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趁眾人還未離桌,閔智用手敲敲桌麵,示意他有事要講。
一般來說,閔家很多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事,便在飯後一起商量解決。
“白天我和阿文阿武商量了會,阿清放假後便秋收,然後也打算給家裏買頭牛。”
王萍一聽,便下意識的驚道:“買牛花費的可不是小數,咱們家有這個錢買的起嗎?閔武你別今天被曬傻了,給爹出的啥主意啊。”
手上就往閔武腰間揪了一把,你兒子閔江再過一兩年也到上學年紀了,現在還不攢錢反而去買牛,你腦殼是被門夾了嗎?
閔武疼的呲牙咧嘴又不敢出聲,心裏很委屈,怎麽他就老是被背鍋,這明明是大哥出的主意啊?
閔氏在旁自然看見了,心疼兒子受罪,也知道為人母的王萍擔憂啥,忙道:“家裏怎麽不夠錢了,這小江讀書的錢也是夠的。”
大概是心有愧疚,閔文咳了一聲看向閔清,這主意起先就是閔清先和他說的,閔文心疼周月便主動攬下向閔智開口的任務。
閔清接收到親爹的意思,又喂了小三兒一口雞蛋羹,這才不急不慢笑著迴道:“可巧了,前不久我還在尋思著給家裏看一頭牛,這樣也好減輕一些家裏人的勞作負擔。”
前不久便是收到青彌和白露信件的時候,得知邊境異動,閔清便想到了此事。
邊境異動,這意味著極有可能會出現戰爭,屆時糧食作為唯一的流通硬貨,勢必會拉高物價。
亂世的糧食,有著亂世黃金之稱,不是因為其價格昂貴,而是因為它可以用來救命,所以才價值太高了。
因此,在此動蕩的時候,某些在邊境或者靠近邊境的人們,因為害怕被戰火波及,便會拖家帶口遷離,或者將家中牲口變賣成更容易攜帶的銀錢和糧食,這樣能把損失降到最少。
所以這個時間段,會有走貨商人在那邊低價購買牲口,帶到內地高價出售。
牛作為大地承載之物,特別是在農業時代,那是有價無市,不愁賣不出,隻愁買不到的。
而祁冬縣的地理位置是在湖州之北,和邊境北洲接壤,那些走貨商人為降低長途變故風險,獲得最大利益,大都會選擇在湖州地內拋售,獲得不菲的差價就可。
若是再往內地,中途的成本也在增高,然而到時賣出的價錢,不一定能把這個花銷補上。
若說這些閔清作為出門最遠便是在祁冬縣內的人,怎麽會知道,那就靠報社接的那些廣告背後的商人了。
高掌櫃作為生意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閔清和他說想了解一下邊境的事,他便在那些走南闖北的商人那裏打聽了到這些事,閔清這才有了想法,給家裏買頭牛。
祁冬縣內也能買到牛,但大都是小牛犢,本地成年或者能負擔勞力的牛都是不能買賣的。
閔清並不想買牛犢,牛犢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飼養,起碼買迴來小半年不能幹活。
所以走貨的這些半大的牛,是最佳的。
“如今阿翁阿奶年紀也大了,以往為了討生活養活阿爹阿叔們,已經操勞大半輩子了,如今既然家裏有這個錢了,哪能還讓阿翁阿奶繼續這般辛苦勞累,不然便是我們這些後輩的不孝了。”
如此一番話下來,王萍倒也沒作聲了,家裏的錢估計大半是這個有本事的侄女拿迴來的,既然夠孩子用,她繼續唱反調反而會引婆婆不高興了。
要是閔江那小子有他阿姐一半,她都不用這麽操心咯。
買牛的事便這般定下來。
第二天見了高掌櫃,處理了報社一些高掌櫃不能處置的積壓事情,得了空,便把買牛的這事和他說了,麻煩高掌櫃幫她留意一下。
那些商人在同一個圈子裏,有的是渠道消息。
到了晚上迴到後院,芮文自然把路先的信件先給她,閔清見她本來好好的,誰知交那信時臉色便有些不對。。
閔清猜測是不是在路府被人為難了,便細細安慰一番。
芮文這才忍不住,將門口受辱一事抱怨出來,這才心情舒暢。
任一個清白女子被人這般侮辱是紅樓女,她心裏終究憋了一口氣,眼下被閔清這般貼心勸導說了出來,那股氣便也消了。
閔清聞言,麵上不顯又是一番安慰,這才歇下。
