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京畿路新政特區(第二更)
金軍圍城,重生宋欽宗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地方上的官戶和形勢戶一旦全部反對,矛盾衝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不能收場,所以需要一些策略。
策略趙鼎給出來了:對於地主們,拉一派打一派。
所謂的拉一派打一派,是先穩定地方上有威望的地主,讓他們起個頭,把他們穩定住,其他地主再反抗,也有了忌憚,朝廷也有了底氣。
如何穩住?
給鹽引和茶引!
改革的反抗,無非一個字:利益受損。
既然利益受損,就給他補上,把他的虧空補上後,讓他老老實實做表率。
至於以後,田都交上來了,以後你要麽跟朝廷一起好好做買賣,不乖就換人。
趙鼎提出這一點的原因也是這一年多,趙鼎在京畿路還是扶持了不少商人給前線提供糧草的,本身就根基在。
這三點說完後,趙寧再補充了一點:“置大宋日報,於京畿路四輔,設置日報分社,占據輿情製高點。”
趙鼎微微一怔,連忙說道:“官家提醒得是。”
輿情控製,涉及到民眾的行為,民眾的行為在這一次的改革嚐試中是重中之重。
大宋日報已經開設了一年多,培養出一批為皇帝寫文章的筆杆子,根本不愁沒有人,全部提拔起來分派到京畿四輔之地。
“日報先談金人戰事,再談糧價,渲染危機,讓民眾知道朝廷現在的處境很難,他們自身也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這叫把民眾綁到朝廷這艘船上來,不斷加深“大家一榮俱榮的印象”。
民眾不斷接受這個思想,到時候對地主再動手,民眾必然會鼎力支持朝廷。
有民眾的支持,大局蹦不了。
“是,臣這就辦!”趙鼎被趙官家補充的言論搞得激動起來,“對了,提改製的這個人必然麵臨巨大的壓力,此人……”
趙寧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大臣,金人忘我之心不死,大宋百年弊政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製的地步!”
眾人連忙說道:“願為陛下身先士卒,死而後已。”
“好,陳司農!”
陳東出列:“臣在!”
“京畿路新農政,就由你來提報。”
“臣領旨!”
“李光。”
“臣在!”
“京畿路轉運司衙門所有官員全力配合陳東的新農政,有官員不配合者,一律罷免!”
“臣領旨!”
“高俅。”
“臣在!”
“金人細作恐怕已經滲透我大宋,你速速著皇城司班直,於京畿路四輔之地,抓捕金人細作。”
“是!”高俅應了一聲,這哪裏是抓細作,這分明是監控四輔輿情,隨時做匯報。
“張叔夜。”
“臣在!”
“近日民生凋零,盜匪四起,你速速調遣禁衛軍,駐紮京畿路四輔之地,嚴加防守。”
“臣領命!”
眾人退下後,獨留趙鼎在文德殿。
“官家,還有何吩咐?”
趙寧走到地圖前,他盯著大宋地圖,說道:“趙相公,朕最近一直在思索一些問題。”
“不知官家有何憂慮?”
“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麽?”
“自然是為了大宋百姓。”
“朕是說,有沒有一些清晰的目標。”
“目標?”趙鼎有些錯愕。
趙寧想了片刻,說道:“朕要定個大的目標,任何一個階段要做的事,都是為了這個大目標,新政的開啟,是需要一個大目標的。”
趙鼎被皇帝這句話說得愣了一下。
趙寧看著金國地圖,又看了看西夏地圖。
“陛下的目標,自然是抗金。”
“若是要滅金呢?”
“這……”
趙鼎有些遲疑,滅金這種事,恐怕朝堂上下沒有人想過。
畢竟大宋朝跟遼國對峙了一百多年也沒能滅遼,而現在金國展現出來的勢力實在強悍。
“趙相公遲疑了,朕就來定下這個目標,滅金!”
趙鼎沒有激動,反而是感覺壓力很大,如果目標定出超出實際能力範圍,就隻是空談了。
大宋一百多年,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迴來。
“滅金是大目標,朕再來定一個十年計劃,十年計劃的目標,將宋金之戰拖入持久戰,先滅西夏,如何?”
“陛下聖明,若是要滅金,必然先滅西夏。”
“我們現在與西夏是盟國,此事不可張揚,先與西夏建立鞏固的關係,將與金國的戰事拖入持久戰,等解決完大宋自己的問題,再滅西夏。”
“西夏一滅,從西北出關,聯合草原蒙兀人,從西線對金國形成掣肘之勢,到時候,讓金國嚐試兩線作戰的滋味!”
