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寒喚完於謙,轉臉就被牆上的畫像吸引了眼球,清瘦老者穿著官服端坐著,畫師手法不錯,將眼中的光芒分毫不錯的記錄了下來。
“於先生的父親原來是於九思大人啊。”
“太師大人知道家父?”
李星寒自然記得這個人,以他的記憶力,早已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
“在工部見過令尊的畫像。”
李星寒將話題遮掩了過去,兩人初見的時候,於九思正在工部當主事。
在畫像下方坐下,於彥昭讓於謙出去買些酒菜,看著掏出來的散碎銀兩,李星寒就知道這一家人過得有些清貧。
於是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去買,今天我請客。”
於彥昭自然是不準,客人來家還能用客人的錢嗎,這太不合規矩了。
於謙猶豫了,家中過得雖然沒有李星寒想的那麽清貧,但是也不是那種大手大腳的級別,想接,可自己的信念再一次攔住了想要伸出去的手。
“不了,我爹說的對,你是客人,拿你的錢做什麽。”
接過於彥昭的銀子,於謙快步跑了出去,還不到半個時辰,就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進來:“這家的菜還不錯,雖然不夠精致,但是勝在量大和實惠。”
“我比較能吃,就喜歡量大的。”李星寒笑道。
於謙請出來自己的母親和弟弟,之後幫著父親將飯菜擺在了桌麵上。
“於謙,說起量大,九連城有一家很不錯,等有機會我帶你去看看,你嚐嚐他們的。”
於謙搖了搖頭,九連城太過於遙遠,也許自己一生都到不了那裏。
“別這麽想,你還年少,將來還有大把的日子,陛下修建好了北方的京城後就要遷都,若是你真想為官,去九連城也不是不可能。”
說著,幾人分別落座,於彥昭提起了第一杯酒:“李太師能光臨寒舍,當受一杯。”
兩人碰杯將酒喝幹。
有了第一杯酒下肚,氣氛慢慢的提了起來,李星寒這才知道,自己原來的猜測是錯誤的,這小子哪兒是十二三歲,完全是長得高一些,實際年齡才剛剛十歲。
“於謙,之前你說書院的事情,我恰好在書院有一些話語權,不如我引薦你去讀書如何,在方先生和鐵先生的教誨下,我相信你會成長的更快,而且學費也很便宜,看個人能力而定的。對了,包吃住,學具和衣衫都是不要錢的。”
於謙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神往後又黯淡了下去:“書院的考試已經結束了,我當時沒報名,就不能走這個後門,若是書院輕易收下了我,那各位大員們就能隨便往裏麵塞人。而且我還要提醒你一點,你是當朝太師,這個頭,不該你來開。”
李星寒再一次震驚了,這小家夥想的也太多了。
搖著頭笑了笑,李星寒告訴於謙,從你寫下那首詩的時候,你的考試已經通過了。
若是你想去,不用我推薦,直接拿著你寫的詩去見方孝孺,他一定會收下你的。
這於謙才算是鬆了口,畢竟自己去試試運氣,遠比讓人推薦來的心中舒服。
“那行,咱們可說好了啊,你不許給我寫推薦信。”
不是一般的執拗。
李星寒點點頭:“我不寫推薦信,你也不必跑一趟,萬一失望而歸呢,這樣,你去將詩寫下,我找人送過去,並且加上你的名字和地址,若是收你,方先生自然會派人來接你,這麽辦總行了吧,你自己去也不安全不是。”
於謙放下筷子朝著書房跑去,身後傳來李星寒的詢問。
“詩的名字叫什麽?”
