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謝銘瑄等人叨叨了這麽白天,又吃了不少肉,喝了不少酒,年長的漢子越發覺得口渴。
提起桌上的茶壺,自行倒了一碗茶水,咕嘟了幾大口之後,年長的漢子抹了抹嘴巴,說道:“下館子是這幾年的事。”
“地裏產的更多了?”謝銘瑄問道。
“那可不隻是多了一點兒半點兒。”年長的漢子臉上的光彩愈濃。
“是因為分田?”謝銘瑄想起在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寧遠土地改革一事。
“幾位貴人也聽過俺們寧遠這件事啊?”年長的漢子道。
“聽過一些。”謝銘瑄點頭道。
“是啊,以前俺們是給大戶人家種地,分三成。現在俺們是給自己種地,分七成,日子可不好過多了!”年長的漢子道。
“我聽說,寧遠也沒有收太多大戶人家的地,哪兒來那麽多地分給大家夥兒?”謝銘瑄道。
“俺們種的地是比原來少了,但是分成翻了番都不止啊!再說了,現在是自己的地,誰還不拚命地幹?“年長的漢子道。
謝銘瑄又點了點頭,總算完全明白了。
說來說去,還是老百姓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啊!
“俺們還能開荒。“另一位漢子插話道。
“開荒?“一位禦史道。
“對!官府讓俺們開荒,開荒種出來的東西,都歸俺們,官府一分也不收。”漢子道。
“就是種樹有些煩人。”另一位漢子插話道。
“屁話!”年長的漢子罵道:“不種樹,能年年有好收成?!”
挨罵的漢子嘿嘿一笑,既不惱火,也不辯解,端起酒杯,美滋滋地灌了下去。
“這種樹又是怎麽迴事?跟收成有什麽關係?”謝銘瑄道。
“幾位貴人一看就是富貴人,肯定不知道俺們莊稼地裏的這些事兒了。”年長的漢子也不知是褒還是貶地評價了謝銘瑄等人一句,接著道:“官府要求的,俺們開荒可以,但不能砍樹。一定要砍樹才能開荒的話,砍一棵,補兩顆。”
“我們這一路看到的樹就是這麽來的?”謝銘瑄訝異地問道。
“幾位貴人也看到了?怎麽樣?俺們寧遠的風景好吧?”年長的漢子不無驕傲地問道。
“我們以前的南方做買賣的時候就聽人說,寧遠的風光都能比得上江南了。以前沒見過,不敢相信。這次看到了,不得不信。”謝銘瑄道。
年長的漢字哈哈一笑,神色間愈發驕傲,說道:“種樹,修路,造渠,建水庫,這些可都是侯府直接下來的文書,半點兒都不敢馬虎的。有了這些,俺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啦!”
“就是,俺們以前是看天吃飯,現在是旱澇保收。”又一位漢子插話道。
“要是旱澇保收的話,那大家夥兒的日子確實是好過多了。”謝銘瑄和兩位禦史明白了。
“不光是這樣。以前俺們西北這塊兒,不刮風都有三層灰。刮起風來,眼睛都迷得睜不開。現在好了,不怕旱,不怕澇,也不怕風沙了。照這麽下去,俺琢磨著啊,再過個幾十年,俺們這一塊兒不說跟江南比,就是跟天底下任何一塊地兒比,都隻強不差。”年長的漢子道。
“以前俺們這祖祖輩輩都隻能種那麽幾樣幹莊稼,現在俺們不僅能種幹莊稼,水莊稼也能種。就是幹莊稼,官府給俺們發下來的玉米紅薯啥的,產量比原來那些幹莊稼都高多了。”另一位漢子道。
“你們這兒的官府好像什麽都管啊,還發莊稼種子?”謝銘瑄笑道。
