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迴來,燕軍自然就有了主心骨,將沿途的城鎮駐紮好士兵,兩軍相互對峙,到此,這場名義上的靖難之戰才正式開始。
朱高熾將李星寒一人一槍逼退二十多萬大軍的事情說與了朱棣聽,又講述了藍玉帶著兵馬讓中央軍死傷慘重的快事。
可朱棣都沒往心裏去,盯著朱高熾腿上的繃帶看了半晌,手指一指:“好大兒,疼嗎?”
朱高熾也隻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聽朱棣這麽一問,眼眶頓時就紅了,笑著擦了擦眼角:“不疼,爹出門,我這個當大哥的要保護娘和兩個弟弟,不疼。”
“聽聽,你們都聽聽,孤王的好大兒說的話。”
朱棣站起身拍了拍朱高熾的臉,對著其他兩個兒子說道:“你們大哥的本事,你們好好學著,什麽叫仁慈不失勇武。嗯....身大力不虧,說的也不錯。”
“哈哈。”
身大力不虧,這話將剛剛父子之間的溫情全部擊碎,惹來了哄堂大笑。
“老四,你這個兒子,讓我想起了標兒,如果將來你坐了天下,他倒是個儲君的好苗子。”
朱棣搖搖頭:“藍叔,這個我真是沒想過,先給大哥報了仇再說吧,我之前也說過,若是朱允炆能夠認罪,去大哥的陵墓前守一輩子,我不介意讓他的子嗣繼續當這個皇帝。”
“是啊,走一步是一步吧,話說你叔父呢,怎麽還沒迴來,我算了算日子應該快了。”
話音剛落,門外響起李星寒的聲音:“埋葬你嫂子費了點工夫,我讓阿迪力在四風穀買了個合適的丘陵,建造一座山莊。剛到北平又聽說你們打了勝仗,先去找到了哈克婭就追了過來。”
“對了,我沿途上巡查了陝西和山西的防務,沒什麽問題,讓他們抽調了幾萬軍隊,過幾天就到,將咱們的隊伍補充到二十萬,就徹底渡河和他們開戰了。”
“等打完仗,我去祭拜嬸子。”
朱棣起身將李星寒讓到了主位。
“說說吧,現在是個什麽局勢。”
朱棣說道:“叔父你看,我們現在在這和東昌的敗軍開始正式的對峙了,等兵馬補充完成,我們拿下東昌,兗州後,老五那邊就能參戰了,兵馬雖然不多,但是一萬也能拿得出來。”
“現在我最忌憚的,就是文正伯伯,我很擔心他的態度。”
李星寒想了想:“那我過去走一遭,看看他什麽意思。”
朱棣剛想勸李星寒不要孤身犯險,可轉念一想,這世上也沒什麽能攔住他了。
“那叔父就去吧,我在這等著叔父的好消息。”
“行,今天晚上先和你們慶祝一下勝利,明天我就走,飯菜豐盛一些,金侁也要來。”
“金將軍,他不是迴到朝鮮了嗎?”
“我去找多闊給你幫忙的時候,將消息傳遞到了九連城,馬和親自去送,估計今天他也該來了。”
朱棣頓時明白了李星寒的意思:“叔父的意思是讓他們從朝鮮過海......”
“聰明,不然遼東半島的船不就是白白打造了嗎,我走之後,你們商量好發兵的日子,讓金侁乘船過海直取威海,登州。”
“可是叔父,那李成桂.....”
李星寒打消了朱棣的疑慮:“你管他幹什麽,李成桂現在是個半退隱的狀態,一切都由他幾個兒子打理,幾個小兔崽子內鬥的厲害,軍中和朝中基本上都被金侁把控住了,他們翻不了天,等解決我們的事情之後,就得想辦法讓李成桂退下去,立新的朝鮮王了。”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剩下的就是探聽朱文正的意思了。
飯局進行到了一半金侁才到,沒等人休息,就被朱棣一把拉到身邊坐下,接著就是一杯接一杯。
喝到了後半夜,李星寒讓金侁留下商量,托付朱棣照顧好哈克婭,自己就逼出酒氣帶著馬走了。
沒想到山東的防禦極其嚴密,到後來李星寒不得不放棄馬匹換上粗布衣服,扮成百姓的樣子才接近了王府。
在門前正好遇到了世子迴來的馬車,混在家丁內,李星寒甚至都沒說話就被帶了進去。
交代事情的時候,朱守謙才發現有個沒見過的人,而這個人偏偏和自己父親書房的畫像有些相似。
“你們都下去,你留下。”
視線停在李星寒臉上,等人都走幹淨,朱守謙這才問道:“敢問可是叔祖父?”
