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府,日漸魁梧的少年正在花園中打著剛猛無比的拳法,一招一式帶起的風掃落了花木。
輕輕敲了敲敞開的府門,驚擾了漢王朱高煦。
少年臉上毫不掩飾的閃過一絲厭惡,叔祖父留下的僅有這一套功法,每當習武之時,便是緬懷追思之際,如此被打擾,卻是煞了風景。
“原來是念明小叔,我還以為誰呢,正要發飆。”
看清來人,朱高煦臉上才緩和了一些,指了指花園中的石桌:“坐吧,小叔是不是剛從宮裏過來?我爹有旨意?”
“當然,你爹剛剛和內閣的幾位輔臣以及兵部的梁大人商量了一下去關外的人選,讓我過來找你商量一下。”
李星寒沒有客氣,坐在了桌邊將眾人的商議原原本本的告知了朱高煦。
朱高煦非但沒有不悅,反而越聽越是興奮。
這小子尚武的毛病和他爹如出一轍,聽到三萬鐵浮屠早已是笑容滿麵。
“太好了,三萬鐵浮屠,這可是大殺器,我明天就去大寧,將朵顏三衛和使鹿部好好整合在一起。”
朱高煦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雙拳緊握。
“殿下不必著急,陛下隻是讓我來問問你的態度,如果不想去,也可以等高燧大一些過去,亦或者等幾年你爹其他的孩子也行。”
“不可!”朱高煦急切的站起了身:“這是我的,我答應過大哥打下漠北,自然是要親力親為,等別人?然後我去做個太平王爺?那不可能!”
“我現在就入宮去。”
李星寒一把拉住了要出門的朱高煦:“等等,衣服都沒換,你是找你爹踢你嗎,而且這個事情不用急,明天見駕的時候說就行。”
“我剛剛看你打的拳法有些問題,要不要我幫你指點一下?”
“小叔也就比我大了十幾歲,功夫練得看來不錯。”
朱高煦笑道,臉上寫滿了不信。
“有槍嗎?”
“有。”
幾步到了兵器架,朱高煦取來了最好的長槍拋到李星寒手中。
“看著!”
李星寒已經很久沒教過人了,如今也是來了興致。
一杆大槍使得爐火純青,攔,紮,拿,一招一式都放慢了動作。
一刻鍾後,李星寒將長槍朝著地上一插,又開始施展拳法,和朱高煦打的分毫不差,可又多了更多的精妙之處,是將內門太極融入其中的緣故。
“好!!!”
等李星寒收功,花園中響起了朱高煦的掌聲,直拍的雙手通紅,朱高煦這才坐迴石桌旁,眼神中多了幾分敬佩。
“小叔不愧是叔祖父的親子,練武天賦高的嚇人。”
“依我看,除了內力不足,小叔的招式比起叔祖父也不遑多讓了。還請教我。”
朱高煦再度起身,一躬到底。
“自是教你的,不過要珍惜時間,這幾天會常常來王府找你,等你出關之前將你的漏洞全部彌補上。”
“好!那今天先教我一些,我讓管家備酒菜。”
招唿來管家,朱高煦讓其準備最高規格的晚宴,他的功夫是朱棣親傳,也加上了李星寒的一些指點,可今天才算是真正有了師父。
“高煦,你還未娶王妃,今天就咱倆,搞那麽高的規格做什麽。”
朱高煦笑道:“小叔誤會了,今天就當成是拜師宴了,等等我會請大哥從東宮出來一起學,高燧也叫上。”
“叔祖父教了我爹他們兄弟幾個,小叔教我們幾個也好。”
“殿下這話說得,教你是本分,不要搞拜師宴,你是親王,不合適。”
“沒有什麽不合適,小叔是自己家人,即是長輩,也不怕多個師父的名頭。”
朱高煦拉著人走到了花園當中:“好了,不要深究這個問題,來吧小叔,咱們推推手,你先看看我的內息。”
兩人這邊開始推手,一旁侍應的錦衣衛就出了王府,去東宮和趙王府請人。
一個時辰不到,朱高熾就帶著太子妃和朱高燧到了漢王府。
剛進府門就笑出了聲。
李星寒此時正在雲淡風輕的喝著茶,身旁地麵上躺著衣衫盡濕的朱高煦。
“二弟怎麽累成這樣了?”
