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華哪裏肯,連忙抱住朱棣的後背,臉頰死勁往他胸膛裏鑽。
朱棣身軀陡然一僵,卻不及有所反應之間,懷裏的人兒巳平復了情緒,就聽她低聲細語的說。那聲音帶些鼻音,又很低,卻清清楚楚地傳到了他的耳中:“這鞋是趕不上穿了,等今年入冬的時候,臣妾再親手交給您可好?”
“好!”一宇落下,朱棣突然緊緊樓住儀華,薄薄的兩片嘴唇抿在一起,然後微微的向上翹著,可雙如幽譚一樣深邃的眼中有得意的笑意閃爍。
其時颳起了大風,窗外的老樹上積雪簌簌而落,如飛絮,如撒鹽,漫天的雪花飛舞。而他與她隻是靜靜地相擁一起,望著透亮的窗外,誰也沒有說話。
時間不是靜止的,轉眼兩日過去了。
聞母將逝這一噩耗的徐增壽,帶著悲痛的心情返程抵府當天,儀華也不舍的暫別不滿一歲的小兒子,與僅二歲的小高熙帶著朱棣給予的百名侍衛,向京師應天駛去。
第162章 母子
離城上京的那一天,湛藍的天空飄起了細小的雪花,這是春天裏的第一場雪。等到噗噗嗒嗒的雨聲不絕於耳之時,他們已經到了京師應天。而這個時候正是穀雨時節,也是農曆三月初八,今上朱元璋以蒙古內部空虛之機,派遣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命其率領十餘名副將再次遠征漠北。
這一天的下午,陰沉沉的雨水剛停不久,儀華母子就踏入了魏國公宅。
在馬車行駛的這一段窄窄的青石板小巷道路上,渾然不同於北平大氣肅穆的建築,使軟趴趴了一個多月的小高熙,感覺很是新奇。
儀華看見兒子眼晴裏不住閃動著興奮的光,手舞足蹈地蹦蹦跳跳,她一把抱住過於活潑的兒子,嚴肅的說道:“不許胡亂!老老實實的待著!”
兩歲半的孩子,進入了他人生中第一拿反叛期,特別任性、難管、讓人生氣,哭鬧起來很兇,但隻要一滿足或震懾住他,馬上就會乖乖的聽話,甚至是對你露出一個笑臉。小高熙也一樣,更甚者比同齡的小孩反叛的厲害,就見他鼓著一身的蠻牛勁兒,不依不饒的在儀華懷裏扭動掙紮。
一路上,儀華早就領教了小傢夥的霸道,自有一套對付的辦法。
一見他掙紮,立馬把他側抱坐在膝蓋上,雙臂牢牢的圈住兩隻小胳膊,臉對臉的盯著他,作兇狠狀說:“再亂動,把你扔進樹林去!”
這句話很有效,自從出了北平城,他們夜宿荒郊野林的那一晚,樹林中嗷嗷唿唿的自然聲音,黑漆恐怖的各種自然影像,成了小高熙追文還得去最快發文的百度貼吧害怕的地方。於是在儀華緊箍的懷中,漸漸無力也不敢掙紮了,但小嘴巴卻是一疼,不甘而委屈的淚水就溢滿了黑溜溜的大眼晴。
“王妃。”隨侍而來的李進忠看了一眼吃癟的小高熙,麻利的揭開了食盒,捧了一盤五色糕遞上。
儀華抽出絹帕,心疼的為小高熙揩了臉上的淚水,這才撚了一塊糕點,柔聲哄道:“乖乖所話,母妃怎麽會不要你呢?”說著,將糕點放在了白乎乎的小手上。
這時的小孩子,除了一日三餐,到了下午都會餓,喜歡吃一些小點心。小高熙拿了糕點,顧不得先會還在鬧別扭,已滿足的一口一口吃起來。
儀華眸光流轉,又撚起一塊,對很快吃完一塊的小高熙問道:“還要嗎?”
朱高熙眼晴眨巴眨巴的盯著糕點,脆生生迴了一個宇“要!”,揚著笑臉就伸手去拿。
儀華連忙舉高手,定定的看著小傢夥,鄭重道:“一會兒下了馬車,不許出聲,母妃叫你怎麽做就怎麽做知道嗎?”