這話要說朱守謙自己問的都不自信,畢竟李星寒已經是個七十歲的老人,眼前的這個二十出頭的毛小子怎麽可能是,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萬一是岐王後裔,作為自己的叔父輩,禮數也是不能丟的。
李星寒借著台階就下了台:“世子,我是岐王在鳳翔生的小兒子,我叫李念明。”
“哎呀呀,原來是小叔到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還望見諒,可是小叔這打扮.....”
李星寒笑道:“沒辦法啊,我在四哥的軍中,過來找一下文正叔父,這不是不能太張揚嗎。”
朱守謙壓低聲音:“有密報?”
李星寒點頭。
“小叔這邊請,我爹的書房在左邊第二間,”
說完這些,朱守謙便獨自離去,有些話,自己還是不聽為好。
手指輕扣在門上,裏麵傳來了朱文正的聲音:“進來。”
先是懷疑,接著是震驚,最後朱文正的眼中開始滴落淚水。
“叔父。一別多年,可還好。”
掀起衣袍,六十多歲的朱文正像個孩子一樣跪在地上。
“起來起來,這一把年紀了,幹什麽這是。”
扶起朱文正,兩人相視一笑坐在了圓桌旁。
“叔父到此,是不是老四那邊要到山東了,你也知道,我自從封了這個逍遙的王爺後,就基本不和朝廷聯係了,手裏兵馬也不多。”
“叔父知道你什麽意思,作為朱家的後裔,且不是大哥的孩子,還是少和朝廷摻和為好,但是這次,我想求你一件事。”
“叔父別用求這個字,聽了心裏難受。”
“好,叔父想讓你在老四打入山東之後,能揭竿而起,幫老四造勢。”
“那先皇的死?”
“有疑。”
朱文正長出一口氣:“是了,叔父放心,等老四打進來我會出手,以朱家後裔的名義,清君側,為先皇,為我標兒弟弟的死要個說法。”
既然說好,李星寒起身就要離去:“對了,剛剛碰到了守謙,第一次見,很聰明,靈性。我告訴他我是自己的小兒子,叫李念明。”
“念明,好名字,叔父對大明的心思日月可鑒,天地可表。”朱文正起身將人送到門前:“叔父,這次我輕易動兵已經背離了初衷,我也不會去問叔父為何能永葆青春,孩子們那邊我也會守口如瓶,但求一點,讓我這一脈隨大明永存。”
“放心,你的子孫後代,都會坐在這個逍遙王爺的位置上,這是毋庸置疑的。”
“走了。”
朱文正揮了揮手,看李星寒走出大門匯入人群消失不見。
朱高熾將李星寒一人一槍逼退二十多萬大軍的事情說與了朱棣聽,又講述了藍玉帶著兵馬讓中央軍死傷慘重的快事。
可朱棣都沒往心裏去,盯著朱高熾腿上的繃帶看了半晌,手指一指:“好大兒,疼嗎?”
朱高熾也隻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聽朱棣這麽一問,眼眶頓時就紅了,笑著擦了擦眼角:“不疼,爹出門,我這個當大哥的要保護娘和兩個弟弟,不疼。”
“聽聽,你們都聽聽,孤王的好大兒說的話。”
朱棣站起身拍了拍朱高熾的臉,對著其他兩個兒子說道:“你們大哥的本事,你們好好學著,什麽叫仁慈不失勇武。嗯....身大力不虧,說的也不錯。”
“哈哈。”
身大力不虧,這話將剛剛父子之間的溫情全部擊碎,惹來了哄堂大笑。
“老四,你這個兒子,讓我想起了標兒,如果將來你坐了天下,他倒是個儲君的好苗子。”
朱棣搖搖頭:“藍叔,這個我真是沒想過,先給大哥報了仇再說吧,我之前也說過,若是朱允炆能夠認罪,去大哥的陵墓前守一輩子,我不介意讓他的子嗣繼續當這個皇帝。”
“是啊,走一步是一步吧,話說你叔父呢,怎麽還沒迴來,我算了算日子應該快了。”
話音剛落,門外響起李星寒的聲音:“埋葬你嫂子費了點工夫,我讓阿迪力在四風穀買了個合適的丘陵,建造一座山莊。剛到北平又聽說你們打了勝仗,先去找到了哈克婭就追了過來。”
“對了,我沿途上巡查了陝西和山西的防務,沒什麽問題,讓他們抽調了幾萬軍隊,過幾天就到,將咱們的隊伍補充到二十萬,就徹底渡河和他們開戰了。”
“等打完仗,我去祭拜嬸子。”
朱棣起身將李星寒讓到了主位。
“說說吧,現在是個什麽局勢。”
朱棣說道:“叔父你看,我們現在在這和東昌的敗軍開始正式的對峙了,等兵馬補充完成,我們拿下東昌,兗州後,老五那邊就能參戰了,兵馬雖然不多,但是一萬也能拿得出來。”
“現在我最忌憚的,就是文正伯伯,我很擔心他的態度。”
李星寒想了想:“那我過去走一遭,看看他什麽意思。”
朱棣剛想勸李星寒不要孤身犯險,可轉念一想,這世上也沒什麽能攔住他了。
“那叔父就去吧,我在這等著叔父的好消息。”
“行,今天晚上先和你們慶祝一下勝利,明天我就走,飯菜豐盛一些,金侁也要來。”
“金將軍,他不是迴到朝鮮了嗎?”