“咋不發?這些玉米紅薯啥的,聽說是侯爺派人去幾萬裏以外的地方找迴來的,花了老大力氣了。”那漢子道。
“你們這既要種地,又要開荒種樹,還要修路造渠,忙得過來嗎?”謝銘瑄道。
“都是為大家夥兒自己好的事兒,忙不過來也得忙啊!”年長的漢子接過話,說道:“再說了,修路造渠這些事兒,大頭兒都是官府幹了,俺們隻是打打下手。”
“哦?怎麽說?官府不也得征集民夫做這些事麽?”謝銘瑄道。
“那是以前,不是現在。俺們寧遠有一支大軍,是專門做這些事的。”年長的漢子道。
“就是那支協助農事的軍隊?”謝銘瑄道。
這件事,他還曾經上過折子,參奏寧遠以軍務農,不務正業,荒廢兵事。
“是的。這支大軍可不得了,這些年可是給俺們老百姓做了太多大好事。”年長的漢子道。
“我聽說,這支大軍好像也就是十來萬人。我們這一路看到的這麽多路啊渠啊的,他們修不過來吧?”一位禦史道。
“大軍來幫俺們修路造渠,俺們自己也不能昧著良心啥也不幹吧?”年長的漢子道。
“這麽說大家夥兒也出力了?”那位禦史笑道。
“那當然!”年長的漢子應了一聲,慨然歎道:“所以說俺們寧遠現在的官府好啊!大軍來幫俺們做大好事,俺們出點兒力,官府還給俺們發工錢,不讓俺們白幹。”
“還有工錢拿?”那位禦史好奇道。
“有!工錢還不低!”年長的漢子又歎了一聲,說道:“而且官府還專挑農閑的時候做這些事,不耽誤俺們地裏的莊稼,還讓俺們在農閑的時候能掙錢。要不然,俺們哪裏能隔三岔五地下下館子?”
謝銘瑄與兩位禦史又對視一眼,都沉默了下來。
這一路所見所聞,不僅顛覆了他們以前對寧遠的看法,甚至都顛覆了他們心中最為牢固的一些想法。
桌上又添了幾個菜。
幾位漢子埋頭吃喝了一會兒,見謝銘瑄等人都不說話,年長的漢子主動開口道:“幾位貴人是第一次來俺們這兒吧?”
“是的,老哥。我們以前都是在南方做買賣。聽說寧遠現在越來越好,就想來看看能不能把買賣做過來。”謝銘瑄道。
“那幾位貴人可是來著了!”年長的漢子道:“這幾年在俺們寧遠做買賣的人,可都發財了。”
“老哥說笑了!哪兒有那麽容易發財的?”謝銘瑄笑道。
“這位貴人您還真別不信!不信您問問這幾位,是不是這樣?就拿大憨兄弟來說吧,這些年開這個茶肆,也不少掙錢。”年長的漢子指了指茶肆老板,說道。
“聊你們的就聊你們的,說俺們家當家的幹啥?“婦人道。
“做買賣如果真這麽好賺,老哥和幾位兄弟怎麽不去做買賣?”謝銘瑄道。
“唉,所以說得多讀書啊!做買賣得算計這算計那,還得記賬做賬啥的。俺們鬥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哪裏是那塊料?再說了,做買賣要麽得能說會道,要麽得有門手藝不是?俺們嘴笨人也笨,啥也不會,隻能靠下憨力氣吃飯,一輩子就隻能做個遭死罪的莊稼人咯!“年長的漢子道。
“這話在理!就得多讀書!俺們沒讀到書,就得讓娃們多讀書,省得跟俺們一樣遭罪!”漢子的話說到茶肆老板娘的心裏去了。婦人接了一句,伸出手,摸了摸女童的腦袋,說道:“妮子,好好聽先生的話,好好讀書。將來長大了,也去寧遠做官。”
“娘,俺才不要做官叻!俺長大了哪兒也不去,就陪著娘和爹!”女童道。
“死妮子!瞧你這點兒出息!”婦人高高抬起手,作勢欲打,卻將手又輕輕放迴到女童頭上,說道:“妮子,讀了書就得有誌氣,得去做官!做俺們這方圓百裏的第一個女官!”
