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邊拿到了證據迴到封地,任誰打聽都是外出辦事,其他的一概不知,可是朱棣和朱棡能瞞,朱樉的斷臂就瞞不了了。
一時間文淵閣內揣測之聲四起,猜測這些藩王消失兩個多月到底是去了何處。
朱允炆斜靠著龍榻,視線微微低垂看向桌麵上的一封封密報:“你們這些猜測的話,要把他們變成證據放在朕這,但是真不希望這個消息傳到皇爺爺耳中,你們能做到嗎?”
眾臣紛紛答應,可新來的首輔方孝孺卻不這麽覺得。
方孝孺是宋濂的弟子,和宋文遠同出一脈,按照宋文遠叛國的罪名,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可此人不但在文壇和讀書人心中分量很重,且又和宋文遠私交不深,便被朱允炆請進了文淵閣,做這個內閣首輔。
方孝孺認為,查清楚這些藩王到底去幹了什麽,如果真的像眾人猜測那般私會或者暗中調動兵馬去打仗,都可以將這些證據提交給朱元璋,之後借著朱元璋的手削藩。
“方先生,此事可行,但不是現在,你們隻需要調查,之後把證據放到我這就行。朕先跟你說好,若是這些消息從你這漏了出去,朕也不會因為叫你一聲先生就寬恕你抗旨的罪狀,懂嗎?”
方孝孺頷首:“臣遵旨。”
朱允炆滿意的坐起身子:“張昺,你去大將軍那裏要個人,名叫謝貴,從今天起,你們一個是布政使,一個是都指揮使,即刻趕赴北平府上任,幫朕看好朕的四叔。”
“臣遵旨。”
“鐵鉉。”
“臣在。”
“你去山東,幫朕看好南青王和梁國公,如果四叔他們有反心,立刻在河南山東築起防線,拱衛直隸省的安危。”
“臣遵旨。”
“你們都先去吧,之後其他藩王身邊的人,由方先生給定下就好,朕要去給皇爺爺請安了。”
朱允炆離開文淵閣,徑直來到萬壽宮,每天陪朱元璋用飯和匯報政務,已經成了這段時間的習慣。
還好,自己皇祖父還是向著自己的,不管自己做了什麽錯誤的決定或者是犯了糊塗,都有人給撐腰的感覺還不錯。
魏國公府。
“大哥,我要去一趟鳳翔,小滿姐和清月都給嶽丈寫了信,我去親自送達,順便看看嶽丈。”
徐增壽找到徐輝祖,將兩份信件交了上去。
“大哥若是不信,可先行翻閱。”
徐輝祖將信件放到一旁:“沒什麽看的,女兒給父親寫信,天經地義,你該去就去,隻要別亂說話就行。”
“記住,別亂說話。”
徐輝祖又囑咐了一遍,徐增壽答應了幾聲捏起信件走出家門。
“唉,怎麽就非要和岐王一脈搞上關係呢。真麻煩啊。”
徐輝祖換上官服到了兵部,這幾天自己弟弟不在,兵部的事情隻能自己幫忙處理了。
一騎快馬到了北平,甚至都未停下,將折子丟入燕王府又快速出了城。
打開折子一看,朱棣笑了起來,果然,叔父的話是對的,他們要派人過來監視了,張昺,謝貴,不錯不錯。
朱棣眺望遠方,現在燕山衛的士兵們全體動了起來,在馬場和豬圈牛棚下麵挖掘地下密室以備打造武器盔甲。
“叔父不讓我找父皇,那就不找,正好這幾年當做個緩衝,讓我能多囤積一些武器裝備,到時候打起來也不至於太窘迫,光靠著朝廷發下來的糧草和軍械,太少了.....”
朱棣這邊緊鑼密鼓的準備,晉王和秦王也是如此,反倒是李星寒清閑無比,正陪著蘇詩音曬著太陽。
李二切了一個亦力把裏送來的蜜瓜,將最甜的部分小心盛放好擱在兩人中間,自己搖著扇子坐在王府門前吃瓜,看著車水馬龍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幾年前李二就和小滿請辭來到了鳳翔,就像他想象的一樣,在這邊陪著將軍遠比在京城提心吊膽的好多了。
“詩音,你說他怎麽能做出那些事情呢。”
蘇詩宜掐起一塊蜜瓜放入口中:“沒辦法,標兒忙於政事,對允炆疏於管教,而允炆自幼又跟著他那個好外公,一步錯步步錯,反觀雄英,在大哥和標兒的膝下長起來,性格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可惜被害了.....”
