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夜間,鸚鵡螺號繼續向南行駛。我心裏在琢磨,過了合恩角,它便會掉頭往西航行,重返大西洋海域,結束它的環球旅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它繼續在向南極海域駛去。它到底要去哪裏?去南極?這可不是明知之舉。我開始相信艇長的魯莽舉動足以說明尼德·蘭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一段時間以來,這位加拿大人不再跟我提起他的逃跑計劃,變得寡言少語起來,幾乎是沉默不言。我發現,這段漫長的囚禁生活使他感到多麽壓抑。我覺得,怒氣在他的心頭積聚。當他遇見尼摩艇長時,眼睛裏燃燒著陰沉的怒火。我一直在擔心他那暴躁的性子別把他推向極端。
三月十四日那天,他和龔賽伊到我的房間來找我。我便詢問他倆來訪的原因。
“先生,有一個簡單的問題要向您請教。”加拿大人迴答我說。
“尼德,說吧!”
“您說,鸚鵡螺號上有多少人?”
“這個,我可說不上來,我的朋友。”
“我覺得,操縱這艘潛艇要不了許多人。”尼德·蘭繼續說道。
“的確,”我迴答說,“按它這樣的裝備條件,最多十來個人也就夠了。”
“那麽,為什麽不會有更多的人呢?”加拿大人問道。
“為什麽呢?”我反詰道。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尼德·蘭,他的心思不難猜測。
“因為,根據我的預感,如果我對尼摩艇長的人生沒有理解錯的話,”我說道,“鸚鵡螺號不止是一艘船,而且應該還是所有像它的指揮官一樣與陸地斷絕一切關係的人的庇護地。”
“也許吧!”龔賽伊開口說道,“不過,鸚鵡螺號最終隻能容納一定數量的人。先生就不能估計一下這個數量的上限嗎?”
“龔賽伊,怎麽估計呢?”
“通過計算來估計。根據先生知道的潛艇容積,推算出它所能容納的空氣。另外,按每個人唿吸所消耗的空氣,再將這些結果同鸚鵡螺號每二十四小時就必須浮出海麵換一次空氣這一情況聯係起來……”
龔賽伊沒有把話說完。不過,我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說道,“這種計算題很容易做,不過結果並不精確。”
“那沒關係。”尼德·蘭堅持道。
“我們可以這樣計算,”我迴答說,“每個人一小時消耗100升空氣的含氧量,那麽二十四小時就消耗2400升空氣的含氧量。因此,隻要求出鸚鵡螺號能夠容納多少倍的2400升。”
“正是這樣。”龔賽伊表示讚同。
“不過,鸚鵡螺號的容量是1500噸,一噸的容積是1000升。鸚鵡螺號能容納150萬升空氣,再除以2400……”
我迅速地用鉛筆計算著。
“……得625。也就是說,鸚鵡螺號容納的空氣可供625人唿吸二十四小時。”
“625人!”尼德重複道。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補充說,“無論是乘客,還是普通船員或職務船員,我們總共加在一起也不到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三個人要對付這麽些人,還是太多了。”龔賽伊低聲說道。
“因此,我可憐的尼德,我隻能奉勸你忍耐。”
“豈止是忍耐,而是認命。”龔賽伊應和道。
這個詞,龔賽伊用得可謂是恰如其分。
“畢竟,”他接著又說,“尼摩艇長總不能老是往南走!他總得停下來,哪怕是停在極地的浮冰前,而且總得迴到比較文明的海域。到時候,就有機會繼續實施尼德·蘭的計劃了。”
加拿大人搖著頭,用手摸了摸腦門,沒再吭聲就退了出去。
“先生,請允許我說一句,”龔賽伊對我說,“這個可憐的尼德老惦記著那些他做不成的事。他迴想起了自己的所有往事,凡是我們做不了的事他都覺得遺憾。對往事的迴憶在折磨著他,他心情沉重,應該理解他。他在這裏有什麽事可做呢?無所事事!他不像先生是個學者,因此不可能像我們那樣對海洋裏的奇妙事物產生興趣。為了迴到故鄉的咖啡館,他不惜冒一切風險!”
的確,這位加拿大人過慣了自由、積極的生活,潛艇上單調的生活也許使他覺得不堪忍受,能夠喚起他興趣的事實在是太少了。然而,那天有一件事使他迴想起了昔日捕鯨生涯的美妙時光。
上午十一點左右,鸚鵡螺號在洋麵上遇到了一群鯨魚。對此,我並不感到驚奇,因為我知道這些動物由於遭受大肆捕殺,都逃到了高緯度的海域。
鯨魚在世界航海事業和在地理發現方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和影響。正是為了追捕鯨魚,先是巴斯克人,後是阿斯圖裏亞斯人、英國人和荷蘭人大膽地與海洋裏的種種危險進行抗衡,從地球的一端航行到另一端。鯨魚喜歡在南極和北極海域遊弋。一些古老的傳說甚至聲稱,這些鯨類動物把漁民吸引到距離北極隻有七法裏的海域。雖然這些傳說難免有誤,但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而且很可能人類是為了到南極和北極海域捕殺鯨魚,才到達地球上這兩個還不為人知的極點。
我們坐在平台上,海洋上風平浪靜。在這個緯度的地區,十月份正值美麗的秋季。我們這位加拿大人——在這方麵,他不會搞錯——在東方海平麵上發現了一條鯨魚。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在距離鸚鵡螺號四海裏的海麵上,它那淺黑色的背脊在波濤中時起時伏,時隱時顯。
“啊!”尼德·蘭大聲叫喊,“如果我是在一條捕鯨船上,這樣的相遇那才讓我高興呢!這還是一條大家夥,瞧它的鼻孔噴水多麽有勁!見鬼!我為什麽要被束縛在這塊鋼板上呢?”
