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的是,這裏最終得出的是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案,而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案,這就是這種妥協製度的最大好處、也是它的最大壞處。它好的一麵就是限製了力量比較強大的一方不能去強行剝奪力量比較弱的一方的權利,這樣一來,雖然相對來說過程或複雜一些,效率難免會低下,但是不會出現一部分人特別高興而另一部分特別憤怒的情況,所以這種方式非常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平穩發展。


    不過事情都有兩麵,這種製度在和平發展時期執行起來非常合適,但是如果放在動亂或者戰爭時期,就會顯得太不效率了,因為它所產生的最終結果是一個折中的方案,而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所以在反應和效率上都比較低下,很可能會影響國家在戰爭中的反應速度而失去最好的時機。


    這種製度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透明,政治的透明度非常高,這個問題也得分兩方麵看,一方麵政治透明度高了,就可以最大化的防止**的產生,但是對於一個國家和政府來說,它的很多政策和數據也就都瞞不住了,和上麵所說的那種情況一樣,在和平時期還無所謂,如果是在戰爭時期而你本身又不是強國大國,那麽你就很難把自己藏在一個角落中去隱藏自身的實力。


    民主和獨裁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製度,相對來說,民主製度更全麵一些。它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決定而產生大的錯誤,但是也不會產生大的獲利,它比較中庸;而獨裁這個製度完全依賴於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能力,它比較極端,如果執行這個製度的人能力非常高,判斷非常準確,那麽它所產生的結果就會非常的好,效率遠遠超過中庸的民主製度,但是如果這個執行人出錯了,那麽它的危害性也是巨大的。而且是無法彌補的。因為它沒有自愈能力。


    具體到南海聯邦自身上來講,劉芾暫時還不會去全麵鋪開這種民主製度,因為聯邦目前還處於打江山的狀態,而且聯邦擁有劉芾這個前知500年的大牛。在國家的決策和走向上。占有很大的優勢。這正是南海聯邦能夠在列強環視下可以迅速崛起的依仗。


    但是劉芾也不打算讓國家永遠都處於一個獨裁的狀態,因為他不可能永遠存活下去,他之所以不要後代。就是因為他怕等到他老了以後,出於一個父親的父愛和自私,會忍不住把這個國家當成自己的遺產而傳給兒子或者女兒,這樣一來,南海聯邦這個他費勁了心思而建立起來的國家又會走上老路,一代傳一代,最終衰落在某一代的手中,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就是人中豪傑。


    所以劉芾現在已經開始為聯邦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就是在沒有自己幹預的情況下,如何還能健康持續的發展下去。按照劉芾自己的計劃,聯邦政府將會慢慢的向妥協製度方麵轉型,這個腳步邁的不能太快,要一點一點走,劉芾會一點一點的把各種權利分散下去,當各部門都逐漸熟悉並掌握了這種製度之後,他才會最終交出軍隊和強力機關的掌控權,並最終淡出聯邦的決策層。


    劉芾給自己製定的時間表是15年,因為聯邦目前還有2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就是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全麵占領澳洲,另一個就是如何讓聯邦在二戰中利於不敗之地並最終獲得更多的戰爭紅利。在這兩個問題上,劉芾不認為南海聯邦中有那個人或者那個機構組織能比自己更了解這場戰爭,就算是全世界的牛人都加起來,劉芾也覺得自己比他們強。


    除了開始逐步放權,引導聯邦政府向妥協型製度轉變之外,劉芾目前還有兩個重要的工作需要關注,科研和情報。隨著經濟危機的愈演愈烈,世界個主要強國都忙著自救,暫時中斷了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各種試探和對抗。雖然現在由於經濟壓力,聯邦政府也抽不出太多的資金來用於對外擴張了,但是劉芾不打算浪費這段寶貴的時間,不能直接過招,但是情報搜集工作不僅不能停,還得加強。


    原本負責這個工作的是兩個部門,聯邦內務部和聯邦國防部軍情局,這兩個互不管轄的獨立情報部門在這些年中幾乎就成了四處下蛋的蒼蠅,它們的蹤跡遍布了世界各國,亞洲、歐洲和北美是傳統的情報工作重點,這三個洲的每個國家中都有這兩個部門分支機構,不過軍情局不像內務部外務司一樣什麽情報都掃聽,它隻對國防、軍事和科技方麵的情報感興趣。