李星寒起身見禮,被朱高熾托住:“小叔不必如此。自己家人,又沒有外人。”
“謝太子殿下。”
朱高熾踢了踢朱高煦的雙腳:“問你話呢,咋還給自己折騰成這個樣子。”
“大哥。”朱高煦睜開眼睛比了個大拇指:“小叔的功夫,這個。”
又換成了小拇指。
“我,這個。”
“真打不過啊。太難了,大哥不信可以試試,讓小叔指點一下你的功夫。”
朱高熾也來興趣,將衣擺一紮袖子一挽:“小叔,試試?”
李星寒微笑:“那太子得先恕臣不敬。”
“這話說的,學本事不能怕挨揍。”
半個時辰後,朱高熾躺在了朱高煦的身邊:“不行,不行。最近吃的有些多,又疏於練功,不然不會這樣的。”
“大哥,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朱高煦起身抱住了躍躍欲試的朱高燧:“你就算了,純挨打。”
李星寒抱了抱拳:“兩位殿下才十幾歲的年紀,功夫練成這樣就很不錯了。”
“這幾天我會時常過來的。”
朱高熾在太子妃的攙扶下坐起身:“小叔記得讓人傳訊去東宮,我也過來學。”
“老二,餓了。開飯吧。”
“開飯開飯,小叔請。”
“幾位殿下請。”
一行人直奔餐廳,今天雖然人不多,但是太子親至,在臥房吃飯就有些憋屈了。
吃過飯,李星寒請辭出了王府。
迴郡主府的途中,李星寒看到了勾肩搭背前往煙雨樓的梁凡陽和青玉。
“你們兩個,又來了。”
梁凡陽拉著李星寒走到了一邊:“你不是之前讓青玉注意那個淸倌兒冷秋月嗎,我在你出門的時候找太平幫我查了查,這個冷秋月的來曆不簡單啊。”
“怎麽說?”
“這個冷秋月,是建文元年被賣進煙雨樓的,如果這幫聽曲兒的人說的沒錯,她來的那年才十四歲,每天學琴棋書畫都忙不過來,哪兒有機會學武啊,所以我和青玉研究了一下,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她是在來了煙雨樓後才開始訓練的。”
“如此一想,他們這個店怕不是建文黨的產業。”
輕輕敲了敲敞開的府門,驚擾了漢王朱高煦。
少年臉上毫不掩飾的閃過一絲厭惡,叔祖父留下的僅有這一套功法,每當習武之時,便是緬懷追思之際,如此被打擾,卻是煞了風景。
“原來是念明小叔,我還以為誰呢,正要發飆。”
看清來人,朱高煦臉上才緩和了一些,指了指花園中的石桌:“坐吧,小叔是不是剛從宮裏過來?我爹有旨意?”
“當然,你爹剛剛和內閣的幾位輔臣以及兵部的梁大人商量了一下去關外的人選,讓我過來找你商量一下。”
李星寒沒有客氣,坐在了桌邊將眾人的商議原原本本的告知了朱高煦。
朱高煦非但沒有不悅,反而越聽越是興奮。
這小子尚武的毛病和他爹如出一轍,聽到三萬鐵浮屠早已是笑容滿麵。
“太好了,三萬鐵浮屠,這可是大殺器,我明天就去大寧,將朵顏三衛和使鹿部好好整合在一起。”
朱高煦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雙拳緊握。
“殿下不必著急,陛下隻是讓我來問問你的態度,如果不想去,也可以等高燧大一些過去,亦或者等幾年你爹其他的孩子也行。”
“不可!”朱高煦急切的站起了身:“這是我的,我答應過大哥打下漠北,自然是要親力親為,等別人?然後我去做個太平王爺?那不可能!”
“我現在就入宮去。”
李星寒一把拉住了要出門的朱高煦:“等等,衣服都沒換,你是找你爹踢你嗎,而且這個事情不用急,明天見駕的時候說就行。”
“我剛剛看你打的拳法有些問題,要不要我幫你指點一下?”
“小叔也就比我大了十幾歲,功夫練得看來不錯。”
朱高煦笑道,臉上寫滿了不信。
“有槍嗎?”
“有。”
幾步到了兵器架,朱高煦取來了最好的長槍拋到李星寒手中。
“看著!”