後來芮文又一次去路府辦事,偶然遇到蘭芬從她口裏得知,閔清某次和路先見麵商量事情,此事被她拿出來拐著彎的擠兌了路先一番。
路先如此人物被這樣說他禦下不嚴,迴頭就火大的將五兒調別莊當小廝去了,此生大概就隻有這個出息了。
蘭芬亦是被懲罰了,被降為普通侍女,就在路先住的院子裏做些灑掃的活計。
芮文心下感動非常,她從沒想過娘子如此護短,竟會為了她這樣一個小小的侍女,去討還公道。
不過這乃後話,暫且不提。
倒是新一期報紙,正好在聯考結束之後,閔清早先琢磨著可以先試試向下一步推進,便著人收集了此次聯考的優秀學子資料,然後在報紙上分了一個小小的考試板塊,寫了一篇短報。
標題便是聯考三甲花落誰家,整篇報道用詞犀利簡潔,先是淺淺列出參考的各書院有名的學子,然後由點及麵,由麵及點的有理有據述說各學子的奪冠優勢。
當然養了閔正這麽久,此刻便是派出用場的時候了。讓他寫的文,閔清作了一番修改便登上了報紙,署名用的是閔正的別名。
此期報紙在祁冬和陽縣一經放出,倒是又掀起一股風浪,讓萬卷期報又紮根更深。
這個時候,整個大周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聯考,可想而知這個報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熱情。
先是那些學子為人所知,閑著無聊的人也由此熱鬧猜測三甲是何人,就連那些學子也參與進來,分成幾派各執一詞,也有書院自成一派。
更甚至於此,吸引了一部分學子和民間人士寫了一篇論文投稿,這才是閔清更希望看到的,引發人們對事物的自主關注和思考,並能無畏的將之展現給世人。
就連陽縣來不可避免,有許多人來信說自家縣城的有名學子。
此次試點較為成功,讓她心裏多了一分信心。
不久書院也到了放假時間,閔清便專心幫著家裏秋收。
秋收完,高掌櫃便告知有了賣牛的消息,還沒等閔清高興,周家村派人來告知了一個壞消息。
周月的兄長,閔清的舅舅,摔斷腿了。
一般來說,閔家很多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事,便在飯後一起商量解決。
“白天我和阿文阿武商量了會,阿清放假後便秋收,然後也打算給家裏買頭牛。”
王萍一聽,便下意識的驚道:“買牛花費的可不是小數,咱們家有這個錢買的起嗎?閔武你別今天被曬傻了,給爹出的啥主意啊。”
手上就往閔武腰間揪了一把,你兒子閔江再過一兩年也到上學年紀了,現在還不攢錢反而去買牛,你腦殼是被門夾了嗎?
閔武疼的呲牙咧嘴又不敢出聲,心裏很委屈,怎麽他就老是被背鍋,這明明是大哥出的主意啊?
閔氏在旁自然看見了,心疼兒子受罪,也知道為人母的王萍擔憂啥,忙道:“家裏怎麽不夠錢了,這小江讀書的錢也是夠的。”
大概是心有愧疚,閔文咳了一聲看向閔清,這主意起先就是閔清先和他說的,閔文心疼周月便主動攬下向閔智開口的任務。
閔清接收到親爹的意思,又喂了小三兒一口雞蛋羹,這才不急不慢笑著迴道:“可巧了,前不久我還在尋思著給家裏看一頭牛,這樣也好減輕一些家裏人的勞作負擔。”
前不久便是收到青彌和白露信件的時候,得知邊境異動,閔清便想到了此事。
邊境異動,這意味著極有可能會出現戰爭,屆時糧食作為唯一的流通硬貨,勢必會拉高物價。
亂世的糧食,有著亂世黃金之稱,不是因為其價格昂貴,而是因為它可以用來救命,所以才價值太高了。
因此,在此動蕩的時候,某些在邊境或者靠近邊境的人們,因為害怕被戰火波及,便會拖家帶口遷離,或者將家中牲口變賣成更容易攜帶的銀錢和糧食,這樣能把損失降到最少。
所以這個時間段,會有走貨商人在那邊低價購買牲口,帶到內地高價出售。
牛作為大地承載之物,特別是在農業時代,那是有價無市,不愁賣不出,隻愁買不到的。
而祁冬縣的地理位置是在湖州之北,和邊境北洲接壤,那些走貨商人為降低長途變故風險,獲得最大利益,大都會選擇在湖州地內拋售,獲得不菲的差價就可。
