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的再度揉捏了幾下朱高熾的小臉:“臭小子,你爹三個兒子,你最像他,好好幹,叔祖父看好你。”
朱高煦得意的揚了揚頭:“謝謝叔祖父,我將來是要當大哥的征北大將軍的,幫著大哥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這話如此耳熟,直接刺到了李星寒心中,不由的想起當初路過武當山時候聽到的讖語。
“玄武,莫非這個玄武是應驗在這?”
“不行,我得去找姚師父問問。”
告訴麗達看好朱高煦,李星寒來到了幕僚的大帳當中。
“姚師父。”
“岐王殿下。”
此時軍帳當中隻有姚廣孝一個人在,李星寒沒有藏私,將所知道的讖語告訴了姚廣孝。
誰知老和尚聽到竟然不思反笑:“岐王殿下,您這把年紀怎麽還信這個,這些話都是說給百姓聽的,也是說給愚者聽的。”
“姚師父詳細說說?”
兩人走到桌邊坐好,姚廣孝給李星寒倒滿茶杯:“岐王殿下,您跟了太祖皇帝這麽多年,說實話,有過反心沒有?”
李星寒說的幹脆:“並未有過,當初大哥不是沒有猜忌過我,我當時想了很久,都沒有提起這個念頭,無非就是離開唄,找個安穩的地方隱居,姚師父想必也知道我的本事,在亂世,盛世,活下去都應該不難。”
“這是自然。”姚廣孝喝了口茶,顯得老神在在。
“岐王殿下,可我看你也是有著君臨天下的氣質的。”
“可話又說迴來了,先天的東西,後天都是可以糾正改過的,不然也不會有逆天改命這一說不是?現在世子和其他幾個公子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先皇和殿下他們幾個兄弟之間的關係,隻要當大哥的在一天,底下就永遠不會亂。”
李星寒想到了朱高熾剛剛懷孕的世子妃:“若是當大哥走得早呢?”
姚廣孝一口茶水噴出來:“若是世子的兒子昏庸無能,像那朱允炆一般,誰都會反了他,畢竟朱家的皇位有太祖和興宗皇帝珠玉在前,又豈是那麽好坐的?但是岐王殿下有沒有想過,若是他年輕有為能執掌一切呢?你換位思考一下。”
李星寒笑著起身,茶水一滴未動:“師父說的對,我懂了。”
起身走出大帳,李星寒的疑慮打消了,與其說想那些沒有用的,不如看朱高熾如何教出個好兒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我隻要對得起大哥,對得起大明就行,嫡,庶?有那麽重要嗎?”
接下來的整整一年時間,朱棣依舊是殺伐在第一線,所有的將士看自己的殿下都如此身先士卒,打起仗來也格外的賣力,很快,兗州,安東也被朱棣收入囊中。
本以為河南的兵馬會出兵支援,可惜朱橚的揭竿而起,讓朱允炆的計劃全盤打亂。
在藩王的節製下,河南好像並未費什麽力氣就沒了。
現在的朱允炆才真正的算得上焦頭爛額,朱棣的大軍已經壓到了徐州,再往南一步,就是鳳陽。
內閣緊急的運轉了起來,最終得出了結論,讓大將軍徐輝祖帶著徐增壽親自前往徐州作戰,應天城的防務,則是交給了李景隆和穀王朱穗。
“諸位卿家,朕很好奇,朕的四叔當真是不可戰勝?這才幾年,兩年半?三年?朕的四叔就快打到徐州了?朕想問問你們,若是打到應天,朕又該何去何從。”
朱允炆此時真的有些慌了。
齊泰和黃子澄一言不發,方孝孺則是大大方方的走上前來:“若是敵軍真打到應天,咱們能打就打,打不過就殉國,天下的悠悠眾口又豈是那麽好說話的,就算是他們贏了,他燕王的江山,坐不穩!”
“你讓朕殉國?”
“不然呢?難道陛下還要丟棄應天出去避難嗎?去哪兒,蜀地還是雲南?雲南的鎮西王可是和朱棣與岐王親近的很呢,我之前收到消息,高皇後病逝的時候,沐英命懸一線,也是靠著岐王給救迴來的。陛下可去?”
“再說說蜀地,那布政使梁肅凡參李星寒的急報幾乎年年都有,可誰不知道他和西安的蘇家,鳳翔的李家暗通曲款?陛下敢去?”
