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王妃合離 南糧北上
搬空國庫:帶著小姨子去戍邊 作者:小鍋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官軍侯真是智勇雙全!”
甄太後心中激動不已,喃喃自語著。
一想到秦毅那挺拔的身姿和英俊的相貌,她心裏便忍不住思忖,像秦毅這樣優秀的男子,究竟什麽樣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他呢?
而滿朝文武得知此事後,同樣驚訝萬分。
數日後,消息傳到了南都。
趙恆得知情況,鼻子都快氣歪了。
秦毅等人搞出一個所謂的“國債”,抵押物中竟然還有西苑!要知道,那西苑可是趙恆花費大量錢財建造的,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機會入住。
如今,卻被秦毅拿去抵押了。
更讓趙恆氣憤的是,秦毅竟然通過“國債”真的籌措到了巨額資金。
劉敬忠、楊建、郭衡、郭凱等人也是萬萬沒想到,秦毅竟然能用這種匪夷所思的辦法借到錢。
就連郭衡也不得不佩服秦毅的頭腦。
“他以為籌措到錢就能買到糧食?真是太天真了!”
趙恆冷哼一聲,緊緊握住拳頭,怒聲說道。
隨後,他再次下達命令,要求所有糧商均不得將糧食賣給京城。
不過,趙恆顯然低估了商人的貪婪。
秦毅和裴岑籌集了六百萬兩購糧食款的消息傳開後,南方的糧商便已蠢蠢欲動,他們聯合其他糧商抬高糧食價格,使得糧食的價格從一兩一石暴漲到了二兩一石。
本來一兩一石就夠高了,現在二兩一石,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此時已進入冬季,青黃不接,食物短缺,連野草都快被挖光了。
家裏有存糧的還好,沒有存糧的,隻能忍痛買高價米;沒有存糧也沒有錢的,隻能賣兒賣女;如果連兒女都沒有,那就隻能餓死。
就在這個時候,京城突然傳來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朝廷竟然以二兩銀子一石的高價收購糧食,而且不管數量有多少,一概全收!這讓人們不禁為之側目。
第二個消息則更為震撼,冀王側王妃白曦曦居然要與冀王和離,並且選擇在玉虛觀出家當道士!
而白曦曦給出的和離理由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冀王不顧家國大義,臨陣脫逃,幸虧她派人及時通知冠軍侯,才得以阻止,否則將會嚴重削弱護國軍的實力,甚至可能影響到戰爭的最終結局。
為了躲避冀王的追殺,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被人誤會,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出家。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平常時期,王妃主動提出與王爺和離的消息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成為老百姓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此時大家正麵臨著生存的巨大壓力,根本沒有心情去關注這些八卦新聞。
相反,他們更關心的是糧食的價格問題。
南方的那些糧商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變得興奮起來。
這些糧商以蔡家為首,他們迅速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蔡家二子蔡茂,以經營糧食生意而聞名。
他的兄長蔡桂更是揚州城的總兵,權勢滔天。
此時,蔡茂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家中,手捧香茗,細細品味著,同時翻看著手中的賬本,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突然,門外傳來一陣嘈雜之聲,一群商人如潮水般湧進屋內,神色急切地向蔡茂詢問起市場的情況。
蔡茂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杯,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別急,別急,咱們再等等。現在著急的可不是我們,而是秦毅那家夥。隻要我們沉得住氣,這價格說不定還會繼續上漲。”
眾人紛紛點頭,對蔡茂的看法表示讚同。他們決定繼續觀望,等待價格進一步攀升。
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米價再度飆升,竟然漲到了驚人的三兩一石!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價啊!那些糧商們個個激動得滿臉通紅,眼睛裏閃爍著貪婪的光芒,仿佛看到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在向他們招手。
然而,就在眾人興奮不已的時候,突然有人匆匆忙忙地跑進來,驚慌失措地喊道:“蔡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北麵的糧商開始往京城運糧了!”
蔡茂聽到這個消息,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南方的糧食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主要是因為南方的糧食產量大且價格相對較低,而北方則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導致糧食價格較高。
但如果北方的糧商也開始大規模地往京城運送糧食,那麽他們的價格優勢將會受到嚴重挑戰。
現在,三兩一石,拋去運費仍然能賺不少,所以北地糧商開始籌集糧食,紛紛運往京城。
蔡茂等人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以為京城隻能用南方的糧食,卻忘了成本的因素。
“那些狗東西,真是沒有規矩,竟然和我們搶買賣!要知道,京城一大半糧食都是由我們運去的,這已經是近百年的規矩,那些狗日的,太可惡了!”一個糧商憤怒地說道。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是啊,這些北地的糧商簡直是無法無天,不把我們放在眼裏!”
此刻,他們就算是把北地糧商的八輩祖宗都罵個遍也來不及了。
“都別說了,我們盡快出發前往京城!”蔡茂對眾人說道。
他心裏明白,如果再拖延下去,他們將失去更多的利益。
於是,南方糧商們立刻行動起來,組織船隊,裝載貨物,準備起航。不到兩天的時間,南方糧商的船隻,便載著滿滿的糧食,浩浩蕩蕩地駛往京城。
而趙恆卻還躲在溫暖如春的皇宮內,享受著新選的妃子們的服侍,對外麵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此時,已是十一月,天氣異常寒冷,寒風刺骨。
南方的糧商們都凍得跟個孫子似的,哆哆嗦嗦地貓在船倉內烤火。
他們一邊不停地咒罵和抱怨著北地的天氣,一邊幻想著賺個盆滿缽滿,好迴去過正旦節。
此時,運河上的船隻越來越多,原本冷清的河道變得熱鬧非凡。
這些船隻都是從南方趕來的糧商,他們帶著滿滿的糧食,希望能在北方賣個好價錢。
甄太後心中激動不已,喃喃自語著。
一想到秦毅那挺拔的身姿和英俊的相貌,她心裏便忍不住思忖,像秦毅這樣優秀的男子,究竟什麽樣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他呢?