“我去找多闊給你幫忙的時候,將消息傳遞到了九連城,馬和親自去送,估計今天他也該來了。”
朱棣頓時明白了李星寒的意思:“叔父的意思是讓他們從朝鮮過海......”
“聰明,不然遼東半島的船不就是白白打造了嗎,我走之後,你們商量好發兵的日子,讓金侁乘船過海直取威海,登州。”
“可是叔父,那李成桂.....”
李星寒打消了朱棣的疑慮:“你管他幹什麽,李成桂現在是個半退隱的狀態,一切都由他幾個兒子打理,幾個小兔崽子內鬥的厲害,軍中和朝中基本上都被金侁把控住了,他們翻不了天,等解決我們的事情之後,就得想辦法讓李成桂退下去,立新的朝鮮王了。”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剩下的就是探聽朱文正的意思了。
飯局進行到了一半金侁才到,沒等人休息,就被朱棣一把拉到身邊坐下,接著就是一杯接一杯。
喝到了後半夜,李星寒讓金侁留下商量,托付朱棣照顧好哈克婭,自己就逼出酒氣帶著馬走了。
沒想到山東的防禦極其嚴密,到後來李星寒不得不放棄馬匹換上粗布衣服,扮成百姓的樣子才接近了王府。
在門前正好遇到了世子迴來的馬車,混在家丁內,李星寒甚至都沒說話就被帶了進去。
交代事情的時候,朱守謙才發現有個沒見過的人,而這個人偏偏和自己父親書房的畫像有些相似。
“你們都下去,你留下。”
視線停在李星寒臉上,等人都走幹淨,朱守謙這才問道:“敢問可是叔祖父?”
這話要說朱守謙自己問的都不自信,畢竟李星寒已經是個七十歲的老人,眼前的這個二十出頭的毛小子怎麽可能是,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萬一是岐王後裔,作為自己的叔父輩,禮數也是不能丟的。
李星寒借著台階就下了台:“世子,我是岐王在鳳翔生的小兒子,我叫李念明。”
“哎呀呀,原來是小叔到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還望見諒,可是小叔這打扮.....”
李星寒笑道:“沒辦法啊,我在四哥的軍中,過來找一下文正叔父,這不是不能太張揚嗎。”
朱守謙壓低聲音:“有密報?”
李星寒點頭。
“小叔這邊請,我爹的書房在左邊第二間,”
說完這些,朱守謙便獨自離去,有些話,自己還是不聽為好。
手指輕扣在門上,裏麵傳來了朱文正的聲音:“進來。”
先是懷疑,接著是震驚,最後朱文正的眼中開始滴落淚水。
“叔父。一別多年,可還好。”
掀起衣袍,六十多歲的朱文正像個孩子一樣跪在地上。
“起來起來,這一把年紀了,幹什麽這是。”
扶起朱文正,兩人相視一笑坐在了圓桌旁。
“叔父到此,是不是老四那邊要到山東了,你也知道,我自從封了這個逍遙的王爺後,就基本不和朝廷聯係了,手裏兵馬也不多。”
“叔父知道你什麽意思,作為朱家的後裔,且不是大哥的孩子,還是少和朝廷摻和為好,但是這次,我想求你一件事。”
“叔父別用求這個字,聽了心裏難受。”
“好,叔父想讓你在老四打入山東之後,能揭竿而起,幫老四造勢。”
“那先皇的死?”
“有疑。”
朱文正長出一口氣:“是了,叔父放心,等老四打進來我會出手,以朱家後裔的名義,清君側,為先皇,為我標兒弟弟的死要個說法。”
既然說好,李星寒起身就要離去:“對了,剛剛碰到了守謙,第一次見,很聰明,靈性。我告訴他我是自己的小兒子,叫李念明。”
“念明,好名字,叔父對大明的心思日月可鑒,天地可表。”朱文正起身將人送到門前:“叔父,這次我輕易動兵已經背離了初衷,我也不會去問叔父為何能永葆青春,孩子們那邊我也會守口如瓶,但求一點,讓我這一脈隨大明永存。”
“放心,你的子孫後代,都會坐在這個逍遙王爺的位置上,這是毋庸置疑的。”
“走了。”
朱文正揮了揮手,看李星寒走出大門匯入人群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