小高熙有了自己的意識,聽了這話,倒也迷迷糊糊的懂了一半,又想要吃糕點,忙不迭點頭。
儀華見小高熙神情,知他是聽進去了,這才滿意的一笑,遞了糕點過去。
如此,又過了一會兒,當小高熙吃掉三塊糕點的時候,馬車輕輕一晃停了下來,待一陣騷動後,有個女人在外麵說話道:“王妃,到二門了。三弟他優心母親,先進院子裏了。”
女子說話聲音輕輕柔柔的,很好聽。又叫徐增壽三弟,必是徐膺緒去年才過門的新婚妻子,太子繼紀的堂妹,呂氏。
儀華心裏打過腹稿,便牽著高熙下了馬車,就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婦人,瓜子臉,皮膚白,穿著一件果綠色遍繡百蝶飛舞長衫,挽著矮髻,裊裊婷婷的站在一群嬤嬤婢女當中,溫婉含笑的等著她。
儀華看著眼前這名娟秀的女子,不由想起幼時與自己打架的胖小子徐膺緒,心裏暗道:他倒是好艷福!想畢,又念及此女與太子府沾親,又是朱允炆的堂姨,臉上笑意便多了幾分客氣:“二弟妹!”
就在儀華打量琢磨她的時候,呂氏也暗自打量自己的這位姑姐。不過,一看之下,卻教王氏微微吃了一驚。
她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女子就是徐儀華!
白淨勻稱的麵孔,尖尖的下頜,大大的眼晴…就是一張很普通的美人臉,可那眉宇間的英氣,溫和的目光,恬靜的笑容,甚至是顧盼間流露出的少女嬌俏,都不應該是出嫁了十一二年的婦人之態!
訝異間,呂氏想起了娘家母親與大嫂保養得宜的麵孔上,掩不住的深深倦意,以及不經意流露出的精明厲害,忍不住又多看了儀華幾眼,才屈膝行了參見禮,道:“王妃,母親房裏離不開人,大嫂他們都抽不開身,所以由臣妾過來迎接。”
說話時,呂氏看見儀華牽著的兩歲多大的小豆丁,濃眉大眼,聽話的站在大人旁邊,一雙大眼晴卻好奇的直轉悠,煞是可愛。當即,腦中靈光一閃,憶起儀華近三年連生兩子,燕王府至今的三個小王子都是嫡出,倒也明白了儀華為何如此神態氣度。遂也放開了心下詫異,繼續道:“臣妾已為王妃和小王子收給了院子,王妃您一路舟車勞頓,可以先去……”
呂氏落落大方的說著話,眼底卻有一絲羨慕的神色。
儀華自然不知呂氏所想,隻麵露焦急的打斷道:“二弟妹,先帶我和熙兒見母親吧,至於其他都不礙事。”
方才的話也不過是為了盡禮數,便也不再多勸,引著儀華母子去見謝氏。
謝氏養病的院子是在正院後麵的一個跨院裏。從正院北邊的耳房有一個接著跨院的長廊,高出地麵一二尺,通過這條長廊,有一個兩扇漆門相連,門邊上有一株參天的老槐樹,呈雲團狀的槐樹枝丫,籠罩了進門的大片地方,陰陰涼諒的,很有幽靜之感。
而院子裏也極是簡單,正北麵一間兩層高的小樓,就隻有西邊一間屋子,作為煎藥的地方。
儀華牽著高熙,隨呂氏進了院子,見此地清冷的不像謝氏一貫奢侈的作風,正琢磨著謝氏是否已病的全無神誌,就見一樓正門廳口簾子一掀,卻是常氏出來相迎,她再不及思索,忙與常氏含蓄幾句,匆忙進了屋裏。
第163章 謝氏
進到上房內,首先是廳堂,裏麵有七八個人侍立著,撩開西邊的簾子走進去,這才是謝氏臥病的屋子。