“臣以為,現在的大明,所有按兵不動觀察的,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我們與其說先想那麽多,不如好好的看著大將軍將他們打迴去!”
“再說殉國的事情,君王死社稷是理所當然,就算是殉國,他朱棣也得親手把您抬進宗廟!”
“我話說完了,諸位同僚,誰讚成,誰反對?”
方孝孺環顧四周,竟無一人反對。
片刻後,氣氛稍微緩和了一些,黃子澄說道:“我反對,蜀地和雲南去不了,我們還有兩廣!”
方孝孺不顧眾目睽睽和君前失儀,一拳打在了黃子澄臉上:“丟人顯眼的玩意,你敢蠱惑陛下南遷,我就敢打死你。”
朱允炆出聲製止了這場鬧劇:“行了,都閉嘴吧,就依照方先生所言,我還是死守應天為好,皇爺爺和父皇都在看著我,我不能丟了朱家的臉麵。”
可這話說出來,卻少了幾分氣勢。
朝堂之內一片晦暗不明,徐輝祖的大軍也已經到了徐州和盛庸匯合。
“三十萬打二十萬,優勢在我。”
徐輝祖安排了一下軍務,將眾將士請進了大帳。
“盛將軍,手下士兵趕製毒箭的計劃,還得安排上,雖然有些一招鮮吃遍天的嫌疑,可是好用。”
“平安將軍,將火銃的子彈也淬毒,他們不是騎兵天下無敵嗎,我偏不信。”
“增壽,你現在的任務就是以兵部尚書的名義去勞軍,鼓舞一下士氣。”
安排好所有的任務,眾將離去,徐增壽卻未動。
“你還有事嗎?大哥頭疼,讓我歇歇。”
“大哥,三十萬大軍,我得勞軍到什麽時候?”
“慢慢來,十天不夠十五天,十五天不夠二十天,你去看的辦吧,等完成了再來見我。”
“好,大哥多休息,那我就去了。”
徐增壽摸了摸盔甲後麵的信件,急匆匆的出了營。
慰勞到一半的時候,徐增壽偷偷的離開了軍中,讓屬下親信接著辦事,自己前往朱棣的大營。
朱高煦得意的揚了揚頭:“謝謝叔祖父,我將來是要當大哥的征北大將軍的,幫著大哥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這話如此耳熟,直接刺到了李星寒心中,不由的想起當初路過武當山時候聽到的讖語。
“玄武,莫非這個玄武是應驗在這?”
“不行,我得去找姚師父問問。”
告訴麗達看好朱高煦,李星寒來到了幕僚的大帳當中。
“姚師父。”
“岐王殿下。”
此時軍帳當中隻有姚廣孝一個人在,李星寒沒有藏私,將所知道的讖語告訴了姚廣孝。
誰知老和尚聽到竟然不思反笑:“岐王殿下,您這把年紀怎麽還信這個,這些話都是說給百姓聽的,也是說給愚者聽的。”
“姚師父詳細說說?”
兩人走到桌邊坐好,姚廣孝給李星寒倒滿茶杯:“岐王殿下,您跟了太祖皇帝這麽多年,說實話,有過反心沒有?”
李星寒說的幹脆:“並未有過,當初大哥不是沒有猜忌過我,我當時想了很久,都沒有提起這個念頭,無非就是離開唄,找個安穩的地方隱居,姚師父想必也知道我的本事,在亂世,盛世,活下去都應該不難。”
“這是自然。”姚廣孝喝了口茶,顯得老神在在。
“岐王殿下,可我看你也是有著君臨天下的氣質的。”
“可話又說迴來了,先天的東西,後天都是可以糾正改過的,不然也不會有逆天改命這一說不是?現在世子和其他幾個公子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先皇和殿下他們幾個兄弟之間的關係,隻要當大哥的在一天,底下就永遠不會亂。”
李星寒想到了朱高熾剛剛懷孕的世子妃:“若是當大哥走得早呢?”