若是再往內地,中途的成本也在增高,然而到時賣出的價錢,不一定能把這個花銷補上。
若說這些閔清作為出門最遠便是在祁冬縣內的人,怎麽會知道,那就靠報社接的那些廣告背後的商人了。
高掌櫃作為生意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閔清和他說想了解一下邊境的事,他便在那些走南闖北的商人那裏打聽了到這些事,閔清這才有了想法,給家裏買頭牛。
祁冬縣內也能買到牛,但大都是小牛犢,本地成年或者能負擔勞力的牛都是不能買賣的。
閔清並不想買牛犢,牛犢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飼養,起碼買迴來小半年不能幹活。
所以走貨的這些半大的牛,是最佳的。
“如今阿翁阿奶年紀也大了,以往為了討生活養活阿爹阿叔們,已經操勞大半輩子了,如今既然家裏有這個錢了,哪能還讓阿翁阿奶繼續這般辛苦勞累,不然便是我們這些後輩的不孝了。”
如此一番話下來,王萍倒也沒作聲了,家裏的錢估計大半是這個有本事的侄女拿迴來的,既然夠孩子用,她繼續唱反調反而會引婆婆不高興了。
要是閔江那小子有他阿姐一半,她都不用這麽操心咯。
買牛的事便這般定下來。
第二天見了高掌櫃,處理了報社一些高掌櫃不能處置的積壓事情,得了空,便把買牛的這事和他說了,麻煩高掌櫃幫她留意一下。
那些商人在同一個圈子裏,有的是渠道消息。
到了晚上迴到後院,芮文自然把路先的信件先給她,閔清見她本來好好的,誰知交那信時臉色便有些不對。。
閔清猜測是不是在路府被人為難了,便細細安慰一番。
芮文這才忍不住,將門口受辱一事抱怨出來,這才心情舒暢。
任一個清白女子被人這般侮辱是紅樓女,她心裏終究憋了一口氣,眼下被閔清這般貼心勸導說了出來,那股氣便也消了。
閔清聞言,麵上不顯又是一番安慰,這才歇下。
後來芮文又一次去路府辦事,偶然遇到蘭芬從她口裏得知,閔清某次和路先見麵商量事情,此事被她拿出來拐著彎的擠兌了路先一番。
路先如此人物被這樣說他禦下不嚴,迴頭就火大的將五兒調別莊當小廝去了,此生大概就隻有這個出息了。
蘭芬亦是被懲罰了,被降為普通侍女,就在路先住的院子裏做些灑掃的活計。
芮文心下感動非常,她從沒想過娘子如此護短,竟會為了她這樣一個小小的侍女,去討還公道。
不過這乃後話,暫且不提。
倒是新一期報紙,正好在聯考結束之後,閔清早先琢磨著可以先試試向下一步推進,便著人收集了此次聯考的優秀學子資料,然後在報紙上分了一個小小的考試板塊,寫了一篇短報。
標題便是聯考三甲花落誰家,整篇報道用詞犀利簡潔,先是淺淺列出參考的各書院有名的學子,然後由點及麵,由麵及點的有理有據述說各學子的奪冠優勢。
當然養了閔正這麽久,此刻便是派出用場的時候了。讓他寫的文,閔清作了一番修改便登上了報紙,署名用的是閔正的別名。
此期報紙在祁冬和陽縣一經放出,倒是又掀起一股風浪,讓萬卷期報又紮根更深。
這個時候,整個大周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聯考,可想而知這個報道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熱情。
先是那些學子為人所知,閑著無聊的人也由此熱鬧猜測三甲是何人,就連那些學子也參與進來,分成幾派各執一詞,也有書院自成一派。
更甚至於此,吸引了一部分學子和民間人士寫了一篇論文投稿,這才是閔清更希望看到的,引發人們對事物的自主關注和思考,並能無畏的將之展現給世人。
就連陽縣來不可避免,有許多人來信說自家縣城的有名學子。
此次試點較為成功,讓她心裏多了一分信心。
不久書院也到了放假時間,閔清便專心幫著家裏秋收。
秋收完,高掌櫃便告知有了賣牛的消息,還沒等閔清高興,周家村派人來告知了一個壞消息。
周月的兄長,閔清的舅舅,摔斷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