“尼德,怎麽啦?難道你還沒有打消捕鯨的念頭?”
“先生,一個以捕鯨為生的漁夫怎麽會忘記他的老本行呢?有誰會不為這樣的捕獵而感到激動呢?”
“尼德,你從來沒有在這一帶海域捕捉過鯨魚?”
“從來沒有,先生。我隻不過是在北極海域的白令海峽和戴維斯海峽捕鯨。”
“迄今為止,你隻捕獵露脊鯨,它們不敢貿然穿越赤道炎熱的海域。”
“啊!教授先生,您在跟我說什麽呀?”加拿大人用相當不滿的口吻反問道。
“我說的是事實!”
“什麽事實!告訴您吧,一八六五年,也就是兩年半前,我在格陵蘭島附近捕獲了一條肋部插著一把魚叉的鯨魚,魚叉上刻有一艘白令海峽捕鯨船的印記。我倒要問您,如果它沒有在繞過合恩角或好望角以後穿越了赤道,那麽,它怎麽在美洲西麵被刺傷之後,來到美洲東麵被殺死呢?”
“我同意尼德友的說法,”龔賽伊說道,“我等著聽先生的迴答。”
“朋友們,先生要迴答你們的是,鯨魚根據不同的種類局限於一定的海域生活,不會輕易離開。如果說一條鯨魚從白令海峽遊到戴維斯海峽,僅僅是因為在美洲海岸或亞洲海岸存在一條連接這兩個海峽的通道。”
“您這話可信嗎?”加拿大人閉著一隻眼問道。
“應該相信先生。”龔賽伊在一旁勸道。
“這麽說,”加拿大人接著又說道,“既然我從來沒有在這一帶海域捕捉過鯨魚,我自然毫不了解這一帶的鯨魚嘍?”
“尼德,這話我已經跟你說過。”
“那更有理由要認識它們。”龔賽伊鼓動說。
“瞧,你們瞧!”加拿大人激動地喊道,“它遊近了!它在向我們遊來!它知道我奈何不了它,在嘲弄我!”
尼德直跺腳,他的手顫抖地揮動著一把假想的魚叉。
“這一海域的鯨魚有北極的鯨魚那般大嗎?”他問道。
“差不多大吧,尼德。”
“先生,我見過很大的鯨魚,長達100英尺的鯨魚哩!我甚至會說,在阿留申群島的烏拉摩克島和烏姆加裏克島附近的鯨魚,其長度超過150英尺。”
“我覺得這有點誇張。”我迴答說,“它們隻是些鰮鯨,長有脊鰭。它們和抹香鯨一樣,一般比露脊鯨小。”
“啊!”加拿大人又叫喊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洋麵。“它遊過來了,在向鸚鵡螺號靠近!”
接著,他又說道:
“您說抹香鯨都是些小家夥。然而,我能給您列舉一些巨大的抹香鯨,它們都是些聰明的鯨類動物。聽說,有些抹香鯨身上長滿了海藻和墨角藻,有人還把它們當做小島呢!在它們的身上安家落戶,生火做飯……”
“還在上麵造房蓋屋呢!”龔賽伊說道。
“沒錯,俏皮鬼,”尼德·蘭繼續說,“後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鯨魚潛入了海底,把它背上的所有居民帶進了深淵。”
“就像水手辛巴德曆險記裏說的那樣。”我笑著說道。
“哎,蘭師傅,看來你還挺喜歡這類離奇的故事的。你說的抹香鯨是一些什麽樣的抹香鯨。我希望你不要相信這些故事。”
“博物學家先生,”加拿大人一本正經地說,“應該相信有關鯨魚的一切——您看,就拿這條鯨魚來說吧,它遊得多快,還會躲起來——有人說,這種動物15天就能繞地球一圈呢!”
“這一點,我沒有否認。”
“不過,阿羅納克斯先生,您也許不知道,在創始之初,鯨魚比現在遊得還要快。”
“嗯?尼德,真的?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那時候,它們的尾巴像魚尾巴一樣。也就是說,尾巴是平扁垂直的,左右來迴擊水。可是,造物主發現它們遊得太快,於是將它們的尾巴變了個向。打那以後,它們隻能上下拍水,從而影響了速度。”
“好,尼德,”我模仿這個加拿大人的一句口頭禪說道,“應該相信你嗎?”
“不要過分相信,”尼德·蘭迴答說。“就如同我告訴您,有長300英尺、重10萬磅的鯨魚存在。”
“的確,太誇張了,”我說道,“不過,應該承認有些鯨類動物長得很大,據說,它們能提供120噸的油脂。”
“這個,我見過。”加拿大人肯定地說。
“尼德,我完全相信。”我迴答說。“我還相信,有些鯨魚有100頭大象那麽大。設想一下這麽大的一頭動物直衝過來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
“它們真的能撞沉船隻嗎?”龔賽伊疑惑地問道。
“能撞沉船?我才不信呢。”我迴答說。“不過,有人說,一八二〇年,正巧也是在南極海域,一條鯨魚向埃塞克斯號船衝去,迫使這艘船以每秒鍾四米的速度倒退。海水從船的尾部湧入船艙,埃塞克斯號船幾乎是隨即沉入了大海。”
尼德瞟了我一眼,一副嘲諷的神態。
“至於我嘛,”他開口說,“我曾挨過鯨魚的尾巴,自然是坐在我的小艇上。我和我的同伴們被甩出六米高。不過,同教授先生所說的鯨魚相比,這條扇我的鯨魚隻是一條幼鯨罷了!”
