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時間很快過去,在方孝孺的帶領下,朱棣終於平息了悠悠眾口,坐在了龍椅之上。


    登基大典方孝孺宣讀了即位詔書之後,便告老還鄉,帶著家人們一同前往河南。


    新帝早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馬和站在龍椅旁宣讀第一道旨意,還不知道怎麽迴事的他就被從九連城緊急召迴,成為了內官之首。


    “大明岐王李星寒,自太祖皇帝起事以來,為太祖皇帝,為大明朝鞠躬盡瘁,忠義之情天地可表。”


    “奉天靖難之後,更於太祖皇帝靈前哀痛不已,驟然薨逝,朕心傷痛,震悼之餘,特上諡,明。願岐王的忠魂朗照四方!”


    “如此,朕心仍覺不夠,追封岐王天行上將軍。”


    “配享太廟!隨葬孝陵!”


    “欽此。”


    馬和將聖旨宣讀完,底下朝臣一片嘩然。


    上諡明,以岐王的功績無可厚非,可是這天行上將軍是不是就有些過分了,想唐朝太宗皇帝,也是被封的天策上將軍,岐王亦是如此,豈不是對皇權的僭越和踐踏?


    “諸位愛卿,朕知道你們心裏在想些什麽,岐王是朕的叔父,太祖皇帝的義弟,是稟告過神靈和天地的,雖為異姓,卻是皇族,不算僭越。”


    平息了下方的竊竊私語,朱棣抬手,馬和宣旨:“宣,岐王三子,李念明上殿。”


    “三子?岐王在鳳翔又生了孩子?”


    又是一陣低語。


    朱棣輕咳一聲,再度安靜了下來。


    易容後的李星寒跪在朝堂之上:“臣,李念明,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岐王府世受皇恩,太祖皇帝,興宗皇帝都有旨意,讓岐王府執掌錦衣衛,如今以朕看來,新朝依舊如此。”


    “封李念明,為錦衣衛指揮使,賜龍威將軍,即日起接手錦衣衛,官職進階,從二品。”


    這次卻沒人再開口說話,以錦衣衛的權力,幾品官都是個噱頭而已。


    “接下來,就是分封功臣的時候了。”


    馬和請出第二道聖旨:“丘福,隨朕多年,曾為副將.....封淇國公。”


    一個個追隨朱棣的將領上前受封。


    當中最矚目的,就是淇國公丘福。


    涇國公陳亨。


    成國公朱能。


    榮國公姚廣孝。


    和國公克群弟。


    徐國公徐增壽。


    楚國公宋文遠。


    多闊和青玉拒絕了封賞,朱棣賜了大真人府和使鹿部良田與馬匹,金銀之物更是數不勝數。


    最後,朱棣親自起身宣封:“張玉,隨朕征戰多年,勞苦功高,特封河間王。”


    “其子張輔,入軍以來英勇善戰,才能出眾,接手其父之職,封英國公。”


    封賞過後,自然就是匯報工作,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退朝!”


    馬和高唱,眾臣拜退。


    “指揮使留一下。”


    李星寒起身站在了一旁。


    “李大人,陛下如此看中你,是李家的福氣呀,奴才先恭喜大人了。”


    馬和是熟人,但是也是第一次見易容後的李星寒,免不了又是一頓客氣。


    李星寒本能性的掏出銀票塞入馬和手中:“謝馬公公了。”


    “不是馬公公了,現在改姓鄭,我賜予的,以後叫鄭公公吧,鄭和你先退下,我和李卿說幾句。”


    鄭和告退。


    “叔父,都走了,輕鬆一些。”


    李星寒和朱棣走到龍椅前在台階坐下:“叔父,你說我的年號用什麽好。”


    “永樂。”李星寒輕吐二字。


    “何意?”


    “你大哥希望大明的天下海晏河清,到了你這,應該讓天下百姓永享太平,永世安樂。”


    朱棣誇讚道:“好名字,叔父大才,那等等到了內閣,我就讓他們擬旨了。”


    “叔父,天下已定,接下來就是我勵精圖治的時候了,過幾日高熾和妙雲也就接了過來,叔父呢,要不要給自己放放假,出去輕鬆輕鬆?這幾十年太累了。”


    聽了朱棣的話,李星寒點點頭:“現在天下太平,我也該歇歇了,一方麵是去看看明月山莊的建造情況,一方麵就是幫你去看看天下的防務,昨天念卿傳來信,樉兒的身體也開始不好了。”


    “唉,二哥斷臂之後,又趕上三哥沒了,心裏難受,若不是為了保證靖難的進行,怕是早就撐不住了。”


    “叔父,若是去,提前告訴我,我給二哥帶些東西。”


    “好,那臣就告退?”


    “叔父淨鬧,沒事入宮看看我,我現在有些體會到我爹的感覺了,叔父不在身邊,心裏不踏實。”


    “行,知道了,你也得盡快把太子之位定下來,免得麻煩。”


    李星寒起身離開了皇宮,朱棣眼神閃爍,希望老天不要懲罰自己,讓幾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好一些吧。


    出了皇宮,李星寒並未直接迴到郡主府,而是先去街上轉一圈,畢竟麗達早上囑咐過,要吃秦家酒樓的燒雞。


    煙雨樓,應天最大的風月場所,說是風月,倒是也不盡然,畢竟這個地方的姑娘皆是淸倌兒,隻賣藝,不賣身。


    李星寒對這種地方向來隻是路過,可是今天卻被一道熟悉的身影吸引了視線。


    “青玉,你這都五十出頭的人了,還來逛這個?”


    青玉聞聲迴頭:“原來是李指揮使,看你這話說的,我又不是逛窯子,過來聽聽曲兒不犯法吧,難道你們錦衣衛這個也管?”


    “你淨說笑。”李星寒搭上了青玉的肩膀:“我也來聽曲兒不行嗎?”


    “那是應該,李大人二十出頭的年紀,正是好這個的時候,哈哈,走,一起進去,等看上哪個我去幫你告訴陛下,讓陛下幫你買下來。”


    剛走兩步,青玉就駐足停下:“不過岐王殿下剛剛沒了....”


    “走吧,我爹他不講究這個。”


    李星寒拉著青玉走入煙雨樓,一錠銀子拋給龜公:“去,找個好地方,之後上些酒菜和瓜果。”


    這一俗一道的組合有些奇怪,可是李星寒的打扮分明就是顯貴至極,又豈能怠慢,誰不知道這應天城裏權貴最多,雖然有著太祖皇帝的規矩不得欺壓百姓,可煙雨樓這種產業,拆了也就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映月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玉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玉蟾並收藏錦衣映月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