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暴風雨來了(第三更)
金軍圍城,重生宋欽宗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寧是剛看完王宗濋匯報的關於香皂的售賣情況,正偷著樂,準備睡個好覺,卻到了這個消息。
而且這大半夜的,送消息來的還是高俅。
高俅是殿前司副指揮使,妥妥的部級高官,卻關心起首都酒館裏鬥毆一事了,且大半夜入宮。
說明這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趙寧換了一身衣服,聽高俅添油加醋一般把事情匯報完了。
那農政司不少官員和吏員,都是國子監裏提拔優秀學生直接任命的,而另一邊動手的也是國子監的太學生。
相當於國子監內部自己打起來了?
“你剛才說,有一名重傷者,叫什麽名字?”
“叫什麽胡銓。”
胡銓?
臥槽!
趙寧心頭一震,連忙問道:“傷勢如何?”
“已經請了大夫。”
“朕問傷勢如何?”
“應該……應該是被打斷了腿!”
趙寧臉色陰沉了下來。
這特麽的,故意找茬是吧!
那個胡銓可是趙寧故意扔在農政司磨煉,將來要擔大任的。
這家夥在曆史上,是南宋中興四名臣之一,和趙鼎、李綱、李光齊名的。
“你是說,農政院的張伯麟先動的手?”
“是的,不過聽說是劉文昌辱罵他們。”
“如何辱罵?”
“說什麽一群下賤的泥腿子!”
“當真?”
“千真萬確。”
“豈有此理!膽子也太大了,敢當眾辱罵朝廷命官!”
高俅眼珠子轉了轉,說道:“官家,劉文昌的父親是戶部員外郎劉喻之。”
“你想說什麽?”
“臣的意思是,農政司現在辦的活,原本是戶部的,這會不會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報複?”
“你有證據?”
“這……暫時沒有。”
“沒有的事情,不要空穴來風。”
“是。”
高俅趕緊閉嘴,看來趙官家雖然暴脾氣喜歡殺人,但不會做捕風捉影之事。
“王懷吉。”
“臣在。”
“去找禦醫,讓高俅帶過去看看胡銓。”
“這……官家,那胡銓隻是一個……”
“快去啊!”
“是是!”
高俅眼珠子又轉起來,看來這個胡銓不簡單啊,趙官家居然動用自己的禦醫了。
“對了,官家,臣在那些人裏麵聽到一個有些熟悉的名字。”
“什麽名字?”
“席崇。”
“此人是誰?”
“前涇原路經略使席貢之子。”
“是他的兒子。”
“席崇前幾年在太學院讀書,前年恩蔭了一份官職,去西北做了個閑官。”
“既然在西北做閑官,為何突然出現在汴京?”
“怕是來……”
“來做什麽?”
“可能是來通融關係的。”
趙寧明白了,這是來救父親的啊!
席貢在長安會戰中臨陣脫逃,導致大軍崩潰,已經被押迴京師等待審問。
“你去查查此事。”
“是!”
高俅離去後,便帶著禦醫,趕緊去找胡銓,他打算跟胡銓好好套套近乎,搞搞關係。
趙寧一人在文德殿內輾轉反側。
他本來想讓農政司低調行事的,農政司現在看起來是在處理皇家田產的事,但實際上是在培養未來土地革命的人才。
隻要把400萬畝田一消化,整個農政司在處理政務上必然會上一個台階,到時候淮南兩路的田產整頓,大可以開始大刀闊斧。
土地革命是會要了地主老爺和官僚大戶的命根子的,若是農政司這個時候吸引了朝堂諸多勢力,他們的行政阻力必然會非常大。
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國子監的太學生在樊樓互毆,這事小不了了!
既然沒法低調了,就不低調了!
國子監學生和農政司官員互毆的事情,果然被有心之人快速傳播。
第二日上午,趙寧接到了好幾封關於彈劾此事的劄子。
這些人的春秋筆法著實了得,如果生活在21世紀,基本上都可以做新媒體寫手。
在他們筆下,昨晚的事情變成了朝廷命官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打太學生,導致多名正義的太學生深受重傷。
過了一會兒,高俅忽然來了。
“官家,您看這個。”
趙寧接過來一看,微微一驚:好家夥,東京快報?
“這是哪兒來的?”
“街頭買到的。”
“去,給朕封了,把報紙全部燒掉。”
“是!”
看來報紙的規範進度要提上日程了,有些人已經感受到報紙是重要的輿論工具,開始私自占領輿論高地。
這是要任由其發展,不加管製,豈不是要亂套?
倒是昨晚打架一事還在繼續發酵。
高俅剛離開,趙鼎就來了。
他來也是說農政司官員和太學生互毆一事。
趙鼎說道:“官家,此事並非空穴來風,那個劉文昌為何會當眾譏諷農政司官員?恐怕背後是耳濡目染,或者有人指使。”
趙官家道:“卿何出此言?”