“這種動物壽命長嗎?”龔賽伊問道。
“能活1000年。”加拿大人毫不遲疑地迴答說。
“尼德,你是怎麽知道的?”
“人們都這麽說。”
“人們為什麽都這麽說呢?”
“因為人們都知道。”
“不,尼德,人們不知道。人們隻是猜測。人們猜測的依據是:400年前,人類第一次捕捉鯨魚時,這種動物的體格比今天大。因此,人們便非常合乎邏輯地猜測,現今鯨魚體格變小的原因是,它們來不及發育成熟。因此,布豐認為,鯨類動物能夠,甚至應該活上1000年。你聽明白了嗎?”
尼德·蘭沒有明白,他已經聽不進去了。這時,那條鯨魚一直在向我們靠近,他正用目光貪婪地盯著它。
“啊!不止一條,”他放聲大叫,“10條,20條,一大群!可我一籌莫展,手腳都被束縛住了!”
“可尼德友,”龔賽伊也著急地說,“為什麽不向尼摩艇長求情,準許你去捕捉……”
沒等龔賽伊把話說完,尼德·蘭已經縱身鑽進艙裏,跑去找尼摩艇長了。沒過多久,兩人一同來到平台上。
尼摩艇長觀察了一會兒在距離鸚鵡螺號一海裏的洋麵上正在戲水的鯨魚群,開口說道:
“是一群南極長須鯨,足以讓一個捕鯨船隊發財!”
“那麽,先生,”加拿大人問道,“我能不能捕捉它們,就算是為了不讓我忘記捕鯨這個老行當?”
“僅僅是為了殲滅而捕殺又有什麽意義呢!”艇長迴答說,“我們潛艇上要鯨魚油有什麽用呢?”
“然而,先生,在紅海裏,您不也準許我們捕捉一頭儒艮嗎?”尼德固執地堅持著。
“儒艮能為我們的潛艇提供鮮肉。現在,是為捕殺而捕殺。我知道,這是人類的特權。不過,我不能接受這種血腥的消遣方式。濫殺像北極鯨一樣沒有攻擊性的溫和的南極鯨,你的同行,蘭師傅,他們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他們就是這樣使長須鯨在巴芬灣絕跡,並且將會使這種有用的動物滅絕。因此,請你饒了這些不幸的鯨類動物。就是你不摻和進去,它們已經有足夠的天敵——抹香鯨、箭魚和鋸蛟——需要對付。”
我讓讀者們想象加拿大人在聽這番教訓他的話時的麵部表情。給一個捕鯨手講這樣的道理,等於是白費口舌。尼德·蘭愣愣地望著尼摩艇長,顯然是不明白他想對他說些什麽。不過,艇長說得在理,漁民無節製的野蠻捕殺總有一天會導致最後一條鯨魚從海洋裏銷聲匿跡。
尼德·蘭雙手插在口袋裏,轉過身去,背對著我們,嘴裏哼著揚基曲調[1]。
此時,尼摩艇長目不轉睛地盯著鯨魚群,對我說道:
“我剛才說,除了人類以外,長須鯨還有足夠多的其他天敵,是有道理的。這群鯨魚馬上就要遭遇強敵了。阿羅納克斯先生,您看見沒有,距離我們八海裏的洋麵上那些在移動的淺黑點?”
“看見了,艇長。”
“那都是抹香鯨,那是些可怕的動物。我有時見到它們二三百條結集在一起。這些兇惡殘暴的畜生,人類才應該消滅它們。”
加拿大人聽到這句話,猛地反過身來。
“那麽,”我開口說,“艇長,即使是為了長須鯨,現在還來得及……”
“教授先生,用不著無謂地冒險。鸚鵡螺號足以驅散這群抹香鯨。它有鋼鑄的衝角,我想,總要強似蘭師傅的魚叉吧。”
加拿大人並不感到難堪,聳了聳肩。用潛艇的衝角去撞擊鯨類動物,真是聞所未聞!
