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二月十二日,日出時分,鸚鵡螺號重又浮出了海麵。我急匆匆地來到平台上。南麵三海裏開外,佩魯茲城的輪廓朦朧可見。一股急流把我們從紅海送到了地中海。不過,這條隧道順流而下容易;而逆流而上就難上加難了。
七點左右,龔賽伊和尼德·蘭到平台上來找我。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夥伴昨天夜裏平平安安地睡了一覺,對鸚鵡螺號穿越地峽的壯舉不聞不問,毫不關心。
“博物學家先生,這麽說來,這就是地中海嘍?”加拿大人用略帶挖苦的口吻問道。
“尼德友,我們現在就在它的海麵上航行。”
“嗯?昨天夜裏?”龔賽伊不解地說。
“一點沒錯。昨天夜裏,我們隻花了幾分鍾時間,便通過了這條不可逾越的地峽。”
“我才不信呢!”加拿大人迴答說。
“蘭師傅,你錯了。”我接著說道,“這個往南呈圓弧形的低平海岸就是埃及海岸。”
“先生,這話您說給別人聽吧!”固執的加拿大人還嘴說。
“可是,既然先生這麽肯定,還是應該相信先生。”龔賽伊勸他道。
“況且,尼摩艇長還邀請我參觀了隧道。他在駕駛艙裏親自指揮鸚鵡螺號通過這條狹窄的通道時,我就在他的身旁。”
“尼德,你聽見了嗎?”龔賽伊問道。
“你的眼力這麽好,”我補充說道,“尼德,你不能自己看看海邊賽伊德港的防波堤嗎?”
加拿大人仔細地向海邊眺望。
“果然如此,”他說道,“教授先生,您說的對。你們的那位艇長是一個傑出的人物。我們是在地中海了。好吧,我們還是來談談我們自己的事情吧。不過,小點聲,別讓其他人聽見。”
我明白加拿大人想做什麽。不管怎樣,既然他想做,我覺得還是談談為好。於是,我們三人坐在舷燈旁邊,這樣可以避開一點浪花的濺沫。
“尼德,現在你說吧!你想告訴我們什麽?”我說道。
“我要跟你們說的很簡單,”加拿大人迴答說,“我們現在在歐洲。在尼摩艇長突發奇想,把我們帶到極地海底或重迴大洋以前,我要求離開鸚鵡螺號。”
說實話,與加拿大人討論這個問題總讓我左右為難。我不想以任何方式阻止我兩位同伴的自由。然而,我根本不願離開尼摩艇長。多虧了尼摩艇長,多虧了他的潛艇,我每天都在完善自己對海底的研究,而且我正在海底重寫我那本關於海底的書。以後,我還能遇上這樣的機會去觀察海洋奇觀嗎?不,肯定不能!因此,在完成我們的環球考察之前,我不能有離開鸚鵡螺號的念頭。
“尼德友,”於是,我說道,“老實告訴我,你已經在潛艇上呆夠了?你是否為命運把你交給了尼摩艇長而感到遺憾?”
加拿大人沉默了片刻,沒做迴答,接著交叉著雙臂說道:
“老實說,我並不為這次海底旅行感到遺憾。我很願意完成這次旅行。但是,它要有個頭,才能完成它。這就是我的想法。”
“尼德,它會結束的。”
“什麽時候,在哪裏結束呢?”
“什麽時候,我心中無數。在哪裏結束,我也無可奉告。或者確切地說,我猜想,等到我們在海洋裏學不到什麽時,它就會結束了。在這個世界上,有始必有終。”
“我讚成先生的想法,”龔賽伊說道,“很可能等我們走遍了全球的海洋以後,尼摩艇長會放我們三人遠走高飛。”
“放我們遠走高飛?”加拿大人高聲大叫,“要麽是斬盡殺絕!”
“蘭師傅,別太過分了。”我繼續說道,“我們根本不用害怕尼摩艇長。不過,我也不敢苟同龔賽伊的觀點。我們掌握了鸚鵡螺號的秘密。因此,我並不指望,它的指揮官為了還我們自由,就心甘情願地看著鸚鵡螺號的秘密跟著我們滿世界地傳播開來。”
“那麽,您指望什麽呢?”加拿大人問道。
“我指望,半年以後和現在一樣,會遇上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利用的時機。”
“唷!請問,博物學家先生,半年以後,我們會在哪裏啊?”尼德·蘭問道。
“也許在這裏,也許在中國。你也知道,鸚鵡螺號行動迅速,它橫渡海洋,就像燕子在天上飛一樣快,或者說,像特快列車在橫穿大陸那麽快。它根本不怕交通繁忙的海域。誰說它不會去法國、英國或美洲海岸,在那裏策劃逃走豈不跟這裏一樣有利?”
“阿羅納克斯先生,您的論調就像是在捕底層魚,您說的是將來:‘我們將在這裏,我們將去那裏!’而我講的是現在:‘我們現在是在這裏,應該利用這個天賜的良機。’”
我受到了尼德·蘭邏輯推理的步步緊逼,而且覺得自己已經被打倒在地。我不知道該尋找什麽理由來為自己辯護。
“先生,”尼德接著說,“不妨做個不可能的假設,如果尼摩艇長今天就還您自由,您會接受嗎?”
“我不知道。”我迴答說。
“而且,他對今天給您自由的承諾附加一個條件:過期作廢。那麽,您會接受嗎?”