趙鼎不是張口就來之輩,他說話,分析問題,都是有理有據的,連他都這麽說,那看來問題還真如自己猜測那般。
“前段時間,官家提拔陳東為大司農,一些官員在下麵已經竊竊私語,對農政司有了非議,官員們都在疑惑,既然是處理皇家田產的,為何會編入如此多官員,又為何將陳東提拔如此之高。”
趙寧想了想,說道:“朕原本打算低調處理這400萬畝田,現在看來是沒法低調了。”
趙鼎又說道:“官家,河北的荒田臣倒是預估了一個數字,近千萬畝田無人認領,臣是派人去趙州清查過,推算出來的,而且隻多不少。”
千萬畝已經接近河北紙麵上的三分之一了,田荒蕪到這個地步,看來河北的情況,已經嚴峻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目前農政司又多少吏員?”
“58名。”
“河北的農業恢複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兩淮隱瞞田地過甚,再不整頓,明年再打一次仗,別說前線的糧草是否能保證,恐怕汴京的糧價會暴漲,導致民生崩潰!”
趙官家的語氣有些凝重,宰相趙鼎也陷入沉思中。
趙寧的語氣忽然鋒利起來:“兩步走!”
“一、在京畿路頒布新農稅政策,凡是超過50畝田者,每畝十抽五!五十畝以下,按照原有的稅製。”
“二、派人去查兩淮田產,這需要一個過程。”
趙鼎擔憂道:“若是引起兩淮動亂,恐怕……”
趙鼎擔憂不無道理,現在河北、河東民生受到重創,糧食必然大減。
而前線的軍防還在修補,後勤線路勉強能支撐,如果這個時候對兩淮搞土地改革,恐怕要出大亂子。
若是內部一亂,金國必然聞風再次大軍壓境。
內外同時出亂子,就算趙寧是大羅金仙,也救不了大宋。
可是現在局麵已經到了這一步。
大宋糧食最富裕的就是兩淮,其次兩浙路,再就是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
可是現在收不上來糧食,或者說後勤調糧成本太高。
“先測田,試探情況,目前重點是把整個京畿路的田整頓出來,將偷稅漏稅者全部揪出來,把糧食補上!”
趙鼎深吸了一口氣,這下是真的開始動利益集團了。
這個利益集團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利益集團。
“萬一京畿路發生亂子……”
“朕有辦法,你先頒布京畿路的新稅政,目前農政司的人已經上手,李光在京畿路轉運司也有了人,難度會小很多。”
“是,臣這就去辦。”
有什麽辦法?
招嶽飛迴來,誰敢反抗就殺誰!
而且這大半夜的,送消息來的還是高俅。
高俅是殿前司副指揮使,妥妥的部級高官,卻關心起首都酒館裏鬥毆一事了,且大半夜入宮。
說明這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趙寧換了一身衣服,聽高俅添油加醋一般把事情匯報完了。
那農政司不少官員和吏員,都是國子監裏提拔優秀學生直接任命的,而另一邊動手的也是國子監的太學生。
相當於國子監內部自己打起來了?
“你剛才說,有一名重傷者,叫什麽名字?”
“叫什麽胡銓。”
胡銓?
臥槽!
趙寧心頭一震,連忙問道:“傷勢如何?”
“已經請了大夫。”
“朕問傷勢如何?”
“應該……應該是被打斷了腿!”
趙寧臉色陰沉了下來。
這特麽的,故意找茬是吧!
那個胡銓可是趙寧故意扔在農政司磨煉,將來要擔大任的。
這家夥在曆史上,是南宋中興四名臣之一,和趙鼎、李綱、李光齊名的。
“你是說,農政院的張伯麟先動的手?”
“是的,不過聽說是劉文昌辱罵他們。”
“如何辱罵?”
“說什麽一群下賤的泥腿子!”
“當真?”
“千真萬確。”
“豈有此理!膽子也太大了,敢當眾辱罵朝廷命官!”
高俅眼珠子轉了轉,說道:“官家,劉文昌的父親是戶部員外郎劉喻之。”
“你想說什麽?”
“臣的意思是,農政司現在辦的活,原本是戶部的,這會不會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報複?”
“你有證據?”
“這……暫時沒有。”
“沒有的事情,不要空穴來風。”
“是。”
高俅趕緊閉嘴,看來趙官家雖然暴脾氣喜歡殺人,但不會做捕風捉影之事。
“王懷吉。”
“臣在。”
“去找禦醫,讓高俅帶過去看看胡銓。”
“這……官家,那胡銓隻是一個……”
“快去啊!”
“是是!”
高俅眼珠子又轉起來,看來這個胡銓不簡單啊,趙官家居然動用自己的禦醫了。
“對了,官家,臣在那些人裏麵聽到一個有些熟悉的名字。”
“什麽名字?”
“席崇。”
“此人是誰?”
