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正月春節過後的清晨,天氣還是有點涼,又難得一年到頭不用忙碌生活,閔家村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沉浮,村口旁的小樹林裏卻早已傳來陣陣稚嫩清爽的朗讀聲。
一個穿得圓滾滾,紮著丸子頭的四歲小童,昂著頭在清幽小道邊慢跑邊朗聲背誦。
待太陽慢慢爬上山頭,陽光透過叢叢樹葉落在小童身上,三字經百家姓古文觀止等小孩讀物已經全部背完。
熱身完畢,閔清清咳一聲,拿過腰間娘親用曬幹的葫蘆給她做的水壺,裏麵還剩一點娘親早起給她燒的開水,一口氣飲完潤潤嗓子。
閔清抬頭看看天色尚早,抓緊時間開始背誦複習前段時間自學的《孟子》。
自從三歲過後,閩清向來渾渾噩噩的腦袋突然為之一清,前塵往事模模糊糊的開始憶起。
隻是大概年歲還小,大多事情似懂非懂,心底也一直有一個隱隱約約的聲音,聽不清楚。
但小小的閔清卻是開了智一般,開始央著父母教她讀書。父母驚喜女兒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向學之心,隻是年歲尚小學堂不收,便兩人擠著時間翻出以前讀書時的書筆,教她讀書練字明理。
閔清天賦較好,又勤奮努力不似平常小童貪玩,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堅持清晨晨讀鍛煉,白日父母沒時間教她,便自行翻看家裏父輩讀書時遺留的幾本教科書,拿著娘親的舊毛筆在牆上沾水練字。
這樣學了一年,到現在四歲她已把父母的知識掏光,再無可教東西。
也難為閔氏夫婦,他倆在讀書這方麵實在天資不好,又加之家境都一般,都讀到八歲學完啟蒙讀物,便也棄學了。
汲汲營生幾年後兩人通過媒人結為夫婦,到如今早已把所學忘的一幹二淨,奈何為了寶貝女兒重新撿起,也隻能啟蒙教她認了些字,再多的他倆也實在不懂。
也為了不耽誤女兒,又加之過年之後女兒也有四歲,差不多到了入學年紀,夫妻兩人便開始琢磨送她入學。
而今天就是閔家村的村學開學之日。
但村學不是閔清要去就讀的地方。
把這一年所學內容梳理一遍,閔清吐出一口濁氣,跟著模糊記憶裏的一種奇怪運動叫啥廣播體操的,伸展一下身體背著手便朝村裏慢慢走去。
撇開三字經等啟蒙讀物,她真正意義上讀過的書就隻有一本孟子,外加一些雜學。閔家也是農田之家,除去那些遺留的基本讀物,另一些高深的專業書籍卻是沒有的,一是家裏無人走科舉之路,二是也沒閑錢去買,所以至今她所學的可謂隻是五花八門,找到啥書就看啥書。
但是這一年勤耕不綴,她的所學加上腦袋裏的模糊知識,她的見識也是這個年紀的尋常兒童所不能比的。而村裏的村學說的好聽是村學,但是其實就是村裏集資辦的一個托兒所,把村裏四到八歲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管教,既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集中教育給孩子們啟蒙。而且村學裏就一個老師,還隻是村裏的一個老童生。
照這樣的村學,閔清去了也沒用,她已經啟蒙,就所看的孟子也能說一點自己的粗淺見解,就算老童生懂得比父母還多,但是還有那麽多小孩子等著啟蒙,也不單隻是教她。
於是為了能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閔清把目標放在了距離閔家村不遠的一處學院,青山書院。