“教授先生,請等一會兒。”尼摩艇長說道,“我們讓您領略一下您還未曾見識過的捕鯨場麵。對於這些兇殘的鯨魚,沒有什麽憐憫可言。它們隻不過是些尖牙利嘴的畜生。”
尖牙利嘴,沒有比這更能形象地描繪大頭抹香鯨的形容詞了。抹香鯨的身長有時要超過25米,它的巨頭大約要占去身體的三分之一。長須鯨的上頜隻有鯨須,而抹香鯨要比它們裝備得好,上頜上長有25顆長20厘米的大尖牙,每顆牙齒重達兩磅。就在這個巨大腦袋的上半部分軟骨構成的腦腔裏裝著三四百公斤被稱為“鯨魚白”的珍貴鯨油。用菲雷多爾的話來說,抹香鯨是一種醜陋的動物,它的模樣與其說像魚,倒不如說更像蝌蚪。它的身體結構存在缺陷,可以這樣說,它的左半身骨骼存在缺陷,幾乎隻能用右眼看東西。
這時,龐大的抹香鯨群不斷地在向我們靠攏。它們已經發現了長須鯨,正準備去襲擊它們。我們事先就能斷定抹香鯨的勝利,不但因為它們的體形比它們那些沒有攻擊性的對手更適宜進攻,而且因為它們能夠在水裏停留更長的時間,不用浮出水麵唿吸空氣。
救援長須鯨的時刻到了。鸚鵡螺號潛入了水裏,我和龔賽伊、尼德在客廳的舷窗前占好了位置。尼摩艇長來到操舵手身旁,以便拿他的潛艇當做殲滅性武器來操縱。不一會兒,我就感到螺旋槳高速運轉起來,我們加快了行駛速度。
等鸚鵡螺號抵達時,抹香鯨和長須鯨之間的廝殺已經開始。鸚鵡螺號朝著抹香鯨中間衝了過去,以便把大頭鯨群攔腰截斷。一開始,抹香鯨看到這個新的怪物投入戰鬥,並不太在意。可是,沒過一會兒,它們就不得不要防備鸚鵡螺號的進攻了。
多麽激烈的戰鬥!尼德·蘭也很快就變得狂熱起來,不停地拍手叫好。鸚鵡螺號簡直是艇長手中的一把神奇的魚叉,射向那一個個肉墩,從它們中間穿行而過,隨後留下兩段還在抖動的身軀。抹香鯨用尾巴猛烈地擊打鸚鵡螺號,但它卻全然沒有感覺;鸚鵡螺號撞擊抹香鯨所產生的震動,它自己也沒有任何感覺。一條抹香鯨被殲滅以後,它又去追殺另一條。為了能擊中獵物,它就地進行瞄準,進退自如。當抹香鯨潛入深水層時,它也跟著下潛;當它們浮出水麵時,它也緊追不舍,浮出水麵,或是迎頭痛擊,或是跟蹤追擊;或者攔腰截斷,或者撕成碎片;以不同的速度,從各個方向,用它那可怕的衝角刺向抹香鯨群。
多麽驚心動魄的追殺場麵!洋麵上熱鬧異常,受到驚嚇的抹香鯨發出陣陣刺耳的咆哮聲和恐懼的吼叫聲。平日如此寧靜的海域,被它們的尾巴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場荷馬史詩般的屠殺持續了一個小時,這一大群大頭鯨沒有一條能夠幸免。有好幾次,十來條抹香鯨合在一起試圖用它們沉重的身軀壓垮鸚鵡螺號。我們透過玻璃還看見它們布滿牙齒的嘴巴和令人生畏的眼睛。尼德·蘭再也克製不住了,不斷地威脅和詛咒它們。我們感覺得到它們一直緊緊地纏著我們的潛艇,就如同一群狗在矮樹叢裏緊追一頭公豬不放。鸚鵡螺號毫不擔心它們巨大的重量和強大的壓力,而是開足馬力,將它們拖來拽去,要不就把它們重新帶迴洋麵。
最終,這群抹香鯨四散而去,洋麵上重又恢複了平靜。我覺得我們重新浮出了洋麵。艙蓋打開以後,我們都擁上了平台。
洋麵上覆蓋著一層殘缺不全的抹香鯨屍體,即使威力無比的炸彈也不可能更強烈地把這一堆堆肉墩炸得如此四分五裂、體無完膚。我們在身上長滿疙瘩、藍背白腹的巨大屍體之間轉悠,幾條受了驚嚇的抹香鯨在往遠處逃遁。方圓幾海裏的海水被染成了紅色,鸚鵡螺號在血海中遊弋。
尼摩艇長到平台上來找我們。
“怎麽樣,蘭師傅?”他問道。
“先生,”加拿大人已經平靜下來,迴答說,“的確,太可怕了!不過,我可不是屠夫,而是一名捕鯨手。這裏簡直是一個屠宰場!”
“這是對兇惡的畜生進行的一場屠殺。”尼摩艇長迴答說,“再說,鸚鵡螺號可不是屠刀。”
“我寧願使我的魚叉。”加拿大人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譏。
“各人善於使喚各自的武器。”艇長盯著尼德·蘭說。
我真擔心尼德·蘭克製不住自己而訴諸暴力,導致後悔莫及的後果。但是,當他看到鸚鵡螺號這時正向一條鯨魚靠近時,便把怒氣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條長須鯨沒能逃過抹香鯨的利齒。我認出這是一條南極鯨,扁頭,全身烏黑。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它跟白鯨和北角海域的鯨魚的區別在於七根頸椎骨的連接方式不同,而且比它的同類多兩根肋骨。這條不幸的鯨魚側躺在洋麵上,腹部都是被牙齒咬的窟窿,已經一命嗚唿。在它殘缺的鰭上還懸著一條被它從屠殺中救出來的幼鯨。它的嘴張開著,任憑海水通過它的鯨須進出。
尼摩艇長指揮鸚鵡螺號駛到了這具鯨屍旁,他手下的兩名船員登上鯨魚那側躺著的身軀。我不無驚訝地看到他倆擠幹了鯨魚乳房裏的全部乳汁,足足有兩三噸重。
艇長遞給我一杯還冒著熱氣的鯨奶,我不能不推辭說,不喜歡喝這種飲料。他向我保證,這種奶好喝極了,與牛奶沒有任何區別。
我嚐了嚐味道,並且同意他的看法。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這又是一種有用的儲藏品,因為,用這種奶做鹹白脫或奶酪,可以為我們日常夥食增添一種佳肴。
自那天以後,我憂慮地注意到,尼德·蘭對尼摩艇長的態度每況愈下,我決定密切注視加拿大人的一舉一動。
注釋
[1]揚基曲調: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種流行歌曲。
一段時間以來,這位加拿大人不再跟我提起他的逃跑計劃,變得寡言少語起來,幾乎是沉默不言。我發現,這段漫長的囚禁生活使他感到多麽壓抑。我覺得,怒氣在他的心頭積聚。當他遇見尼摩艇長時,眼睛裏燃燒著陰沉的怒火。我一直在擔心他那暴躁的性子別把他推向極端。
三月十四日那天,他和龔賽伊到我的房間來找我。我便詢問他倆來訪的原因。
“先生,有一個簡單的問題要向您請教。”加拿大人迴答我說。
“尼德,說吧!”
