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這間鬥室是鸚鵡螺號的軍火庫和衣帽間,牆上掛著12套潛水器械,供去海底漫步的人使用。
尼德·蘭看到掛在牆上的潛水衣,流露出厭惡的神情,不願穿上。
“我的好尼德,”我勸他說道,“克雷斯波島森林,那可是海底森林!”
“那又怎樣?”捕鯨手眼看著品嚐鮮肉的美夢破滅了,非常沮喪地說,“您呢,阿羅納克斯先生,您也要鑽進這種橡皮套裏?”
“這可是一定要穿的,尼德師傅。”
“您有您的自由,先生。”捕鯨手聳了聳肩,嘟囔著說。“可我,決不會鑽到這種套子裏去,除非別人強迫我。”
“沒有人強迫你,尼德師傅。”尼摩艇長迴答他說。
“龔賽伊也要冒這個險?”尼德問道。
“先生去哪裏,我就跟到哪裏。”龔賽伊迴答說。
艇長叫了一聲“來人”,兩名船員應聲過來幫助我們換上了沉重的防水服。防水服是用橡膠做的,沒有接縫,這樣能承受強大的壓力,猶如一副既柔軟又堅固的盔甲。上衣和褲子連在一起,褲腳連著厚厚的鞋子,鞋底是用沉重的鉛板做的。上衣胸部有銅片支撐,像護胸甲一樣保護胸部不受海水擠壓,好讓肺部自由唿吸;衣袖連接著經過柔軟處理的手套,毫不影響雙手的活動。
那些樣子笨重的潛水服,如軟木護胸甲、無袖潛水衣、潛海服、潛水沉箱等,它們全是發明於十八世紀,並且在當時頗受青睞。但是,與眼前這些經過改進的潛水服相比,顯而易見,兩者之間相差甚遠。
我同龔賽伊、尼摩艇長和他的一個同伴——一個膂力過人的赫拉克勒斯[1]——我們很快就穿好了潛水服。隻剩下把那隻金屬球形頭盔套在我們各人的頭上就行了。不過,在戴上頭盔之前,我要求艇長讓我們看看將要佩帶的獵槍。
鸚鵡螺號的一位船員遞給我一支普通的獵槍,槍托是鋼片做的,中間空心,體積相當大,用來儲存壓縮空氣。一個由扳機控製的氣門將空氣送入槍管。空心的槍托內有一隻彈盒,可以裝20發電彈。子彈借助一個彈簧會自動上膛。因此,一發子彈射出去以後,另一發就會自動補上。
“尼摩艇長,”我說道,“這把槍完美無缺,而且使用也方便。我隻求一試為快。可是,我們怎麽下到海底呢?”
“教授先生,鸚鵡螺號此刻已下潛了十米,我們隻要走出潛艇就行了。”
“可是,我們怎麽出去呢?”
“看我的。”
尼摩艇長把頭伸進了球形頭盔。我和龔賽伊也照他的樣子做,可少不了還要聽那位加拿大人嘲諷地祝賀我們“狩獵愉快”。潛水服的衣領是一個內壁攻有螺紋的銅圈,金屬頭盔就擰在衣領上。頭盔上有三個用厚玻璃防護的大孔,隻要在球形頭盔裏轉動腦袋,就可以朝各個方向觀望。等頭盔固定好後,我們就背起魯凱羅爾儲氣罐,然後打開氣閥。我本人覺得唿吸如常。
我把倫可夫照明燈掛在腰帶上,手持獵槍,準備出發。可是,說實在的,我身體被“囚禁”在沉重的潛水服裏,雙腳又被鉛底鞋“釘”在了潛艇的甲板上,簡直是寸步難移。
不過,這種情形是早已料到的。我覺得有人把我推進了與衣帽間相連的一間小艙。我的同伴們在我後麵也被推了進來。我聽見一道密封門重新在我們身後關上的響聲,我們周圍一片漆黑。
幾分鍾以後,一聲刺耳的鳴叫聲鑽進我的耳朵。我感覺有一股寒氣從腳底一直升到胸口。顯然,有人打開了水閥,外麵湧進來的海水正在淹沒我們,小艙很快就灌滿了海水。此時,鸚鵡螺號潛艇側旁的一道門也打開了,一道半明不暗的光線照在我們身上。過了一會兒工夫,我們雙腳就踩到了海底。
現在,我怎麽才能把這次海底漫遊給我留下的印象重新描繪出來呢?要講述這樣的奇事,語言顯得蒼白無力!當畫筆都無法把水中的特殊效果表現出來時,文字又怎麽能夠再現呢?