趙官家看著地圖,有些出神:“隻是這個十年計劃,牽涉的東西太多,今日的京畿路新農政隻是其中一點。”
“其一、新官學,建立一套上傳下達快速的官僚體係,加強大宋的動員體係。”
“其二、新大學,給新政、前線,不斷輸送新的人才。”
“其三、格物院,招攬天下奇才,研製火藥、農肥等有事半功倍之效的物品,以目前的農田產量,還有提升的空間,朕物色的人才,已經在來京的路上。”
“其四、鹽鐵局改製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其五、十年計劃中,抗金、滅夏,最重要的還是糧食的持續供給,北方荒蕪,後勤吃力。”
趙官家看了一眼趙鼎,用深沉的語氣說道:“所以,新農政,可能是一場腥風血雨,卿要做那個王介甫了!”
趙鼎全身一顫,臉色有些發白,額頭有些冒汗,但依然還是用堅定的語氣說道:“臣明白,陛下知遇之恩,臣萬死不辭!”
王安石變法失敗再先,引起的爭議到現在都還沒有消停,甚至很多人將大宋衰弱責怪到王安石變法。
現在趙官家又準備公開開始新政了,誰的壓力最大?
除了皇帝,當然是宰相的壓力最大。
這屆宰相不好當啊!
現在是噴陳東,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開始噴趙鼎。
靖康三年六月初一,東京日報開始抽調人手,分別往京畿路東輔拱州、西輔鄭州、南輔穎昌、北輔澶州。
京畿四輔是拱衛京師的要地,也是重中之重。
也是在同一日,皇城司各指揮使也進入到四輔之地。
六月初二,軍政院發出調兵令,由趙官家最後簽署,以平定匪患為由,往四輔再各增兵一萬。
同一天,政事堂出台《京畿路商人惠澤條例》,對各州府大商人給出鹽引、茶引優惠政策,四輔重商連夜抵達京師,在政事堂拜見宰相。
也是在同一天,京畿路轉運司衙門以馬上要收夏稅為由,召集了以往所有收農稅的吏員,對吏員的俸祿發放、福利政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並且推出了《京畿路吏員條則》,吏員可以入新官學,接受教學,通過考試,可以升為官員。
這是一次對吏員改製的試探。
大宋朝有官弱吏強的毛病,許多具體執行的事物都必須由吏員來執行,但吏員往往被官員瞧不起。
這種矛盾其實對於朝廷行政執行有很大的損耗,例如第三次宋金之戰爆發之初,京東東路吏員罷工,原因是拖欠俸祿。
吏員對朝廷沒有歸屬感,純粹就是拿錢辦事。
而京畿路的這次試探性吏改,就是為了提高吏員的待遇,並且打通吏員上升的通道,讓吏員徹底融入到官僚體係中來。
六月初六,農政司大司農陳東向朝廷提報《京畿路新農政》。
策略趙鼎給出來了:對於地主們,拉一派打一派。
所謂的拉一派打一派,是先穩定地方上有威望的地主,讓他們起個頭,把他們穩定住,其他地主再反抗,也有了忌憚,朝廷也有了底氣。
如何穩住?
給鹽引和茶引!
改革的反抗,無非一個字:利益受損。
既然利益受損,就給他補上,把他的虧空補上後,讓他老老實實做表率。
至於以後,田都交上來了,以後你要麽跟朝廷一起好好做買賣,不乖就換人。
趙鼎提出這一點的原因也是這一年多,趙鼎在京畿路還是扶持了不少商人給前線提供糧草的,本身就根基在。
這三點說完後,趙寧再補充了一點:“置大宋日報,於京畿路四輔,設置日報分社,占據輿情製高點。”
趙鼎微微一怔,連忙說道:“官家提醒得是。”
輿情控製,涉及到民眾的行為,民眾的行為在這一次的改革嚐試中是重中之重。
大宋日報已經開設了一年多,培養出一批為皇帝寫文章的筆杆子,根本不愁沒有人,全部提拔起來分派到京畿四輔之地。
“日報先談金人戰事,再談糧價,渲染危機,讓民眾知道朝廷現在的處境很難,他們自身也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這叫把民眾綁到朝廷這艘船上來,不斷加深“大家一榮俱榮的印象”。
民眾不斷接受這個思想,到時候對地主再動手,民眾必然會鼎力支持朝廷。
有民眾的支持,大局蹦不了。
“是,臣這就辦!”趙鼎被趙官家補充的言論搞得激動起來,“對了,提改製的這個人必然麵臨巨大的壓力,此人……”
趙寧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大臣,金人忘我之心不死,大宋百年弊政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製的地步!”
眾人連忙說道:“願為陛下身先士卒,死而後已。”
“好,陳司農!”
陳東出列:“臣在!”
“京畿路新農政,就由你來提報。”
“臣領旨!”
“李光。”
“臣在!”
“京畿路轉運司衙門所有官員全力配合陳東的新農政,有官員不配合者,一律罷免!”
“臣領旨!”
“高俅。”
“臣在!”
“金人細作恐怕已經滲透我大宋,你速速著皇城司班直,於京畿路四輔之地,抓捕金人細作。”
“是!”高俅應了一聲,這哪裏是抓細作,這分明是監控四輔輿情,隨時做匯報。
“張叔夜。”
“臣在!”
