,湯和搖晃著起身抱來了最後幾個紙人。
“一起燒了,重八,徐達,你們先去前麵等我,我過個一天半天就來找你們。”
火苗高漲,留在信國公府的幾個湯和的孫兒走了進來:“祖父,不能再喝了。”
湯和大手一揮:“別管我,這些年,你們何時見過我這麽高興?別多嘴,今天故人之子送我上路,我開心!”
這故人兩個字咬的很重。
“你們也喝!”
湯和取了酒拋到孫兒手中:“喝!高興!”
這幾個小的也不是庸碌之輩,別說這麽多年沒見過湯和這麽高興,就是人,都沒見過幾次。
於是便暗自下定了決心,既然祖父想要臨終前再狂放一把,自己陪著便是。
搬了板凳入座,又取來了更多酒肉。
一眾人圍在一起聽湯和喋喋不休的說著當年的故事。
“然後重八就跳上了城牆,揮刀就是殺啊,那血光橫飛,就那天,他殺出了名堂。”
“采石登陸的元兵難搞啊,要不是徐達拉住了推船的圓木,他老常也上不去岸邊。”
“當時張士誠部死命反抗,火炮都打紅了,可沒想到陳友諒那狗日的偷襲咱們的應天,要不是有星寒,懸了。”
“還有鄱陽湖決戰的那時,六十萬大軍啊,剛下了船,咱們的陛下和衛國公就到了,一把火給他們燒了個幹幹淨淨,岸上的士兵想跑又跑不了。”
“哦對了,當初那個被常遇春踢暈的謀士,聽說他還寫了本小說,什麽名字我忘了,反正有火燒鄱陽湖的章節,挺有意思的。”
斷斷續續的說著,湯和仿佛喝不醉一般,直到幾個孫兒都開始不勝酒力:“祖父,喝不動了。”
“喝不動?喝不動也得喝,看看你們的德行,還不如我這個八十歲的老東西,去吐,吐完接著喝。”
就這麽折騰到了天亮,李星寒將不省人事的湯和抱迴了床上。
“念明叔,您先迴去吧,我們照顧祖父便是。”
李星寒搖搖頭:“不了,我替我爹陪陪湯伯,你們要有事就去忙。”
“沒事。”
幾人強忍著吐意將凳子又搬迴了屋內,生怕一個不注意湯和就駕鶴而去。
砰的一聲,外的小門被推開,湯醴衝了進來:“爹?”
李星寒起身朝著外麵迎了一下:“湯大人迴來了。”
幾個小的也站起身:“小叔。”
湯醴和李星寒的交情並不深,也不知道他提前一天就過來:“太師大人是過來送我爹的?”
“是啊。”
湯醴一頭霧水:“陛下好像早就預見到了我爹要不行了,這不是,昨天半夜鄭和大人就找到了我,說是讓我快點將聖旨帶過來。”
其實鄭和讓湯醴早走了半天,就是怕趕不上。
“打開看看。”
兩人並肩而站將聖旨打開,上麵清楚的寫著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陛下還寫了讓將屍身運到應天,之後挨著中山王下葬。”
李星寒眼圈紅了,他聽得到,身後躺著的湯和停下了唿吸,就在聖旨打開的那一瞬間。
身形晃動了一下,李星寒轉頭看向湯和:“湯大人,湯伯,沒了....”
“爹!”
“祖父!”
湯醴沒哭了幾聲,就急匆匆的衝了出去:“管家,管家,找人給我兄長們傳話,還有姐姐姐夫,讓他們不管在哪,速速迴府辦我爹的喪事。”
在鳳陽停了兩天,等人都迴來了,李星寒便隨著出殯的車隊迴到了應天,湯和的陵墓,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早早修建完成,用朱元璋的話,就是要讓這些老兄弟永遠的陪著自己。
當初分封的國公至此就全部離開了人世,下葬當天,朱棣換上了常服親臨了現場,為了哀悼為了大明建功立業的功勳老臣。
葬禮結束,朱棣迴到龍輦之上,發現李星寒早已等在了上麵,隻不過有些落寞。
“叔父不必難過。”
手掌搭在了李星寒的手臂之上。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叔父還是要多結交新的朋友,早點從這裏麵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