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十二年六月初。
興洲大雨滂沱,雷電轟鳴。
夏國皇帝李思延在夏國大將李尚義和文武百官的逼迫下頒布退位詔書,向魏國稱臣。
彼時,魏國大軍已經拿下懷州、靜州和順州三處,將夏國國都興州三麵包圍。
魏軍中軍大帳中。
西征主帥靖武侯杜海勝接見了夏國使者,夏國的內閣首輔席樅。
麵對魏軍主帥,席樅身段放得極低。
年過七旬的他看見杜海勝,便跪在地上行禮。
“罪臣席樅拜見上國將軍。”
杜海勝的國字臉露出詫異之色,急忙上前去扶住席樅。
“老丈這是作甚?”
杜海勝也有五十多歲的年紀,雖是武將,但也是飽讀詩書之士。
對於讀書人,他也不會故意刁難。
將席樅扶起來後,他明知故問,“席大人這是來作甚?”
席樅拱手,鄭重地說道:“罪臣是來替夏皇送退位詔書,夏國從即日起起願意向大魏稱臣!!”
他說著,從衣袖裏取出一份卷好的帛書。
此刻靜州城上空電閃雷鳴,狂風怒號,大雨傾盆而下,就像石子一般砸在屋頂的每一塊瓦片上。
屋簷處的雨簾如瀑。
杜海勝伸手去接過席樅遞過來的東西,此時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夏皇突然就退位投降,這讓他有些意料不到。
畢竟魏軍還沒這麽發力。
“此事某要請示朝廷,席首輔可迴去後和李尚義商定後派人去汴梁和朝廷談。”
杜海勝合上帛書,麵色平靜地開口。
此事他不能做主,得看皇帝和內閣的態度。
席樅笑著拱手,“全憑杜將軍決定,某告退!!”
看著席樅離開,杜海勝當即修書一封,連同夏國皇帝的退位詔書一同快馬加鞭送到汴梁。
同時他還下令全軍警戒,但也沒繼續在進攻興州。
消息很快就傳到汴梁。
夏國投降的消息就像旋風般席卷整個汴梁。
百姓們歡欣鼓舞,爭相奔走相告。
朝會上。
皇帝同群臣正在就此事商議。
夏國這個心腹大患終於被他們解決。
不管是皇帝還是群臣,都是容光煥發。
“陛下,夏國的李尚存和李從坷還在他處逍遙法外,當下令杜靖武侯把他們一家全部押送汴梁圈禁。”
內閣次輔胡岑出班拱手建議。
“臣等附議。”
其他人紛紛拱手附和。
皇帝頷首,旋即問道:“李尚義該如何處置?”
這話一出口,大殿便立馬安靜下來。
李尚義此人,你說他忠君愛國吧,但他卻起兵造反。
你說他是奸佞權臣吧,皇帝禪位給他,他卻拒絕了。
這樣一個人真的很難讓他們去評價。
“陛下,臣以為該殺,李尚義不忠不義,兩麵三刀,且手握重兵,不殺對大魏有著嚴重的威脅。”
有大臣出班建議。
但也有人開口反對,“不可,李尚義有大功,若殺之,日後還有誰願意投降大魏,臣以為當賞,就算給一個國公也不過分。”
“殺!!”
“不殺!!”
......
一時間,關於李尚義怎麽處置的問題上,文武百官產生了分歧。
這其中文臣主殺,而武將主不殺。
嘈雜的聲音讓朝堂鬧鬧哄哄,就像菜市場一般。
皇帝的目光看向下首站著一言不發的秦方昂。
“秦首輔,你覺得呢?”
這話一出,大殿便陡然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紛紛落在秦方昂的身上。
秦方昂出班拱手道:“殺與不殺都在陛下一念之間,李尚義不管是能力還是品性上諸君都心知肚明,但他起兵造反就是不對。
依臣看,可收繳他的兵權,賜爵封地來汴梁榮養。”
皇帝頷首,這話比較符合他的預期。
朝中沒有誰比他更了解李尚義。
李尚義變成如今這樣,還有他的一份力。
群臣見狀,都知道皇帝的意思。
隨即文臣那些叫殺的也改了口。
皇帝見狀,便下令道:“內閣和六部商議一下,對夏地數府該怎麽治理、對相關人員該怎麽賞賜的事情弄個條陳出來給朕一觀。”
“遵旨!”