我沒有迴答。
“龔賽伊友,你是怎麽想的?”尼德·蘭問道。
“龔賽伊友,”這個好小夥子平靜地說,“龔賽伊友沒有什麽可說的。他絕對不關心這個問題。他跟他的主人和他的同伴尼德一樣,單身一人,上無父母,下無妻小等著他迴家。他要伺候先生,先生怎麽想,他就怎麽想;先生怎麽說,他就怎麽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別人不能指望他來構成多數。現在隻有兩個人參加辯論:一方是先生;另一方是尼德·蘭。閑話少說,龔賽伊現在洗耳恭聽,準備給你們打分。”
看到龔賽伊如此徹底地把自己當做局外人,我不禁笑了。其實,加拿大人應該為龔賽伊不站出來反對他而感到慶幸。
“那麽,先生,”尼德·蘭說道,“既然龔賽伊不存在了,就我們兩人之間來展開辯論吧。我已經講過了,您也聽見了。您有什麽要迴答的嗎?”
顯然,應該作出決定,而且我討厭言不由衷。
“尼德友,”我開口說道,“那麽,我就來迴答你。你反對我的觀點是對的,而且,我的觀點和你的想法相比是站不住腳的。不要指望尼摩艇長的善心。最普通的謹慎常識阻止他釋放我們。相反,最穩妥的做法是,一有機會,就逃離鸚鵡螺號。”
“很好,阿羅納克斯先生,這幾句話還比較中聽。”
“不過,”我說道,“我提醒注意一點,就一點。一定要到時機成熟,而且我們第一次行動必須成功。因為,如果我們第一次行動失敗的話,那麽就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尼摩艇長也不會放過我們。”
“您說的這些都對,”加拿大人迴答說,“您提醒的這一點適用於任何逃跑的行動,不管是兩年還是兩天以後采取的行動。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迴答:如果出現有利時機,必須及時加以利用。”
“說的好。尼德,現在,你能否告訴我,你說的有利時機是指什麽?”
“就是在某個漆黑的夜晚,鸚鵡螺號靠近某段歐洲海岸的時機。”
“你打算遊泳逃走?”
“如果我們離開海岸相當近,而且鸚鵡螺號浮在海麵上,那麽我們就遊泳逃走;如果我們離開海岸很遠,而且鸚鵡螺號是在水下航行,那麽我們就不采取遊泳的方式。”
“要是遇到後一種情況呢?”
“要是遇到後一種情況,我就設法奪取潛艇上的小艇。我知道怎麽操縱它。我們鑽進小艇,然後鬆開螺栓,浮到水麵上來,就連在潛艇前麵駕駛艙裏的操舵手也不會發現我們逃走。”
“好吧,尼德,耐心等待這樣的機會。不過,切莫忘記,一旦失敗,我們就完蛋。”
“我會牢牢記住的,先生。”
“尼德,現在,你是否想知道我對你的計劃的看法?”
“很想知道,阿羅納克斯先生。”
“我嘛,我想——我沒有說希望——這樣的有利時機是不可能出現的。”
“為什麽呢?”
“因為對於我們沒有放棄恢複自由的希望這一點,尼摩艇長不可能視而不見,他一定會加倍警惕,尤其是在近海和歐洲海岸在望時。”
“我同意先生的觀點。”龔賽伊發表意見說。
“我們等著瞧吧!”尼德·蘭神態堅定並搖著頭說。
“尼德·蘭,現在,我們就到此為止。”我補充說道,“不要再議論此事。哪天,你準備好了,通知我們一聲,我們就跟著你行動。這事就全托付給你了。”
這次後來造成嚴重後果的談話就這麽結束了。現在,我應該說,事情的發展似乎印證了我的預見,令加拿大人大失所望。尼摩艇長在交通繁忙的海域是否提防著我們,或者僅僅是想避開地中海上來來往往的各國船隻的耳目?我不知道。但是,他通常指揮鸚鵡螺號潛入水中航行或遠離海岸。鸚鵡螺號即使浮上來,也隻露出駕駛艙;要麽就潛入深海。在希臘群島和小亞細亞之間,我們下潛了2000米,仍然沒有見到海底。
因此,我也就沒有見到斯波拉澤斯群島中的卡爾帕托斯島,隻能通過尼摩艇長手指著地圖上的一點援引維吉爾的詩句來認識:
est in carpathio neptuni gurgite vates
caeruleus proteus…[1]
原來,位於羅得斯島和克裏特島之間、現在的斯卡爾龐托島,就是普羅透斯[2],即尼普頓[3]牧羊老人從前的居住地。我隻能透過鸚鵡螺號客廳的舷窗看到它的花崗岩基礎。
第二天,二月十四日,我決定花幾個小時來研究希臘群島海域的魚類。但是,客廳舷窗的防護板不知出於什麽動機被關得嚴嚴實實。我在測定鸚鵡螺號的航向時,發現它正朝著坎迪,即從前的克裏特島航行。當我上林肯號出征時,該島全體居民剛剛奮起反對土耳其的專製統製。不過,自那以後這次起義的結果,我一無所知。與陸地斷絕一切聯係的尼摩艇長是不可能告訴我有關情況的。