尼摩艇長走在前頭,他的同伴離我們幾步遠,跟在後麵。我和龔賽伊相互挨著,好像通過金屬“甲殼”能夠交談似的。我已經不覺得身上衣服、鞋子和儲氣罐的沉重了,也感覺不到那厚厚的球形頭盔的重量。我的腦袋在這圓球內轉動,猶如一枚果仁在果核裏滾動。所有這些物體浸在水裏,就失去了自身的部分重量。它們失去的重量等於它們排開的海水的重量。由此,我得以更加深刻地領會阿基米德發現的那條物理學定律。我不再是一個惰性物體,反而擁有較大的運動自由。
陽光一直照射到海麵以下30英尺的水域,其穿透力令我吃驚。陽光輕而易舉地穿透水層,使海水的顏色變淡。我能夠清楚地分辨100米以內的物體。100米開外,海水微微呈現出漸次變深的蔚藍色,接著遠處變成了藍色,最後消失在一片模糊的昏暗裏。真的,包圍在我周圍的海水不過是一種“空氣”,隻是其密度要大於陸地上的空氣,但它們的透明度卻相差無幾。我舉目仰望,看到了平靜的海麵。
我們在平坦的細沙地上行走,但沒有海灘上退潮時留下的痕跡。這塊令人炫目的“地毯”,一麵名副其實的反光鏡,以驚人的強烈程度將太陽光反射迴去。由此產生的強大反光在向四周輻射。如果我肯定地說,在30英尺深的海水裏,我能像在大白天一樣看得清楚,會有人相信嗎?
熾熱的沙層上覆蓋著一層細得感覺不到的貝殼粉末,我在沙層上行走了刻把鍾時間。鸚鵡螺號潛艇猶如一長條礁石,正從我的視野裏逐漸地消失。可是,當夜幕降臨到海底的時候,潛艇的舷燈放射出異常明亮的光柱,為我們返迴潛艇提供了方便。一個隻在陸地上看見過如此強烈的白光的人,是很難理解這種電光效果的。在陸地上,充斥於空氣的塵埃使得燈光裏充滿了塵霧。可是在海麵或海底,電光則能在無與倫比的純淨環境裏彌散。
我們不停地向前行走,平坦而又遼闊的沙地仿佛漫無邊際。我用雙手撥開水簾,而水簾又在我身後合攏。我的足跡在水的壓力下迅速消失。
某些有形物體在遠處若隱若現,雖然很遠,但還是被我收入了眼簾。我很快辨認了出來,那是海底礁石的美麗近景,礁石上覆蓋著各種美麗無比的植形動物。我一下子就被這些別致的景色深深打動。
現在是上午十點,陽光以相當傾斜的角度照射在波濤起伏的洋麵上,像是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折射了似的。水中的花朵、礁石、胚芽、介殼、珊瑚等在陽光的折射下,它們的邊緣呈現出陽光的七彩。這真是一個奇觀,令人賞心悅目。各種色調交錯組合,構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五彩繽紛的萬花筒,總而言之,宛如一位善於運用色彩的狂熱畫家的調色板!我為何不能把所有湧入我腦際的強烈感受告訴龔賽伊,並且同他競相發出讚歎!我為何不能像尼摩艇長和他的同伴那樣,運用手勢來交流思想呢!因此,我隻能不得已而求其次,跟自己自言自語。於是,我在頭盔裏大喊大叫,也許因自言自語而消耗了比平常多的空氣。