屋子裏鴉雀無聲的立滿了人,徐輝祖、徐膺緒、徐增壽、徐儀盈四兄妹,以及站在角落裏的徐達妾室林氏母女。此刻,其他人都圍著床榻站立,隻有徐增壽是跪在腳踏上,一臉悲痛的望著還在昏迷的謝氏。
她們一進屋,徐輝祖銳利的目光,似一把利刃直射而來。
儀華腳步一頓,驀地想起當年徐達去逝的情形,徐輝祖也似這般銳利的看向自己。不過物是人非,她心裏已無當年的害怕,迎著徐輝祖迫人的目光,就牽著小高熙走了過去,半福了一個身,輕喚道:“大哥。”
徐輝祖目光一跳,一麵迴憶著多年前的儀華,一麵上上下下的打量著,半晌之後,他才沉默的點頭,目光移向一臉好奇模樣的小高熙。
儀華微彎下腰,輕輕拍了一下小高熙後背,指著徐輝祖低聲道:“熙兒,這是你大舅父。”
小高熙年紀小小,又是嬌慣出的小霸王,但在禮節方麵卻不含糊,聽到儀華介紹後,對著徐輝祖就拱起兩手,穩穩噹噹的作了一個揖,奶聲奶氣的說道:“熙兒見過大舅父。”見禮時,一雙不安份的大眼睛,來來迴迴的打量起來,沒有一點兒的怕生。
徐輝祖見了臉上淩厲的線條緩和了不少,微微噏動雙唇,正要說些什麽時,徐增壽忽然聲音哽咽的激動叫道:“娘,兒子迴來了!”
站在徐增壽身後的徐儀盈一聽,一下也跪倒了腳踏上,倚在床沿上哭泣道:“娘,您看,是三哥迴來了,他迴來了呀!”少女細柔的嗓音,略略拔高,尖銳得似要喚醒謝氏混沌的神誌一般。
屋裏的人見狀,連忙朝床榻走去。
儀華也不好不動,趕緊牽著小高熙跟了上去。
這屋子因為是在三層樓高的主樓後麵,屋裏的光線並不太好,又逢今日陰雨天氣,便是更加昏暗。這會兒,八九個人圍了上去,床榻旁昏昏暗暗的,好似晚間掌燈時分。
謝氏病得不清,從一開始的發燒昏迷,到現在已經渾噩不清,看東西也是模模糊糊。昏暗的光線下,剛轉醒的謝氏隻看見一個個黑影在眼前晃,她“啊”的一 聲,突然大叫道:“壽哥兒呢?你在哪裏?為什麽我看不見了!怎麽這麽黑……”她亂揮著手,虛弱卻又瘋狂的喊叫。
“娘!”徐增壽大哭一聲,抓住謝氏的雙手,摸在他布滿淚水的臉上,急切證明道:“我在這裏,娘您看,我就是呀!兒子迴來了,娘!”
一聲聲飽含悲慟的唿喚,催人淚下,常氏、呂氏、林氏她們全都手拿起了帕子,抹著眼淚嚶嚶哭泣。
儀華不是鐵石心腸的人,也不是以德報怨的人,但見謝氏母子如此,她一個做母親的心懷,不由地被觸動了,鼻子泛起了酸,卻不至於落淚。
但是眼前的情形,卻把小高熙嚇住了,他一下子撲進了儀華的懷裏,隻露出半張臉悄悄的看。
徐輝祖見女眷都哀泣的哭,謝氏又鬧著看不見,他走到妻子常氏的身邊,讓她下去點燈再把太醫請來。常氏答應著出了屋,隔了一會兒,領了四本章首發於小說同名百度貼吧個婢女進來,手腳利落的在大小角落裏點了燈,轉眼間屋子登時亮堂了起來。
這時,謝氏的力氣巳耗盡,無力的仰躺在床上,借著通亮的燈火,努力的看著心愛的兒子,臉上慢慢有了笑容,口裏呢喃的低喚著“壽哥兒……我的壽哥兒……”
徐增壽聽著謝氏,像小時候一樣叫他,又想起謝氏這三年來的思量,一時少年郎心裏愧疚的沒法,卻什麽話也說不出來,隻握著謝氏的手,時不時應上一聲“娘,兒子在這裏”。
</br>
朱棣身軀陡然一僵,卻不及有所反應之間,懷裏的人兒巳平復了情緒,就聽她低聲細語的說。那聲音帶些鼻音,又很低,卻清清楚楚地傳到了他的耳中:“這鞋是趕不上穿了,等今年入冬的時候,臣妾再親手交給您可好?”