因此,晚上單獨和他在客廳裏時,我隻字未提此事。再說,我覺得他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後來,他一反常態,下令打開了客廳舷窗的兩塊防護板,從一扇舷窗走到另一扇前,認真觀察著外麵的海域。出於什麽目的?我無法猜測。而我嘛,我就利用這段時間研究從我眼前遊過的魚群。
除了別的魚以外,我注意到亞裏士多德曾經提起過、通常被人們叫做“海泥鰍”的亞惠蝦虎魚。這種魚在尼羅河三角洲附近的鹹水裏尤為常見。在它們的近旁,遊過一群半閃磷光的大西洋鯛。這種魚被埃及人列入神聖的動物之列。這種魚要是出現在尼羅河水域,就預示著河水泛濫。因此,當地人會舉行宗教儀式來歡迎它們的出現。同時,我還注意到了體長三分米的屑鱗魚,這是一種鱗片透明的硬骨魚,紅斑點、青灰色。這種魚主要吃海洋植物,因此魚肉味道鮮美,頗受古羅馬美食家的青睞。這種魚的雜碎配上海鱔的魚白、孔雀腦和紅鸛舌能做出一道令神仙垂涎的佳肴,使維特裏烏斯[4]為之動心。
這一海域的另一位居民引起了我的注意,並且喚起了我腦海裏有關古代的所有迴憶。那就是附在鯊魚肚子上遊弋的印頭魚。按照古人的說法,這種小魚附在船的水下體上,就能阻止船舶行駛。在亞克興角戰役中,一條印頭魚攔住了安東尼的戰船,幫助奧古斯都戰勝了安東尼。民族的命運維係於何物!此外,我還觀察到了屬於鱸魚目的色彩豔麗的花魚。希臘人把它奉為神魚,說它能夠驅趕他們來往的海域中的海怪。希臘人之所以叫它們花魚,是因為它們身上由玫瑰紅、寶石紅到鮮紅的閃色,而且它們的鰭也會閃光。我的兩隻眼睛正目不暇接地欣賞著海洋奇觀,一個不速之客的意外出現攪亂了一切。
水中出現了一個人,一個腰間係著一隻皮囊的潛水員。這不是一具隨波漂流的屍體,而是雙臂在用力劃水的大活人。他時而浮出水麵唿吸空氣,隨即又潛入水中。
我轉身麵對尼摩艇長,激動地大聲叫喊道:
“一個人!一個遇難者!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拯救他!”
尼摩艇長沒有迴答我,走到舷窗玻璃前靠著。
水中的人遊近我們,把臉貼在了玻璃上,盯著我們看。
尼摩艇長向他做了個手勢,令我大惑不解。潛水員用手向艇長作答,並立即向水麵遊去,然後再也沒有重新出現。
“不用擔心!”艇長安慰我說,“這是泰納龍角的尼古拉,人稱勒佩斯卡。他在基克拉迪群島赫赫有名。一名勇敢的潛水員!水域就是他的棲生地,他不停地從這個島潛水到那個島,最遠一直潛水到克裏特島。他在水中的時間比在陸地上還長呢!”
“艇長,您認識他?”
“阿羅納克斯先生,為什麽不呢?”
話畢,尼摩艇長就朝著一隻位於客廳左邊、舷窗旁的櫃子走去。在這隻櫃子的旁邊,我看見一隻外麵用鐵皮加固的箱子,箱蓋上有一塊上麵刻著鸚鵡螺號及其格言“動中之動”的銅牌。
這時,尼摩艇長也不忌諱我的在場,打開那隻像保險櫃一樣的櫃子,裏麵裝著好多鑄塊。
那些鑄塊都是金條。哪裏來這麽多貴金屬?尼摩艇長是從哪裏收集來這麽多黃金,拿它派什麽用途呢?
我隻在一旁觀看,一言不發。尼摩艇長將金條一塊一塊地從櫃子裏拿出來,整齊地排放在箱子裏,直到裝滿為止。我估計箱子裏有1000多公斤黃金,也就是說,價值將近500萬法郎。
箱子被嚴嚴實實地關好,尼摩艇長大概是用現代希臘文在箱蓋上寫下了地址。
完了,尼摩艇長按了一下與船員艙相連的電鈕。四個船員不無費力地把這隻箱子推出了客廳。接著,我聽見他們用滑車把箱子吊上了鐵梯。
就在這個時候,尼摩艇長轉過身來問我:
“教授先生,您剛才說……”
“艇長,我什麽也沒說。”
“那麽,先生,請允許我祝您晚安。”
說完,他就離開了客廳。
我迴到自己的臥室,非常困惑不解。我當時的困惑勁讀者可以想象得到。我試圖讓自己睡覺,但就是不能入睡。於是,我開始尋思在那個潛水員的出現和裝滿金條的箱子兩者之間的聯係。接著,我覺得一陣左右晃動、前後顛簸:鸚鵡螺號離開了深水層,在向海麵上浮。
接著,我聽到平台上傳來的腳步聲。我明白了有人在解小艇,把它放到了海裏,小艇碰了一下鸚鵡螺號的側舷。然後,又寂靜如初。
兩個小時以後,傳來了同樣的聲響,又有人來迴走動。小艇被吊上了平台,重新被放迴原處固定起來。鸚鵡螺號重新又潛入了水中。
這樣看來,這價值數百萬的金條是送給了他們。他們在歐洲大陸的哪裏?誰又是尼摩艇長的聯係人呢?
第二天,我把這件極大地喚起我好奇心的事告訴了龔賽伊和加拿大人。我的兩位夥伴吃驚的程度並不亞於我。
“可是,他把這價值數百萬的金條送到哪裏去了呢?”