而滿朝文武得知此事後,同樣驚訝萬分。
數日後,消息傳到了南都。
趙恆得知情況,鼻子都快氣歪了。
秦毅等人搞出一個所謂的“國債”,抵押物中竟然還有西苑!要知道,那西苑可是趙恆花費大量錢財建造的,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機會入住。
如今,卻被秦毅拿去抵押了。
更讓趙恆氣憤的是,秦毅竟然通過“國債”真的籌措到了巨額資金。
劉敬忠、楊建、郭衡、郭凱等人也是萬萬沒想到,秦毅竟然能用這種匪夷所思的辦法借到錢。
就連郭衡也不得不佩服秦毅的頭腦。
“他以為籌措到錢就能買到糧食?真是太天真了!”
趙恆冷哼一聲,緊緊握住拳頭,怒聲說道。
隨後,他再次下達命令,要求所有糧商均不得將糧食賣給京城。
不過,趙恆顯然低估了商人的貪婪。
秦毅和裴岑籌集了六百萬兩購糧食款的消息傳開後,南方的糧商便已蠢蠢欲動,他們聯合其他糧商抬高糧食價格,使得糧食的價格從一兩一石暴漲到了二兩一石。
本來一兩一石就夠高了,現在二兩一石,老百姓根本買不起。
此時已進入冬季,青黃不接,食物短缺,連野草都快被挖光了。
家裏有存糧的還好,沒有存糧的,隻能忍痛買高價米;沒有存糧也沒有錢的,隻能賣兒賣女;如果連兒女都沒有,那就隻能餓死。
就在這個時候,京城突然傳來兩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朝廷竟然以二兩銀子一石的高價收購糧食,而且不管數量有多少,一概全收!這讓人們不禁為之側目。
第二個消息則更為震撼,冀王側王妃白曦曦居然要與冀王和離,並且選擇在玉虛觀出家當道士!
而白曦曦給出的和離理由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冀王不顧家國大義,臨陣脫逃,幸虧她派人及時通知冠軍侯,才得以阻止,否則將會嚴重削弱護國軍的實力,甚至可能影響到戰爭的最終結局。
為了躲避冀王的追殺,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被人誤會,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出家。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平常時期,王妃主動提出與王爺和離的消息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成為老百姓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然而,此時大家正麵臨著生存的巨大壓力,根本沒有心情去關注這些八卦新聞。
相反,他們更關心的是糧食的價格問題。
南方的那些糧商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變得興奮起來。
這些糧商以蔡家為首,他們迅速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蔡家二子蔡茂,以經營糧食生意而聞名。
他的兄長蔡桂更是揚州城的總兵,權勢滔天。
此時,蔡茂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家中,手捧香茗,細細品味著,同時翻看著手中的賬本,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突然,門外傳來一陣嘈雜之聲,一群商人如潮水般湧進屋內,神色急切地向蔡茂詢問起市場的情況。
蔡茂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杯,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別急,別急,咱們再等等。現在著急的可不是我們,而是秦毅那家夥。隻要我們沉得住氣,這價格說不定還會繼續上漲。”
眾人紛紛點頭,對蔡茂的看法表示讚同。他們決定繼續觀望,等待價格進一步攀升。
果不其然,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米價再度飆升,竟然漲到了驚人的三兩一石!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價啊!那些糧商們個個激動得滿臉通紅,眼睛裏閃爍著貪婪的光芒,仿佛看到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在向他們招手。
然而,就在眾人興奮不已的時候,突然有人匆匆忙忙地跑進來,驚慌失措地喊道:“蔡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北麵的糧商開始往京城運糧了!”
蔡茂聽到這個消息,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南方的糧食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主要是因為南方的糧食產量大且價格相對較低,而北方則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導致糧食價格較高。
但如果北方的糧商也開始大規模地往京城運送糧食,那麽他們的價格優勢將會受到嚴重挑戰。
現在,三兩一石,拋去運費仍然能賺不少,所以北地糧商開始籌集糧食,紛紛運往京城。
蔡茂等人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以為京城隻能用南方的糧食,卻忘了成本的因素。
“那些狗東西,真是沒有規矩,竟然和我們搶買賣!要知道,京城一大半糧食都是由我們運去的,這已經是近百年的規矩,那些狗日的,太可惡了!”一個糧商憤怒地說道。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是啊,這些北地的糧商簡直是無法無天,不把我們放在眼裏!”
此刻,他們就算是把北地糧商的八輩祖宗都罵個遍也來不及了。
“都別說了,我們盡快出發前往京城!”蔡茂對眾人說道。
他心裏明白,如果再拖延下去,他們將失去更多的利益。
於是,南方糧商們立刻行動起來,組織船隊,裝載貨物,準備起航。不到兩天的時間,南方糧商的船隻,便載著滿滿的糧食,浩浩蕩蕩地駛往京城。
而趙恆卻還躲在溫暖如春的皇宮內,享受著新選的妃子們的服侍,對外麵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此時,已是十一月,天氣異常寒冷,寒風刺骨。
南方的糧商們都凍得跟個孫子似的,哆哆嗦嗦地貓在船倉內烤火。
他們一邊不停地咒罵和抱怨著北地的天氣,一邊幻想著賺個盆滿缽滿,好迴去過正旦節。
此時,運河上的船隻越來越多,原本冷清的河道變得熱鬧非凡。
這些船隻都是從南方趕來的糧商,他們帶著滿滿的糧食,希望能在北方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