“好!”一宇落下,朱棣突然緊緊樓住儀華,薄薄的兩片嘴唇抿在一起,然後微微的向上翹著,可雙如幽譚一樣深邃的眼中有得意的笑意閃爍。
其時颳起了大風,窗外的老樹上積雪簌簌而落,如飛絮,如撒鹽,漫天的雪花飛舞。而他與她隻是靜靜地相擁一起,望著透亮的窗外,誰也沒有說話。
時間不是靜止的,轉眼兩日過去了。
聞母將逝這一噩耗的徐增壽,帶著悲痛的心情返程抵府當天,儀華也不舍的暫別不滿一歲的小兒子,與僅二歲的小高熙帶著朱棣給予的百名侍衛,向京師應天駛去。
第162章 母子
離城上京的那一天,湛藍的天空飄起了細小的雪花,這是春天裏的第一場雪。等到噗噗嗒嗒的雨聲不絕於耳之時,他們已經到了京師應天。而這個時候正是穀雨時節,也是農曆三月初八,今上朱元璋以蒙古內部空虛之機,派遣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命其率領十餘名副將再次遠征漠北。
這一天的下午,陰沉沉的雨水剛停不久,儀華母子就踏入了魏國公宅。
在馬車行駛的這一段窄窄的青石板小巷道路上,渾然不同於北平大氣肅穆的建築,使軟趴趴了一個多月的小高熙,感覺很是新奇。
儀華看見兒子眼晴裏不住閃動著興奮的光,手舞足蹈地蹦蹦跳跳,她一把抱住過於活潑的兒子,嚴肅的說道:“不許胡亂!老老實實的待著!”
兩歲半的孩子,進入了他人生中第一拿反叛期,特別任性、難管、讓人生氣,哭鬧起來很兇,但隻要一滿足或震懾住他,馬上就會乖乖的聽話,甚至是對你露出一個笑臉。小高熙也一樣,更甚者比同齡的小孩反叛的厲害,就見他鼓著一身的蠻牛勁兒,不依不饒的在儀華懷裏扭動掙紮。
一路上,儀華早就領教了小傢夥的霸道,自有一套對付的辦法。
一見他掙紮,立馬把他側抱坐在膝蓋上,雙臂牢牢的圈住兩隻小胳膊,臉對臉的盯著他,作兇狠狀說:“再亂動,把你扔進樹林去!”
這句話很有效,自從出了北平城,他們夜宿荒郊野林的那一晚,樹林中嗷嗷唿唿的自然聲音,黑漆恐怖的各種自然影像,成了小高熙追文還得去最快發文的百度貼吧害怕的地方。於是在儀華緊箍的懷中,漸漸無力也不敢掙紮了,但小嘴巴卻是一疼,不甘而委屈的淚水就溢滿了黑溜溜的大眼晴。
“王妃。”隨侍而來的李進忠看了一眼吃癟的小高熙,麻利的揭開了食盒,捧了一盤五色糕遞上。
儀華抽出絹帕,心疼的為小高熙揩了臉上的淚水,這才撚了一塊糕點,柔聲哄道:“乖乖所話,母妃怎麽會不要你呢?”說著,將糕點放在了白乎乎的小手上。
這時的小孩子,除了一日三餐,到了下午都會餓,喜歡吃一些小點心。小高熙拿了糕點,顧不得先會還在鬧別扭,已滿足的一口一口吃起來。
儀華眸光流轉,又撚起一塊,對很快吃完一塊的小高熙問道:“還要嗎?”
朱高熙眼晴眨巴眨巴的盯著糕點,脆生生迴了一個宇“要!”,揚著笑臉就伸手去拿。
儀華連忙舉高手,定定的看著小傢夥,鄭重道:“一會兒下了馬車,不許出聲,母妃叫你怎麽做就怎麽做知道嗎?”