這個問題沒人能夠迴答。吃過午飯,我來到客廳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五點,我都在整理筆記。這時,我覺得極其悶熱——也許是因為我本人的情緒所致——不得不脫去了身上的絲質外衣。這種現象難以理解,因為我們不是在低緯度區域。況且,鸚鵡螺號潛在水裏,潛艇內的溫度理應不會升高。我看了一眼壓力表,我們位於海平麵以下60英尺的水層,高氣溫不可能影響到這裏。
我繼續工作。但是,氣溫上升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
“潛艇上會不會失火了?”我暗自思忖。
我正要離開客廳,尼摩艇長走了進來。他走到氣溫表前看了看溫度,轉過身來對我說道:
“42度!”
“我看過了,艇長。”我迴答說,“這個溫度哪怕在升高一點兒,我們就受不了了。”
“哦,教授先生,隻有我們願意,這個溫度才會再往上升。”
“這麽說,您能夠隨意調節溫度?”
“不。不過,我可以遠離產生這個溫度的熱源。”
“那麽,這熱氣是從外麵傳進來的?”
“當然。我們現在是在沸水當中行駛。”
“有這種可能嗎?”我高聲叫道。
“請看!”
客廳舷窗的防護板打開了。我看到鸚鵡螺號周圍一片白色。一股含硫磺的蒸汽在水中升騰,四周的海水像鍋爐裏的水一樣在沸騰。我把手支撐在一塊玻璃上,但窗玻璃燙得我連忙把手縮了迴來。
“我們現在在哪裏?”我問道。
“教授先生,在桑托林島附近。”艇長迴答我說,“正好是在新卡蒙尼島和舊卡蒙尼島之間的海溝裏。我想讓您見識一下海底火山噴發的奇觀。”
“我還以為,這些新生島嶼的形成早已結束了呢。”我說道。
“在火山地帶,任何東西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靜止不變。”尼摩艇長迴答說,“在這些地帶,地球始終受到地下熔岩活動的作用。根據卡西奧多魯斯[5]和普林[6]的記載,早在公元十九年,忒伊亞女神島曾經在這些新近形成的小島的相同地點露出海麵,後來又被波濤淹沒,於公元六十九年再次露出海麵,接著又沉沒到海平麵以下。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如今,地層中止了升降運動。一八六六年二月三日,一個新的小島從在新卡蒙尼島附近海域冒出的含有硫磺的氣體中露出海麵,並且於同月六日跟新卡蒙尼島連成一片,這個新形成的小島被命名為喬治島。七天以後,也就是二月十三日,阿佛羅愛薩小島露出海麵,與新卡蒙尼島僅相隔一條十米寬的海溝。這一現象發生時,我正好在這一帶海域,因此得以親眼目睹這一地殼變化過程的各個階段。阿佛羅愛薩小島呈圓形,直徑300英尺,露出海麵高度30英尺,有黑色玻璃狀熔岩和長石碎片混合構成。最後,三月十日,一個更小的島嶼在新卡蒙尼島附近露出了海麵,被命名為雷卡島。從此,這三個島嶼連成了一體,現在形成了一個唯一而又相同的島嶼。”
“那麽,我們現在所在的海溝呢?”我問道。
“在這裏,”尼摩艇長手指著一張希臘群島地圖,迴答我說,“您看,我已經在地圖上標注了新形成的島嶼。”
“可是,這條海溝有朝一日會合攏嗎?”
“阿羅納克斯先生,這是很可能的事。因為,自一八六六年以來,已經有八個熔岩小島在舊卡蒙尼島聖尼古拉港正麵的海域生成。由此可見,新卡蒙尼島和舊卡蒙尼島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互相靠攏。如果說太平洋上的島嶼是靠纖毛蟲生成的,那麽這裏的島嶼是憑借火山噴發現象而形成的。您瞧,先生,海底地殼運動的威力!”
我重新走到窗前。此時,鸚鵡螺號已經停止了行駛,熱氣逼人,不堪忍受。由於鐵鹽的染色作用,海水由白變紅。一股難聞的硫磺氣味滲入了全封閉的客廳。我看見了強烈的猩紅色火焰,使鸚鵡螺號上的電燈光黯然失色。
我渾身是汗,感到悶熱,快要熱死了。是的,我確實感到要熱死了!
