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大多數人好似沒有通過試題,便不一會兒功夫,便輪到了閔清幾人。
隻見那中年娘子楊小梅手下有一個無蓋竹筒,裏麵插著些長條竹片。
楊小梅將竹筒推到雲上生麵前,含笑道:“還請娘子從此中抽取一詩題。”
“哦哦,”雲上生點點頭,對著竹筒左瞅瞅右瞅瞅,臉上頗為糾結,這聽說竹筒裏的詩題有難有易,萬一抽中難的,她頗怕寫不出來。
詩詞一項,她向來不行,因此府學就讀的也是工科。
楊小梅也是人來精,見雲上生這般便知她想法,剛要出聲,雲上生一狠心,隨手抽了邊上一竹片,翻過來看,卻是以情為題。
雲上生一愣,神色莫名的搖頭道:“未曾想卻是這題。”
楊小梅卻是已把筆墨紙在旁備好,請雲上生作答,雲上生苦笑一聲,提筆沉思良久,還是放下筆來,低聲道:“此題,我卻是做不出。”
說罷便要叫上閔清等人轉身離去,衣袖卻突然被人拉住,雲上生迴頭一看,卻是閔清拉住她。
閔清卻是看也不看她,隻笑問楊小梅道:“敢問這位大娘子,若是好友答將不出,可否由他人代答?”
這雲上生一番表情變化,盡收入她眼,而以她對這位娘子的了解,雖以此題做不出好詩來,然而一般的還是難不倒她,想必必有隱情。
楊小梅仍是笑眯眯的,指指那筆紙答非所問道:“還先請小娘子做出此詩。”
閔清淡然頷首,拿過筆略一沉思,便下筆有神揮就了一首七言律詩來,隻見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迴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出自唐元稹)
楊小梅眼睛一眯閃過一道精光,細讀半響拍手讚到:“好意境,用筆也是絕妙!未曾想小娘子年紀輕輕,不僅才思敏捷,更有這般思悟。隻是這詩中情……著實與小娘子不符。”
這便是在懷疑閔清是否抄襲他人的作品了,不怪她如此,實在是楊小梅跟著主上走南闖北,見過各種人,而眼前這小娘子氣質非凡,著實不像為情所困之人。
閔清隨意看了雲上生,隻見她盯著那首離思呆呆愣愣,麵上更有悲痛隱現。
心下歎息一聲,閔清避而不答道:“這般,可否讓她上船了?”
楊小梅當然沒有錯過那一眼,當下了然,做了個請:“還請小娘子落下署名,這是上船的規矩。另外,還請小娘子自己抽取試題,才可上船。”
閔清聞言,隨意的寫下兩字,卻是夢時。
再隨意一抽,卻是剛好以今日元旦佳節景為題的,可是有緣了。
閔清扭頭向長街、港口一路看去,大紅燈籠、銀裝素裹、遠處馬車、近處柳絮、船上絲竹管弦之音等皆入腦海,匯聚成一幅美景畫。
中間卻是少了點什麽,閔清略一皺眉,思索那一點靈光,恰好眼角掃過一處,正是那畫船船欄處,有一白裙飄飄之人立於其上。
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閔清心靈通透寫下一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辛棄疾)
大周朝的詞並不怎麽盛行,便是因為這詞是自大周開國以來才興起的,存世時間短暫隻二百年,加之詞較之詩歌難些,每句字數,押韻,平仄都有嚴格的限製,因此大周朝的詞總體上並不怎麽為文人所推崇,隻不過科舉考試裏麵有此一項,這才讓學子們不得不習。
但是平常宴會詩會等活動,大家都很默契的甚少做詞,無他,因為做不好啊,因此詞上,可傳世佳作的甚少。
閔清卻不知她這一作,可算得上傳世佳作矣,她也不知在今晚過後,夢時二字將在文壇上掀起怎樣的巨浪。
卻說眼下,因著會在船上待些時間,閔清便讓柳長淵先行迴去陪大貓他們,便在楊小梅的驚歎聲中,和雲上生被小廝恭敬的請上船。
甲板上立著兩列少年少女,等兩人上了甲板,一名清秀少年越眾而出,作揖道:“吾為夜笙,還請二位跟隨我來。”
二人點頭迴禮,便跟著夜笙後麵而去,隻是有些無言。