“可是,娘,等俺長大了,俺不陪著您和爹的話,您和爹做不動了咋辦?”女童忽閃著大眼睛,問道。
“娘和爹這不是還有你哥嗎?不用你陪。”女童的孝心讓婦人眉眼都笑開了。
“可是,娘,您不是常說,哥將來娶了媳婦兒就會忘了娘嗎?”女童繼續問道。
那喚作柱子的青年與他爹一樣,看起來也是憨憨的。
茶肆這會兒沒有新的客人到來,又出去喂了一趟馬後,青年便也一直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聽眾人說話,誰知道突然就遭了自己妹妹當頭一錘,頓時鬧了個手忙腳亂。
“他敢!他要敢忘了娘,娘饒得了他,官府都饒不了他!聽到沒有,柱子?”婦人看向青年,說道。
“娘,俺啥時候忘了您和爹啊?“連番遭遇無妄之災,青年欲哭無淚。
青年努力做了個兇巴巴地樣子瞪了一眼自己的妹妹,卻被女童做了個要兇狠好幾倍的樣子給瞪了迴來,搞得更加狼狽。
看到青年的窘相,幾個漢子都哈哈大笑。
謝銘瑄等人也覺得好笑,不由得各自莞爾。
收住笑容,謝銘瑄道:“老板娘剛剛說,這位小哥兒將來如果不孝順的話,官府沒準兒還會管?”
“那不是沒準兒會管,是一定會管。”年長的漢子道。
“怎麽說?”謝銘瑄道。
“貴人聽過俺們的寧遠的《三字經》沒有?”年長的漢子道。
“聽過一點兒,但是不熟。”謝銘瑄道。
“教之道,孝為先,這可是《三字經》裏的話。官府說了,百善孝為先。在俺們寧遠,不孝順老人,那是大惡,是犯法。犯法的事兒,官府不會放任不管。”年長的漢子道。
謝銘瑄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讚道:“老哥連《三字經》都會,了不起!”
“讓貴人見笑了!俺哪兒會背《三字經》啊?這幾句話也就是聽得多了,所以俺才記住了。這幾個字要是寫在紙上,它們認得俺,俺可認不得它們!”年長的漢子哈哈一笑。
提起桌上的茶壺,自行倒了一碗茶水,咕嘟了幾大口之後,年長的漢子抹了抹嘴巴,說道:“下館子是這幾年的事。”
“地裏產的更多了?”謝銘瑄問道。
“那可不隻是多了一點兒半點兒。”年長的漢子臉上的光彩愈濃。
“是因為分田?”謝銘瑄想起在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寧遠土地改革一事。
“幾位貴人也聽過俺們寧遠這件事啊?”年長的漢子道。
“聽過一些。”謝銘瑄點頭道。
“是啊,以前俺們是給大戶人家種地,分三成。現在俺們是給自己種地,分七成,日子可不好過多了!”年長的漢子道。
“我聽說,寧遠也沒有收太多大戶人家的地,哪兒來那麽多地分給大家夥兒?”謝銘瑄道。
“俺們種的地是比原來少了,但是分成翻了番都不止啊!再說了,現在是自己的地,誰還不拚命地幹?“年長的漢子道。
謝銘瑄又點了點頭,總算完全明白了。
說來說去,還是老百姓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啊!
“俺們還能開荒。“另一位漢子插話道。
“開荒?“一位禦史道。
“對!官府讓俺們開荒,開荒種出來的東西,都歸俺們,官府一分也不收。”漢子道。
“就是種樹有些煩人。”另一位漢子插話道。
“屁話!”年長的漢子罵道:“不種樹,能年年有好收成?!”