“我們不能再停留在這兒的沸水裏了。”我對艇長說。
“是的,不然就太冒失了。”麵無表情的尼摩艇長迴答道。
一聲令下,鸚鵡螺號掉頭駛離了這個“火爐”。因為在這裏逞能,必然會遭到報應。一刻鍾以後,我們浮出海麵唿吸空氣。
我心裏想,要是尼德選擇在這裏實施我們的逃跑計劃,那麽我們肯定不能活著離開這片“火海”。
第二天,二月十六日,我們駛離了這個位於羅德島和亞曆山大島之間、深達三公裏的海底盆地。鸚鵡螺號在基西拉島的外海航行,繞過泰納龍角,把希臘群島拋在了身後。
注釋
[1]拉丁文,意即:渾身綠色的預言者普羅透斯在尼普頓的多旋渦的卡爾帕托斯島上……
[2]普羅透斯:希臘海神,擅長預言,能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的麵貌。
[3]尼普頓:羅馬海神。
[4]維特裏烏斯(公元5—69):古羅馬皇帝。
[5]卡西奧多魯斯(480—575):古羅馬曆史學家、政治家和僧侶。
[6]普林(23—79):古羅馬博物學家。
七點左右,龔賽伊和尼德·蘭到平台上來找我。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夥伴昨天夜裏平平安安地睡了一覺,對鸚鵡螺號穿越地峽的壯舉不聞不問,毫不關心。
“博物學家先生,這麽說來,這就是地中海嘍?”加拿大人用略帶挖苦的口吻問道。
“尼德友,我們現在就在它的海麵上航行。”
“嗯?昨天夜裏?”龔賽伊不解地說。
“一點沒錯。昨天夜裏,我們隻花了幾分鍾時間,便通過了這條不可逾越的地峽。”
“我才不信呢!”加拿大人迴答說。
“蘭師傅,你錯了。”我接著說道,“這個往南呈圓弧形的低平海岸就是埃及海岸。”
“先生,這話您說給別人聽吧!”固執的加拿大人還嘴說。
“可是,既然先生這麽肯定,還是應該相信先生。”龔賽伊勸他道。
“況且,尼摩艇長還邀請我參觀了隧道。他在駕駛艙裏親自指揮鸚鵡螺號通過這條狹窄的通道時,我就在他的身旁。”
“尼德,你聽見了嗎?”龔賽伊問道。
“你的眼力這麽好,”我補充說道,“尼德,你不能自己看看海邊賽伊德港的防波堤嗎?”
加拿大人仔細地向海邊眺望。
“果然如此,”他說道,“教授先生,您說的對。你們的那位艇長是一個傑出的人物。我們是在地中海了。好吧,我們還是來談談我們自己的事情吧。不過,小點聲,別讓其他人聽見。”
我明白加拿大人想做什麽。不管怎樣,既然他想做,我覺得還是談談為好。於是,我們三人坐在舷燈旁邊,這樣可以避開一點浪花的濺沫。
“尼德,現在你說吧!你想告訴我們什麽?”我說道。
“我要跟你們說的很簡單,”加拿大人迴答說,“我們現在在歐洲。在尼摩艇長突發奇想,把我們帶到極地海底或重迴大洋以前,我要求離開鸚鵡螺號。”
說實話,與加拿大人討論這個問題總讓我左右為難。我不想以任何方式阻止我兩位同伴的自由。然而,我根本不願離開尼摩艇長。多虧了尼摩艇長,多虧了他的潛艇,我每天都在完善自己對海底的研究,而且我正在海底重寫我那本關於海底的書。以後,我還能遇上這樣的機會去觀察海洋奇觀嗎?不,肯定不能!因此,在完成我們的環球考察之前,我不能有離開鸚鵡螺號的念頭。
“尼德友,”於是,我說道,“老實告訴我,你已經在潛艇上呆夠了?你是否為命運把你交給了尼摩艇長而感到遺憾?”
加拿大人沉默了片刻,沒做迴答,接著交叉著雙臂說道:
“老實說,我並不為這次海底旅行感到遺憾。我很願意完成這次旅行。但是,它要有個頭,才能完成它。這就是我的想法。”
“尼德,它會結束的。”
“什麽時候,在哪裏結束呢?”
“什麽時候,我心中無數。在哪裏結束,我也無可奉告。或者確切地說,我猜想,等到我們在海洋裏學不到什麽時,它就會結束了。在這個世界上,有始必有終。”
“我讚成先生的想法,”龔賽伊說道,“很可能等我們走遍了全球的海洋以後,尼摩艇長會放我們三人遠走高飛。”
“放我們遠走高飛?”加拿大人高聲大叫,“要麽是斬盡殺絕!”
“蘭師傅,別太過分了。”我繼續說道,“我們根本不用害怕尼摩艇長。不過,我也不敢苟同龔賽伊的觀點。我們掌握了鸚鵡螺號的秘密。因此,我並不指望,它的指揮官為了還我們自由,就心甘情願地看著鸚鵡螺號的秘密跟著我們滿世界地傳播開來。”
“那麽,您指望什麽呢?”加拿大人問道。
“我指望,半年以後和現在一樣,會遇上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利用的時機。”
“唷!請問,博物學家先生,半年以後,我們會在哪裏啊?”尼德·蘭問道。
“也許在這裏,也許在中國。你也知道,鸚鵡螺號行動迅速,它橫渡海洋,就像燕子在天上飛一樣快,或者說,像特快列車在橫穿大陸那麽快。它根本不怕交通繁忙的海域。誰說它不會去法國、英國或美洲海岸,在那裏策劃逃走豈不跟這裏一樣有利?”
“阿羅納克斯先生,您的論調就像是在捕底層魚,您說的是將來:‘我們將在這裏,我們將去那裏!’而我講的是現在:‘我們現在是在這裏,應該利用這個天賜的良機。’”
我受到了尼德·蘭邏輯推理的步步緊逼,而且覺得自己已經被打倒在地。我不知道該尋找什麽理由來為自己辯護。
“先生,”尼德接著說,“不妨做個不可能的假設,如果尼摩艇長今天就還您自由,您會接受嗎?”
“我不知道。”我迴答說。
“而且,他對今天給您自由的承諾附加一個條件:過期作廢。那麽,您會接受嗎?”