“前涇原路經略使席貢之子。”
“是他的兒子。”
“席崇前幾年在太學院讀書,前年恩蔭了一份官職,去西北做了個閑官。”
“既然在西北做閑官,為何突然出現在汴京?”
“怕是來……”
“來做什麽?”
“可能是來通融關係的。”
趙寧明白了,這是來救父親的啊!
席貢在長安會戰中臨陣脫逃,導致大軍崩潰,已經被押迴京師等待審問。
“你去查查此事。”
“是!”
高俅離去後,便帶著禦醫,趕緊去找胡銓,他打算跟胡銓好好套套近乎,搞搞關係。
趙寧一人在文德殿內輾轉反側。
他本來想讓農政司低調行事的,農政司現在看起來是在處理皇家田產的事,但實際上是在培養未來土地革命的人才。
隻要把400萬畝田一消化,整個農政司在處理政務上必然會上一個台階,到時候淮南兩路的田產整頓,大可以開始大刀闊斧。
土地革命是會要了地主老爺和官僚大戶的命根子的,若是農政司這個時候吸引了朝堂諸多勢力,他們的行政阻力必然會非常大。
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國子監的太學生在樊樓互毆,這事小不了了!
既然沒法低調了,就不低調了!
國子監學生和農政司官員互毆的事情,果然被有心之人快速傳播。
第二日上午,趙寧接到了好幾封關於彈劾此事的劄子。
這些人的春秋筆法著實了得,如果生活在21世紀,基本上都可以做新媒體寫手。
在他們筆下,昨晚的事情變成了朝廷命官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打太學生,導致多名正義的太學生深受重傷。
過了一會兒,高俅忽然來了。
“官家,您看這個。”
趙寧接過來一看,微微一驚:好家夥,東京快報?
“這是哪兒來的?”
“街頭買到的。”
“去,給朕封了,把報紙全部燒掉。”
“是!”
看來報紙的規範進度要提上日程了,有些人已經感受到報紙是重要的輿論工具,開始私自占領輿論高地。
這是要任由其發展,不加管製,豈不是要亂套?
倒是昨晚打架一事還在繼續發酵。
高俅剛離開,趙鼎就來了。
他來也是說農政司官員和太學生互毆一事。
趙鼎說道:“官家,此事並非空穴來風,那個劉文昌為何會當眾譏諷農政司官員?恐怕背後是耳濡目染,或者有人指使。”
趙官家道:“卿何出此言?”
趙鼎不是張口就來之輩,他說話,分析問題,都是有理有據的,連他都這麽說,那看來問題還真如自己猜測那般。
“前段時間,官家提拔陳東為大司農,一些官員在下麵已經竊竊私語,對農政司有了非議,官員們都在疑惑,既然是處理皇家田產的,為何會編入如此多官員,又為何將陳東提拔如此之高。”
趙寧想了想,說道:“朕原本打算低調處理這400萬畝田,現在看來是沒法低調了。”
趙鼎又說道:“官家,河北的荒田臣倒是預估了一個數字,近千萬畝田無人認領,臣是派人去趙州清查過,推算出來的,而且隻多不少。”
千萬畝已經接近河北紙麵上的三分之一了,田荒蕪到這個地步,看來河北的情況,已經嚴峻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目前農政司又多少吏員?”
“58名。”
“河北的農業恢複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兩淮隱瞞田地過甚,再不整頓,明年再打一次仗,別說前線的糧草是否能保證,恐怕汴京的糧價會暴漲,導致民生崩潰!”
趙官家的語氣有些凝重,宰相趙鼎也陷入沉思中。
趙寧的語氣忽然鋒利起來:“兩步走!”
“一、在京畿路頒布新農稅政策,凡是超過50畝田者,每畝十抽五!五十畝以下,按照原有的稅製。”
“二、派人去查兩淮田產,這需要一個過程。”
趙鼎擔憂道:“若是引起兩淮動亂,恐怕……”
趙鼎擔憂不無道理,現在河北、河東民生受到重創,糧食必然大減。
而前線的軍防還在修補,後勤線路勉強能支撐,如果這個時候對兩淮搞土地改革,恐怕要出大亂子。
若是內部一亂,金國必然聞風再次大軍壓境。
內外同時出亂子,就算趙寧是大羅金仙,也救不了大宋。
可是現在局麵已經到了這一步。
大宋糧食最富裕的就是兩淮,其次兩浙路,再就是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
可是現在收不上來糧食,或者說後勤調糧成本太高。
“先測田,試探情況,目前重點是把整個京畿路的田整頓出來,將偷稅漏稅者全部揪出來,把糧食補上!”
趙鼎深吸了一口氣,這下是真的開始動利益集團了。
這個利益集團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利益集團。
“萬一京畿路發生亂子……”
“朕有辦法,你先頒布京畿路的新稅政,目前農政司的人已經上手,李光在京畿路轉運司也有了人,難度會小很多。”
“是,臣這就去辦。”
有什麽辦法?
招嶽飛迴來,誰敢反抗就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