同樣,今天也是青山書院開學的日子。
“哎喲閔清,又在晨讀啊,好孩子,好好讀書考上秀才給你爹娘爭光。”
沿途走來,許多農家已經起來生火做飯,寂靜的山村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不時有大人看到背著手跟小大人似的閔清從村外走來,早知道她習慣的就跟她打個招唿,閔清也麵帶微笑禮貌的迴應。
自從閔清三歲開始讀書習字,又極為聰慧自律,閔家村的人就開始打趣新閔家要出一個讀書當官光宗耀祖的人啦。
這話裏是純打趣還是嘲笑,那就看個人的心思了。
閔家不是閔家村的老戶,而是祖輩那一代從外地搬過來的新戶。閔家村世世代代都是老戶,這陡然來了一個新戶自然有人看不順眼,也有欺負外人的意思,所以一開始祖輩過的不是很好。隻在村後麵選了一塊不太平整的地自己建房,又去山腳下自己開荒,克克兢兢生活。
直到後來村裏有段時間鬧幹旱,村裏就祖輩自己開的井恰好開在泉眼,有取之不盡的井水,祖輩也大方的向其他人開放,這才讓村裏渡過幹旱。
閔家村就也開始慢慢接納閔家人,到如今閔清這一代,閔家完全融入了村裏,隻剩祖宗祠堂還沒有接納閔家先祖牌位。
隻是總有人看不得別人家的好,恨不得別人家永遠比你差。
這不,閔清一路走到村尾快要到家,旁邊一戶人家看到閔清,閩大南的妻子汪氏便是其中一員。
“這不閔清嘛,咱們閔家村未來的大人,這又在晨讀啊,這春節剛過冬天還沒走呢,閔清你這瘦弱的身子要是凍著了,到時候生下大病那就不得了啦。”
聽著這看似關心實則詛咒的話,閔清麵對這個愚蠢的村婦也不客氣,轉身笑意盈盈迴道:“不勞嬸子操心,倒是我看嬸子麵黃肌瘦尖嘴猴腮的,好像是疾病纏身病魔入體啊,嬸子還是好好養養身子,管住自己關心他人的嘴,留得性命享你家柱子登科及第的福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
汪氏氣極,這牙尖嘴利的小孩明裏暗裏罵她要死,正待罵迴去,閔清截斷她的話,驚訝的說道:“哎呀嬸子,我好像聽到有一狗在汪汪叫,怕不是你家的狗吧,可要關好咯不要放出來亂咬人啊!”
前罵她要死後罵她是狗,這下汪氏忍不住了,撕破臉皮破口大罵:“好你個閔清,不就讀了一點書就這樣毫無禮貌謾罵長輩,你……”
正待要吐出惡毒話語,遠處閔母周月出門大喊:“汪嬸子何必和小孩子計較,青山書院今天開學,嬸子還不快送柱子去上學。”
不等汪氏迴答,又朝閔清喊到:“清兒快迴來吃飯。”
閔清甜甜哎了一聲,丟下一句“嬸子再見”,迴頭就向周月跑去,不給汪氏一點發作的機會。
不管汪氏如何,閔清迴家撲上等待她的周月懷裏,“娘親你真是神助攻!”
聽著這奇怪的詞語,以為又是閔清從哪看來的,好笑的點點她的頭,又拿出汗巾給她擦了擦額頭的汗。
“就你鬼靈精怪,快去吃飯,吃完就讓你爹帶你去青山書院拜見院長。”
說到青山書院,周月歎了口氣,女兒是很聰慧,但是也才四歲,青山書院最低的入學年紀也是啟蒙過的六歲孩童。
雖然青山書院是縣裏所有書院墊底的,每年錄取率最低,但是好歹也是書院,也有自己的門檻。閔清不到年齡要想入學,這難度還真有點大。
閔清知道娘親擔心什麽,安慰道:“娘親不必擔心,我所學已到達書院的門檻,隻是年紀不到而已,如若院長考校能過,自是極好,若是過不了,也無事,隻是去村學再多學兩年而已。”
打包票肯定能過的話閔清從不會說,但是她為了今天也努力盡力了,剩下的就看天了,何況閔清也有自信,這種入學考校定是可以過的。
不僅僅為了自己,也為了父母,這書院今天是必須要進的!