“石灰吟。”
“好名字。”
不一會兒,於謙將工整寫好詩句的宣紙交給了李星寒。
李星寒告訴於謙,若是真的有幸去了書院,一定要去找一個叫李玄竹的,那是他的侄子,人不錯,可以照顧他,可是寫詩嘛,一般般,還得多跟著於謙學學。
於謙小手一揮,這算什麽,都是同窗,一同研究罷了。
李星寒起身走到院落當中拍了拍手。
一道身影越過圍牆落在當中,信件交到手中:“這封信去交給方先生,讓他品鑒一下。”
沒有多餘的廢話,錦衣衛自然知道怎麽說,若是交待多了,於謙那個剛正的執拗勁兒上來,也是個麻煩事。
此番操作太過於匪夷所思,於家人怎麽也沒想到李星寒還帶著護衛,而護衛還藏在黑暗當中。
“信會送到方先生手中,你安靜等候便是,若是這次不通過,下次再努力,能下次再招學子的時候,你去試試。”
方孝孺其實並未定下具體招收學子的時間,而是認為有人可以便讓其結業,之後空缺的位置再招收人補上,不過若是擴招,那就另當別論了。
用過飯,李星寒對於彥昭表達謝意後就出城朝著應天而去,對於他來說,白天趕路和晚上趕路並沒有什麽區別。
一個月後,一架馬車駛入了錢塘縣城,馬車雖然不是那麽豪華,可上麵印著的徽記也彰顯了它的不凡,徽記由幾個圖形組成,山河相依,日月朗照,正是方孝孺親手為書院設計而成的徽章。
馬車問過路人後停在了於家門前。
下車的,赫然是鐵鉉本人。
輕叩門扉:“於彥昭先生在嗎,我是書院的人,來接於謙少爺去讀書的。”
院門打開,於彥昭將人請進了院落當中,於謙正在等候:“學生於謙,見過先生。”
“你好啊於謙,我叫鐵鉉。”
忠臣之肉,定然鮮美無比的故事也傳到了民間,於謙看鐵鉉親自來接自己,更是激動的無以複加,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原來是鐵先生,鐵先生的剛正之名,一直讓我敬佩有加,沒想到今日能得見先生,令寒舍更是蓬蓽生輝啊,快請進,晚上先生留下吃飯。”
鐵鉉沒有拒絕,讓車夫先去找客棧休息,晚一些過來接自己。
在鐵鉉的強烈要求下,這次於彥昭沒有讓於謙出去置辦酒菜,而是於夫人下廚炒了幾個小菜。
次日,於謙背上書箱揮淚告別了父母,前往自己未來幾年都要學習的地方。
“李玄竹。”
於謙輕輕念叨著這個名字。
“詩真的很爛嗎,太師的侄子,不應該啊。”
“於先生的父親原來是於九思大人啊。”
“太師大人知道家父?”
李星寒自然記得這個人,以他的記憶力,早已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
“在工部見過令尊的畫像。”
李星寒將話題遮掩了過去,兩人初見的時候,於九思正在工部當主事。
在畫像下方坐下,於彥昭讓於謙出去買些酒菜,看著掏出來的散碎銀兩,李星寒就知道這一家人過得有些清貧。
於是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去買,今天我請客。”
於彥昭自然是不準,客人來家還能用客人的錢嗎,這太不合規矩了。
於謙猶豫了,家中過得雖然沒有李星寒想的那麽清貧,但是也不是那種大手大腳的級別,想接,可自己的信念再一次攔住了想要伸出去的手。
“不了,我爹說的對,你是客人,拿你的錢做什麽。”
接過於彥昭的銀子,於謙快步跑了出去,還不到半個時辰,就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進來:“這家的菜還不錯,雖然不夠精致,但是勝在量大和實惠。”
“我比較能吃,就喜歡量大的。”李星寒笑道。
於謙請出來自己的母親和弟弟,之後幫著父親將飯菜擺在了桌麵上。
“於謙,說起量大,九連城有一家很不錯,等有機會我帶你去看看,你嚐嚐他們的。”
於謙搖了搖頭,九連城太過於遙遠,也許自己一生都到不了那裏。
“別這麽想,你還年少,將來還有大把的日子,陛下修建好了北方的京城後就要遷都,若是你真想為官,去九連城也不是不可能。”