“想不到你術數一科出類拔萃,這雜文一項也是這般字字如珠。”
雲上生僵著臉誇了幾句打破沉默,神色恢複自然,轉移話題介紹起這奢華的畫船之由來。
原來這畫船名叫月王台,其主人是大周內赫赫有名,為人所追捧的月台居士。
傳聞說此人幾年前,突然出現在世人眼中,乘著這艘五層大船遊覽了整個中原大地,五湖四海有水之處盡皆可去,但是其行蹤不定,誰也不知道這位居士何時會出現在何地。
如果隻是這樣,那還不算稱奇。
據說,這位居士有著絕世美顏,時而喜好寬袖錦衣袍作陌上如玉郎君,時而好穿衣袂飄飄仙裙作美豔動人娘子,一身氣質出塵脫俗,雌雄莫辨,眾人至今都對此眾說紛紜,但也拿不出證據說個所以然來。
而月台居士不僅僅空有一身好皮囊,讓眾人更加著迷的是,月台居士文學上才華橫溢,愛好上,琴棋書畫更樣樣精通。
曾有著名棋書畫幾位大家特地尋了他的行蹤,與之博弈卻敗於此人手下,至此月台居士徹底聞名天下,而月王台更是為天下文人推崇,爭相上船一見。
不過月王台行蹤詭異,向來不被有心人追蹤到,隻能隨緣碰運氣。
就算碰到了,這如何上船也另有規矩,便是此前閔清等人抽題作答了,並且每次題目都不相同,或是詩詞歌賦,或是算經武經,種類繁多,有難有易,全看心情。
若是答不出想要硬闖,別看這畫船上的人都是文文弱弱的少年少女,那可都是練過的,就連守關的中年娘子楊小梅,也不是好對付的,說不得就要被打一頓當眾扔進水裏。
聽著這越發清晰的絲竹管弦之樂,看著這來來往往,或是身穿白色衣裙,或是白衣長袍的青澀少年少女,閔清微眯雙眼,知曉其其中道道後,不由想到之前看到的,那一閃即逝的白裙仙子。
兩人腳下不停,不一會兒便跟著夜笙兜兜轉轉,來到這畫船的最頂層。
還來不及打量,閔清目光便被中間高台上的白裙仙子吸引過去。
眼波流轉間,盡是驚豔,歲月也不由凝固,隻為留住這位人間絕色。
月台。
隻見那中年娘子楊小梅手下有一個無蓋竹筒,裏麵插著些長條竹片。
楊小梅將竹筒推到雲上生麵前,含笑道:“還請娘子從此中抽取一詩題。”
“哦哦,”雲上生點點頭,對著竹筒左瞅瞅右瞅瞅,臉上頗為糾結,這聽說竹筒裏的詩題有難有易,萬一抽中難的,她頗怕寫不出來。
詩詞一項,她向來不行,因此府學就讀的也是工科。
楊小梅也是人來精,見雲上生這般便知她想法,剛要出聲,雲上生一狠心,隨手抽了邊上一竹片,翻過來看,卻是以情為題。
雲上生一愣,神色莫名的搖頭道:“未曾想卻是這題。”
楊小梅卻是已把筆墨紙在旁備好,請雲上生作答,雲上生苦笑一聲,提筆沉思良久,還是放下筆來,低聲道:“此題,我卻是做不出。”
說罷便要叫上閔清等人轉身離去,衣袖卻突然被人拉住,雲上生迴頭一看,卻是閔清拉住她。
閔清卻是看也不看她,隻笑問楊小梅道:“敢問這位大娘子,若是好友答將不出,可否由他人代答?”
這雲上生一番表情變化,盡收入她眼,而以她對這位娘子的了解,雖以此題做不出好詩來,然而一般的還是難不倒她,想必必有隱情。
楊小梅仍是笑眯眯的,指指那筆紙答非所問道:“還先請小娘子做出此詩。”
閔清淡然頷首,拿過筆略一沉思,便下筆有神揮就了一首七言律詩來,隻見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迴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出自唐元稹)
楊小梅眼睛一眯閃過一道精光,細讀半響拍手讚到:“好意境,用筆也是絕妙!未曾想小娘子年紀輕輕,不僅才思敏捷,更有這般思悟。隻是這詩中情……著實與小娘子不符。”
這便是在懷疑閔清是否抄襲他人的作品了,不怪她如此,實在是楊小梅跟著主上走南闖北,見過各種人,而眼前這小娘子氣質非凡,著實不像為情所困之人。
閔清隨意看了雲上生,隻見她盯著那首離思呆呆愣愣,麵上更有悲痛隱現。
心下歎息一聲,閔清避而不答道:“這般,可否讓她上船了?”