挨罵的漢子嘿嘿一笑,既不惱火,也不辯解,端起酒杯,美滋滋地灌了下去。
“這種樹又是怎麽迴事?跟收成有什麽關係?”謝銘瑄道。
“幾位貴人一看就是富貴人,肯定不知道俺們莊稼地裏的這些事兒了。”年長的漢子也不知是褒還是貶地評價了謝銘瑄等人一句,接著道:“官府要求的,俺們開荒可以,但不能砍樹。一定要砍樹才能開荒的話,砍一棵,補兩顆。”
“我們這一路看到的樹就是這麽來的?”謝銘瑄訝異地問道。
“幾位貴人也看到了?怎麽樣?俺們寧遠的風景好吧?”年長的漢子不無驕傲地問道。
“我們以前的南方做買賣的時候就聽人說,寧遠的風光都能比得上江南了。以前沒見過,不敢相信。這次看到了,不得不信。”謝銘瑄道。
年長的漢字哈哈一笑,神色間愈發驕傲,說道:“種樹,修路,造渠,建水庫,這些可都是侯府直接下來的文書,半點兒都不敢馬虎的。有了這些,俺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啦!”
“就是,俺們以前是看天吃飯,現在是旱澇保收。”又一位漢子插話道。
“要是旱澇保收的話,那大家夥兒的日子確實是好過多了。”謝銘瑄和兩位禦史明白了。
“不光是這樣。以前俺們西北這塊兒,不刮風都有三層灰。刮起風來,眼睛都迷得睜不開。現在好了,不怕旱,不怕澇,也不怕風沙了。照這麽下去,俺琢磨著啊,再過個幾十年,俺們這一塊兒不說跟江南比,就是跟天底下任何一塊地兒比,都隻強不差。”年長的漢子道。
“以前俺們這祖祖輩輩都隻能種那麽幾樣幹莊稼,現在俺們不僅能種幹莊稼,水莊稼也能種。就是幹莊稼,官府給俺們發下來的玉米紅薯啥的,產量比原來那些幹莊稼都高多了。”另一位漢子道。
“你們這兒的官府好像什麽都管啊,還發莊稼種子?”謝銘瑄笑道。
“咋不發?這些玉米紅薯啥的,聽說是侯爺派人去幾萬裏以外的地方找迴來的,花了老大力氣了。”那漢子道。
“你們這既要種地,又要開荒種樹,還要修路造渠,忙得過來嗎?”謝銘瑄道。
“都是為大家夥兒自己好的事兒,忙不過來也得忙啊!”年長的漢子接過話,說道:“再說了,修路造渠這些事兒,大頭兒都是官府幹了,俺們隻是打打下手。”
“哦?怎麽說?官府不也得征集民夫做這些事麽?”謝銘瑄道。
“那是以前,不是現在。俺們寧遠有一支大軍,是專門做這些事的。”年長的漢子道。
“就是那支協助農事的軍隊?”謝銘瑄道。
這件事,他還曾經上過折子,參奏寧遠以軍務農,不務正業,荒廢兵事。
“是的。這支大軍可不得了,這些年可是給俺們老百姓做了太多大好事。”年長的漢子道。
“我聽說,這支大軍好像也就是十來萬人。我們這一路看到的這麽多路啊渠啊的,他們修不過來吧?”一位禦史道。
“大軍來幫俺們修路造渠,俺們自己也不能昧著良心啥也不幹吧?”年長的漢子道。
“這麽說大家夥兒也出力了?”那位禦史笑道。
“那當然!”年長的漢子應了一聲,慨然歎道:“所以說俺們寧遠現在的官府好啊!大軍來幫俺們做大好事,俺們出點兒力,官府還給俺們發工錢,不讓俺們白幹。”
“還有工錢拿?”那位禦史好奇道。
“有!工錢還不低!”年長的漢子又歎了一聲,說道:“而且官府還專挑農閑的時候做這些事,不耽誤俺們地裏的莊稼,還讓俺們在農閑的時候能掙錢。要不然,俺們哪裏能隔三岔五地下下館子?”
謝銘瑄與兩位禦史又對視一眼,都沉默了下來。
這一路所見所聞,不僅顛覆了他們以前對寧遠的看法,甚至都顛覆了他們心中最為牢固的一些想法。
桌上又添了幾個菜。
幾位漢子埋頭吃喝了一會兒,見謝銘瑄等人都不說話,年長的漢子主動開口道:“幾位貴人是第一次來俺們這兒吧?”