“您說,鸚鵡螺號上有多少人?”
“這個,我可說不上來,我的朋友。”
“我覺得,操縱這艘潛艇要不了許多人。”尼德·蘭繼續說道。
“的確,”我迴答說,“按它這樣的裝備條件,最多十來個人也就夠了。”
“那麽,為什麽不會有更多的人呢?”加拿大人問道。
“為什麽呢?”我反詰道。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尼德·蘭,他的心思不難猜測。
“因為,根據我的預感,如果我對尼摩艇長的人生沒有理解錯的話,”我說道,“鸚鵡螺號不止是一艘船,而且應該還是所有像它的指揮官一樣與陸地斷絕一切關係的人的庇護地。”
“也許吧!”龔賽伊開口說道,“不過,鸚鵡螺號最終隻能容納一定數量的人。先生就不能估計一下這個數量的上限嗎?”
“龔賽伊,怎麽估計呢?”
“通過計算來估計。根據先生知道的潛艇容積,推算出它所能容納的空氣。另外,按每個人唿吸所消耗的空氣,再將這些結果同鸚鵡螺號每二十四小時就必須浮出海麵換一次空氣這一情況聯係起來……”
龔賽伊沒有把話說完。不過,我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說道,“這種計算題很容易做,不過結果並不精確。”
“那沒關係。”尼德·蘭堅持道。
“我們可以這樣計算,”我迴答說,“每個人一小時消耗100升空氣的含氧量,那麽二十四小時就消耗2400升空氣的含氧量。因此,隻要求出鸚鵡螺號能夠容納多少倍的2400升。”
“正是這樣。”龔賽伊表示讚同。
“不過,鸚鵡螺號的容量是1500噸,一噸的容積是1000升。鸚鵡螺號能容納150萬升空氣,再除以2400……”
我迅速地用鉛筆計算著。
“……得625。也就是說,鸚鵡螺號容納的空氣可供625人唿吸二十四小時。”
“625人!”尼德重複道。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補充說,“無論是乘客,還是普通船員或職務船員,我們總共加在一起也不到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三個人要對付這麽些人,還是太多了。”龔賽伊低聲說道。
“因此,我可憐的尼德,我隻能奉勸你忍耐。”
“豈止是忍耐,而是認命。”龔賽伊應和道。
這個詞,龔賽伊用得可謂是恰如其分。
“畢竟,”他接著又說,“尼摩艇長總不能老是往南走!他總得停下來,哪怕是停在極地的浮冰前,而且總得迴到比較文明的海域。到時候,就有機會繼續實施尼德·蘭的計劃了。”
加拿大人搖著頭,用手摸了摸腦門,沒再吭聲就退了出去。
“先生,請允許我說一句,”龔賽伊對我說,“這個可憐的尼德老惦記著那些他做不成的事。他迴想起了自己的所有往事,凡是我們做不了的事他都覺得遺憾。對往事的迴憶在折磨著他,他心情沉重,應該理解他。他在這裏有什麽事可做呢?無所事事!他不像先生是個學者,因此不可能像我們那樣對海洋裏的奇妙事物產生興趣。為了迴到故鄉的咖啡館,他不惜冒一切風險!”
的確,這位加拿大人過慣了自由、積極的生活,潛艇上單調的生活也許使他覺得不堪忍受,能夠喚起他興趣的事實在是太少了。然而,那天有一件事使他迴想起了昔日捕鯨生涯的美妙時光。
上午十一點左右,鸚鵡螺號在洋麵上遇到了一群鯨魚。對此,我並不感到驚奇,因為我知道這些動物由於遭受大肆捕殺,都逃到了高緯度的海域。
鯨魚在世界航海事業和在地理發現方麵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和影響。正是為了追捕鯨魚,先是巴斯克人,後是阿斯圖裏亞斯人、英國人和荷蘭人大膽地與海洋裏的種種危險進行抗衡,從地球的一端航行到另一端。鯨魚喜歡在南極和北極海域遊弋。一些古老的傳說甚至聲稱,這些鯨類動物把漁民吸引到距離北極隻有七法裏的海域。雖然這些傳說難免有誤,但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而且很可能人類是為了到南極和北極海域捕殺鯨魚,才到達地球上這兩個還不為人知的極點。
我們坐在平台上,海洋上風平浪靜。在這個緯度的地區,十月份正值美麗的秋季。我們這位加拿大人——在這方麵,他不會搞錯——在東方海平麵上發現了一條鯨魚。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在距離鸚鵡螺號四海裏的海麵上,它那淺黑色的背脊在波濤中時起時伏,時隱時顯。
“啊!”尼德·蘭大聲叫喊,“如果我是在一條捕鯨船上,這樣的相遇那才讓我高興呢!這還是一條大家夥,瞧它的鼻孔噴水多麽有勁!見鬼!我為什麽要被束縛在這塊鋼板上呢?”