楊小梅當然沒有錯過那一眼,當下了然,做了個請:“還請小娘子落下署名,這是上船的規矩。另外,還請小娘子自己抽取試題,才可上船。”
閔清聞言,隨意的寫下兩字,卻是夢時。
再隨意一抽,卻是剛好以今日元旦佳節景為題的,可是有緣了。
閔清扭頭向長街、港口一路看去,大紅燈籠、銀裝素裹、遠處馬車、近處柳絮、船上絲竹管弦之音等皆入腦海,匯聚成一幅美景畫。
中間卻是少了點什麽,閔清略一皺眉,思索那一點靈光,恰好眼角掃過一處,正是那畫船船欄處,有一白裙飄飄之人立於其上。
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閔清心靈通透寫下一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辛棄疾)
大周朝的詞並不怎麽盛行,便是因為這詞是自大周開國以來才興起的,存世時間短暫隻二百年,加之詞較之詩歌難些,每句字數,押韻,平仄都有嚴格的限製,因此大周朝的詞總體上並不怎麽為文人所推崇,隻不過科舉考試裏麵有此一項,這才讓學子們不得不習。
但是平常宴會詩會等活動,大家都很默契的甚少做詞,無他,因為做不好啊,因此詞上,可傳世佳作的甚少。
閔清卻不知她這一作,可算得上傳世佳作矣,她也不知在今晚過後,夢時二字將在文壇上掀起怎樣的巨浪。
卻說眼下,因著會在船上待些時間,閔清便讓柳長淵先行迴去陪大貓他們,便在楊小梅的驚歎聲中,和雲上生被小廝恭敬的請上船。
甲板上立著兩列少年少女,等兩人上了甲板,一名清秀少年越眾而出,作揖道:“吾為夜笙,還請二位跟隨我來。”
二人點頭迴禮,便跟著夜笙後麵而去,隻是有些無言。
“想不到你術數一科出類拔萃,這雜文一項也是這般字字如珠。”
雲上生僵著臉誇了幾句打破沉默,神色恢複自然,轉移話題介紹起這奢華的畫船之由來。
原來這畫船名叫月王台,其主人是大周內赫赫有名,為人所追捧的月台居士。
傳聞說此人幾年前,突然出現在世人眼中,乘著這艘五層大船遊覽了整個中原大地,五湖四海有水之處盡皆可去,但是其行蹤不定,誰也不知道這位居士何時會出現在何地。
如果隻是這樣,那還不算稱奇。
據說,這位居士有著絕世美顏,時而喜好寬袖錦衣袍作陌上如玉郎君,時而好穿衣袂飄飄仙裙作美豔動人娘子,一身氣質出塵脫俗,雌雄莫辨,眾人至今都對此眾說紛紜,但也拿不出證據說個所以然來。
而月台居士不僅僅空有一身好皮囊,讓眾人更加著迷的是,月台居士文學上才華橫溢,愛好上,琴棋書畫更樣樣精通。
曾有著名棋書畫幾位大家特地尋了他的行蹤,與之博弈卻敗於此人手下,至此月台居士徹底聞名天下,而月王台更是為天下文人推崇,爭相上船一見。
不過月王台行蹤詭異,向來不被有心人追蹤到,隻能隨緣碰運氣。
就算碰到了,這如何上船也另有規矩,便是此前閔清等人抽題作答了,並且每次題目都不相同,或是詩詞歌賦,或是算經武經,種類繁多,有難有易,全看心情。
若是答不出想要硬闖,別看這畫船上的人都是文文弱弱的少年少女,那可都是練過的,就連守關的中年娘子楊小梅,也不是好對付的,說不得就要被打一頓當眾扔進水裏。
聽著這越發清晰的絲竹管弦之樂,看著這來來往往,或是身穿白色衣裙,或是白衣長袍的青澀少年少女,閔清微眯雙眼,知曉其其中道道後,不由想到之前看到的,那一閃即逝的白裙仙子。
兩人腳下不停,不一會兒便跟著夜笙兜兜轉轉,來到這畫船的最頂層。
還來不及打量,閔清目光便被中間高台上的白裙仙子吸引過去。
眼波流轉間,盡是驚豔,歲月也不由凝固,隻為留住這位人間絕色。
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