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開封府的駐防,李星寒看時機已到,派傳令兵趕往南陽找到徐達,兩人約定時機同時啟程班師應天。
十三年的風雨春秋,十三年的金戈鐵馬,如今時機剛好,稱帝的日子就要到了。
迴到應天之後,李星寒基本上都住在王府,和其他將軍以及官員,協同朱元璋計劃起登基稱帝的事宜。
“諸位。都靜靜。”
朱元璋開口製止了爭論的眾人:“祭拜天地的地方,就依照大家所言,定於紫金山巔,可是這國號,卻還未商量出個所以,不如這樣,我提議,定國號為中,寓意為中華正統,不知道各位卿家有何不同意見,快快說來本王聽聽。”
“大中?殿下所說也不錯,不如就這麽定了。”李善長出言附和。
劉基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諸位,我覺得不如稱國號為明。”
這一句,引來的眾人的不滿,首先大小明王已經用過這個字,其次小明王才剛死幾年,如此一來,不是正好坐實了小明王的死是存疑的嗎。
眼看眾人又要吵吵起來,朱元璋說道:“安靜,聽劉先生說。”
劉基抱拳感謝,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諸位,先別忙著反駁我,我跟大家說說,昨夜我推了一卦,卦象顯示之前的傳言是假,而今,才是真正傳說中的明王出世。”
“劉先生說得對,我昨夜觀星,也發現了如此一說。”李文正附和道。
朱元璋點點頭,示意劉基繼續說下去。
“所以說,什麽韓山童韓林兒,都是欺世盜名之徒,驅除胡虜,收複中原的明王,正是咱們殿下。”
“再者說,咱們之前名義上一直屬於是韓林兒的手下,討伐劉福通為韓林兒報仇的事跡,大家都知道,天下人也都知道,如此一來,我們殿下名正言順的繼承明王之名份,更是理所應當。”
“最後一點,天下雖然暫時穩定,但是想要將元廷趕出大都,那還要幾年的苦戰和血戰,我們不但要吸納新的士兵,也需要吸納其他盤踞在各地的小股義軍。”
“如今殿下即將稱帝,說實話,他們都在觀望,等我們和大元血戰,他們好撿點便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國大明,打著正統的旗號,讓他們自行歸順,若是不願,我們也有了名正言順討伐的道理。”
“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們殿下如同周公一樣求賢若渴,他們定然不會不給麵子,若是當真不給,他們就得嚐嚐我們鐵騎的厲害了。”
等劉基一口氣說完這些的時候,想要反駁的眾人也失去了反駁的理由,劉基想的說的,太過於充分了。
李善長紅著臉對著劉基拱了拱手:“要不說還得是你呢,我比不了啊,如此一來,就看殿下斷決了。”
大廳中緩緩響起朱元璋的掌聲。
“劉先生所言極是,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沒有什麽不同意見了吧,那就依照劉先生所說,於正月初四,紫金山之巔,昭告天下,建國大明。”
“建國半年之後,發兵河北,將元廷趕出大都,記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要將元廷拿走的土地,統統拿迴來,讓我們大明的日月,永遠朗朗照之!”
“陛下聖明。”
在座的文武已然悄悄改了口。
現在朱元璋手裏的土地很大,人力物力財力都很充足,商量好這一切後,皇宮就開始緊鑼密鼓的修建了,沒有意外,監工就是李星寒。
幾個月過去,李星寒拿著圖紙正在和工匠首領說些什麽,蘇子明急匆匆的走了進來:“大元帥,根據探子來報,在獅子山北八十裏的一處風水寶地,找到了你要找的墓地。”
“果真?”李星寒雙目閃過殺意,“告訴老常,可以帶兵去訓練了。”
“是。”
蘇子明走後,李星寒對著工匠問道:“按照你說的,皇宮還有半年才能完成?那拋去內官,宮女的選用,器物的增添,以及後續的粉飾雕刻,咱們陛下得一年才能住進來?你要知道,一個月之後就要到登基大典了。”
工匠首領苦著臉:“大人,我也沒辦法啊,這皇宮的耗資之大,人手投入之多都遠超任何一個我們能理解的建築,規格大小都是有標準的,畢竟不是我們老家蓋房子,想怎麽來怎麽來啊,大人,如此一座朝天宮,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建造出一個雛形,已然超過任何的一個朝代了。”
李星寒笑了笑:“你也別訴苦,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不行就找士兵幫忙,我要半年之內見到一個建造好的皇宮,有沒有問題?”
