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
“叔父,這次擴編了的三大營怎麽樣,大哥還給了我足夠的軍械,我不是吹牛皮啊,如今我燕山衛十萬兵馬,足夠對上殘元的三十萬。”
朱棣打馬迴轉到李星寒身邊,如今按照朱元璋的旨意,李星寒已經在這陪著朱棣練兵足足一年。
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也很多,李清月和徐增壽之間的情愫日漸劇增,除去練兵的時間,常常相約去遊山玩水。
永清七年春,海棠在西安離世,朱樉親自駕車將屍身送迴了鳳翔,於岐山之下厚葬。
李星寒於墓前獨坐三天,下山後迴到燕山衛,話變得少了一些。
看李星寒出神,朱棣輕輕扶住了牽著韁繩的手臂:“叔父,現在三大營已經徹底帶出來了,叔父也為了我付出了很多,依我看,迴鳳翔吧。”
李星寒點點頭:“老四,我先迴去了,清月就托付給你照顧了。”
看著軍馬一騎絕塵,朱棣心中難受,親人朋友的離世讓李星寒的心境有一些受損,但是沒辦法,這一關,終歸是要他自己去扛,誰說都沒用。
迴到鳳翔,李星寒沒有直接迴到王府,而是先去購買了蘇詩音和石榴最愛吃的點心蜜餞。
提著東西進了家門,就看到坐在花園發呆的兩女。
“我聽念君的信裏說你們經常在這發呆,原來是真的。”
看著兩人鬢角生出的白發,李星寒心中有些疼,這些年過去,她們也老了,而自己還是那個二十歲出頭的樣子。
“迴來了。”蘇詩音的嘴角這才揚起一些笑意,起身將李星寒讓在了兩人中間,“在想海棠,她走得倉促,我們沒見到她最後一麵。”
石榴輕咳幾聲:“公子,我的身體恐怕也撐不住幾年了,如果可以,帶我和姐姐出去轉轉吧,從我們跟了你,都總是聚少離別多。”
石榴說的真切,李星寒當即答應:“現在基本上天下太平,也不需要我們這些藩王去做些什麽,你們收拾收拾,明天咱們就出發,這幾年我帶你們走遍大明朝所有的土地。”
蘇詩音笑了起來:“還有亦力把裏,倒是挺想那邊的。”
翌日清晨,岐王府的馬車出了門,念君帶著妻兒在門前送的不舍。
永清九年,走遍了半個大明之後,李星寒駕著馬車迴到了岐王府,石榴離世,走得心滿意足,嘴角帶笑。
處理完石榴的葬禮,李星寒扶著腿腳開始不靈便的蘇詩音站在山頂:“詩音,剩下半個大明,還走嗎?”
蘇詩音笑著搖搖頭,指向了明月峰的方向:“我也過了六十,走不動了。”
“我想讓清月迴來,陪我一起去明月峰,等我死了,就把我埋在那裏吧。”
“我還記得你說過,我清冷的像那天上的月,而明月峰,是我見過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唉,人老了,就開始胡思亂想,倒是你,在我們走之後,你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要為我們難過。如果可以,將麗達接迴中原吧。”
“我知道你其實早就想接她迴來,隻不過怕我們難過而已,畢竟我們都老了,而她那麽年輕。其實我們又怎麽會難過呢,不但我們是你生命中的過客,連麗達也是,將來還會有很多的女人陪著你的。”
“走吧星寒,迴去給女兒寫信,將增壽也帶迴來,現在徐達夫婦早就沒了,婚姻大事就憑你做主了,就在明月峰辦吧,你的兄弟們也都在那裏了。”
兩人走得緩慢,一段山路,走的更像是兩人的一生。
寫完信件交於念君,念君並未立刻離去。
“爹,大娘要去明月峰的話,帶著我也一起吧,我前幾日聽大娘說起過,想讓妹子在那成婚,我這個當大哥的不在,不合適。”
“去吧。若是你和念卿都想去,就帶著孩子一起。”
信件到了北平,李清月看的出來,現在自己娘親怕也是沒多少心氣了,能陪一天是一天。
臨行之前,朱棣拉著徐增壽囑咐著:“增壽,姐夫是否害過你?”