“近日民生凋零,盜匪四起,你速速調遣禁衛軍,駐紮京畿路四輔之地,嚴加防守。”
“臣領命!”
眾人退下後,獨留趙鼎在文德殿。
“官家,還有何吩咐?”
趙寧走到地圖前,他盯著大宋地圖,說道:“趙相公,朕最近一直在思索一些問題。”
“不知官家有何憂慮?”
“我們做這些是為了什麽?”
“自然是為了大宋百姓。”
“朕是說,有沒有一些清晰的目標。”
“目標?”趙鼎有些錯愕。
趙寧想了片刻,說道:“朕要定個大的目標,任何一個階段要做的事,都是為了這個大目標,新政的開啟,是需要一個大目標的。”
趙鼎被皇帝這句話說得愣了一下。
趙寧看著金國地圖,又看了看西夏地圖。
“陛下的目標,自然是抗金。”
“若是要滅金呢?”
“這……”
趙鼎有些遲疑,滅金這種事,恐怕朝堂上下沒有人想過。
畢竟大宋朝跟遼國對峙了一百多年也沒能滅遼,而現在金國展現出來的勢力實在強悍。
“趙相公遲疑了,朕就來定下這個目標,滅金!”
趙鼎沒有激動,反而是感覺壓力很大,如果目標定出超出實際能力範圍,就隻是空談了。
大宋一百多年,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迴來。
“滅金是大目標,朕再來定一個十年計劃,十年計劃的目標,將宋金之戰拖入持久戰,先滅西夏,如何?”
“陛下聖明,若是要滅金,必然先滅西夏。”
“我們現在與西夏是盟國,此事不可張揚,先與西夏建立鞏固的關係,將與金國的戰事拖入持久戰,等解決完大宋自己的問題,再滅西夏。”
“西夏一滅,從西北出關,聯合草原蒙兀人,從西線對金國形成掣肘之勢,到時候,讓金國嚐試兩線作戰的滋味!”
趙官家看著地圖,有些出神:“隻是這個十年計劃,牽涉的東西太多,今日的京畿路新農政隻是其中一點。”
“其一、新官學,建立一套上傳下達快速的官僚體係,加強大宋的動員體係。”
“其二、新大學,給新政、前線,不斷輸送新的人才。”
“其三、格物院,招攬天下奇才,研製火藥、農肥等有事半功倍之效的物品,以目前的農田產量,還有提升的空間,朕物色的人才,已經在來京的路上。”
“其四、鹽鐵局改製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其五、十年計劃中,抗金、滅夏,最重要的還是糧食的持續供給,北方荒蕪,後勤吃力。”
趙官家看了一眼趙鼎,用深沉的語氣說道:“所以,新農政,可能是一場腥風血雨,卿要做那個王介甫了!”
趙鼎全身一顫,臉色有些發白,額頭有些冒汗,但依然還是用堅定的語氣說道:“臣明白,陛下知遇之恩,臣萬死不辭!”
王安石變法失敗再先,引起的爭議到現在都還沒有消停,甚至很多人將大宋衰弱責怪到王安石變法。
現在趙官家又準備公開開始新政了,誰的壓力最大?
除了皇帝,當然是宰相的壓力最大。
這屆宰相不好當啊!
現在是噴陳東,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開始噴趙鼎。
靖康三年六月初一,東京日報開始抽調人手,分別往京畿路東輔拱州、西輔鄭州、南輔穎昌、北輔澶州。
京畿四輔是拱衛京師的要地,也是重中之重。
也是在同一日,皇城司各指揮使也進入到四輔之地。
六月初二,軍政院發出調兵令,由趙官家最後簽署,以平定匪患為由,往四輔再各增兵一萬。
同一天,政事堂出台《京畿路商人惠澤條例》,對各州府大商人給出鹽引、茶引優惠政策,四輔重商連夜抵達京師,在政事堂拜見宰相。
也是在同一天,京畿路轉運司衙門以馬上要收夏稅為由,召集了以往所有收農稅的吏員,對吏員的俸祿發放、福利政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並且推出了《京畿路吏員條則》,吏員可以入新官學,接受教學,通過考試,可以升為官員。
這是一次對吏員改製的試探。
大宋朝有官弱吏強的毛病,許多具體執行的事物都必須由吏員來執行,但吏員往往被官員瞧不起。
這種矛盾其實對於朝廷行政執行有很大的損耗,例如第三次宋金之戰爆發之初,京東東路吏員罷工,原因是拖欠俸祿。
吏員對朝廷沒有歸屬感,純粹就是拿錢辦事。
而京畿路的這次試探性吏改,就是為了提高吏員的待遇,並且打通吏員上升的通道,讓吏員徹底融入到官僚體係中來。
六月初六,農政司大司農陳東向朝廷提報《京畿路新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