說著,幾人分別落座,於彥昭提起了第一杯酒:“李太師能光臨寒舍,當受一杯。”
兩人碰杯將酒喝幹。
有了第一杯酒下肚,氣氛慢慢的提了起來,李星寒這才知道,自己原來的猜測是錯誤的,這小子哪兒是十二三歲,完全是長得高一些,實際年齡才剛剛十歲。
“於謙,之前你說書院的事情,我恰好在書院有一些話語權,不如我引薦你去讀書如何,在方先生和鐵先生的教誨下,我相信你會成長的更快,而且學費也很便宜,看個人能力而定的。對了,包吃住,學具和衣衫都是不要錢的。”
於謙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神往後又黯淡了下去:“書院的考試已經結束了,我當時沒報名,就不能走這個後門,若是書院輕易收下了我,那各位大員們就能隨便往裏麵塞人。而且我還要提醒你一點,你是當朝太師,這個頭,不該你來開。”
李星寒再一次震驚了,這小家夥想的也太多了。
搖著頭笑了笑,李星寒告訴於謙,從你寫下那首詩的時候,你的考試已經通過了。
若是你想去,不用我推薦,直接拿著你寫的詩去見方孝孺,他一定會收下你的。
這於謙才算是鬆了口,畢竟自己去試試運氣,遠比讓人推薦來的心中舒服。
“那行,咱們可說好了啊,你不許給我寫推薦信。”
不是一般的執拗。
李星寒點點頭:“我不寫推薦信,你也不必跑一趟,萬一失望而歸呢,這樣,你去將詩寫下,我找人送過去,並且加上你的名字和地址,若是收你,方先生自然會派人來接你,這麽辦總行了吧,你自己去也不安全不是。”
於謙放下筷子朝著書房跑去,身後傳來李星寒的詢問。
“詩的名字叫什麽?”
“石灰吟。”
“好名字。”
不一會兒,於謙將工整寫好詩句的宣紙交給了李星寒。
李星寒告訴於謙,若是真的有幸去了書院,一定要去找一個叫李玄竹的,那是他的侄子,人不錯,可以照顧他,可是寫詩嘛,一般般,還得多跟著於謙學學。
於謙小手一揮,這算什麽,都是同窗,一同研究罷了。
李星寒起身走到院落當中拍了拍手。
一道身影越過圍牆落在當中,信件交到手中:“這封信去交給方先生,讓他品鑒一下。”
沒有多餘的廢話,錦衣衛自然知道怎麽說,若是交待多了,於謙那個剛正的執拗勁兒上來,也是個麻煩事。
此番操作太過於匪夷所思,於家人怎麽也沒想到李星寒還帶著護衛,而護衛還藏在黑暗當中。
“信會送到方先生手中,你安靜等候便是,若是這次不通過,下次再努力,能下次再招學子的時候,你去試試。”
方孝孺其實並未定下具體招收學子的時間,而是認為有人可以便讓其結業,之後空缺的位置再招收人補上,不過若是擴招,那就另當別論了。
用過飯,李星寒對於彥昭表達謝意後就出城朝著應天而去,對於他來說,白天趕路和晚上趕路並沒有什麽區別。
一個月後,一架馬車駛入了錢塘縣城,馬車雖然不是那麽豪華,可上麵印著的徽記也彰顯了它的不凡,徽記由幾個圖形組成,山河相依,日月朗照,正是方孝孺親手為書院設計而成的徽章。
馬車問過路人後停在了於家門前。
下車的,赫然是鐵鉉本人。
輕叩門扉:“於彥昭先生在嗎,我是書院的人,來接於謙少爺去讀書的。”
院門打開,於彥昭將人請進了院落當中,於謙正在等候:“學生於謙,見過先生。”
“你好啊於謙,我叫鐵鉉。”
忠臣之肉,定然鮮美無比的故事也傳到了民間,於謙看鐵鉉親自來接自己,更是激動的無以複加,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原來是鐵先生,鐵先生的剛正之名,一直讓我敬佩有加,沒想到今日能得見先生,令寒舍更是蓬蓽生輝啊,快請進,晚上先生留下吃飯。”
鐵鉉沒有拒絕,讓車夫先去找客棧休息,晚一些過來接自己。
在鐵鉉的強烈要求下,這次於彥昭沒有讓於謙出去置辦酒菜,而是於夫人下廚炒了幾個小菜。
次日,於謙背上書箱揮淚告別了父母,前往自己未來幾年都要學習的地方。
“李玄竹。”
於謙輕輕念叨著這個名字。
“詩真的很爛嗎,太師的侄子,不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