工匠想了想:“若是能讓士兵們來幫忙,那木材和石料的運輸就能快一些,半年差不多有把握。”
“那就這麽定了。”
說完,李星寒轉頭看向身邊的親兵:“城牆的工事怎麽樣了?”
親兵答道:“根據您的要求和陛下的計劃,新的城牆已經建造完成了,之後會陸陸續續的將內城的百姓安置出去,等所有宮殿修建好,皇城的圍牆就可以起來了。”
“嗯,讓監工好好盯著,兄弟們的夥食也不能差了,不然幹活沒力氣的。”對於城牆的進度,李星寒倒是很滿意,根據計劃,應天府的城牆外移,整座城足足擴大了十幾倍,等皇宮建造完成,陸陸續續新的居民和商人就會遷過來,應天府就會成為這世間第一大城。
將圖紙交給工匠,李星寒從懷中又摸出來一些碎銀子塞入工匠手中:“這段時間我要忙,估計不能過來,你負責監工,一定要按時完工,到時候金子銀子少不了你的,若是完工不了,你就當心你的腦袋吧。”
工匠首領嘿嘿一笑,幾個月的相處,自然知道李星寒是什麽人,如此威脅的話語聽起來也不刺耳:“大人,還是得叫士兵過來,您別忘了,不然我這個腦袋可就真沒了。”
“放心吧,好好幹。”
三天之後,李星寒帶著一車車的金銀珠寶走入了吳王府。
“這是什麽意思,你不是帶著常遇春去練兵了嗎,怎麽搞迴來這麽多寶物。”
朱元璋抓起一把珠寶看了看,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
十三年的風雨春秋,十三年的金戈鐵馬,如今時機剛好,稱帝的日子就要到了。
迴到應天之後,李星寒基本上都住在王府,和其他將軍以及官員,協同朱元璋計劃起登基稱帝的事宜。
“諸位。都靜靜。”
朱元璋開口製止了爭論的眾人:“祭拜天地的地方,就依照大家所言,定於紫金山巔,可是這國號,卻還未商量出個所以,不如這樣,我提議,定國號為中,寓意為中華正統,不知道各位卿家有何不同意見,快快說來本王聽聽。”
“大中?殿下所說也不錯,不如就這麽定了。”李善長出言附和。
劉基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諸位,我覺得不如稱國號為明。”
這一句,引來的眾人的不滿,首先大小明王已經用過這個字,其次小明王才剛死幾年,如此一來,不是正好坐實了小明王的死是存疑的嗎。
眼看眾人又要吵吵起來,朱元璋說道:“安靜,聽劉先生說。”
劉基抱拳感謝,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諸位,先別忙著反駁我,我跟大家說說,昨夜我推了一卦,卦象顯示之前的傳言是假,而今,才是真正傳說中的明王出世。”
“劉先生說得對,我昨夜觀星,也發現了如此一說。”李文正附和道。
朱元璋點點頭,示意劉基繼續說下去。
“所以說,什麽韓山童韓林兒,都是欺世盜名之徒,驅除胡虜,收複中原的明王,正是咱們殿下。”
“再者說,咱們之前名義上一直屬於是韓林兒的手下,討伐劉福通為韓林兒報仇的事跡,大家都知道,天下人也都知道,如此一來,我們殿下名正言順的繼承明王之名份,更是理所應當。”
“最後一點,天下雖然暫時穩定,但是想要將元廷趕出大都,那還要幾年的苦戰和血戰,我們不但要吸納新的士兵,也需要吸納其他盤踞在各地的小股義軍。”
“如今殿下即將稱帝,說實話,他們都在觀望,等我們和大元血戰,他們好撿點便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國大明,打著正統的旗號,讓他們自行歸順,若是不願,我們也有了名正言順討伐的道理。”
“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們殿下如同周公一樣求賢若渴,他們定然不會不給麵子,若是當真不給,他們就得嚐嚐我們鐵騎的厲害了。”
等劉基一口氣說完這些的時候,想要反駁的眾人也失去了反駁的理由,劉基想的說的,太過於充分了。
李善長紅著臉對著劉基拱了拱手:“要不說還得是你呢,我比不了啊,如此一來,就看殿下斷決了。”
大廳中緩緩響起朱元璋的掌聲。
“劉先生所言極是,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沒有什麽不同意見了吧,那就依照劉先生所說,於正月初四,紫金山之巔,昭告天下,建國大明。”
“建國半年之後,發兵河北,將元廷趕出大都,記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要將元廷拿走的土地,統統拿迴來,讓我們大明的日月,永遠朗朗照之!”