這話一出,徐增壽就猜到了一些什麽,拉著李清月的手說的堅定:“姐夫放心,不管遇到什麽,我都站在你和清月這邊,具體在明月峰見到什麽人聽到什麽話,我都會爛在肚子裏,誰都不說。”
朱棣十分滿意,這小子,當真要比徐輝祖聰明和實在。
永清十年,大明的國力再度達到新的巔峰,國庫當中的銀子遠超第一次北伐之時。
正是這一年,朱標做了一個決定,讓朱元璋重新掌管朝政,自己以皇帝的身份走一些大的州府,一來是看看幾年未見的兄弟,二來是想要親口聽聽百姓怎麽說。
朱元璋也對此深表讚同,朱標有慰問百姓的心,自然是好事一件,便讓小滿從直隸和浙江抽調了兩百錦衣衛隨行,剩下的人馬就由宋文遠的兵部挑選,湯和帶隊,如今朱元璋誰都不信,也因此跳過了大將軍徐輝祖。
文武百官恭送朱標出了京師,迴城的途中,朱允炆讓隨行的將士將朱元璋先行送迴宮中,自己則是有些要事辦。
七拐八拐的在胡同中穿行,很快,朱允炆上了一輛馬車,馬車緩緩開動,最終在王庭的府邸門前停駐。
“迴去吧,一個時辰過來接我。”
朱允炆吩咐一聲,走入了宅邸當中。
“魏王。”
王庭將人迎進了書房:“王爺這個時間來找我,就不怕被人議論?此時陛下可是剛剛出城啊。”
朱允炆麵色陰沉:“我父皇不出城,我還不能來找你呢。”
這話激起了王庭的好奇,朱允炆怕是有些什麽想法。
“王爺的意思,是有新的消息?”
“你猜我父皇這次帶了誰去?”
王庭笑了:“陛下帶著允熥殿下去的,我今天雖然沒出城送行,但是我什麽都知道。等等,你的意思......”
朱允炆點頭:“父皇有意立太子了,我在宮中的眼線告訴我,他不止一次對這常文茵許諾立允熥為太子,而我,他卻對我說再等等。”
“所以我想來問問王大人,怎麽樣,才能讓我父皇迴不來。”
這話當真是晴天霹靂,王庭從朱允炆的眼中看到了無盡的殺機,這小子,為了天下要弑父。
“叔父,這次擴編了的三大營怎麽樣,大哥還給了我足夠的軍械,我不是吹牛皮啊,如今我燕山衛十萬兵馬,足夠對上殘元的三十萬。”
朱棣打馬迴轉到李星寒身邊,如今按照朱元璋的旨意,李星寒已經在這陪著朱棣練兵足足一年。
這一年發生的事情也很多,李清月和徐增壽之間的情愫日漸劇增,除去練兵的時間,常常相約去遊山玩水。
永清七年春,海棠在西安離世,朱樉親自駕車將屍身送迴了鳳翔,於岐山之下厚葬。
李星寒於墓前獨坐三天,下山後迴到燕山衛,話變得少了一些。
看李星寒出神,朱棣輕輕扶住了牽著韁繩的手臂:“叔父,現在三大營已經徹底帶出來了,叔父也為了我付出了很多,依我看,迴鳳翔吧。”
李星寒點點頭:“老四,我先迴去了,清月就托付給你照顧了。”
看著軍馬一騎絕塵,朱棣心中難受,親人朋友的離世讓李星寒的心境有一些受損,但是沒辦法,這一關,終歸是要他自己去扛,誰說都沒用。
迴到鳳翔,李星寒沒有直接迴到王府,而是先去購買了蘇詩音和石榴最愛吃的點心蜜餞。
提著東西進了家門,就看到坐在花園發呆的兩女。
“我聽念君的信裏說你們經常在這發呆,原來是真的。”
看著兩人鬢角生出的白發,李星寒心中有些疼,這些年過去,她們也老了,而自己還是那個二十歲出頭的樣子。
“迴來了。”蘇詩音的嘴角這才揚起一些笑意,起身將李星寒讓在了兩人中間,“在想海棠,她走得倉促,我們沒見到她最後一麵。”
石榴輕咳幾聲:“公子,我的身體恐怕也撐不住幾年了,如果可以,帶我和姐姐出去轉轉吧,從我們跟了你,都總是聚少離別多。”
石榴說的真切,李星寒當即答應:“現在基本上天下太平,也不需要我們這些藩王去做些什麽,你們收拾收拾,明天咱們就出發,這幾年我帶你們走遍大明朝所有的土地。”
蘇詩音笑了起來:“還有亦力把裏,倒是挺想那邊的。”
翌日清晨,岐王府的馬車出了門,念君帶著妻兒在門前送的不舍。
永清九年,走遍了半個大明之後,李星寒駕著馬車迴到了岐王府,石榴離世,走得心滿意足,嘴角帶笑。
處理完石榴的葬禮,李星寒扶著腿腳開始不靈便的蘇詩音站在山頂:“詩音,剩下半個大明,還走嗎?”