我沒有迴答。
“龔賽伊友,你是怎麽想的?”尼德·蘭問道。
“龔賽伊友,”這個好小夥子平靜地說,“龔賽伊友沒有什麽可說的。他絕對不關心這個問題。他跟他的主人和他的同伴尼德一樣,單身一人,上無父母,下無妻小等著他迴家。他要伺候先生,先生怎麽想,他就怎麽想;先生怎麽說,他就怎麽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別人不能指望他來構成多數。現在隻有兩個人參加辯論:一方是先生;另一方是尼德·蘭。閑話少說,龔賽伊現在洗耳恭聽,準備給你們打分。”
看到龔賽伊如此徹底地把自己當做局外人,我不禁笑了。其實,加拿大人應該為龔賽伊不站出來反對他而感到慶幸。
“那麽,先生,”尼德·蘭說道,“既然龔賽伊不存在了,就我們兩人之間來展開辯論吧。我已經講過了,您也聽見了。您有什麽要迴答的嗎?”
顯然,應該作出決定,而且我討厭言不由衷。
“尼德友,”我開口說道,“那麽,我就來迴答你。你反對我的觀點是對的,而且,我的觀點和你的想法相比是站不住腳的。不要指望尼摩艇長的善心。最普通的謹慎常識阻止他釋放我們。相反,最穩妥的做法是,一有機會,就逃離鸚鵡螺號。”
“很好,阿羅納克斯先生,這幾句話還比較中聽。”
“不過,”我說道,“我提醒注意一點,就一點。一定要到時機成熟,而且我們第一次行動必須成功。因為,如果我們第一次行動失敗的話,那麽就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機會,尼摩艇長也不會放過我們。”
“您說的這些都對,”加拿大人迴答說,“您提醒的這一點適用於任何逃跑的行動,不管是兩年還是兩天以後采取的行動。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迴答:如果出現有利時機,必須及時加以利用。”
“說的好。尼德,現在,你能否告訴我,你說的有利時機是指什麽?”
“就是在某個漆黑的夜晚,鸚鵡螺號靠近某段歐洲海岸的時機。”
“你打算遊泳逃走?”
“如果我們離開海岸相當近,而且鸚鵡螺號浮在海麵上,那麽我們就遊泳逃走;如果我們離開海岸很遠,而且鸚鵡螺號是在水下航行,那麽我們就不采取遊泳的方式。”
“要是遇到後一種情況呢?”
“要是遇到後一種情況,我就設法奪取潛艇上的小艇。我知道怎麽操縱它。我們鑽進小艇,然後鬆開螺栓,浮到水麵上來,就連在潛艇前麵駕駛艙裏的操舵手也不會發現我們逃走。”
“好吧,尼德,耐心等待這樣的機會。不過,切莫忘記,一旦失敗,我們就完蛋。”
“我會牢牢記住的,先生。”
“尼德,現在,你是否想知道我對你的計劃的看法?”
“很想知道,阿羅納克斯先生。”
“我嘛,我想——我沒有說希望——這樣的有利時機是不可能出現的。”
“為什麽呢?”
“因為對於我們沒有放棄恢複自由的希望這一點,尼摩艇長不可能視而不見,他一定會加倍警惕,尤其是在近海和歐洲海岸在望時。”
“我同意先生的觀點。”龔賽伊發表意見說。
“我們等著瞧吧!”尼德·蘭神態堅定並搖著頭說。
“尼德·蘭,現在,我們就到此為止。”我補充說道,“不要再議論此事。哪天,你準備好了,通知我們一聲,我們就跟著你行動。這事就全托付給你了。”
這次後來造成嚴重後果的談話就這麽結束了。現在,我應該說,事情的發展似乎印證了我的預見,令加拿大人大失所望。尼摩艇長在交通繁忙的海域是否提防著我們,或者僅僅是想避開地中海上來來往往的各國船隻的耳目?我不知道。但是,他通常指揮鸚鵡螺號潛入水中航行或遠離海岸。鸚鵡螺號即使浮上來,也隻露出駕駛艙;要麽就潛入深海。在希臘群島和小亞細亞之間,我們下潛了2000米,仍然沒有見到海底。
因此,我也就沒有見到斯波拉澤斯群島中的卡爾帕托斯島,隻能通過尼摩艇長手指著地圖上的一點援引維吉爾的詩句來認識:
est in carpathio neptuni gurgite vates
caeruleus proteus…[1]
原來,位於羅得斯島和克裏特島之間、現在的斯卡爾龐托島,就是普羅透斯[2],即尼普頓[3]牧羊老人從前的居住地。我隻能透過鸚鵡螺號客廳的舷窗看到它的花崗岩基礎。
第二天,二月十四日,我決定花幾個小時來研究希臘群島海域的魚類。但是,客廳舷窗的防護板不知出於什麽動機被關得嚴嚴實實。我在測定鸚鵡螺號的航向時,發現它正朝著坎迪,即從前的克裏特島航行。當我上林肯號出征時,該島全體居民剛剛奮起反對土耳其的專製統製。不過,自那以後這次起義的結果,我一無所知。與陸地斷絕一切聯係的尼摩艇長是不可能告訴我有關情況的。