麵對這壯麗的景色,龔賽伊跟我一樣,停止了行走。顯然,這個好小夥子正在給眼前所有這些植形動物和軟體動物進行分類,不停地分類。珊瑚蟲和棘皮動物俯拾皆是:色彩斑斕的叉形蟲、煢煢孑立的角形蟲、純潔無瑕的眼球絲蟲(舊名“白珊瑚”)、蘑菇狀聳起的菌生蟲、吸盤貼地、形似花壇的海葵、星羅棋布的海星、瘤狀的海盤車——真像水仙子手繡的精美花邊,齒形的邊飾因我們走動掀起的輕微波動而左右搖擺。把成千上萬密布海底的軟體動物的絕佳標本——環紋扇貝、槌貝、水葉甲、真會蹦跳的貝殼、馬蹄螺、紅冠螺、形似天使翅膀的風螺、葉紋貝——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海洋生物踩在腳下,我實在是於心不忍。但是,路還得要走!我們不斷地向前走著。成群結隊的僧帽水母在我們頭頂浮動,它們的藍色觸須在隨波飄動;有天藍色花邊點綴的望月水母乳白或粉色的傘膜,為我們遮擋陽光;更有那發光的水母,在黑暗中泛著磷光,為我們引路。
除了尼摩艇長向我做手勢,叫我跟上以外,在四分之一海裏的距離內,我幾乎沒有停止過觀賞所有這些奇妙的海底景色。過後不久,海底景色發生了變化。繼平坦的沙地之後是一片黏糊糊的淤泥,美國人叫這種淤泥“烏阿茲”,全由含矽或含鈣的貝殼的分解物構成。接著,我們經過一片海藻地——未被海水卷走的深海植物,生機勃勃。這裏的茂密草坪踩上去十分柔軟,可以與最柔軟的手織地毯媲美。我們不但腳下踩著翠綠,而且頭上也頂著翠綠。興旺的海藻家族(知名的就有2000種以上)裏的各種海洋植物在水中綠葉成陰。我看到水中漂浮著長長的墨角藻,有的呈球形,有的呈管狀,還有紅花藻、葉子纖細的鮮苔和酷似仙人掌的薔薇藻。我發現,綠色植物距離海麵較近,紅色海藻生長在中層水域,而黑色或棕色的水生植物則占據了深層海域的花園和草地。
海藻真是大地萬物的奇跡,植物世界的珍品。地球上最小和最大的植物都在海藻家族。有一種海藻能在五平方毫米內生長四萬株肉眼看不見的胚芽;同樣,也有人曾采集到500多米長的墨角藻。
我們離開鸚鵡螺號大約已有一個半小時了。天快中午了,我看到陽光垂直照射下來,沒有折射。變幻莫測的色彩在漸漸地消失,碧綠和湛藍的色差變幻也在我們的頭頂上也變得模糊起來。我們步調一致地行走著,腳踏著海底,發出了強烈的共鳴聲。在海底,再微弱的聲音也會以一種陸地人耳朵不習慣的速度傳播開來。事實上,對於聲音來說,水是比空氣更加理想的傳播媒體,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傳播的四倍。
這時,海底開始陡峭起來。光線也跟著變暗了。我們來到100米深的海底,因此要經受十個大氣壓的壓力。不過,我的潛水服是根據這樣的要求設計、製造的,因此絲毫沒有感覺到這麽大的壓力所產生的副作用,隻是彎曲手指的時候,關節略感不適,而且很快也就消失了。身穿如此笨重的服裝,步行了兩個小時之後,理應感到疲憊,但我毫無疲憊的感覺。海水讓我行走起來十分輕鬆。
到了300英尺深的水層,還能看見陽光,但十分微弱,已經不是強烈的光芒,而是淺紅色的霞光,介於白晝與黑夜之間的那種光亮,不過足以讓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還不需要點亮倫可夫照明燈。
這時,尼摩艇長停了下來。他在等我,同時用手指著近處陰影裏漸漸明顯的幾個大黑團。
“這就是克雷斯波島森林。”我心裏想。
我沒有弄錯。
注釋
[1]赫拉克勒斯:羅馬神話中的大力神。
尼德·蘭看到掛在牆上的潛水衣,流露出厭惡的神情,不願穿上。
“我的好尼德,”我勸他說道,“克雷斯波島森林,那可是海底森林!”