“詩音,若是打起來,我肯定要卷入其中,到時候你不要為我擔心。”
“擔心什麽,先不說我這身子能不能撐到那一天,若是撐到那一天,我也要跟你一起去,這麽多年了,我從未見過你馳騁疆場是什麽樣子,看一次死也值得了,但是你要答應我,到時候穿上我親手為你縫製的白袍。”
“為何要特意穿白袍?”
“名師大將莫自牢嘛。”
“你還記得這個,這都是大哥對我的調侃,還有李先生和義父他們....”
“他們也都離去了,現在活著的同輩越來越少了。”
蘇詩音將手覆在李星寒手背之上:“馬上就建文二年了,十年之約越來越近,你還不去將麗達接來?趁著我還沒死,將你的習慣和李家的人員告知與她,等我去了,你的一切就都交給她了。”
“你不吃醋?”
“吃什麽,你快去吧,我都六十多歲,牙都開始掉了,吃不起嘍。”
“你看你。”
“去吧,明天就出發。”
蘇詩音起身迴房取來了那對玉鐲,又把石榴當初佩戴的傳家玉佩取來交給了李星寒:“這些我都收著,交給麗達吧。我脖子上那個就算了,等我去了給我陪葬就好,對了,還有你那一塊,一起陪葬給我。”
“你說這個太早了。”
“不早。”
“姑爺來了!”門外響起李二的喊聲。
“二叔你先坐,不用管我,我去見過嶽丈嶽母馬上就要走了。”
徐增壽急匆匆的闖進花園跪在兩人麵前:“爹娘,這是清月和小滿姐的信件,她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
李星寒接過信件交給蘇詩音,李二也取來了凳子。
“你這麽著急過來,是不是皇城裏開始派人監視我們了。”
徐增壽笑道:“爹真是料事如神,我先一步將這些消息告訴了幾位王爺,最後一站就是咱們家了,爹一定要小心,你們之前出去的事情敗露了,他們正在搜集你們去哪兒,幹了什麽的證據,以作今後的削藩之用。”
一時間文淵閣內揣測之聲四起,猜測這些藩王消失兩個多月到底是去了何處。
朱允炆斜靠著龍榻,視線微微低垂看向桌麵上的一封封密報:“你們這些猜測的話,要把他們變成證據放在朕這,但是真不希望這個消息傳到皇爺爺耳中,你們能做到嗎?”
眾臣紛紛答應,可新來的首輔方孝孺卻不這麽覺得。
方孝孺是宋濂的弟子,和宋文遠同出一脈,按照宋文遠叛國的罪名,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可此人不但在文壇和讀書人心中分量很重,且又和宋文遠私交不深,便被朱允炆請進了文淵閣,做這個內閣首輔。
方孝孺認為,查清楚這些藩王到底去幹了什麽,如果真的像眾人猜測那般私會或者暗中調動兵馬去打仗,都可以將這些證據提交給朱元璋,之後借著朱元璋的手削藩。
“方先生,此事可行,但不是現在,你們隻需要調查,之後把證據放到我這就行。朕先跟你說好,若是這些消息從你這漏了出去,朕也不會因為叫你一聲先生就寬恕你抗旨的罪狀,懂嗎?”