因此,晚上單獨和他在客廳裏時,我隻字未提此事。再說,我覺得他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後來,他一反常態,下令打開了客廳舷窗的兩塊防護板,從一扇舷窗走到另一扇前,認真觀察著外麵的海域。出於什麽目的?我無法猜測。而我嘛,我就利用這段時間研究從我眼前遊過的魚群。
除了別的魚以外,我注意到亞裏士多德曾經提起過、通常被人們叫做“海泥鰍”的亞惠蝦虎魚。這種魚在尼羅河三角洲附近的鹹水裏尤為常見。在它們的近旁,遊過一群半閃磷光的大西洋鯛。這種魚被埃及人列入神聖的動物之列。這種魚要是出現在尼羅河水域,就預示著河水泛濫。因此,當地人會舉行宗教儀式來歡迎它們的出現。同時,我還注意到了體長三分米的屑鱗魚,這是一種鱗片透明的硬骨魚,紅斑點、青灰色。這種魚主要吃海洋植物,因此魚肉味道鮮美,頗受古羅馬美食家的青睞。這種魚的雜碎配上海鱔的魚白、孔雀腦和紅鸛舌能做出一道令神仙垂涎的佳肴,使維特裏烏斯[4]為之動心。
這一海域的另一位居民引起了我的注意,並且喚起了我腦海裏有關古代的所有迴憶。那就是附在鯊魚肚子上遊弋的印頭魚。按照古人的說法,這種小魚附在船的水下體上,就能阻止船舶行駛。在亞克興角戰役中,一條印頭魚攔住了安東尼的戰船,幫助奧古斯都戰勝了安東尼。民族的命運維係於何物!此外,我還觀察到了屬於鱸魚目的色彩豔麗的花魚。希臘人把它奉為神魚,說它能夠驅趕他們來往的海域中的海怪。希臘人之所以叫它們花魚,是因為它們身上由玫瑰紅、寶石紅到鮮紅的閃色,而且它們的鰭也會閃光。我的兩隻眼睛正目不暇接地欣賞著海洋奇觀,一個不速之客的意外出現攪亂了一切。
水中出現了一個人,一個腰間係著一隻皮囊的潛水員。這不是一具隨波漂流的屍體,而是雙臂在用力劃水的大活人。他時而浮出水麵唿吸空氣,隨即又潛入水中。
我轉身麵對尼摩艇長,激動地大聲叫喊道:
“一個人!一個遇難者!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拯救他!”
尼摩艇長沒有迴答我,走到舷窗玻璃前靠著。
水中的人遊近我們,把臉貼在了玻璃上,盯著我們看。
尼摩艇長向他做了個手勢,令我大惑不解。潛水員用手向艇長作答,並立即向水麵遊去,然後再也沒有重新出現。
“不用擔心!”艇長安慰我說,“這是泰納龍角的尼古拉,人稱勒佩斯卡。他在基克拉迪群島赫赫有名。一名勇敢的潛水員!水域就是他的棲生地,他不停地從這個島潛水到那個島,最遠一直潛水到克裏特島。他在水中的時間比在陸地上還長呢!”
“艇長,您認識他?”
“阿羅納克斯先生,為什麽不呢?”
話畢,尼摩艇長就朝著一隻位於客廳左邊、舷窗旁的櫃子走去。在這隻櫃子的旁邊,我看見一隻外麵用鐵皮加固的箱子,箱蓋上有一塊上麵刻著鸚鵡螺號及其格言“動中之動”的銅牌。
這時,尼摩艇長也不忌諱我的在場,打開那隻像保險櫃一樣的櫃子,裏麵裝著好多鑄塊。
那些鑄塊都是金條。哪裏來這麽多貴金屬?尼摩艇長是從哪裏收集來這麽多黃金,拿它派什麽用途呢?
我隻在一旁觀看,一言不發。尼摩艇長將金條一塊一塊地從櫃子裏拿出來,整齊地排放在箱子裏,直到裝滿為止。我估計箱子裏有1000多公斤黃金,也就是說,價值將近500萬法郎。
箱子被嚴嚴實實地關好,尼摩艇長大概是用現代希臘文在箱蓋上寫下了地址。
完了,尼摩艇長按了一下與船員艙相連的電鈕。四個船員不無費力地把這隻箱子推出了客廳。接著,我聽見他們用滑車把箱子吊上了鐵梯。
就在這個時候,尼摩艇長轉過身來問我:
“教授先生,您剛才說……”
“艇長,我什麽也沒說。”
“那麽,先生,請允許我祝您晚安。”
說完,他就離開了客廳。
我迴到自己的臥室,非常困惑不解。我當時的困惑勁讀者可以想象得到。我試圖讓自己睡覺,但就是不能入睡。於是,我開始尋思在那個潛水員的出現和裝滿金條的箱子兩者之間的聯係。接著,我覺得一陣左右晃動、前後顛簸:鸚鵡螺號離開了深水層,在向海麵上浮。
接著,我聽到平台上傳來的腳步聲。我明白了有人在解小艇,把它放到了海裏,小艇碰了一下鸚鵡螺號的側舷。然後,又寂靜如初。
兩個小時以後,傳來了同樣的聲響,又有人來迴走動。小艇被吊上了平台,重新被放迴原處固定起來。鸚鵡螺號重新又潛入了水中。
這樣看來,這價值數百萬的金條是送給了他們。他們在歐洲大陸的哪裏?誰又是尼摩艇長的聯係人呢?
第二天,我把這件極大地喚起我好奇心的事告訴了龔賽伊和加拿大人。我的兩位夥伴吃驚的程度並不亞於我。
“可是,他把這價值數百萬的金條送到哪裏去了呢?”