說起來,先前那汪氏如此針對閔清還有閔家,就是因為這閔家村在這幾代,雖然富裕人家也有,但就是無一讀書之人能進的了縣試,考的秀才。而她家柱子自小也是聰慧之人,如今已有八歲的人兒在青山書院就讀,聽說比村裏其他孩童成績要好。
夫子都誇他聰慧,有望入的縣試。
這可是村裏頭一份,大家無不稱讚這閔柱,連族長也對他抱有期待,期望閔柱能光耀祖宗,連帶閔大南家都開始好起來,這當然是族長照顧的結果。
結果後頭又出了閔清這顆明珠,雖說祖宗不同人,但是她生在閔家村,長在閔家村啊,雖然眼下還小看不出啥,但說不得閔清以後也能考上,到時把牌位一遷,這不就是閔家村出來的人才嘛。
於是秉著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的原則,閔族長就把這關懷一分為二,沒了一半關照,汪氏氣的半死,便老是有意無意的針對閔家和閔清。
到底是老戶,這樣連帶著幾家心地壞的老戶給閔家找幺蛾子,到也給閔家添了幾分麻煩。而閔家又有個重男輕女的婆婆閔氏,這下就更加看不得閔清了。
雖說當初聖祖馬背上建立大周,周圍敵國環繞,內有天災不斷,聖祖極為重視文武人才,廣設學堂教書育人,又因為自己也是女兒身,認為天下英才不分男女,於是鐵血手腕壓下反對,立下製度律法不分男女,均可科舉入伍,為的就是廣納天下英才發展大周。
如今過去兩百年,大周就靠著濟濟人才開疆擴土,平定內亂,成為萬國來朝的帝國,其中更有無數驚才絕豔的女官耀眼天下,而男女平等這一思想也在朝內紮根,天下間那些重男輕女、隻要子不要女的風氣也逐漸消忙。
隻是深受前朝封建思想侵染,天下各處仍是有這等惡俗風氣存在暗處,而閔氏就是縮影下的其中一位封建婦女。
按閔清的話來說,我阿婆就是典型的舊朝封建餘孽!
正月春節過後的清晨,天氣還是有點涼,又難得一年到頭不用忙碌生活,閔家村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沉浮,村口旁的小樹林裏卻早已傳來陣陣稚嫩清爽的朗讀聲。
一個穿得圓滾滾,紮著丸子頭的四歲小童,昂著頭在清幽小道邊慢跑邊朗聲背誦。
待太陽慢慢爬上山頭,陽光透過叢叢樹葉落在小童身上,三字經百家姓古文觀止等小孩讀物已經全部背完。
熱身完畢,閔清清咳一聲,拿過腰間娘親用曬幹的葫蘆給她做的水壺,裏麵還剩一點娘親早起給她燒的開水,一口氣飲完潤潤嗓子。
閔清抬頭看看天色尚早,抓緊時間開始背誦複習前段時間自學的《孟子》。
自從三歲過後,閩清向來渾渾噩噩的腦袋突然為之一清,前塵往事模模糊糊的開始憶起。
隻是大概年歲還小,大多事情似懂非懂,心底也一直有一個隱隱約約的聲音,聽不清楚。
但小小的閔清卻是開了智一般,開始央著父母教她讀書。父母驚喜女兒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向學之心,隻是年歲尚小學堂不收,便兩人擠著時間翻出以前讀書時的書筆,教她讀書練字明理。
閔清天賦較好,又勤奮努力不似平常小童貪玩,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堅持清晨晨讀鍛煉,白日父母沒時間教她,便自行翻看家裏父輩讀書時遺留的幾本教科書,拿著娘親的舊毛筆在牆上沾水練字。
這樣學了一年,到現在四歲她已把父母的知識掏光,再無可教東西。
也難為閔氏夫婦,他倆在讀書這方麵實在天資不好,又加之家境都一般,都讀到八歲學完啟蒙讀物,便也棄學了。
汲汲營生幾年後兩人通過媒人結為夫婦,到如今早已把所學忘的一幹二淨,奈何為了寶貝女兒重新撿起,也隻能啟蒙教她認了些字,再多的他倆也實在不懂。