“陛下聖明。”
在座的文武已然悄悄改了口。
現在朱元璋手裏的土地很大,人力物力財力都很充足,商量好這一切後,皇宮就開始緊鑼密鼓的修建了,沒有意外,監工就是李星寒。
幾個月過去,李星寒拿著圖紙正在和工匠首領說些什麽,蘇子明急匆匆的走了進來:“大元帥,根據探子來報,在獅子山北八十裏的一處風水寶地,找到了你要找的墓地。”
“果真?”李星寒雙目閃過殺意,“告訴老常,可以帶兵去訓練了。”
“是。”
蘇子明走後,李星寒對著工匠問道:“按照你說的,皇宮還有半年才能完成?那拋去內官,宮女的選用,器物的增添,以及後續的粉飾雕刻,咱們陛下得一年才能住進來?你要知道,一個月之後就要到登基大典了。”
工匠首領苦著臉:“大人,我也沒辦法啊,這皇宮的耗資之大,人手投入之多都遠超任何一個我們能理解的建築,規格大小都是有標準的,畢竟不是我們老家蓋房子,想怎麽來怎麽來啊,大人,如此一座朝天宮,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建造出一個雛形,已然超過任何的一個朝代了。”
李星寒笑了笑:“你也別訴苦,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不行就找士兵幫忙,我要半年之內見到一個建造好的皇宮,有沒有問題?”
工匠想了想:“若是能讓士兵們來幫忙,那木材和石料的運輸就能快一些,半年差不多有把握。”
“那就這麽定了。”
說完,李星寒轉頭看向身邊的親兵:“城牆的工事怎麽樣了?”
親兵答道:“根據您的要求和陛下的計劃,新的城牆已經建造完成了,之後會陸陸續續的將內城的百姓安置出去,等所有宮殿修建好,皇城的圍牆就可以起來了。”
“嗯,讓監工好好盯著,兄弟們的夥食也不能差了,不然幹活沒力氣的。”對於城牆的進度,李星寒倒是很滿意,根據計劃,應天府的城牆外移,整座城足足擴大了十幾倍,等皇宮建造完成,陸陸續續新的居民和商人就會遷過來,應天府就會成為這世間第一大城。
將圖紙交給工匠,李星寒從懷中又摸出來一些碎銀子塞入工匠手中:“這段時間我要忙,估計不能過來,你負責監工,一定要按時完工,到時候金子銀子少不了你的,若是完工不了,你就當心你的腦袋吧。”
工匠首領嘿嘿一笑,幾個月的相處,自然知道李星寒是什麽人,如此威脅的話語聽起來也不刺耳:“大人,還是得叫士兵過來,您別忘了,不然我這個腦袋可就真沒了。”
“放心吧,好好幹。”
三天之後,李星寒帶著一車車的金銀珠寶走入了吳王府。
“這是什麽意思,你不是帶著常遇春去練兵了嗎,怎麽搞迴來這麽多寶物。”
朱元璋抓起一把珠寶看了看,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