李星寒已經很久沒教過人了,如今也是來了興致。
一杆大槍使得爐火純青,攔,紮,拿,一招一式都放慢了動作。
一刻鍾後,李星寒將長槍朝著地上一插,又開始施展拳法,和朱高煦打的分毫不差,可又多了更多的精妙之處,是將內門太極融入其中的緣故。
“好!!!”
等李星寒收功,花園中響起了朱高煦的掌聲,直拍的雙手通紅,朱高煦這才坐迴石桌旁,眼神中多了幾分敬佩。
“小叔不愧是叔祖父的親子,練武天賦高的嚇人。”
“依我看,除了內力不足,小叔的招式比起叔祖父也不遑多讓了。還請教我。”
朱高煦再度起身,一躬到底。
“自是教你的,不過要珍惜時間,這幾天會常常來王府找你,等你出關之前將你的漏洞全部彌補上。”
“好!那今天先教我一些,我讓管家備酒菜。”
招唿來管家,朱高煦讓其準備最高規格的晚宴,他的功夫是朱棣親傳,也加上了李星寒的一些指點,可今天才算是真正有了師父。
“高煦,你還未娶王妃,今天就咱倆,搞那麽高的規格做什麽。”
朱高煦笑道:“小叔誤會了,今天就當成是拜師宴了,等等我會請大哥從東宮出來一起學,高燧也叫上。”
“叔祖父教了我爹他們兄弟幾個,小叔教我們幾個也好。”
“殿下這話說得,教你是本分,不要搞拜師宴,你是親王,不合適。”
“沒有什麽不合適,小叔是自己家人,即是長輩,也不怕多個師父的名頭。”
朱高煦拉著人走到了花園當中:“好了,不要深究這個問題,來吧小叔,咱們推推手,你先看看我的內息。”
兩人這邊開始推手,一旁侍應的錦衣衛就出了王府,去東宮和趙王府請人。
一個時辰不到,朱高熾就帶著太子妃和朱高燧到了漢王府。
剛進府門就笑出了聲。
李星寒此時正在雲淡風輕的喝著茶,身旁地麵上躺著衣衫盡濕的朱高煦。
“二弟怎麽累成這樣了?”
李星寒起身見禮,被朱高熾托住:“小叔不必如此。自己家人,又沒有外人。”
“謝太子殿下。”
朱高熾踢了踢朱高煦的雙腳:“問你話呢,咋還給自己折騰成這個樣子。”
“大哥。”朱高煦睜開眼睛比了個大拇指:“小叔的功夫,這個。”
又換成了小拇指。
“我,這個。”
“真打不過啊。太難了,大哥不信可以試試,讓小叔指點一下你的功夫。”
朱高熾也來興趣,將衣擺一紮袖子一挽:“小叔,試試?”
李星寒微笑:“那太子得先恕臣不敬。”
“這話說的,學本事不能怕挨揍。”
半個時辰後,朱高熾躺在了朱高煦的身邊:“不行,不行。最近吃的有些多,又疏於練功,不然不會這樣的。”
“大哥,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朱高煦起身抱住了躍躍欲試的朱高燧:“你就算了,純挨打。”
李星寒抱了抱拳:“兩位殿下才十幾歲的年紀,功夫練成這樣就很不錯了。”
“這幾天我會時常過來的。”
朱高熾在太子妃的攙扶下坐起身:“小叔記得讓人傳訊去東宮,我也過來學。”
“老二,餓了。開飯吧。”
“開飯開飯,小叔請。”
“幾位殿下請。”
一行人直奔餐廳,今天雖然人不多,但是太子親至,在臥房吃飯就有些憋屈了。
吃過飯,李星寒請辭出了王府。
迴郡主府的途中,李星寒看到了勾肩搭背前往煙雨樓的梁凡陽和青玉。
“你們兩個,又來了。”
梁凡陽拉著李星寒走到了一邊:“你不是之前讓青玉注意那個淸倌兒冷秋月嗎,我在你出門的時候找太平幫我查了查,這個冷秋月的來曆不簡單啊。”
“怎麽說?”
“這個冷秋月,是建文元年被賣進煙雨樓的,如果這幫聽曲兒的人說的沒錯,她來的那年才十四歲,每天學琴棋書畫都忙不過來,哪兒有機會學武啊,所以我和青玉研究了一下,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她是在來了煙雨樓後才開始訓練的。”
“如此一想,他們這個店怕不是建文黨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