群臣拱手答應,皇帝隨即也起身離開。
不出三日。
內閣就夏地的治理和人員的賞賜列了一個條陳出來,不下數萬字。
皇帝對內閣的速度十分滿意,就是字數多得他頭疼。
不過他還是逐一看了一遍,並把有些他覺得不妥的地方圈出來打迴去讓內閣和六部商議。
最終在六月中旬,內閣再次遞交關於夏地的條陳。
皇帝看了一遍後蓋上自己的寶印送迴內閣。
內閣迅速行動,一道道旨意快馬加鞭日夜不停地送到靜州。
靜州城內。
杜海勝在得到朝廷的旨意後,立即遣派使者前往興州。
在一個豔陽天的日子裏。
杜海勝領著魏軍大半的將領代表大魏朝廷在興州城外接受魏國的投降。
李思延口中含著玉佩,赤裸著上身,雙手高舉著象征大夏皇帝的玉璽,領著夏國的文武百官出城跪地投降。
杜海勝身邊的秦遊下馬伸手取下李思延口中的玉佩放在托盤上,雙手接過托盤。
李思延惶恐地顫抖著,就像一灘爛泥一樣癱倒在地。
馬上的杜海勝見狀,目光看向興州城,神情凝重地開口,“進城。”
秦遊看著李思延背後的李尚義。
二人的目光交匯,在空中劇烈碰撞。
讓秦遊詫異的是,才半年不到,李尚義的須發已經全白,神色也變得憔悴了不少。
李尚義看著眼前的殺子仇人,心裏卻沒有多少恨意。
秦遊平靜地端著夏國的玉璽,從李尚義身邊錯開。
李尚義的腰板挺得筆直,在夏國的文武百官中尤為顯眼。
魏軍接管了興州城防。
二十多萬夏軍也被打亂。
這場戰爭似乎就這麽了結,一切都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李尚義在自己府裏的大堂內坐著,身邊放著一壺酒一把劍,手拿著大魏朝廷封賞詔書在房裏怔了許久。
他沒想到魏國朝廷這麽大方,竟然給了他一個國公,奉國公。
“嗬嗬!!”
他不由得冷笑。
就算是國公又如何。
他現在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這國公要來又有何用。
迴想自己這一生,克己奉公,盡忠職守,為大夏拋頭顱灑熱血。
奉獻一生,卻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哈哈哈哈,去他娘的世道!!”
李尚義仰天長嘯,起身拔劍自刎。
......
興洲大雨滂沱,雷電轟鳴。
夏國皇帝李思延在夏國大將李尚義和文武百官的逼迫下頒布退位詔書,向魏國稱臣。
彼時,魏國大軍已經拿下懷州、靜州和順州三處,將夏國國都興州三麵包圍。
魏軍中軍大帳中。
西征主帥靖武侯杜海勝接見了夏國使者,夏國的內閣首輔席樅。
麵對魏軍主帥,席樅身段放得極低。
年過七旬的他看見杜海勝,便跪在地上行禮。
“罪臣席樅拜見上國將軍。”
杜海勝的國字臉露出詫異之色,急忙上前去扶住席樅。
“老丈這是作甚?”
杜海勝也有五十多歲的年紀,雖是武將,但也是飽讀詩書之士。
對於讀書人,他也不會故意刁難。
將席樅扶起來後,他明知故問,“席大人這是來作甚?”
席樅拱手,鄭重地說道:“罪臣是來替夏皇送退位詔書,夏國從即日起起願意向大魏稱臣!!”
他說著,從衣袖裏取出一份卷好的帛書。
此刻靜州城上空電閃雷鳴,狂風怒號,大雨傾盆而下,就像石子一般砸在屋頂的每一塊瓦片上。
屋簷處的雨簾如瀑。
杜海勝伸手去接過席樅遞過來的東西,此時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夏皇突然就退位投降,這讓他有些意料不到。
畢竟魏軍還沒這麽發力。
“此事某要請示朝廷,席首輔可迴去後和李尚義商定後派人去汴梁和朝廷談。”
杜海勝合上帛書,麵色平靜地開口。
此事他不能做主,得看皇帝和內閣的態度。
席樅笑著拱手,“全憑杜將軍決定,某告退!!”
看著席樅離開,杜海勝當即修書一封,連同夏國皇帝的退位詔書一同快馬加鞭送到汴梁。
同時他還下令全軍警戒,但也沒繼續在進攻興州。
消息很快就傳到汴梁。
夏國投降的消息就像旋風般席卷整個汴梁。
百姓們歡欣鼓舞,爭相奔走相告。
朝會上。
皇帝同群臣正在就此事商議。
夏國這個心腹大患終於被他們解決。
不管是皇帝還是群臣,都是容光煥發。
“陛下,夏國的李尚存和李從坷還在他處逍遙法外,當下令杜靖武侯把他們一家全部押送汴梁圈禁。”
內閣次輔胡岑出班拱手建議。
“臣等附議。”
其他人紛紛拱手附和。
皇帝頷首,旋即問道:“李尚義該如何處置?”