方孝孺頷首:“臣遵旨。”
朱允炆滿意的坐起身子:“張昺,你去大將軍那裏要個人,名叫謝貴,從今天起,你們一個是布政使,一個是都指揮使,即刻趕赴北平府上任,幫朕看好朕的四叔。”
“臣遵旨。”
“鐵鉉。”
“臣在。”
“你去山東,幫朕看好南青王和梁國公,如果四叔他們有反心,立刻在河南山東築起防線,拱衛直隸省的安危。”
“臣遵旨。”
“你們都先去吧,之後其他藩王身邊的人,由方先生給定下就好,朕要去給皇爺爺請安了。”
朱允炆離開文淵閣,徑直來到萬壽宮,每天陪朱元璋用飯和匯報政務,已經成了這段時間的習慣。
還好,自己皇祖父還是向著自己的,不管自己做了什麽錯誤的決定或者是犯了糊塗,都有人給撐腰的感覺還不錯。
魏國公府。
“大哥,我要去一趟鳳翔,小滿姐和清月都給嶽丈寫了信,我去親自送達,順便看看嶽丈。”
徐增壽找到徐輝祖,將兩份信件交了上去。
“大哥若是不信,可先行翻閱。”
徐輝祖將信件放到一旁:“沒什麽看的,女兒給父親寫信,天經地義,你該去就去,隻要別亂說話就行。”
“記住,別亂說話。”
徐輝祖又囑咐了一遍,徐增壽答應了幾聲捏起信件走出家門。
“唉,怎麽就非要和岐王一脈搞上關係呢。真麻煩啊。”
徐輝祖換上官服到了兵部,這幾天自己弟弟不在,兵部的事情隻能自己幫忙處理了。
一騎快馬到了北平,甚至都未停下,將折子丟入燕王府又快速出了城。
打開折子一看,朱棣笑了起來,果然,叔父的話是對的,他們要派人過來監視了,張昺,謝貴,不錯不錯。
朱棣眺望遠方,現在燕山衛的士兵們全體動了起來,在馬場和豬圈牛棚下麵挖掘地下密室以備打造武器盔甲。
“叔父不讓我找父皇,那就不找,正好這幾年當做個緩衝,讓我能多囤積一些武器裝備,到時候打起來也不至於太窘迫,光靠著朝廷發下來的糧草和軍械,太少了.....”
朱棣這邊緊鑼密鼓的準備,晉王和秦王也是如此,反倒是李星寒清閑無比,正陪著蘇詩音曬著太陽。
李二切了一個亦力把裏送來的蜜瓜,將最甜的部分小心盛放好擱在兩人中間,自己搖著扇子坐在王府門前吃瓜,看著車水馬龍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幾年前李二就和小滿請辭來到了鳳翔,就像他想象的一樣,在這邊陪著將軍遠比在京城提心吊膽的好多了。
“詩音,你說他怎麽能做出那些事情呢。”
蘇詩宜掐起一塊蜜瓜放入口中:“沒辦法,標兒忙於政事,對允炆疏於管教,而允炆自幼又跟著他那個好外公,一步錯步步錯,反觀雄英,在大哥和標兒的膝下長起來,性格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可惜被害了.....”
“詩音,若是打起來,我肯定要卷入其中,到時候你不要為我擔心。”
“擔心什麽,先不說我這身子能不能撐到那一天,若是撐到那一天,我也要跟你一起去,這麽多年了,我從未見過你馳騁疆場是什麽樣子,看一次死也值得了,但是你要答應我,到時候穿上我親手為你縫製的白袍。”
“為何要特意穿白袍?”
“名師大將莫自牢嘛。”
“你還記得這個,這都是大哥對我的調侃,還有李先生和義父他們....”
“他們也都離去了,現在活著的同輩越來越少了。”
蘇詩音將手覆在李星寒手背之上:“馬上就建文二年了,十年之約越來越近,你還不去將麗達接來?趁著我還沒死,將你的習慣和李家的人員告知與她,等我去了,你的一切就都交給她了。”
“你不吃醋?”
“吃什麽,你快去吧,我都六十多歲,牙都開始掉了,吃不起嘍。”
“你看你。”
“去吧,明天就出發。”
蘇詩音起身迴房取來了那對玉鐲,又把石榴當初佩戴的傳家玉佩取來交給了李星寒:“這些我都收著,交給麗達吧。我脖子上那個就算了,等我去了給我陪葬就好,對了,還有你那一塊,一起陪葬給我。”
“你說這個太早了。”
“不早。”
“姑爺來了!”門外響起李二的喊聲。
“二叔你先坐,不用管我,我去見過嶽丈嶽母馬上就要走了。”
徐增壽急匆匆的闖進花園跪在兩人麵前:“爹娘,這是清月和小滿姐的信件,她們過得很好,不用擔心。”
李星寒接過信件交給蘇詩音,李二也取來了凳子。
“你這麽著急過來,是不是皇城裏開始派人監視我們了。”
徐增壽笑道:“爹真是料事如神,我先一步將這些消息告訴了幾位王爺,最後一站就是咱們家了,爹一定要小心,你們之前出去的事情敗露了,他們正在搜集你們去哪兒,幹了什麽的證據,以作今後的削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