小高熙有了自己的意識,聽了這話,倒也迷迷糊糊的懂了一半,又想要吃糕點,忙不迭點頭。
儀華見小高熙神情,知他是聽進去了,這才滿意的一笑,遞了糕點過去。
如此,又過了一會兒,當小高熙吃掉三塊糕點的時候,馬車輕輕一晃停了下來,待一陣騷動後,有個女人在外麵說話道:“王妃,到二門了。三弟他優心母親,先進院子裏了。”
女子說話聲音輕輕柔柔的,很好聽。又叫徐增壽三弟,必是徐膺緒去年才過門的新婚妻子,太子繼紀的堂妹,呂氏。
儀華心裏打過腹稿,便牽著高熙下了馬車,就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婦人,瓜子臉,皮膚白,穿著一件果綠色遍繡百蝶飛舞長衫,挽著矮髻,裊裊婷婷的站在一群嬤嬤婢女當中,溫婉含笑的等著她。
儀華看著眼前這名娟秀的女子,不由想起幼時與自己打架的胖小子徐膺緒,心裏暗道:他倒是好艷福!想畢,又念及此女與太子府沾親,又是朱允炆的堂姨,臉上笑意便多了幾分客氣:“二弟妹!”
就在儀華打量琢磨她的時候,呂氏也暗自打量自己的這位姑姐。不過,一看之下,卻教王氏微微吃了一驚。
她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女子就是徐儀華!
白淨勻稱的麵孔,尖尖的下頜,大大的眼晴…就是一張很普通的美人臉,可那眉宇間的英氣,溫和的目光,恬靜的笑容,甚至是顧盼間流露出的少女嬌俏,都不應該是出嫁了十一二年的婦人之態!
訝異間,呂氏想起了娘家母親與大嫂保養得宜的麵孔上,掩不住的深深倦意,以及不經意流露出的精明厲害,忍不住又多看了儀華幾眼,才屈膝行了參見禮,道:“王妃,母親房裏離不開人,大嫂他們都抽不開身,所以由臣妾過來迎接。”
說話時,呂氏看見儀華牽著的兩歲多大的小豆丁,濃眉大眼,聽話的站在大人旁邊,一雙大眼晴卻好奇的直轉悠,煞是可愛。當即,腦中靈光一閃,憶起儀華近三年連生兩子,燕王府至今的三個小王子都是嫡出,倒也明白了儀華為何如此神態氣度。遂也放開了心下詫異,繼續道:“臣妾已為王妃和小王子收給了院子,王妃您一路舟車勞頓,可以先去……”
呂氏落落大方的說著話,眼底卻有一絲羨慕的神色。
儀華自然不知呂氏所想,隻麵露焦急的打斷道:“二弟妹,先帶我和熙兒見母親吧,至於其他都不礙事。”
方才的話也不過是為了盡禮數,便也不再多勸,引著儀華母子去見謝氏。
謝氏養病的院子是在正院後麵的一個跨院裏。從正院北邊的耳房有一個接著跨院的長廊,高出地麵一二尺,通過這條長廊,有一個兩扇漆門相連,門邊上有一株參天的老槐樹,呈雲團狀的槐樹枝丫,籠罩了進門的大片地方,陰陰涼諒的,很有幽靜之感。
而院子裏也極是簡單,正北麵一間兩層高的小樓,就隻有西邊一間屋子,作為煎藥的地方。
儀華牽著高熙,隨呂氏進了院子,見此地清冷的不像謝氏一貫奢侈的作風,正琢磨著謝氏是否已病的全無神誌,就見一樓正門廳口簾子一掀,卻是常氏出來相迎,她再不及思索,忙與常氏含蓄幾句,匆忙進了屋裏。
第163章 謝氏
進到上房內,首先是廳堂,裏麵有七八個人侍立著,撩開西邊的簾子走進去,這才是謝氏臥病的屋子。