    而聯邦內務部外務司則更加八卦一些,它的情報人員的成分非常複雜,有經過聯邦專業培訓的特工、有臨時招收的各國人士、有聯邦外交部、商務部、駐外機構中的政府官員、還有世界很多地方的非法組織和黑社會成員,反正他們是什麽都打聽,上到所在國的政權更迭、宮廷秘聞,下到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然後這些消息會逐級反饋到位於聯邦首府的內務部大樓中,在這座大樓的整個地下3層裏,都是內務部的情報分析中心,各種零碎的消息在傳迴這裏之後,就會有專門負責某個國家或者某座城市的情報人員對其進行仔細的分析,然後有用的情報被分類歸檔,沒用的垃圾則被剔除掉。


    不要小看這種像垃圾迴收一樣的情報匯總工作,多一半的重要信息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留言、閑話、花邊新聞、普通報道中被提煉分析出來的,內務部的這個情報分析中心內的工作人員都是非常專業的情報分析專家,普通人看著沒什麽的一條報紙報道,沒準到了他們這裏就是一個重要的情報。


    不過內務部這個機構每年的預算也非常龐大,國防部和財務部的曾多次建議劉芾對內務部進行適當的縮減,但是都被劉芾給頂了迴去,從每年的政府撥款數額上看,這個部門不僅沒有進行裁撤,還越來越龐大了。


    其實這到不是劉芾對秘密警察有特別的喜好,而是在目前這種形式下,劉芾對於情報來源的廣泛性和準確性有著很高的需求。因為南海聯邦的盟國很少,如果自己再不在這方麵下功夫,那麽聯邦政府就會成為一個近視眼,無法看清世界各國都在做什麽。另外還由於劉芾的曆史知識學得實在是差勁,大多數曆史事件他都隻記得事件本身,而記不得事件的發生和結束時間,這對於一個要時刻把握這國家走向的總統來說,是非常苦惱的事情,他才不得不利用情報收集和分析工作來幫助自己確定很多曆史事件的詳細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務部的這個情報分析中心就是劉芾自己大腦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來彌補劉芾大腦中遺忘的那一部分記憶。


    在進入了30年之後,內務部的工作重心慢慢的從亞洲和歐洲開始向北美洲轉移,這也是得到了劉芾的指示才開始變動的。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這場世界大戰,聯邦國防部和劉芾早就做了決定,那就是扶持德國和意大利,讓他們在歐洲對抗英法蘇等國,而聯邦自己則會在太平洋上,拖住美國,這樣一來,美國就成為了南海聯邦未來的最大假想敵,不重視它還能重視誰呢。


    從綜合國力上比較,劉芾認為南海聯邦並不占什麽優勢,美國到30年的時候,國土麵積900多萬平方公裏,南海聯邦隻有385萬平方公裏(這其中包括了原菲律賓群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東部、馬來半島南部、蘇門答臘島、加裏曼丹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新幾內亞島、摩鹿加群島和小巽他群島),美國幾乎是南海聯邦3倍大。


    國土麵積上的巨大差異,就部分決定了資源上的巨大差異,美國的國內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資源,而且它北邊加拿大更是物產豐富,所以它什麽都不缺,在戰爭中可以絲毫不依靠進口。而南海聯邦和美國比起來就差多了,雖然聯邦國內也還算是應有盡有,但是儲藏量都不是很大,尤其是在鐵礦的儲量上,聯邦的缺口還很大,所以從戰略儲備上來講,美國完勝南海聯邦。


    到了30年,美國的全國人口總數達到了1億2千300萬,而南海聯邦隻有不到5000萬,從這點上來講,美國的人口數量是聯邦的2倍半,所以一旦戰爭來臨,美國的兵源會比聯邦豐富的多,所以從兵力儲備上來講,美國也完勝南海聯邦。


    另外,從國家的周邊形勢上來看,美國地處北美大陸,與亞洲和歐洲都隔著萬裏海疆,它不用擔心敵人會從陸地上進攻自己,所以它每年的軍費開始就可以省下一大部分。再看它的鄰國,一個是加拿大一個是墨西哥,這兩個國家基本就和美國的兩個省沒什麽區別,它們絕不會在戰爭期間向與美國敵對,相反它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裏就成為美國的同盟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海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瓦斯托波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瓦斯托波爾並收藏南海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