“那又怎樣?”捕鯨手眼看著品嚐鮮肉的美夢破滅了,非常沮喪地說,“您呢,阿羅納克斯先生,您也要鑽進這種橡皮套裏?”
“這可是一定要穿的,尼德師傅。”
“您有您的自由,先生。”捕鯨手聳了聳肩,嘟囔著說。“可我,決不會鑽到這種套子裏去,除非別人強迫我。”
“沒有人強迫你,尼德師傅。”尼摩艇長迴答他說。
“龔賽伊也要冒這個險?”尼德問道。
“先生去哪裏,我就跟到哪裏。”龔賽伊迴答說。
艇長叫了一聲“來人”,兩名船員應聲過來幫助我們換上了沉重的防水服。防水服是用橡膠做的,沒有接縫,這樣能承受強大的壓力,猶如一副既柔軟又堅固的盔甲。上衣和褲子連在一起,褲腳連著厚厚的鞋子,鞋底是用沉重的鉛板做的。上衣胸部有銅片支撐,像護胸甲一樣保護胸部不受海水擠壓,好讓肺部自由唿吸;衣袖連接著經過柔軟處理的手套,毫不影響雙手的活動。
那些樣子笨重的潛水服,如軟木護胸甲、無袖潛水衣、潛海服、潛水沉箱等,它們全是發明於十八世紀,並且在當時頗受青睞。但是,與眼前這些經過改進的潛水服相比,顯而易見,兩者之間相差甚遠。
我同龔賽伊、尼摩艇長和他的一個同伴——一個膂力過人的赫拉克勒斯[1]——我們很快就穿好了潛水服。隻剩下把那隻金屬球形頭盔套在我們各人的頭上就行了。不過,在戴上頭盔之前,我要求艇長讓我們看看將要佩帶的獵槍。
鸚鵡螺號的一位船員遞給我一支普通的獵槍,槍托是鋼片做的,中間空心,體積相當大,用來儲存壓縮空氣。一個由扳機控製的氣門將空氣送入槍管。空心的槍托內有一隻彈盒,可以裝20發電彈。子彈借助一個彈簧會自動上膛。因此,一發子彈射出去以後,另一發就會自動補上。
“尼摩艇長,”我說道,“這把槍完美無缺,而且使用也方便。我隻求一試為快。可是,我們怎麽下到海底呢?”
“教授先生,鸚鵡螺號此刻已下潛了十米,我們隻要走出潛艇就行了。”
“可是,我們怎麽出去呢?”
“看我的。”
尼摩艇長把頭伸進了球形頭盔。我和龔賽伊也照他的樣子做,可少不了還要聽那位加拿大人嘲諷地祝賀我們“狩獵愉快”。潛水服的衣領是一個內壁攻有螺紋的銅圈,金屬頭盔就擰在衣領上。頭盔上有三個用厚玻璃防護的大孔,隻要在球形頭盔裏轉動腦袋,就可以朝各個方向觀望。等頭盔固定好後,我們就背起魯凱羅爾儲氣罐,然後打開氣閥。我本人覺得唿吸如常。
我把倫可夫照明燈掛在腰帶上,手持獵槍,準備出發。可是,說實在的,我身體被“囚禁”在沉重的潛水服裏,雙腳又被鉛底鞋“釘”在了潛艇的甲板上,簡直是寸步難移。
不過,這種情形是早已料到的。我覺得有人把我推進了與衣帽間相連的一間小艙。我的同伴們在我後麵也被推了進來。我聽見一道密封門重新在我們身後關上的響聲,我們周圍一片漆黑。
幾分鍾以後,一聲刺耳的鳴叫聲鑽進我的耳朵。我感覺有一股寒氣從腳底一直升到胸口。顯然,有人打開了水閥,外麵湧進來的海水正在淹沒我們,小艙很快就灌滿了海水。此時,鸚鵡螺號潛艇側旁的一道門也打開了,一道半明不暗的光線照在我們身上。過了一會兒工夫,我們雙腳就踩到了海底。
現在,我怎麽才能把這次海底漫遊給我留下的印象重新描繪出來呢?要講述這樣的奇事,語言顯得蒼白無力!當畫筆都無法把水中的特殊效果表現出來時,文字又怎麽能夠再現呢?