也為了不耽誤女兒,又加之過年之後女兒也有四歲,差不多到了入學年紀,夫妻兩人便開始琢磨送她入學。
而今天就是閔家村的村學開學之日。
但村學不是閔清要去就讀的地方。
把這一年所學內容梳理一遍,閔清吐出一口濁氣,跟著模糊記憶裏的一種奇怪運動叫啥廣播體操的,伸展一下身體背著手便朝村裏慢慢走去。
撇開三字經等啟蒙讀物,她真正意義上讀過的書就隻有一本孟子,外加一些雜學。閔家也是農田之家,除去那些遺留的基本讀物,另一些高深的專業書籍卻是沒有的,一是家裏無人走科舉之路,二是也沒閑錢去買,所以至今她所學的可謂隻是五花八門,找到啥書就看啥書。
但是這一年勤耕不綴,她的所學加上腦袋裏的模糊知識,她的見識也是這個年紀的尋常兒童所不能比的。而村裏的村學說的好聽是村學,但是其實就是村裏集資辦的一個托兒所,把村裏四到八歲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管教,既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集中教育給孩子們啟蒙。而且村學裏就一個老師,還隻是村裏的一個老童生。
照這樣的村學,閔清去了也沒用,她已經啟蒙,就所看的孟子也能說一點自己的粗淺見解,就算老童生懂得比父母還多,但是還有那麽多小孩子等著啟蒙,也不單隻是教她。
於是為了能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閔清把目標放在了距離閔家村不遠的一處學院,青山書院。
同樣,今天也是青山書院開學的日子。
“哎喲閔清,又在晨讀啊,好孩子,好好讀書考上秀才給你爹娘爭光。”
沿途走來,許多農家已經起來生火做飯,寂靜的山村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不時有大人看到背著手跟小大人似的閔清從村外走來,早知道她習慣的就跟她打個招唿,閔清也麵帶微笑禮貌的迴應。
自從閔清三歲開始讀書習字,又極為聰慧自律,閔家村的人就開始打趣新閔家要出一個讀書當官光宗耀祖的人啦。
這話裏是純打趣還是嘲笑,那就看個人的心思了。
閔家不是閔家村的老戶,而是祖輩那一代從外地搬過來的新戶。閔家村世世代代都是老戶,這陡然來了一個新戶自然有人看不順眼,也有欺負外人的意思,所以一開始祖輩過的不是很好。隻在村後麵選了一塊不太平整的地自己建房,又去山腳下自己開荒,克克兢兢生活。
直到後來村裏有段時間鬧幹旱,村裏就祖輩自己開的井恰好開在泉眼,有取之不盡的井水,祖輩也大方的向其他人開放,這才讓村裏渡過幹旱。
閔家村就也開始慢慢接納閔家人,到如今閔清這一代,閔家完全融入了村裏,隻剩祖宗祠堂還沒有接納閔家先祖牌位。
隻是總有人看不得別人家的好,恨不得別人家永遠比你差。
這不,閔清一路走到村尾快要到家,旁邊一戶人家看到閔清,閩大南的妻子汪氏便是其中一員。
“這不閔清嘛,咱們閔家村未來的大人,這又在晨讀啊,這春節剛過冬天還沒走呢,閔清你這瘦弱的身子要是凍著了,到時候生下大病那就不得了啦。”
聽著這看似關心實則詛咒的話,閔清麵對這個愚蠢的村婦也不客氣,轉身笑意盈盈迴道:“不勞嬸子操心,倒是我看嬸子麵黃肌瘦尖嘴猴腮的,好像是疾病纏身病魔入體啊,嬸子還是好好養養身子,管住自己關心他人的嘴,留得性命享你家柱子登科及第的福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
汪氏氣極,這牙尖嘴利的小孩明裏暗裏罵她要死,正待罵迴去,閔清截斷她的話,驚訝的說道:“哎呀嬸子,我好像聽到有一狗在汪汪叫,怕不是你家的狗吧,可要關好咯不要放出來亂咬人啊!”