“尼德,怎麽啦?難道你還沒有打消捕鯨的念頭?”
“先生,一個以捕鯨為生的漁夫怎麽會忘記他的老本行呢?有誰會不為這樣的捕獵而感到激動呢?”
“尼德,你從來沒有在這一帶海域捕捉過鯨魚?”
“從來沒有,先生。我隻不過是在北極海域的白令海峽和戴維斯海峽捕鯨。”
“迄今為止,你隻捕獵露脊鯨,它們不敢貿然穿越赤道炎熱的海域。”
“啊!教授先生,您在跟我說什麽呀?”加拿大人用相當不滿的口吻反問道。
“我說的是事實!”
“什麽事實!告訴您吧,一八六五年,也就是兩年半前,我在格陵蘭島附近捕獲了一條肋部插著一把魚叉的鯨魚,魚叉上刻有一艘白令海峽捕鯨船的印記。我倒要問您,如果它沒有在繞過合恩角或好望角以後穿越了赤道,那麽,它怎麽在美洲西麵被刺傷之後,來到美洲東麵被殺死呢?”
“我同意尼德友的說法,”龔賽伊說道,“我等著聽先生的迴答。”
“朋友們,先生要迴答你們的是,鯨魚根據不同的種類局限於一定的海域生活,不會輕易離開。如果說一條鯨魚從白令海峽遊到戴維斯海峽,僅僅是因為在美洲海岸或亞洲海岸存在一條連接這兩個海峽的通道。”
“您這話可信嗎?”加拿大人閉著一隻眼問道。
“應該相信先生。”龔賽伊在一旁勸道。
“這麽說,”加拿大人接著又說道,“既然我從來沒有在這一帶海域捕捉過鯨魚,我自然毫不了解這一帶的鯨魚嘍?”
“尼德,這話我已經跟你說過。”
“那更有理由要認識它們。”龔賽伊鼓動說。
“瞧,你們瞧!”加拿大人激動地喊道,“它遊近了!它在向我們遊來!它知道我奈何不了它,在嘲弄我!”
尼德直跺腳,他的手顫抖地揮動著一把假想的魚叉。
“這一海域的鯨魚有北極的鯨魚那般大嗎?”他問道。
“差不多大吧,尼德。”
“先生,我見過很大的鯨魚,長達100英尺的鯨魚哩!我甚至會說,在阿留申群島的烏拉摩克島和烏姆加裏克島附近的鯨魚,其長度超過150英尺。”
“我覺得這有點誇張。”我迴答說,“它們隻是些鰮鯨,長有脊鰭。它們和抹香鯨一樣,一般比露脊鯨小。”
“啊!”加拿大人又叫喊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洋麵。“它遊過來了,在向鸚鵡螺號靠近!”
接著,他又說道:
“您說抹香鯨都是些小家夥。然而,我能給您列舉一些巨大的抹香鯨,它們都是些聰明的鯨類動物。聽說,有些抹香鯨身上長滿了海藻和墨角藻,有人還把它們當做小島呢!在它們的身上安家落戶,生火做飯……”
“還在上麵造房蓋屋呢!”龔賽伊說道。
“沒錯,俏皮鬼,”尼德·蘭繼續說,“後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鯨魚潛入了海底,把它背上的所有居民帶進了深淵。”
“就像水手辛巴德曆險記裏說的那樣。”我笑著說道。
“哎,蘭師傅,看來你還挺喜歡這類離奇的故事的。你說的抹香鯨是一些什麽樣的抹香鯨。我希望你不要相信這些故事。”
“博物學家先生,”加拿大人一本正經地說,“應該相信有關鯨魚的一切——您看,就拿這條鯨魚來說吧,它遊得多快,還會躲起來——有人說,這種動物15天就能繞地球一圈呢!”
“這一點,我沒有否認。”
“不過,阿羅納克斯先生,您也許不知道,在創始之初,鯨魚比現在遊得還要快。”
“嗯?尼德,真的?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那時候,它們的尾巴像魚尾巴一樣。也就是說,尾巴是平扁垂直的,左右來迴擊水。可是,造物主發現它們遊得太快,於是將它們的尾巴變了個向。打那以後,它們隻能上下拍水,從而影響了速度。”
“好,尼德,”我模仿這個加拿大人的一句口頭禪說道,“應該相信你嗎?”
“不要過分相信,”尼德·蘭迴答說。“就如同我告訴您,有長300英尺、重10萬磅的鯨魚存在。”
“的確,太誇張了,”我說道,“不過,應該承認有些鯨類動物長得很大,據說,它們能提供120噸的油脂。”
“這個,我見過。”加拿大人肯定地說。
“尼德,我完全相信。”我迴答說。“我還相信,有些鯨魚有100頭大象那麽大。設想一下這麽大的一頭動物直衝過來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
“它們真的能撞沉船隻嗎?”龔賽伊疑惑地問道。
“能撞沉船?我才不信呢。”我迴答說。“不過,有人說,一八二〇年,正巧也是在南極海域,一條鯨魚向埃塞克斯號船衝去,迫使這艘船以每秒鍾四米的速度倒退。海水從船的尾部湧入船艙,埃塞克斯號船幾乎是隨即沉入了大海。”
尼德瞟了我一眼,一副嘲諷的神態。
“至於我嘛,”他開口說,“我曾挨過鯨魚的尾巴,自然是坐在我的小艇上。我和我的同伴們被甩出六米高。不過,同教授先生所說的鯨魚相比,這條扇我的鯨魚隻是一條幼鯨罷了!”