姚廣孝一口茶水噴出來:“若是世子的兒子昏庸無能,像那朱允炆一般,誰都會反了他,畢竟朱家的皇位有太祖和興宗皇帝珠玉在前,又豈是那麽好坐的?但是岐王殿下有沒有想過,若是他年輕有為能執掌一切呢?你換位思考一下。”
李星寒笑著起身,茶水一滴未動:“師父說的對,我懂了。”
起身走出大帳,李星寒的疑慮打消了,與其說想那些沒有用的,不如看朱高熾如何教出個好兒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我隻要對得起大哥,對得起大明就行,嫡,庶?有那麽重要嗎?”
接下來的整整一年時間,朱棣依舊是殺伐在第一線,所有的將士看自己的殿下都如此身先士卒,打起仗來也格外的賣力,很快,兗州,安東也被朱棣收入囊中。
本以為河南的兵馬會出兵支援,可惜朱橚的揭竿而起,讓朱允炆的計劃全盤打亂。
在藩王的節製下,河南好像並未費什麽力氣就沒了。
現在的朱允炆才真正的算得上焦頭爛額,朱棣的大軍已經壓到了徐州,再往南一步,就是鳳陽。
內閣緊急的運轉了起來,最終得出了結論,讓大將軍徐輝祖帶著徐增壽親自前往徐州作戰,應天城的防務,則是交給了李景隆和穀王朱穗。
“諸位卿家,朕很好奇,朕的四叔當真是不可戰勝?這才幾年,兩年半?三年?朕的四叔就快打到徐州了?朕想問問你們,若是打到應天,朕又該何去何從。”
朱允炆此時真的有些慌了。
齊泰和黃子澄一言不發,方孝孺則是大大方方的走上前來:“若是敵軍真打到應天,咱們能打就打,打不過就殉國,天下的悠悠眾口又豈是那麽好說話的,就算是他們贏了,他燕王的江山,坐不穩!”
“你讓朕殉國?”
“不然呢?難道陛下還要丟棄應天出去避難嗎?去哪兒,蜀地還是雲南?雲南的鎮西王可是和朱棣與岐王親近的很呢,我之前收到消息,高皇後病逝的時候,沐英命懸一線,也是靠著岐王給救迴來的。陛下可去?”
“再說說蜀地,那布政使梁肅凡參李星寒的急報幾乎年年都有,可誰不知道他和西安的蘇家,鳳翔的李家暗通曲款?陛下敢去?”
“臣以為,現在的大明,所有按兵不動觀察的,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我們與其說先想那麽多,不如好好的看著大將軍將他們打迴去!”
“再說殉國的事情,君王死社稷是理所當然,就算是殉國,他朱棣也得親手把您抬進宗廟!”
“我話說完了,諸位同僚,誰讚成,誰反對?”
方孝孺環顧四周,竟無一人反對。
片刻後,氣氛稍微緩和了一些,黃子澄說道:“我反對,蜀地和雲南去不了,我們還有兩廣!”
方孝孺不顧眾目睽睽和君前失儀,一拳打在了黃子澄臉上:“丟人顯眼的玩意,你敢蠱惑陛下南遷,我就敢打死你。”
朱允炆出聲製止了這場鬧劇:“行了,都閉嘴吧,就依照方先生所言,我還是死守應天為好,皇爺爺和父皇都在看著我,我不能丟了朱家的臉麵。”
可這話說出來,卻少了幾分氣勢。
朝堂之內一片晦暗不明,徐輝祖的大軍也已經到了徐州和盛庸匯合。
“三十萬打二十萬,優勢在我。”
徐輝祖安排了一下軍務,將眾將士請進了大帳。
“盛將軍,手下士兵趕製毒箭的計劃,還得安排上,雖然有些一招鮮吃遍天的嫌疑,可是好用。”
“平安將軍,將火銃的子彈也淬毒,他們不是騎兵天下無敵嗎,我偏不信。”
“增壽,你現在的任務就是以兵部尚書的名義去勞軍,鼓舞一下士氣。”
安排好所有的任務,眾將離去,徐增壽卻未動。
“你還有事嗎?大哥頭疼,讓我歇歇。”
“大哥,三十萬大軍,我得勞軍到什麽時候?”
“慢慢來,十天不夠十五天,十五天不夠二十天,你去看的辦吧,等完成了再來見我。”
“好,大哥多休息,那我就去了。”
徐增壽摸了摸盔甲後麵的信件,急匆匆的出了營。
慰勞到一半的時候,徐增壽偷偷的離開了軍中,讓屬下親信接著辦事,自己前往朱棣的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