前罵她要死後罵她是狗,這下汪氏忍不住了,撕破臉皮破口大罵:“好你個閔清,不就讀了一點書就這樣毫無禮貌謾罵長輩,你……”
正待要吐出惡毒話語,遠處閔母周月出門大喊:“汪嬸子何必和小孩子計較,青山書院今天開學,嬸子還不快送柱子去上學。”
不等汪氏迴答,又朝閔清喊到:“清兒快迴來吃飯。”
閔清甜甜哎了一聲,丟下一句“嬸子再見”,迴頭就向周月跑去,不給汪氏一點發作的機會。
不管汪氏如何,閔清迴家撲上等待她的周月懷裏,“娘親你真是神助攻!”
聽著這奇怪的詞語,以為又是閔清從哪看來的,好笑的點點她的頭,又拿出汗巾給她擦了擦額頭的汗。
“就你鬼靈精怪,快去吃飯,吃完就讓你爹帶你去青山書院拜見院長。”
說到青山書院,周月歎了口氣,女兒是很聰慧,但是也才四歲,青山書院最低的入學年紀也是啟蒙過的六歲孩童。
雖然青山書院是縣裏所有書院墊底的,每年錄取率最低,但是好歹也是書院,也有自己的門檻。閔清不到年齡要想入學,這難度還真有點大。
閔清知道娘親擔心什麽,安慰道:“娘親不必擔心,我所學已到達書院的門檻,隻是年紀不到而已,如若院長考校能過,自是極好,若是過不了,也無事,隻是去村學再多學兩年而已。”
打包票肯定能過的話閔清從不會說,但是她為了今天也努力盡力了,剩下的就看天了,何況閔清也有自信,這種入學考校定是可以過的。
不僅僅為了自己,也為了父母,這書院今天是必須要進的!
說起來,先前那汪氏如此針對閔清還有閔家,就是因為這閔家村在這幾代,雖然富裕人家也有,但就是無一讀書之人能進的了縣試,考的秀才。而她家柱子自小也是聰慧之人,如今已有八歲的人兒在青山書院就讀,聽說比村裏其他孩童成績要好。
夫子都誇他聰慧,有望入的縣試。
這可是村裏頭一份,大家無不稱讚這閔柱,連族長也對他抱有期待,期望閔柱能光耀祖宗,連帶閔大南家都開始好起來,這當然是族長照顧的結果。
結果後頭又出了閔清這顆明珠,雖說祖宗不同人,但是她生在閔家村,長在閔家村啊,雖然眼下還小看不出啥,但說不得閔清以後也能考上,到時把牌位一遷,這不就是閔家村出來的人才嘛。
於是秉著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的原則,閔族長就把這關懷一分為二,沒了一半關照,汪氏氣的半死,便老是有意無意的針對閔家和閔清。
到底是老戶,這樣連帶著幾家心地壞的老戶給閔家找幺蛾子,到也給閔家添了幾分麻煩。而閔家又有個重男輕女的婆婆閔氏,這下就更加看不得閔清了。
雖說當初聖祖馬背上建立大周,周圍敵國環繞,內有天災不斷,聖祖極為重視文武人才,廣設學堂教書育人,又因為自己也是女兒身,認為天下英才不分男女,於是鐵血手腕壓下反對,立下製度律法不分男女,均可科舉入伍,為的就是廣納天下英才發展大周。
如今過去兩百年,大周就靠著濟濟人才開疆擴土,平定內亂,成為萬國來朝的帝國,其中更有無數驚才絕豔的女官耀眼天下,而男女平等這一思想也在朝內紮根,天下間那些重男輕女、隻要子不要女的風氣也逐漸消忙。
隻是深受前朝封建思想侵染,天下各處仍是有這等惡俗風氣存在暗處,而閔氏就是縮影下的其中一位封建婦女。
按閔清的話來說,我阿婆就是典型的舊朝封建餘孽!