“這種動物壽命長嗎?”龔賽伊問道。
“能活1000年。”加拿大人毫不遲疑地迴答說。
“尼德,你是怎麽知道的?”
“人們都這麽說。”
“人們為什麽都這麽說呢?”
“因為人們都知道。”
“不,尼德,人們不知道。人們隻是猜測。人們猜測的依據是:400年前,人類第一次捕捉鯨魚時,這種動物的體格比今天大。因此,人們便非常合乎邏輯地猜測,現今鯨魚體格變小的原因是,它們來不及發育成熟。因此,布豐認為,鯨類動物能夠,甚至應該活上1000年。你聽明白了嗎?”
尼德·蘭沒有明白,他已經聽不進去了。這時,那條鯨魚一直在向我們靠近,他正用目光貪婪地盯著它。
“啊!不止一條,”他放聲大叫,“10條,20條,一大群!可我一籌莫展,手腳都被束縛住了!”
“可尼德友,”龔賽伊也著急地說,“為什麽不向尼摩艇長求情,準許你去捕捉……”
沒等龔賽伊把話說完,尼德·蘭已經縱身鑽進艙裏,跑去找尼摩艇長了。沒過多久,兩人一同來到平台上。
尼摩艇長觀察了一會兒在距離鸚鵡螺號一海裏的洋麵上正在戲水的鯨魚群,開口說道:
“是一群南極長須鯨,足以讓一個捕鯨船隊發財!”
“那麽,先生,”加拿大人問道,“我能不能捕捉它們,就算是為了不讓我忘記捕鯨這個老行當?”
“僅僅是為了殲滅而捕殺又有什麽意義呢!”艇長迴答說,“我們潛艇上要鯨魚油有什麽用呢?”
“然而,先生,在紅海裏,您不也準許我們捕捉一頭儒艮嗎?”尼德固執地堅持著。
“儒艮能為我們的潛艇提供鮮肉。現在,是為捕殺而捕殺。我知道,這是人類的特權。不過,我不能接受這種血腥的消遣方式。濫殺像北極鯨一樣沒有攻擊性的溫和的南極鯨,你的同行,蘭師傅,他們的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他們就是這樣使長須鯨在巴芬灣絕跡,並且將會使這種有用的動物滅絕。因此,請你饒了這些不幸的鯨類動物。就是你不摻和進去,它們已經有足夠的天敵——抹香鯨、箭魚和鋸蛟——需要對付。”
我讓讀者們想象加拿大人在聽這番教訓他的話時的麵部表情。給一個捕鯨手講這樣的道理,等於是白費口舌。尼德·蘭愣愣地望著尼摩艇長,顯然是不明白他想對他說些什麽。不過,艇長說得在理,漁民無節製的野蠻捕殺總有一天會導致最後一條鯨魚從海洋裏銷聲匿跡。
尼德·蘭雙手插在口袋裏,轉過身去,背對著我們,嘴裏哼著揚基曲調[1]。
此時,尼摩艇長目不轉睛地盯著鯨魚群,對我說道:
“我剛才說,除了人類以外,長須鯨還有足夠多的其他天敵,是有道理的。這群鯨魚馬上就要遭遇強敵了。阿羅納克斯先生,您看見沒有,距離我們八海裏的洋麵上那些在移動的淺黑點?”
“看見了,艇長。”
“那都是抹香鯨,那是些可怕的動物。我有時見到它們二三百條結集在一起。這些兇惡殘暴的畜生,人類才應該消滅它們。”
加拿大人聽到這句話,猛地反過身來。
“那麽,”我開口說,“艇長,即使是為了長須鯨,現在還來得及……”
“教授先生,用不著無謂地冒險。鸚鵡螺號足以驅散這群抹香鯨。它有鋼鑄的衝角,我想,總要強似蘭師傅的魚叉吧。”
加拿大人並不感到難堪,聳了聳肩。用潛艇的衝角去撞擊鯨類動物,真是聞所未聞!