尼摩艇長走在前頭,他的同伴離我們幾步遠,跟在後麵。我和龔賽伊相互挨著,好像通過金屬“甲殼”能夠交談似的。我已經不覺得身上衣服、鞋子和儲氣罐的沉重了,也感覺不到那厚厚的球形頭盔的重量。我的腦袋在這圓球內轉動,猶如一枚果仁在果核裏滾動。所有這些物體浸在水裏,就失去了自身的部分重量。它們失去的重量等於它們排開的海水的重量。由此,我得以更加深刻地領會阿基米德發現的那條物理學定律。我不再是一個惰性物體,反而擁有較大的運動自由。
陽光一直照射到海麵以下30英尺的水域,其穿透力令我吃驚。陽光輕而易舉地穿透水層,使海水的顏色變淡。我能夠清楚地分辨100米以內的物體。100米開外,海水微微呈現出漸次變深的蔚藍色,接著遠處變成了藍色,最後消失在一片模糊的昏暗裏。真的,包圍在我周圍的海水不過是一種“空氣”,隻是其密度要大於陸地上的空氣,但它們的透明度卻相差無幾。我舉目仰望,看到了平靜的海麵。
我們在平坦的細沙地上行走,但沒有海灘上退潮時留下的痕跡。這塊令人炫目的“地毯”,一麵名副其實的反光鏡,以驚人的強烈程度將太陽光反射迴去。由此產生的強大反光在向四周輻射。如果我肯定地說,在30英尺深的海水裏,我能像在大白天一樣看得清楚,會有人相信嗎?
熾熱的沙層上覆蓋著一層細得感覺不到的貝殼粉末,我在沙層上行走了刻把鍾時間。鸚鵡螺號潛艇猶如一長條礁石,正從我的視野裏逐漸地消失。可是,當夜幕降臨到海底的時候,潛艇的舷燈放射出異常明亮的光柱,為我們返迴潛艇提供了方便。一個隻在陸地上看見過如此強烈的白光的人,是很難理解這種電光效果的。在陸地上,充斥於空氣的塵埃使得燈光裏充滿了塵霧。可是在海麵或海底,電光則能在無與倫比的純淨環境裏彌散。
我們不停地向前行走,平坦而又遼闊的沙地仿佛漫無邊際。我用雙手撥開水簾,而水簾又在我身後合攏。我的足跡在水的壓力下迅速消失。
某些有形物體在遠處若隱若現,雖然很遠,但還是被我收入了眼簾。我很快辨認了出來,那是海底礁石的美麗近景,礁石上覆蓋著各種美麗無比的植形動物。我一下子就被這些別致的景色深深打動。
現在是上午十點,陽光以相當傾斜的角度照射在波濤起伏的洋麵上,像是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折射了似的。水中的花朵、礁石、胚芽、介殼、珊瑚等在陽光的折射下,它們的邊緣呈現出陽光的七彩。這真是一個奇觀,令人賞心悅目。各種色調交錯組合,構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五彩繽紛的萬花筒,總而言之,宛如一位善於運用色彩的狂熱畫家的調色板!我為何不能把所有湧入我腦際的強烈感受告訴龔賽伊,並且同他競相發出讚歎!我為何不能像尼摩艇長和他的同伴那樣,運用手勢來交流思想呢!因此,我隻能不得已而求其次,跟自己自言自語。於是,我在頭盔裏大喊大叫,也許因自言自語而消耗了比平常多的空氣。