這話一出口,大殿便立馬安靜下來。
李尚義此人,你說他忠君愛國吧,但他卻起兵造反。
你說他是奸佞權臣吧,皇帝禪位給他,他卻拒絕了。
這樣一個人真的很難讓他們去評價。
“陛下,臣以為該殺,李尚義不忠不義,兩麵三刀,且手握重兵,不殺對大魏有著嚴重的威脅。”
有大臣出班建議。
但也有人開口反對,“不可,李尚義有大功,若殺之,日後還有誰願意投降大魏,臣以為當賞,就算給一個國公也不過分。”
“殺!!”
“不殺!!”
......
一時間,關於李尚義怎麽處置的問題上,文武百官產生了分歧。
這其中文臣主殺,而武將主不殺。
嘈雜的聲音讓朝堂鬧鬧哄哄,就像菜市場一般。
皇帝的目光看向下首站著一言不發的秦方昂。
“秦首輔,你覺得呢?”
這話一出,大殿便陡然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紛紛落在秦方昂的身上。
秦方昂出班拱手道:“殺與不殺都在陛下一念之間,李尚義不管是能力還是品性上諸君都心知肚明,但他起兵造反就是不對。
依臣看,可收繳他的兵權,賜爵封地來汴梁榮養。”
皇帝頷首,這話比較符合他的預期。
朝中沒有誰比他更了解李尚義。
李尚義變成如今這樣,還有他的一份力。
群臣見狀,都知道皇帝的意思。
隨即文臣那些叫殺的也改了口。
皇帝見狀,便下令道:“內閣和六部商議一下,對夏地數府該怎麽治理、對相關人員該怎麽賞賜的事情弄個條陳出來給朕一觀。”
“遵旨!”
群臣拱手答應,皇帝隨即也起身離開。
不出三日。
內閣就夏地的治理和人員的賞賜列了一個條陳出來,不下數萬字。
皇帝對內閣的速度十分滿意,就是字數多得他頭疼。
不過他還是逐一看了一遍,並把有些他覺得不妥的地方圈出來打迴去讓內閣和六部商議。
最終在六月中旬,內閣再次遞交關於夏地的條陳。
皇帝看了一遍後蓋上自己的寶印送迴內閣。
內閣迅速行動,一道道旨意快馬加鞭日夜不停地送到靜州。
靜州城內。
杜海勝在得到朝廷的旨意後,立即遣派使者前往興州。
在一個豔陽天的日子裏。
杜海勝領著魏軍大半的將領代表大魏朝廷在興州城外接受魏國的投降。
李思延口中含著玉佩,赤裸著上身,雙手高舉著象征大夏皇帝的玉璽,領著夏國的文武百官出城跪地投降。
杜海勝身邊的秦遊下馬伸手取下李思延口中的玉佩放在托盤上,雙手接過托盤。
李思延惶恐地顫抖著,就像一灘爛泥一樣癱倒在地。
馬上的杜海勝見狀,目光看向興州城,神情凝重地開口,“進城。”
秦遊看著李思延背後的李尚義。
二人的目光交匯,在空中劇烈碰撞。
讓秦遊詫異的是,才半年不到,李尚義的須發已經全白,神色也變得憔悴了不少。
李尚義看著眼前的殺子仇人,心裏卻沒有多少恨意。
秦遊平靜地端著夏國的玉璽,從李尚義身邊錯開。
李尚義的腰板挺得筆直,在夏國的文武百官中尤為顯眼。
魏軍接管了興州城防。
二十多萬夏軍也被打亂。
這場戰爭似乎就這麽了結,一切都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李尚義在自己府裏的大堂內坐著,身邊放著一壺酒一把劍,手拿著大魏朝廷封賞詔書在房裏怔了許久。
他沒想到魏國朝廷這麽大方,竟然給了他一個國公,奉國公。
“嗬嗬!!”
他不由得冷笑。
就算是國公又如何。
他現在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這國公要來又有何用。
迴想自己這一生,克己奉公,盡忠職守,為大夏拋頭顱灑熱血。
奉獻一生,卻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哈哈哈哈,去他娘的世道!!”
李尚義仰天長嘯,起身拔劍自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