“教授先生,請等一會兒。”尼摩艇長說道,“我們讓您領略一下您還未曾見識過的捕鯨場麵。對於這些兇殘的鯨魚,沒有什麽憐憫可言。它們隻不過是些尖牙利嘴的畜生。”
尖牙利嘴,沒有比這更能形象地描繪大頭抹香鯨的形容詞了。抹香鯨的身長有時要超過25米,它的巨頭大約要占去身體的三分之一。長須鯨的上頜隻有鯨須,而抹香鯨要比它們裝備得好,上頜上長有25顆長20厘米的大尖牙,每顆牙齒重達兩磅。就在這個巨大腦袋的上半部分軟骨構成的腦腔裏裝著三四百公斤被稱為“鯨魚白”的珍貴鯨油。用菲雷多爾的話來說,抹香鯨是一種醜陋的動物,它的模樣與其說像魚,倒不如說更像蝌蚪。它的身體結構存在缺陷,可以這樣說,它的左半身骨骼存在缺陷,幾乎隻能用右眼看東西。
這時,龐大的抹香鯨群不斷地在向我們靠攏。它們已經發現了長須鯨,正準備去襲擊它們。我們事先就能斷定抹香鯨的勝利,不但因為它們的體形比它們那些沒有攻擊性的對手更適宜進攻,而且因為它們能夠在水裏停留更長的時間,不用浮出水麵唿吸空氣。
救援長須鯨的時刻到了。鸚鵡螺號潛入了水裏,我和龔賽伊、尼德在客廳的舷窗前占好了位置。尼摩艇長來到操舵手身旁,以便拿他的潛艇當做殲滅性武器來操縱。不一會兒,我就感到螺旋槳高速運轉起來,我們加快了行駛速度。
等鸚鵡螺號抵達時,抹香鯨和長須鯨之間的廝殺已經開始。鸚鵡螺號朝著抹香鯨中間衝了過去,以便把大頭鯨群攔腰截斷。一開始,抹香鯨看到這個新的怪物投入戰鬥,並不太在意。可是,沒過一會兒,它們就不得不要防備鸚鵡螺號的進攻了。
多麽激烈的戰鬥!尼德·蘭也很快就變得狂熱起來,不停地拍手叫好。鸚鵡螺號簡直是艇長手中的一把神奇的魚叉,射向那一個個肉墩,從它們中間穿行而過,隨後留下兩段還在抖動的身軀。抹香鯨用尾巴猛烈地擊打鸚鵡螺號,但它卻全然沒有感覺;鸚鵡螺號撞擊抹香鯨所產生的震動,它自己也沒有任何感覺。一條抹香鯨被殲滅以後,它又去追殺另一條。為了能擊中獵物,它就地進行瞄準,進退自如。當抹香鯨潛入深水層時,它也跟著下潛;當它們浮出水麵時,它也緊追不舍,浮出水麵,或是迎頭痛擊,或是跟蹤追擊;或者攔腰截斷,或者撕成碎片;以不同的速度,從各個方向,用它那可怕的衝角刺向抹香鯨群。
多麽驚心動魄的追殺場麵!洋麵上熱鬧異常,受到驚嚇的抹香鯨發出陣陣刺耳的咆哮聲和恐懼的吼叫聲。平日如此寧靜的海域,被它們的尾巴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場荷馬史詩般的屠殺持續了一個小時,這一大群大頭鯨沒有一條能夠幸免。有好幾次,十來條抹香鯨合在一起試圖用它們沉重的身軀壓垮鸚鵡螺號。我們透過玻璃還看見它們布滿牙齒的嘴巴和令人生畏的眼睛。尼德·蘭再也克製不住了,不斷地威脅和詛咒它們。我們感覺得到它們一直緊緊地纏著我們的潛艇,就如同一群狗在矮樹叢裏緊追一頭公豬不放。鸚鵡螺號毫不擔心它們巨大的重量和強大的壓力,而是開足馬力,將它們拖來拽去,要不就把它們重新帶迴洋麵。
最終,這群抹香鯨四散而去,洋麵上重又恢複了平靜。我覺得我們重新浮出了洋麵。艙蓋打開以後,我們都擁上了平台。
洋麵上覆蓋著一層殘缺不全的抹香鯨屍體,即使威力無比的炸彈也不可能更強烈地把這一堆堆肉墩炸得如此四分五裂、體無完膚。我們在身上長滿疙瘩、藍背白腹的巨大屍體之間轉悠,幾條受了驚嚇的抹香鯨在往遠處逃遁。方圓幾海裏的海水被染成了紅色,鸚鵡螺號在血海中遊弋。
尼摩艇長到平台上來找我們。
“怎麽樣,蘭師傅?”他問道。
“先生,”加拿大人已經平靜下來,迴答說,“的確,太可怕了!不過,我可不是屠夫,而是一名捕鯨手。這裏簡直是一個屠宰場!”
“這是對兇惡的畜生進行的一場屠殺。”尼摩艇長迴答說,“再說,鸚鵡螺號可不是屠刀。”
“我寧願使我的魚叉。”加拿大人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譏。
“各人善於使喚各自的武器。”艇長盯著尼德·蘭說。
我真擔心尼德·蘭克製不住自己而訴諸暴力,導致後悔莫及的後果。但是,當他看到鸚鵡螺號這時正向一條鯨魚靠近時,便把怒氣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條長須鯨沒能逃過抹香鯨的利齒。我認出這是一條南極鯨,扁頭,全身烏黑。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它跟白鯨和北角海域的鯨魚的區別在於七根頸椎骨的連接方式不同,而且比它的同類多兩根肋骨。這條不幸的鯨魚側躺在洋麵上,腹部都是被牙齒咬的窟窿,已經一命嗚唿。在它殘缺的鰭上還懸著一條被它從屠殺中救出來的幼鯨。它的嘴張開著,任憑海水通過它的鯨須進出。
尼摩艇長指揮鸚鵡螺號駛到了這具鯨屍旁,他手下的兩名船員登上鯨魚那側躺著的身軀。我不無驚訝地看到他倆擠幹了鯨魚乳房裏的全部乳汁,足足有兩三噸重。
艇長遞給我一杯還冒著熱氣的鯨奶,我不能不推辭說,不喜歡喝這種飲料。他向我保證,這種奶好喝極了,與牛奶沒有任何區別。
我嚐了嚐味道,並且同意他的看法。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這又是一種有用的儲藏品,因為,用這種奶做鹹白脫或奶酪,可以為我們日常夥食增添一種佳肴。
自那天以後,我憂慮地注意到,尼德·蘭對尼摩艇長的態度每況愈下,我決定密切注視加拿大人的一舉一動。
注釋
[1]揚基曲調: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種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