屋子裏鴉雀無聲的立滿了人,徐輝祖、徐膺緒、徐增壽、徐儀盈四兄妹,以及站在角落裏的徐達妾室林氏母女。此刻,其他人都圍著床榻站立,隻有徐增壽是跪在腳踏上,一臉悲痛的望著還在昏迷的謝氏。
她們一進屋,徐輝祖銳利的目光,似一把利刃直射而來。
儀華腳步一頓,驀地想起當年徐達去逝的情形,徐輝祖也似這般銳利的看向自己。不過物是人非,她心裏已無當年的害怕,迎著徐輝祖迫人的目光,就牽著小高熙走了過去,半福了一個身,輕喚道:“大哥。”
徐輝祖目光一跳,一麵迴憶著多年前的儀華,一麵上上下下的打量著,半晌之後,他才沉默的點頭,目光移向一臉好奇模樣的小高熙。
儀華微彎下腰,輕輕拍了一下小高熙後背,指著徐輝祖低聲道:“熙兒,這是你大舅父。”
小高熙年紀小小,又是嬌慣出的小霸王,但在禮節方麵卻不含糊,聽到儀華介紹後,對著徐輝祖就拱起兩手,穩穩噹噹的作了一個揖,奶聲奶氣的說道:“熙兒見過大舅父。”見禮時,一雙不安份的大眼睛,來來迴迴的打量起來,沒有一點兒的怕生。
徐輝祖見了臉上淩厲的線條緩和了不少,微微噏動雙唇,正要說些什麽時,徐增壽忽然聲音哽咽的激動叫道:“娘,兒子迴來了!”
站在徐增壽身後的徐儀盈一聽,一下也跪倒了腳踏上,倚在床沿上哭泣道:“娘,您看,是三哥迴來了,他迴來了呀!”少女細柔的嗓音,略略拔高,尖銳得似要喚醒謝氏混沌的神誌一般。
屋裏的人見狀,連忙朝床榻走去。
儀華也不好不動,趕緊牽著小高熙跟了上去。
這屋子因為是在三層樓高的主樓後麵,屋裏的光線並不太好,又逢今日陰雨天氣,便是更加昏暗。這會兒,八九個人圍了上去,床榻旁昏昏暗暗的,好似晚間掌燈時分。
謝氏病得不清,從一開始的發燒昏迷,到現在已經渾噩不清,看東西也是模模糊糊。昏暗的光線下,剛轉醒的謝氏隻看見一個個黑影在眼前晃,她“啊”的一 聲,突然大叫道:“壽哥兒呢?你在哪裏?為什麽我看不見了!怎麽這麽黑……”她亂揮著手,虛弱卻又瘋狂的喊叫。
“娘!”徐增壽大哭一聲,抓住謝氏的雙手,摸在他布滿淚水的臉上,急切證明道:“我在這裏,娘您看,我就是呀!兒子迴來了,娘!”
一聲聲飽含悲慟的唿喚,催人淚下,常氏、呂氏、林氏她們全都手拿起了帕子,抹著眼淚嚶嚶哭泣。
儀華不是鐵石心腸的人,也不是以德報怨的人,但見謝氏母子如此,她一個做母親的心懷,不由地被觸動了,鼻子泛起了酸,卻不至於落淚。
但是眼前的情形,卻把小高熙嚇住了,他一下子撲進了儀華的懷裏,隻露出半張臉悄悄的看。
徐輝祖見女眷都哀泣的哭,謝氏又鬧著看不見,他走到妻子常氏的身邊,讓她下去點燈再把太醫請來。常氏答應著出了屋,隔了一會兒,領了四本章首發於小說同名百度貼吧個婢女進來,手腳利落的在大小角落裏點了燈,轉眼間屋子登時亮堂了起來。
這時,謝氏的力氣巳耗盡,無力的仰躺在床上,借著通亮的燈火,努力的看著心愛的兒子,臉上慢慢有了笑容,口裏呢喃的低喚著“壽哥兒……我的壽哥兒……”
徐增壽聽著謝氏,像小時候一樣叫他,又想起謝氏這三年來的思量,一時少年郎心裏愧疚的沒法,卻什麽話也說不出來,隻握著謝氏的手,時不時應上一聲“娘,兒子在這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