“是的,老哥。我們以前都是在南方做買賣。聽說寧遠現在越來越好,就想來看看能不能把買賣做過來。”謝銘瑄道。
“那幾位貴人可是來著了!”年長的漢子道:“這幾年在俺們寧遠做買賣的人,可都發財了。”
“老哥說笑了!哪兒有那麽容易發財的?”謝銘瑄笑道。
“這位貴人您還真別不信!不信您問問這幾位,是不是這樣?就拿大憨兄弟來說吧,這些年開這個茶肆,也不少掙錢。”年長的漢子指了指茶肆老板,說道。
“聊你們的就聊你們的,說俺們家當家的幹啥?“婦人道。
“做買賣如果真這麽好賺,老哥和幾位兄弟怎麽不去做買賣?”謝銘瑄道。
“唉,所以說得多讀書啊!做買賣得算計這算計那,還得記賬做賬啥的。俺們鬥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哪裏是那塊料?再說了,做買賣要麽得能說會道,要麽得有門手藝不是?俺們嘴笨人也笨,啥也不會,隻能靠下憨力氣吃飯,一輩子就隻能做個遭死罪的莊稼人咯!“年長的漢子道。
“這話在理!就得多讀書!俺們沒讀到書,就得讓娃們多讀書,省得跟俺們一樣遭罪!”漢子的話說到茶肆老板娘的心裏去了。婦人接了一句,伸出手,摸了摸女童的腦袋,說道:“妮子,好好聽先生的話,好好讀書。將來長大了,也去寧遠做官。”
“娘,俺才不要做官叻!俺長大了哪兒也不去,就陪著娘和爹!”女童道。
“死妮子!瞧你這點兒出息!”婦人高高抬起手,作勢欲打,卻將手又輕輕放迴到女童頭上,說道:“妮子,讀了書就得有誌氣,得去做官!做俺們這方圓百裏的第一個女官!”
“可是,娘,等俺長大了,俺不陪著您和爹的話,您和爹做不動了咋辦?”女童忽閃著大眼睛,問道。
“娘和爹這不是還有你哥嗎?不用你陪。”女童的孝心讓婦人眉眼都笑開了。
“可是,娘,您不是常說,哥將來娶了媳婦兒就會忘了娘嗎?”女童繼續問道。
那喚作柱子的青年與他爹一樣,看起來也是憨憨的。
茶肆這會兒沒有新的客人到來,又出去喂了一趟馬後,青年便也一直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聽眾人說話,誰知道突然就遭了自己妹妹當頭一錘,頓時鬧了個手忙腳亂。
“他敢!他要敢忘了娘,娘饒得了他,官府都饒不了他!聽到沒有,柱子?”婦人看向青年,說道。
“娘,俺啥時候忘了您和爹啊?“連番遭遇無妄之災,青年欲哭無淚。
青年努力做了個兇巴巴地樣子瞪了一眼自己的妹妹,卻被女童做了個要兇狠好幾倍的樣子給瞪了迴來,搞得更加狼狽。
看到青年的窘相,幾個漢子都哈哈大笑。
謝銘瑄等人也覺得好笑,不由得各自莞爾。
收住笑容,謝銘瑄道:“老板娘剛剛說,這位小哥兒將來如果不孝順的話,官府沒準兒還會管?”
“那不是沒準兒會管,是一定會管。”年長的漢子道。
“怎麽說?”謝銘瑄道。
“貴人聽過俺們的寧遠的《三字經》沒有?”年長的漢子道。
“聽過一點兒,但是不熟。”謝銘瑄道。
“教之道,孝為先,這可是《三字經》裏的話。官府說了,百善孝為先。在俺們寧遠,不孝順老人,那是大惡,是犯法。犯法的事兒,官府不會放任不管。”年長的漢子道。
謝銘瑄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讚道:“老哥連《三字經》都會,了不起!”
“讓貴人見笑了!俺哪兒會背《三字經》啊?這幾句話也就是聽得多了,所以俺才記住了。這幾個字要是寫在紙上,它們認得俺,俺可認不得它們!”年長的漢子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