這個問題沒人能夠迴答。吃過午飯,我來到客廳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五點,我都在整理筆記。這時,我覺得極其悶熱——也許是因為我本人的情緒所致——不得不脫去了身上的絲質外衣。這種現象難以理解,因為我們不是在低緯度區域。況且,鸚鵡螺號潛在水裏,潛艇內的溫度理應不會升高。我看了一眼壓力表,我們位於海平麵以下60英尺的水層,高氣溫不可能影響到這裏。
我繼續工作。但是,氣溫上升到了難以容忍的地步。
“潛艇上會不會失火了?”我暗自思忖。
我正要離開客廳,尼摩艇長走了進來。他走到氣溫表前看了看溫度,轉過身來對我說道:
“42度!”
“我看過了,艇長。”我迴答說,“這個溫度哪怕在升高一點兒,我們就受不了了。”
“哦,教授先生,隻有我們願意,這個溫度才會再往上升。”
“這麽說,您能夠隨意調節溫度?”
“不。不過,我可以遠離產生這個溫度的熱源。”
“那麽,這熱氣是從外麵傳進來的?”
“當然。我們現在是在沸水當中行駛。”
“有這種可能嗎?”我高聲叫道。
“請看!”
客廳舷窗的防護板打開了。我看到鸚鵡螺號周圍一片白色。一股含硫磺的蒸汽在水中升騰,四周的海水像鍋爐裏的水一樣在沸騰。我把手支撐在一塊玻璃上,但窗玻璃燙得我連忙把手縮了迴來。
“我們現在在哪裏?”我問道。
“教授先生,在桑托林島附近。”艇長迴答我說,“正好是在新卡蒙尼島和舊卡蒙尼島之間的海溝裏。我想讓您見識一下海底火山噴發的奇觀。”
“我還以為,這些新生島嶼的形成早已結束了呢。”我說道。
“在火山地帶,任何東西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靜止不變。”尼摩艇長迴答說,“在這些地帶,地球始終受到地下熔岩活動的作用。根據卡西奧多魯斯[5]和普林[6]的記載,早在公元十九年,忒伊亞女神島曾經在這些新近形成的小島的相同地點露出海麵,後來又被波濤淹沒,於公元六十九年再次露出海麵,接著又沉沒到海平麵以下。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如今,地層中止了升降運動。一八六六年二月三日,一個新的小島從在新卡蒙尼島附近海域冒出的含有硫磺的氣體中露出海麵,並且於同月六日跟新卡蒙尼島連成一片,這個新形成的小島被命名為喬治島。七天以後,也就是二月十三日,阿佛羅愛薩小島露出海麵,與新卡蒙尼島僅相隔一條十米寬的海溝。這一現象發生時,我正好在這一帶海域,因此得以親眼目睹這一地殼變化過程的各個階段。阿佛羅愛薩小島呈圓形,直徑300英尺,露出海麵高度30英尺,有黑色玻璃狀熔岩和長石碎片混合構成。最後,三月十日,一個更小的島嶼在新卡蒙尼島附近露出了海麵,被命名為雷卡島。從此,這三個島嶼連成了一體,現在形成了一個唯一而又相同的島嶼。”
“那麽,我們現在所在的海溝呢?”我問道。
“在這裏,”尼摩艇長手指著一張希臘群島地圖,迴答我說,“您看,我已經在地圖上標注了新形成的島嶼。”
“可是,這條海溝有朝一日會合攏嗎?”
“阿羅納克斯先生,這是很可能的事。因為,自一八六六年以來,已經有八個熔岩小島在舊卡蒙尼島聖尼古拉港正麵的海域生成。由此可見,新卡蒙尼島和舊卡蒙尼島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互相靠攏。如果說太平洋上的島嶼是靠纖毛蟲生成的,那麽這裏的島嶼是憑借火山噴發現象而形成的。您瞧,先生,海底地殼運動的威力!”
我重新走到窗前。此時,鸚鵡螺號已經停止了行駛,熱氣逼人,不堪忍受。由於鐵鹽的染色作用,海水由白變紅。一股難聞的硫磺氣味滲入了全封閉的客廳。我看見了強烈的猩紅色火焰,使鸚鵡螺號上的電燈光黯然失色。
我渾身是汗,感到悶熱,快要熱死了。是的,我確實感到要熱死了!
“我們不能再停留在這兒的沸水裏了。”我對艇長說。
“是的,不然就太冒失了。”麵無表情的尼摩艇長迴答道。
一聲令下,鸚鵡螺號掉頭駛離了這個“火爐”。因為在這裏逞能,必然會遭到報應。一刻鍾以後,我們浮出海麵唿吸空氣。
我心裏想,要是尼德選擇在這裏實施我們的逃跑計劃,那麽我們肯定不能活著離開這片“火海”。
第二天,二月十六日,我們駛離了這個位於羅德島和亞曆山大島之間、深達三公裏的海底盆地。鸚鵡螺號在基西拉島的外海航行,繞過泰納龍角,把希臘群島拋在了身後。
注釋
[1]拉丁文,意即:渾身綠色的預言者普羅透斯在尼普頓的多旋渦的卡爾帕托斯島上……
[2]普羅透斯:希臘海神,擅長預言,能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的麵貌。
[3]尼普頓:羅馬海神。
[4]維特裏烏斯(公元5—69):古羅馬皇帝。
[5]卡西奧多魯斯(480—575):古羅馬曆史學家、政治家和僧侶。
[6]普林(23—79):古羅馬博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