麵對這壯麗的景色,龔賽伊跟我一樣,停止了行走。顯然,這個好小夥子正在給眼前所有這些植形動物和軟體動物進行分類,不停地分類。珊瑚蟲和棘皮動物俯拾皆是:色彩斑斕的叉形蟲、煢煢孑立的角形蟲、純潔無瑕的眼球絲蟲(舊名“白珊瑚”)、蘑菇狀聳起的菌生蟲、吸盤貼地、形似花壇的海葵、星羅棋布的海星、瘤狀的海盤車——真像水仙子手繡的精美花邊,齒形的邊飾因我們走動掀起的輕微波動而左右搖擺。把成千上萬密布海底的軟體動物的絕佳標本——環紋扇貝、槌貝、水葉甲、真會蹦跳的貝殼、馬蹄螺、紅冠螺、形似天使翅膀的風螺、葉紋貝——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海洋生物踩在腳下,我實在是於心不忍。但是,路還得要走!我們不斷地向前走著。成群結隊的僧帽水母在我們頭頂浮動,它們的藍色觸須在隨波飄動;有天藍色花邊點綴的望月水母乳白或粉色的傘膜,為我們遮擋陽光;更有那發光的水母,在黑暗中泛著磷光,為我們引路。
除了尼摩艇長向我做手勢,叫我跟上以外,在四分之一海裏的距離內,我幾乎沒有停止過觀賞所有這些奇妙的海底景色。過後不久,海底景色發生了變化。繼平坦的沙地之後是一片黏糊糊的淤泥,美國人叫這種淤泥“烏阿茲”,全由含矽或含鈣的貝殼的分解物構成。接著,我們經過一片海藻地——未被海水卷走的深海植物,生機勃勃。這裏的茂密草坪踩上去十分柔軟,可以與最柔軟的手織地毯媲美。我們不但腳下踩著翠綠,而且頭上也頂著翠綠。興旺的海藻家族(知名的就有2000種以上)裏的各種海洋植物在水中綠葉成陰。我看到水中漂浮著長長的墨角藻,有的呈球形,有的呈管狀,還有紅花藻、葉子纖細的鮮苔和酷似仙人掌的薔薇藻。我發現,綠色植物距離海麵較近,紅色海藻生長在中層水域,而黑色或棕色的水生植物則占據了深層海域的花園和草地。
海藻真是大地萬物的奇跡,植物世界的珍品。地球上最小和最大的植物都在海藻家族。有一種海藻能在五平方毫米內生長四萬株肉眼看不見的胚芽;同樣,也有人曾采集到500多米長的墨角藻。
我們離開鸚鵡螺號大約已有一個半小時了。天快中午了,我看到陽光垂直照射下來,沒有折射。變幻莫測的色彩在漸漸地消失,碧綠和湛藍的色差變幻也在我們的頭頂上也變得模糊起來。我們步調一致地行走著,腳踏著海底,發出了強烈的共鳴聲。在海底,再微弱的聲音也會以一種陸地人耳朵不習慣的速度傳播開來。事實上,對於聲音來說,水是比空氣更加理想的傳播媒體,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在空氣中傳播的四倍。
這時,海底開始陡峭起來。光線也跟著變暗了。我們來到100米深的海底,因此要經受十個大氣壓的壓力。不過,我的潛水服是根據這樣的要求設計、製造的,因此絲毫沒有感覺到這麽大的壓力所產生的副作用,隻是彎曲手指的時候,關節略感不適,而且很快也就消失了。身穿如此笨重的服裝,步行了兩個小時之後,理應感到疲憊,但我毫無疲憊的感覺。海水讓我行走起來十分輕鬆。
到了300英尺深的水層,還能看見陽光,但十分微弱,已經不是強烈的光芒,而是淺紅色的霞光,介於白晝與黑夜之間的那種光亮,不過足以讓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還不需要點亮倫可夫照明燈。
這時,尼摩艇長停了下來。他在等我,同時用手指著近處陰影裏漸漸明顯的幾個大黑團。
“這就是克雷斯波島森林。”我心裏想。
我沒有弄錯。
注釋
[1]赫拉克勒斯:羅馬神話中的大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