蘇詩音笑著搖搖頭,指向了明月峰的方向:“我也過了六十,走不動了。”
“我想讓清月迴來,陪我一起去明月峰,等我死了,就把我埋在那裏吧。”
“我還記得你說過,我清冷的像那天上的月,而明月峰,是我見過離月亮最近的地方。”
“唉,人老了,就開始胡思亂想,倒是你,在我們走之後,你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要為我們難過。如果可以,將麗達接迴中原吧。”
“我知道你其實早就想接她迴來,隻不過怕我們難過而已,畢竟我們都老了,而她那麽年輕。其實我們又怎麽會難過呢,不但我們是你生命中的過客,連麗達也是,將來還會有很多的女人陪著你的。”
“走吧星寒,迴去給女兒寫信,將增壽也帶迴來,現在徐達夫婦早就沒了,婚姻大事就憑你做主了,就在明月峰辦吧,你的兄弟們也都在那裏了。”
兩人走得緩慢,一段山路,走的更像是兩人的一生。
寫完信件交於念君,念君並未立刻離去。
“爹,大娘要去明月峰的話,帶著我也一起吧,我前幾日聽大娘說起過,想讓妹子在那成婚,我這個當大哥的不在,不合適。”
“去吧。若是你和念卿都想去,就帶著孩子一起。”
信件到了北平,李清月看的出來,現在自己娘親怕也是沒多少心氣了,能陪一天是一天。
臨行之前,朱棣拉著徐增壽囑咐著:“增壽,姐夫是否害過你?”
這話一出,徐增壽就猜到了一些什麽,拉著李清月的手說的堅定:“姐夫放心,不管遇到什麽,我都站在你和清月這邊,具體在明月峰見到什麽人聽到什麽話,我都會爛在肚子裏,誰都不說。”
朱棣十分滿意,這小子,當真要比徐輝祖聰明和實在。
永清十年,大明的國力再度達到新的巔峰,國庫當中的銀子遠超第一次北伐之時。
正是這一年,朱標做了一個決定,讓朱元璋重新掌管朝政,自己以皇帝的身份走一些大的州府,一來是看看幾年未見的兄弟,二來是想要親口聽聽百姓怎麽說。
朱元璋也對此深表讚同,朱標有慰問百姓的心,自然是好事一件,便讓小滿從直隸和浙江抽調了兩百錦衣衛隨行,剩下的人馬就由宋文遠的兵部挑選,湯和帶隊,如今朱元璋誰都不信,也因此跳過了大將軍徐輝祖。
文武百官恭送朱標出了京師,迴城的途中,朱允炆讓隨行的將士將朱元璋先行送迴宮中,自己則是有些要事辦。
七拐八拐的在胡同中穿行,很快,朱允炆上了一輛馬車,馬車緩緩開動,最終在王庭的府邸門前停駐。
“迴去吧,一個時辰過來接我。”
朱允炆吩咐一聲,走入了宅邸當中。
“魏王。”
王庭將人迎進了書房:“王爺這個時間來找我,就不怕被人議論?此時陛下可是剛剛出城啊。”
朱允炆麵色陰沉:“我父皇不出城,我還不能來找你呢。”
這話激起了王庭的好奇,朱允炆怕是有些什麽想法。
“王爺的意思,是有新的消息?”
“你猜我父皇這次帶了誰去?”
王庭笑了:“陛下帶著允熥殿下去的,我今天雖然沒出城送行,但是我什麽都知道。等等,你的意思......”
朱允炆點頭:“父皇有意立太子了,我在宮中的眼線告訴我,他不止一次對這常文茵許諾立允熥為太子,而我,他卻對我說再等等。”
“所以我想來問問王大人,怎麽樣,才能讓我父皇迴不來。”
這話當真是晴天霹靂,王庭從朱允炆的眼中看到了無盡的殺機,這小子,為了天下要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